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布局与造景共性分析--以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为例

江南私家园林布局与造景共性分析--以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为例
江南私家园林布局与造景共性分析--以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为例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组员:蔺军广、谢锦波、党靖然 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中独树一帜。它是融建筑、园林、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皇家园林 在中国园林中, 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 在园林建造手法上, 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 于是, 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不择手段的追求。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 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 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 一、中国皇家园林中的风水选址原则 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如承德的避暑山庄, 东北来水, 东南积水, 东南流 去, 西北高山。山是昆 仑的代表, 是玄武的象 征, 水是青龙和朱雀的 象征。在园林内部, 也 是仿照风水的格局, 进

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前为案山, 后为座山, 东为左辅, 西为右弼。 首先是依山傍水原则。山体是大地的骨架, 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 没有水, 人就不能生存。华夏文明兴起的地方大都在河边台地, 这其实是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等相适应的。其次千尺势, 百尺形原则。风水中关于千尺势、百尺形的论述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和先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得出的。按现代的尺度来计算, 千尺势、百尺形分别约为230 ~ 350米和23~ 35 米, 这与现代的外部空间模数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不谋而合。对北京紫禁城的研究不难发现千尺势、百尺形原则的运用。无论是在单体控制、整体立意, 还是在视距控制上, 紫禁城都充分地运用了这一形势指导原则。第三是地质检验原则。传统风水理论对选址的地质状况也很讲究, 认为地质能够影响该处居民的体质。第四是水质分析原则。在风水理论中, 择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吉地不可无水”,“寻龙择地须仔细, 先须观 水势”,“未看山, 先看水, 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 都表明了风水家对水的特别重视。此外还要考虑坐北朝南原则。坐北朝南也是风水学在勘测选址时所常应用的一个原则。这主要是跟我国理位置有关。我国处于北半球, 欧亚大陆的东部, 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 因而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同时, 坐北朝南还有利于避风,对于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采取坐北朝 南的原则有利于避开寒风。 二、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山水格局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总结 一、江南私家园林与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江南私家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三、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 1、虚实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通透与隔挡、空间与实体。通透空间为虚,隔挡实体为实。在处理建筑造型时,应虚实分明,有主有次。比如留园的曲楼,上虚下实,实中带虚,虚中含实,但整体形象以实为主。而拙政园的远香堂则四面通透,以虚为主。在园林建筑设计时,应

根据主题和景致的需要决定建筑形象的虚实。实有实的好处,虚有虚的奥妙。 2、含蓄 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明代画家唐志契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拙政园人口,通过一条狭小的弄堂,再经腰门,山石及树丛挡住视线,等绕过一个弯儿,才见到远香堂、荷风四面、见山楼等。 3、建筑的层次感 一是建筑群的层次;另一是单个建筑自身的层次,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倚玉轩是四面有廊等。这些廊增添了建筑的层次,当阳光射来,光影丰富,使建筑形象生动有致。而廊对于人的空间活动来说,则室内外之间多了一个过渡的层次,这如黑川纪章所谓的“灰空间”,人在廊里既在室内又在室外,在暖昧中产生情趣。其他表现建筑层次的手法还很多,如层前的平台、栏杆、硬石地等等,都能增加建筑的层次。 4、均衡 出自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对称是一种均衡,由于对称太严肃,所以园林中的建筑有许多是以不对称的形状出现的,如留园的明瑟楼与涵碧山房组合,一高一平,如画船荡于水中,虽不对称但同样给人平衡稳定的和谐之感. 5、变化与统一 体现在园林建筑上,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园林建筑的变化是基于统一的构造手法、材料组织等基础上做出的千变的排列组合,如廊,有曲有直,有直角转角,有斜角转角;有的有栏杆,有的有坐凳;有的两面空,有的一面空。再如屋顶,虽然都是木构瓦屋面,但形式却多种多样,有单坡顶、两坡顶、歇山顶、方攒尖、圆攒尖、多面攒尖等等,不计其数,平面形式有方有长,有圆有曲。 6、比例与尺度 是建筑造型艺术所特有的审美要素。比例强调的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关系,尺度则关注的是建筑与人之间的尺寸关系。在江南园林中,亭台楼阁的大小都是依据人的活动尺度来确定的,所以建筑形象亲切宜人。其中网师园中的引静桥便是一例。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体态轻盈,长2.4米,宽不足l米。与这一小巧的体态相应的是低短的石栏、抱鼓,而几磴石阶将桥面划分得细致有序,桥顶的圆形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秀美,使人流连忘返。这里精巧的尺度是和其所跨的溪涧及江南婀娜多姿的佳人形象相和谐的。 四、私家园林建筑风格 含蓄是江南私家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江南私家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强调意境江南私家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

