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电子版本
(完整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城市,烟尘、NOx和SO2等主要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
本章侧重介绍燃料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以及如何控制燃烧过程,以便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一节燃料的性质燃料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常规燃料:煤、燃料油和天然气非常规燃料:除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燃料外,所有可燃性物质都包括在非常规燃料之列。
燃料按物理状态可分为:(1)气体燃料:气体燃料的优点是燃烧迅速,其燃烧状态可基本上由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或混合所控制。
(2)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也是以气态形式燃烧,因此它的燃烧速度受其蒸发过程控制。
(3)固体激料:固体燃料的燃烧则受此二种现象控制:燃料中挥发性组分被蒸馏后以气态燃烧,而遗留下来的固定碳则以固态燃烧,后者的速率由氧向固体表面的扩散控制。
一、煤煤是最重要的固体燃料,它是一种复杂的物质聚集体。
煤的可燃成分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氧、氮和硫等一起构成的有机聚合物。
1.煤的分类:(1)褐煤:褐煤是由泥煤形成的初始煤化物。
是煤中等级最低的一类,形成年代最短。
呈黑色、褐色、或泥土色,其结构类似木材。
水分和灰分含量都较高,燃烧热值较低。
(2)烟煤:烟煤的形成历史较褐煤为长.呈黑色.外形有可见条纹。
成焦性较强,且含氧量低.水分和灰分含量一般不高,适宜工业上的一般应用。
(3)无烟煤:无烟煤是碳含量最高.煤化时间最长的煤。
它具有明亮的黑色光泽,机械强度高。
碳含量一般高于93%,无机物含量低于10%,因而着火困难,储存时稳定,不易自燃。
2.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故测硫含量和热值,这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
①水分:水分包括外部水分和内部水分。
测定外部水分的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13mm以下粒度的煤样,置于干燥箱内,在318—323K温度下干燥8h,取出冷却.干燥后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占煤样原来质量的百分数就是煤的外部水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稿_02燃烧与污染

第2章燃烧与大气污染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物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燃烧。
特别是空气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是各种燃烧设备。
每年用于防治空气污染的费用中95 %以上是消耗在燃烧装置上的。
由于燃烧而产生的著名污染事件有伦敦烟雾事件(在潮湿的空气中SO2和粉尘的综合作用结果)、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邙日光下NO x和。
3等产生强烈刺激的二次污染物)等。
而频繁出现的酸雨事件更是令人头痛不已,并曾造成国际纠纷。
我国的酸雨情况更是不容乐观60年代对大气污染来源的统计结果:2.1燃料的性质常规燃料按其物理形态可以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大类。
2.1.1 固体燃料固体燃料包括煤、木材、焦炭等。
煤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在我国的能源总消费中煤炭约占3/4以上,用于火力发电、工业锅炉和民用等领域。
1. 煤的分类煤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分阶段的逐渐转化。
按沉积年代不同,煤被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
(1)褐煤褐煤形成年代最短,褐煤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都很高,干燥无灰的褐煤中碳含量为60 % ~ 75 %,挥发分为40 % ~ 50 % ;燃烧热值低,低位发热量11.7 ~ 15.5 MJ/kg。
(2)烟煤烟煤的形成历史较长,挥发分含量占19 % ~ 40 %,碳含量为75 % ~90 %,低位发热量15.5 ~ 18.4 MJ/kg。
(3)无烟煤无烟煤是含碳量最高、煤化时间最长的煤。
碳的含量一般高于93 %,无机物含量低于10 %,挥发分小于9 %,低位发热量> 20.9 MJ/kg 。
2. 煤的组成一一工业分析(1)水分:外部水分(45 ~ 50 C下失水)和内部水分(102 ~ 107 C下失水);(2)灰分:不可燃矿物质总称,主要是铝、硅、铁、钙、镁等的氧化物。
我国煤炭平均灰分为25 % ;(3)挥发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干馏)时所释放的气态可燃物;(4)固形碳:从煤中扣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剩下的部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电子教案 1 绪论

13
一、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6.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
14
一、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6. 二次污染物
② 地球温度和海平面还将持续上升,模型预测到2100 年地球温 度将上升 1 ~3.5℃、 海平面将 上升 15~ 95cm。
③ 地球温度上升和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之间存在很强 的相关性。
④ 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28
一、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10. 臭氧层破坏
➢ 臭氧吸收紫外线,分解成氧气分子和氧原子: ➢ 氧气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为氧原子: ➢ 氧原子和氧气分子结合生成臭氧,可吸收更多紫外线: ➢ 这一过程吸收了99%的太阳紫外线 ➢ CFCs在臭氧分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境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
44
三、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标准体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但未能有效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 大气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大多数城市还处于比 较严重的污染程度
❖ 缺少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法律措施,燃煤污染仍然 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 大中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正在迅速增加 ❖ 大多数城市扬尘污染突出 ❖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缺少有效法律措施 ❖ 现行法律的法律责任部分内容偏少,力度不够
火山活动
H2S
化学过程污水处理 火山活动、沼泽中的生物作用
CO 机动车和其他燃烧过程 森林火灾、海洋、萜烯反应
NO/NO2 NH3 N2O HC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

