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合集下载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作者: ————————————————————————————————日期:ﻩ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摘要: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关键词:皇家园林、苏州园林(一)建筑的概念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整体概述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差异之比较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差异之比较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8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差异之比较◎王怿然摘要:中国园林因其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意蕴而闻名于世,它不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

在不同朝代的变换之中,中国园林的发展愈来愈快,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和造园艺术,它们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哲学、文化运用到一种极致。

而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像中国园林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二者在各自的构造、色彩、构景要素等方面的处理上自成体系,从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中国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一、皇家园林发展过程正如《周礼》纂写的那样,皇家园林始源于殷商时期的“囿”,它就是指在圈定的自然环境之内,种植树木,饲养动物,挖山造池,以满足供皇家娱乐、生活、生产、通灵、打猎之用;到秦汉时,中国园林的发展更进一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就是由汉武帝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这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第一个高潮;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使得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不同种族文化冲击,使得中国文化变得如此丰富,同时也影响着园林的发展,因而皇家园林在形式与内容上有得到极大发展,但规模远远不及秦汉时期,此时属于皇家园林的转折期;隋唐时期由于国家强盛,经济发达,皇家园林表现出辉煌气派的风格;宋代,由于道家思想受文人墨客的大力赞赏和推崇,它成为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也影响了园林的发展,因此,皇家园林也有了极其显著的变化。

它突破了秦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造园传统,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成为皇家园林发展的一次高潮;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因此皇家园林的建造达到最高水平。

二、私家园林发展过程据文献记载,私家园林始源于汉代,因为刚处于发展阶段,造园还不太成熟,因此对于私家园林的形式、内容、结构、规模等多以皇家园林为范本,进行模仿和参照;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佛道盛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样的思想得到文人墨客的大力推崇,因此,崇尚隐逸,寄情山水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在唐代之前,由于是一个战乱分裂的时期,儒、道、佛百家争鸣,彼此阐发。

谈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差异对比

谈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差异对比

谈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造园差异对比摘要:本文着重讲述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对比,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文化,祈求给从事园林设计者提供很好的借鉴并加以揣摩,更好的发挥中国园林的特色。

关键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造园中国拥有丰富无比的古典园林传统,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我及自然的认识与思考。

它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并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

其中,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史上并行不悖的两大体系两者相互渗透,共同促进推演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在这一时期,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皇家园林在山水构造、建筑布局、植物配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私家园林随着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工商业繁荣也兴盛了起来, 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造园规模皇家园林规模宏大以真山真水取胜。

无论是号称“广长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的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还是现存于北京的颐和园,都是规模浩大、建设恢宏,尽显帝王气派。

更有甚者,将部分山水风景的精华直接组入园内,如古代著名燕京八景中的“玉泉垂虹”和“西山晴雪”分别是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的主景。

一般名山胜水中所能见到的自然峰岭、峡谷沟壑、溪泉瀑布,大多能在帝王的苑囿中见到。

真可谓“除却帝王家,安有此山水”。

其气势之开阔建筑之雄伟远非私家园林所能比拟。

与皇家园林的广袤面积相比, 私家园林可谓土狭地偏。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令人回味的艺术境界,必须采取更加含蓄、概括、写意的造园手法。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布局特点由于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 在对其规划布局时, 容易造成景过分空疏、散漫、平淡的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园林的总体规划故多采用“聚锦式”分散布局。

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城市规划061 李楠指导教师白颖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规模、布局、景致、园林建筑、山、水、木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园林建造的成长历程,阐述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一脉相承的。

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更多的是相同点。

本文将阐述其异同及其特点。

关键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历史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

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

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

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

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

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

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

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

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

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

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

我们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

浅谈中式古典园林之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浅谈中式古典园林之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我们常说的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其实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

北海颐和园、避暑山庄等都属于皇家苑囿,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是其主要特征。

从建筑的特点上来看,皇家园林建筑尺度大,造型饱满,色彩与气势上的强烈震撼。

而私家园林中的建筑物都较小,而且布置得集中,小巧精致,秀雅别致,显得平易近人。

苏州、扬州园林等都属于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由于宜人的尺度和精巧的设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观赏。

人们可以从一个小小花窗,透过外面的廊子,看到水池中嶙峋的湖石假山也可以坐在一个扇形平面的亭子里,倚靠着有风雅古诗的砖雕,面对近、中、远三重景色:近处是曲折的平桥,中景是精致纤美的水榭,远景是几公里外朦胧迷离的宝塔——这就是所谓的借景。