园林景观空间布局

1.主要内容 园林布局、立意和园林布置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立意与布局 规则式、自然式园林布局形式的内容和 要素构成 园林设计方法 (1)对景对景是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段之一。对景是人与景物之间形成直接面 对的关系,是指从一个给定的观察点所 观察到的景致。对景具有相对之意,它 往往是一个视觉中心,对整个构景起着 主导的作用。对景又可分为直接对景和 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线与景直接产 生关系,间接对景会在视线与景的引形 成一定的偏移和隐蔽,景物不一定设在 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使人在 不经意间去发现景物,给人以惊异或若 隐若现之感。 (2)借景借景也是园林设计中常用 的方法。借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组景手段,将其他空间景物纳入所设置的组景范围。

(3)障景障景也称作抑景。障景顾名思义具有隐藏之意,是利用欲显故隐、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景物进行必要的遮挡。障景在处理上可由植物、山石或其组合的景物构成屏障。 (4)漏景漏景是一种随意的造景方法,通过稀疏的植物群落或栏杆显现前方的景物,借以引起人的联想,激发人的探究感。古代园林的漏窗便是一例。窗外景物体现为点状时适合框景,体现为面状或散点状时,使用漏景手法可使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内外渗透。这也是漏窗之所以称为漏景的原因。(5)框景是根据选择的特定视点,利用窗框、岩洞、墙洞透视景物,观赏由树干或框架、山洞所围合成的景色构成一幅仿佛镶嵌于镜框内的立体画面,尽管框景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一种手法,但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也屡有应用。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保证框景的效果,要注意避免由于景框形状和细节上的繁杂而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6)夹景夹景主要是在主景前限定一狭长空间,用于突出、强化主景,或起到屏障周围无半景物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利用自然地形构成夹景虽有极好的效果,故常以人工方法构建夹景。(7)隔景隔景主要利用隔墙、植篱、密植的树木将景物划分为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多个视点,隔景还可将又差又乱的景象用培体、竹篱、植物等遮挡起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重点掌握规划式和自然式的园林布局。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关键词:清代江南园林造园山水情趣叠山理水空间感 (一)清代江南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园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私家园林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而在江南,苏杭则更为集中和突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经中前期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治理,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清代总体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传统,而且获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但在这一时期虽然崇尚文学,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和言论,因此很多文人更多地醉心于园林艺术中,使得大量的园林著作及美学思想问世,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艺术家”。例如:计成的《园治》,李渔的《闲情偶记》等。 江南私家园林发展至清代,以其浓郁的诗画风情和精湛的造园工艺,成为我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鼎峰。 (二)山水画情趣与文人气质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的古典园林就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影响了造园艺术。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态度和理论,甚至决定了园林艺术的外在形态、发展走向,特别是宋朝以来的造园家将诗画情趣巧妙融进园林中,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很好地融入了山水画“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原则,展示出设计者崇尚自然地内心世界。 明代文人茅元仪在观赏其友的影园后说:“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意思是说,此园就是将画中的景物再现于现实中。其实当时的很多文人都有与茅元仪一样,常常参与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并且,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理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写意特点。 走进江南古典园林,一种具有避利恬静,浪漫飘逸的文人气质形态便映入眼

