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司马光》PPT精品课件24

合集下载

24.《司马光》课件(共45张PPT)

24.《司马光》课件(共45张PPT)

群儿戏于庭 群儿戏于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命! 小朋友们吓坏了,
有的

有的
呜……怎么办呢?
有的
, 。
一儿
,一儿

一儿

众皆弃去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故事好惊险啊! 怎么样了呢?
水迸,儿得活。
涌出
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群儿 众
,一儿 ,光
, ,

,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记住人物,回忆人物内容
借助插图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 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 遂浮出。
【注释】 ①少时:小时候。 ②击:这里是“踢”的意思。 ③谋:谋划,出主张。 ④遂:于是,就。
拓展阅读:
作业超市:
1.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继续搜集古代优秀少年儿童的故事, 准备参加我们的“十大感动人物”的评选。
朗读指点: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 可以在人物后面、 动作之间稍作停顿。
瓮,足跌/没/水中。众/皆
弃去,光/ 石/ 瓮/ 之,
水迸,儿/得活。
互动课堂
默读全文,思考文中提 到的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 么事?
群儿戏于庭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
群 ( 一群 ) 戏 ( 嬉戏 )
庭 ( 庭院 )单字组词
缸:敞口
足跌没水中
淹没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白了。
jiē

皆 众皆弃去 全,都
皆大欢喜 人尽皆知 比比皆是 草木皆兵 全民皆兵 举世皆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课件)
【课堂小结】
多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边读边想。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组词、联络上下文和生活经历的方法理解字义。将字的意思串起来,理解句子意思。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和同学父母一起尝试读更多的小古文吧!
课堂练习
30
难点稳固
课 外 拓 展 延 伸
登瓮
持石击瓮

水中
弃去
【课堂练习】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瓮上玩,失足掉进瓮中,
被水吞没,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瓮砸破,水涌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都是白话文,通过这节课让我们分清楚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和语言表达的特色,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司马光-持石击瓮
理清课文思路,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群儿〔 〕,一儿〔 〕,足跌〔 〕。众〔 〕,光〔 〕,水迸,儿〔 )。
看图,背诵课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假设你在广场看到有人持刀行凶,你要这样做:
庭院里
跑掉了
大水缸里
一块大石头

得救了
整体把握
课文解读
课文大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一下子就被水吞没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 光:司马光。 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缸,水从缸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
wèng
diē
bèng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 (共30张PPT)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 (共30张PPT)部编版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24.《司马光》课件(共36张PPT)

24.《司马光》课件(共36张PPT)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传承 中华 文化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bèng
破之,水迸,儿得活。
tíng

大好 中华 河山 传承
群儿戏于庭
中华
文化
wèng
登瓮 击瓮
大好 中华 河山 传承
中华 文化
学习活动二:
翻开课文102页,判断是不是瓮。
看注释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看图猜故事
曹冲称象
孔融让梨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大好 华 山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建立班级“闪光人物”墙
大好 华 山
——穿越古代, 寻找闪光人物
看图猜故事
司马光砸缸
半包围结构
先写外面的横折钩,中间
的横和口,要朝左边偏一
大好 华 山
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bèng
破之,水迸,儿/得活。

水石皆跌一群 迸击弃没儿儿

儿瓮去水登戏 马
得破光中瓮于 光
活之持众足庭
战 朗 读 第 二 关
挑战朗读第三关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
以为图。
这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 用图画记载下来。
起因
经过 结果
学习活动四: 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这个故事。
文言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ppt24司马光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ppt24司马光课件
院子里做游戏。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盛物的陶器,
淹没,沉下去。
口小肚大。
一个孩子爬到水缸
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
掉进缸中淹没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都。
放弃,扔掉。 打,敲打。 其他的小孩子
都吓跑了,只有司 马光拿着石头把水 缸砸破。
涌出。
水迸,儿得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水流出来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从《司马光》的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司马光》让我明白越是在危险的时 候,我们越不能慌张甚至放弃,因为这样 只会于事无补。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只 有冷静下来,分析现实情况,积极思考解 决的办法,才能够摆脱困境。
《司马光》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友的 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 脑筋的品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篇文言文,相对其他课 文来说,句式和词语的意思跟其他课文不同, 有些语句理解起来有难度,文章内容简短,没 有其他课文那样具体生动。
1.掌握生字词,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古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没( méi)有
沉没( mò)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意。 1.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___都____。迸:__向__外__溅__出__或__喷__射____。 句意:_其_他__的__小__孩__都__吓__跑__了__,__只__有__司__马__光__拿__ _着__石_头__把__水__缸__砸__破__,__水__流__出__来__了__,__小__孩__得__救__了__。 2.群儿戏于庭。 庭:_____院__子______。 句意:____一__群__小__孩__在__院__子__里__做__游__戏_____。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
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群儿戏于庭。
玩耍 在
翻译: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小提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 贯,需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重难点解析
从地上捡起 一块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它 指水缸 水流了出来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24 司马光-部编版(共26张PPT)
课堂演练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mé群i m儿√o戏)于水庭中,,一众儿皆登(瓮kǎ,i j足iē√)跌弃(去tiě,d光√iē)持没 (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
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PPT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其 他课文都是白话文。文言文 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我们 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正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找出下面少年英雄的故事,读一读。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没有 [mò]淹没
课文赏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 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戏】游戏;玩耍。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足跌】失足。 【没】沉没。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 耍,一个小孩儿攀爬瓮。 一不小心跌进了瓮里。
我们可以找一根绳子或 者树枝把小朋友拉起来。
我会赶紧回家找爸爸过 来帮忙救小伙伴。
结构梳理
群儿戏 于庭
众皆弃去
一儿 落水光持石
击瓮破 之
水迸 儿得活
课后练习
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 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1.一个小孩跌入水中,许其他小孩都跑了,司 马光却没有,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答:表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完本课,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 身上获得的启示。
答: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 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 ②困难、危险面前既要机智, 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如果这种事发送在你身边,你还有什么办法 救出小朋友吗?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 孩爬到缸上玩,一不小心,失足掉到缸里。就在 这危急的时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 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 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 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PPT 优秀课件

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PPT 优秀课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文言 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在童年的司马光身上 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一起来学习第24课 《司马光》。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 家、史学家、文学家。为人温良 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 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 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3、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4、通过此篇文言文,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此篇文言文,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品质。
知识拓展:
瓮wèng,是指是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如:水瓮。酒瓮。菜瓮。
会认的字:
sī diē jiē
司跌皆
qì chí
弃持
会写的字:
司庭登 跌 众弃 持
形近字组词:
庭:[tíng]庭院 挺:[tǐng]坚挺
翁:[wēng]老翁 瓮:[wèng]水瓮
多音字组词:
没:[méi]没有 没:[mò]淹没
凡 事 都 是 多 棱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说: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 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 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 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 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24.司 马 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理解字词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教学过程
交流: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 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 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 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 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会写的字
司庭登பைடு நூலகம்众弃持
再见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司马光(1019~1086),北 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 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 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 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 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读一读

tínɡ dēnɡ
diē
司庭登跌
zhònɡ

chí
jiē
众弃持皆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