三里景致,美不胜收。

当你在林中漫步时,有时会有这样的情景:从假山石孔洞中看出去是绿树环绕的景致,但再走一步,这个假山的开头立刻改变,看到的则是假山上奇形怪状的石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

这种美妙的境界,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喜出望外,游兴大增。

园林在营造初始,设计者巧妙限定了观赏路径,你必须遵循这样的意图前进。

而在这种限定的路线上,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图画,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其实,中国园林的还是皇家园林,无论是总体气势、文化情趣,还是内容、建筑设计,皇家园林都比私家园林要高出许多。

皇家园林竟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意念和力量。

在皇家园林中和私家园林形式相仿的是其中的园中园。

园中园是大型园林中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它是园中别苑、苑中别馆,是衔华佩宝、绰约多姿的奇葩。

园中园主体多为一组建筑。

或围合成庭院,或自由布局,或叠山理水,创造出不同的图案主题、不同的意境和使用功能。

而在皇家园林的大型景区中,风光弥望,景色旖旎,人们可以极目驰骋,移情于“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感受“物有天然之趣”,在雄浑博大的环境中享受与天地共吐纳的气氛。

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别及特点

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别及特点

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别及特点
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别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自然名胜等。

1.皇家园林:以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景观和精美的建筑为特点,代表了
皇家的尊严和财富。

主要分布在京城和皇宫内,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以小而精致的景观、多变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特点,
代表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和文化追求。

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3.寺庙园林:以融合佛教、道教、儒家等思想的文化内涵、严谨的布局
和精美的建筑为特点,代表了宗教文化的精神追求。

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杭州的灵隐寺、洛阳的白马寺等。

4.自然名胜:以自然景观为主,包括山水、花木、鸟兽等,代表了中华
民族的自然审美和文化传承。

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如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等。

中国园林的特点包括:以自然为基础,融合了建筑、绘画、文学、哲学等多种艺术形式,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注重景观的意境和内涵,如通过对山水、花木、碑刻、诗词等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如音乐、灯光、表演等。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注重表现中国道家思想中讲求自然恬淡和修养身心的内容,这一境界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均有所反映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之处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

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

占地甚少。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

体现了园林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宁静要求。

这恰恰与皇家宫殿建筑追求豪华壮丽,用大红大绿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

中国园林建筑包括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这些建筑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设,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

中国四大园林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赏析
墙壁上镂空的砖砌图案增加了景深效果
廊子旁边是无所依傍的,隔而不隔界,增加了景致深 度。
空间的对比
苏州园林战地面 积小,采用变换 无穷、不拘一格 的艺术手法,以 中国山水花鸟的 情趣,寓唐诗宋 词的意境,在有 限的空间内点缀 假山、树木,安 排亭台楼阁、池 塘小桥,使苏州 园林以景取胜, 景因园异,给人 以小中见大的艺 术效果。
空间的延伸、渗透、层次。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 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 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 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 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 与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 量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2.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 的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 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 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主要代表有 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颐和园
北海公园
承德避暑山庄
北方园林的特点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 有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摘要: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关键词:皇家园林、苏州园林
(一)建筑的概念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整体概述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

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对称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

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照自然的山水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

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

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

如苏州网园,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

住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穷的。

(三)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
(1)皇家园林的特点是:l,规模都很大,气势雄伟,以真山真水做造园要素;2,景点更多,景区范围更大,景观也更丰富,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3,功能内容和活动规模都比私家园林丰富和盛大得多,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4,风格侧重富丽华采,色彩鲜艳强烈,尽显雍容华贵,一片皇家气象。

例:著名的颐和园。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

这座巨大的园林占地293公顷,水域面积(昆明湖)占全园的3/4。

湖四周有各种建筑。

湖中有岛,由十七孔桥与岸相连。

湖的西部有仿杭州西湖的西堤,堤上有六座造型优美的石桥。

与昆明湖相对应的是著名的的万寿山,山水相连,自成一色。

万寿山的前山正中,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中轴线,山下便是有“世界第一廊”之称的“长廊”。

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昆明湖的东北面是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玉澜堂等,是帝王们勤政、居住的地方。

万寿山后山与前山的景色迥然不同。

前山的风格是宏伟气派,而后山则是幽静清闲。

后山景区原来是庙宇林立,建筑富丽堂皇。

现在颐和园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之一。

(2)而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效果。

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例:著名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
名园。

从总体上说,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

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

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四)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相同点
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等这些建筑都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

大致都体现了中国的治世境界、神仙境界和自然境。

园林总体布局、组合合乎自然,与自然相融。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都合乎自然规律。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

他们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点。

(五)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的原因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

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