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

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而江南园林是以开 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江南园林所崇尚的 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的人为自然” 关键词:古典园林私家园林江南建筑风格空间变换历史地位 1?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 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 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 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 其连锁反应。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它把 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 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一一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在唐代,著名的宅园很多,往往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维辋川别业、裴度的午桥庄、李德 裕的平泉山庄等。就辋川别业来说,它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 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又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 雅超逸,耐人寻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王维、李德裕的别墅、山庄均属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园,它们在规模上还留有园囿的影子。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 私家小园,如白居易在庐山构筑的草堂” 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 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也在此时形成。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1、地域性原则 在园林小品设计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各项实际情况,比如气候条件、物质基础等。所以在设计布局前,必须先对 当地的空间环境、制作工艺、地理地貌等进行一个实地的调查分析。只有这样在设计和应用小品时才能把小品的内涵和韵味发挥到极致,并且还能够大大的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2、文化性原则 小品的设计和使用除了必须考虑到它的美观性,还必须使其具有自身的特色,所以在设计和使用小品时最好能够融合当地的一些风 俗文化。如果小品没有文化属性,就仅仅只是一个人工化的产物, 只有小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属性,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 该小品就不仅仅是一件人工化的产物,它不仅能够反映城市居民的 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展示城市景观特色和个性,甚至一些 小品已经成为了该城市的标志物。 3、景观协调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各个要素在视觉外观、审美内涵上必须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园林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 守景观协调性原则。城市室外空间的每个组成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设计某项景观时应该把其放到更大的 景观中加以考虑。在设计布局园林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园林小 品要素和其他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使园林小品和周围的景观 造成脱离,否则不仅不能为景观增色,反而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 小品设计的总体依据就是环境,所以在设计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首先应该对环境进行考察,然后再依据考察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品的设计方案、使用材料、外观造型、色彩等,

如此一来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小品对景观造成的视觉干扰,还能够使小品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饰景性园林小品会被放置在视点中心,这样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还能够提高小品的感染力,但是应该注意过犹不及,不能使小品的设计过于突兀;而服务性设施一般会设置在不太显眼的地方,要求能够和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同时不能失去服务性设施本质的服务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江南园林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第3卷第1期2004年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3 No.1 Feb. 2004 【美学?设计艺术学】 [收稿日期]2003212221 [作者简介]崔华春(19742),女,山西太原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南园林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崔华春, 寻胜兰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摘 要]文章对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山水画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主要从造园史、园林的主持设计者以及所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彩风格、主要塑造对象、营造的意境等角度,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山水画;美学意境 [中图分类号]TU 2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973(2004)0120111204 Aesthetic Atmosphere of Chinese Landscape R epresented by the Classical G ardens in Southern Yangtze CU I Hua 2chun , XUN Sheng 2lan (School of Design ,S outhern Y 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063,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atmosphere of Chinese landscape represented by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ern Yangtze.In order to explain their poetic and charming atmospher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m in terms of perspective theory ,the style of color ,the major objects and the atmosphere which they create ,as well as the history and the designers of gardens. K ey w ords :classical gardens in southern Yangtze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atmosphere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融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文学艺术以及叠山理水、花木栽培技术于一炉,是自然美和艺术美高度融合、统一的综合艺术。 明清以年来中国园林之盛,首称江南。[1]江南古典园林作为文人画家与能工巧匠合作的艺术典范,内涵 丰富充实,自然美和艺术美彼此 透、融会贯通,是富有诗情画意和人文底蕴的综合艺术。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体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自然界的山水为主要素材,其笔墨酣畅淋漓、内涵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山水画的美学意境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得到广泛的体现和应用,人们建造园林时模仿自然、师法造化,追求的是自由的美、天然的美、意境的美,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我国造园早在先秦就已出现,至汉代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流,是一种以宫室楼阁为主、禽兽充塞囿中的建 筑宫苑形式,基本上属于圈地性质,并不结合山水布局,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型的初级阶段。 [2](P128)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个转变时期。当时中国处于社会大动荡、思想大变革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修建具有崇尚自然、古朴豁达特色的园林,致使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得以长足发展。当时在社会中涌现出大量的以讴歌自然美为主题的田园山水诗文及山水画,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为自然山水式园林的产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园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构图和意境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版本。因此,古典园林艺术在其形成的那一天起,就同山水诗画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唐代园林营造中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开始有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之1 11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摘要:从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实践创作研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解读,为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宽泛的思想平台,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研究。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再现。大多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侧重描述中国园林形式的精妙,却很少涉及这种精妙所产生的文化根源,即鲜有从啫喱的角度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文化依据,从而真正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髓。而《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在华夏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深入揭示了深沉于古典园林亭台水榭、山石花木中的内涵。 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很难索骥它,只能去感受,去领悟,因为它深深地含蕴在名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超越时空的、隐匿的神韵,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由于这种内涵的东西在我们的许多现代建筑、规划中、几乎没了踪影,从而使许多建筑、规划在眼花缭乱中缺失了内在的、精神的、文化的东西。使得这些作品苍白而落寞,让人无以寄托、无由发生应有的归属感,没有了精神的家园,建筑、规划作品就缺乏灵性,让人不能“似曾相识”地辨析它,还念它,它的生老病死便让人漠视。最终,人类对于早期建筑所产生的那份特有的感情,就被纷繁迅捷的时代信息所挤兑,使我们与我们的建筑规划作品无法沟通。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材料、技术、应接不暇的新潮、时尚,熙来攘往的风格、流派,真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难道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产生的消化不良就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但我相信这种无奈只是暂时的,人类对建筑、规划的灵感源泉犹如人类对于母爱的渴望一般,有朝一日定会重新找回这份就为的情愫。这也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动因。我彷徨,我凝聚,我试图从古人的辉煌中找到一线生机,一丝灵感,找到解决的办法,摆脱困境,早一天回到自信的怀抱中,享受那一份应有的安宁与祥和。 本书在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地再现自然”。书中还用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的手法,并就南、北园林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了比较。读完本书后,我也粗略地分析了下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

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甲天下,集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之大成。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其之精髓无不被前人后人所瞻仰,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正如一位含蓄优雅而又不乏迷人的媚的古典美女。这种建筑给生活,给环境增添了不少的的美感与情趣。同时人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依山伴水的自然怡情,其然身心健康两者皆宜,其极致展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博大与奥妙。 1、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 苏州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作为文化载体,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就其庭院式的空间布局,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的环境设计;充满人文精神的中国儒道“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因地置宜、顺应自然、藏露疏密、虚实远近、变化统一的辩证思维;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步移景移的时空间序列的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阐述。力求从苏州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侧面,去揭示其艺术的特征、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

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当游走于苏州园林之中就会觉得原本零零散散的房屋、树木、花草、小桥不知怎的被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所连接,反而觉得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如画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是什么将其联系呢?水,就是其各种纽带中最重要的一条。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2、空间分割各胜尽然 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相对北方宫苑园林)。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用。 3、旷奥之替交映生境 苏州园林中的空间分割,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张显“旷奥之境”。所谓旷如、奥如概念最早是唐代的柳宗元在其《永州八记》中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提出的,他说:“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

浙人美-美术-九年级下册-《江南园林》教学设计

《江南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漏窗形状构成、纹样寓意、视觉审美作用等所呈现的特点及美感。 2、运用由平而再到立体的观察方法,感受漏窗所呈现的美感及文化内涵。 3、体会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传统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园林的漏窗创造手法产生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该课是原为浙教版九年级下《江南园林》的一节欣赏拓展课,学生欣赏基础一般,江南园林涉及的内容较多,而较广,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基础作了难度上的调整,以园林中的漏窗为主要内容,主要欣赏苴形状,花纹,以及空间上的美感,体会园林漏窗的“借景”、"移步换景”之美,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漏窗的艺术,全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园林的漏窗创造手法产生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漏窗的形状构成,纹样寓总,视觉审美作用。漏窗所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造型观及人文观。 难点:由细节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由叙述到分析,再到理解,最后到运用评价的欣赏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范例作品、江南园林建筑图片等。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园林建筑作品:画纸、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动画组合窗户模型激趣。 屏幕里有些散落的比划,现在我把它组合一下,看我把它组合成了什么?(字)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它有可能是一个什么图案。仔细看看它的变化过程,看看谁先猜到。揭晓答案, 这是“牖”字,就是窗户的意思。 2、出示直观实物,引入新课。 今天我就带了一个现场版的窗户。这可是有历史的老窗,(晴朝的)它和你们现在的窗户

有什么不同呢?你在哪里见过呢? 这样的窗户,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太容易看到,因为可以漏光,通气,所以取名为漏窗,今天我们就走进窗户的世界了解这种特別的窗户一一漏窗(板书:漏窗) 活动2【讲授】二、新课讲授 1、初识漏窗,整体感知漏窗的的形状美。 刚才看到的是老窗只是漏窗中的一种,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 可能同学们觉得它离你的生活比较远,不太仔细的观察。老师对漏窗有着特别的感兴趣, 每到一个地方我会收集各种漏窗资料照片,今天都带来给大家看看。 伴着音乐欣赏来自中国各地各式各样的漏窗。(旁白:这是乌镇贝壳制作的漏窗,是江南独有的特色,呈半透明色。这是云南民居的漏窗,色彩非常的艳丽,有时漏窗也称,花窗。这是网师园的漏窗,形态各异,花纹多变,这个漏窗的图案占满了整个窗格。制作工艺细致, 精彩的工艺品) 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你觉得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纹样、外形,材料,颜色上的区别) 介绍三种类型形漏窗。 提问:为什么要用这些造型,这些漏窗有什么寓意呢? 介绍有寓意的漏窗。 叶子代表叶落归根、石榴代表多子多孙、桃子代表长寿。 引导体会“谐音”、“象征”的造型创作手法。(板书:谐音、象征) 小结过渡: 漏窗的造型多变,寓意多样。但其重点还在中间镂空的花纹上。 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漏窗的纹样。 2、探究漏窗的纹样表现手法。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几个漏窗,大家还可以近距离的研究漏窗。(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实物漏窗),你观察到了什么纹样? 同学们刚才找到了一些纹样这些纹样都是来自于生活。都有一个创作的原形,有些很容易被看出来,而有一些是隐藏起来的,很难一下看出是什么。现在,我来帮助大家,我给大家一些图片,看看这个纹样变形后藏在哪一个同学的花窗里?发现了请举起你的漏窗。你是怎么判断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发布: 2010-9-02 08:32 | 编辑: cici2010 | 查看: 472次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在

园林景观中园林场地的布局设计方法

园林景观中园林场地的布局设计方法 在园林平面规划中,园路与场地是划分地形的一种要素。地块形状的方、圆、规则或自然,都可以由园路场地的划分与组合来造成。我们知道,地形是园林景观的主要载体,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结构部分。由于园路在地形构成上具有先决作用,因而园路的平面线形、路网的组合形状和园路竖向上的起伏变化等,都会对园林景观的全貌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园路和广场在园林造景中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园林场地按其性质和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①交流集散场地:主要起组织人流、分散人流的作用,不希望游人长久停留休息。如园林的出入口广场,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建筑前广场(体育场、露天剧场、展览室)。 ②游息活动场地:主要供游人休息、散步、打拳、做操、游戏、节日游园等用。可以是草坪、稀树草地,也可用各种硬质材料铺装地面。这些场地四周常配合花池、水池、亭廊、花架、雕塑等。 ③生产管理场地:供园务管理、生产之用,如晒场、停车场、材料场等。园林中这些场地的布局是以地形地貌、功能要求与艺术构图的要求而安排的。 园林的出入口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园内主要建筑前广场均属交流集散场地,这些场地,也要有重点景观设计。如:公园主要出入口的大门设计,交叉广场中的花坛、雕塑、喷泉、山石盆景。在空间构

图手法上有"开门见山"的开朗景观;也有"欲扬先抑"的障碍安排和"内院"式安排。广场是园林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道路系统的结点和休止符。在园林中的景观序列节奏变化中,往往因广场的出现而具有阶段性。 游人在园林中的主要活动空间,就是园路和各种场地园路场地作为游人的活动空间,要保证最大面积的绿化用地,而使园综合功能就会失去平衡,以后是要出问题的。这方面,需要重视的是足够的游人活动空间。当然,人流交通方面的考虑也要满足,但只是兼顾性的,是占第二位的。如何在满足游人活动和园内交通需要的同时,保证园路场地环境的舒适和美好,是园路和园林场地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园路、广场的侧旁或中轴线上,这可以布置一些花境、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甚至园亭等景物,使道路广场景观更加美丽动人,也可结合电、声、光、色的变化,创造出更富现代气息的园林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参考 一、现状分析 二、设计依据 三、指导思想 四、总体特色 五、种植特色 六、具体景观分析 七、投资造价估算 目录 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1、区位 2、基地现状 3、设计范围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2、设计原则 3、设计理念 四、设计布局 五、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2、具体设计 3、树种选择 六、照明设计 七、景观小品设计 八、无障碍设计 九、设施布置 第二部分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一、存在问题 二、沿街建筑分类 三、整治对策 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2、在建建筑的整治 3、未建空地的整治 4、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 第三部分 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第四部分附图 1、总平面彩图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 2、总平面图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

3、分析图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 4、道路断面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 5、沿街立面1:200 6-9 节点详图1:500 10-13 绿化详图1:500 14 隔离带设计 第一部分 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温州市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城市中心,是规划建设中城市中心区西侧边界,整体呈南北走 向,南到火车站,北至江滨路。 2.基地现状: 车站大道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B类: 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已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 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 地外观不整洁。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旧,部分 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 杂乱、破旧;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道路红线内:存在部 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北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3.设计范围: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南起疏港路火车站、北至江滨路火车站,总长 4.12,宽50m 的 道路红线,以及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m的用地。设计重点在从人行道至建筑物临街面15.5m之 间,还有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学院路、黎明路形成的几处景观节点空间。 二、设计依据 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75-97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83-99 5、开发和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地形图、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1)景观设计与沿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本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街景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秀巧的江南文人小园的取景洞门 园林中的水阁 衔接外廊的观景亭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条件 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

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 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扬州在古代作为海盐、漕米和茶叶集散地,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城市。这是扬州瘦西湖。 江南,无论是乡村或城市的居住区都比北方地区人口密集。由于气候、土壤、物产资源等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一地区自古就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并逐渐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这一地区便处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条水路干线的交叉点上,将中国西部和北部广阔的腹地联结起来。苏州、杭州所产的丝绸自两汉以来已天下闻名;而拥有24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扬州,作为运河南端货物集散的码头,唐朝时即已发展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了;明清时期,已成为江南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的航运港口,因而成了富商云集之地。至明清两朝,江南已是全国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 绍兴东湖风景园林的野趣景色 江南城乡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进步。长期建筑实践造就了大批工匠,江南木工、瓦工、泥工向来以技术精良著称,许多能工巧匠被召去修建皇宫,明清时期许多在北方卓然有成的工匠技师都来自南方,而南北方的建筑技法和风格迥然有别。 造园是一种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条件,还必须具备人文的积淀。江南地区有着悠久、深厚的汉文化传统,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同时江南发达的经济、文化与繁荣的城市生活也吸引了各地文人,比如中国著名的诗人白居易、苏轼(1037—1101) 都先后在杭州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他们不但主持过整治西湖的工程,疏浚淤泥、修筑长堤、绿化湖区、建造景点,使西湖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区,而且还留下大量歌咏西湖的美丽诗篇,从而丰富了当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