质、高技能人才。
大气污染防治 资格证书 考核制度
课程 标准
大气污染控制 岗位 技术规程
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一、课程标准(2.课程性质与定位)
岗位群分析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
环 境 工 程 制 图 员 大 气 污 染 防 治 工
设 备 维 修 工
环 境 分 析 工
水 处 理 工
环 境 监 测 工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2、发电厂污染和防治
火电厂烟尘的防治方法: 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布袋除尘器;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3、 脱硫工艺介绍
目前国际上研究过的脱硫技术达200余 种。 燃烧前脱硫 如洗煤、型煤等 燃烧中脱硫 如炉内喷钙、循环流化床等 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FGD) 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技术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搅拌器和浆液循环泵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湿式球磨机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 Ltd.
2、发电厂污染和防治
2、烟尘: 燃料在燃烧、排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排放标准: 50mg/m3 燃烧一吨煤, 产生 200 kg左右烟尘。
煤在燃烧时产生的粉尘和烟尘不仅本身污染环境,还会 与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结合,加剧对环境的 损害。其中尤以10微米以下飘尘对人体更为有害。一 般燃煤电厂的飞灰尘粒中,小于10微米的占20~40%。
(完整word版)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五章.(2)

第五章颗粒物燃物控制技术基础为了深入理解各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和性能,正确设计、选择和应用各种除尘器,必须了解粉尘的物理性质和除尘器性能的表示方法及粉尘性质和除尘器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一、颗粒的粒径粉尘颗粒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性能影响很大,所以颗粒的大小是粉尘的基本特性之一。
若颗粒是大小均匀的球体,则可用其直径作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
但实际上,不仅颗粒的大小不同,而且形状也各种各样。
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采用如下几种粒径表示方法:①定向直径d F,也称菲雷待(Feret)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如图5—1(a)所示。
②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 M,也称马丁(Martin)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上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如图5—1(b)所示。
③投影面积直径d A,也称黑乌德(Heywood)直径,为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如图5一l(c)所示。
若颗粒投影面积为A,则d A=(4A/π)1/2。
根据黑乌德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 F>d A>d M。
(2)用筛分法...测定时可得到筛分直径,为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孔的宽度。
(3)用光散射法....测定时可得到等体积直径d V,为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直径。
若颗粒体积为V,则d V=(6V /π)1/3。
(4)用沉降法...测定时,一殷采用如下两种定义:①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 S,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的直径。
②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球的直径。
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原因在于它们与颗粒在流体中的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
(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城市,烟尘、NOx和SO2等主要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
本章侧重介绍燃料燃烧过程的根本原理、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以及如何控制燃烧过程,以便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一节燃料的性质燃料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常规燃料:煤、燃料油和天然气非常规燃料:除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燃料外,所有可燃性物质都包括在非常规燃料之列。
燃料按物理状态可分为:1〕气体燃料:气体燃料的优点是燃烧迅速,其燃烧状态可根本上由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或混合所控制。
2〕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也是以气态形式燃烧,因此它的燃烧速度受其蒸发过程控制。
3〕固体激料:固体燃料的燃烧那么受此二种现象控制:燃料中挥发性组分被蒸馏后以气态燃烧,而遗留下来的固定碳那么以固态燃烧,后者的速率由氧向固体外表的扩散控制。
一、煤煤是最重要的固体燃料,它是一种复杂的物质聚集体。
煤的可燃成分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氧、氮和硫等一起构成的有机聚合物。
1.煤的分类:(1)褐煤:褐煤是由泥煤形成的初始煤化物。
是煤中等级最低的一类,形成年代最短。
呈黑色、褐色、或泥土色,其结构类似木材。
水分和灰分含量都较高,燃烧热值较低。
(2)烟煤:烟煤的形成历史较褐煤为长.呈黑色.外形有可见条纹。
成焦性较强,且含氧量低.水分和灰分含量一般不高,适宜工业上的一般应用。
(3)无烟煤:无烟煤是碳含量最高.煤化时间最长的煤。
它具有明亮的黑色光泽,机械强度高。
碳含量一般高于93%,无机物含量低于10%,因而着火困难,储存时稳定,不易自燃。
2.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故测硫含量和热值,这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
①水分:水分包括外部水分和内部水分。
测定外部水分的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13mm以下粒度的煤样,置于枯燥箱内,在318—323K温度下枯燥 8h,取出冷却.干-1-((((((燥后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占煤样原来质量的百分数就是煤的外部水分。
大气污染控制教案(大全)

大气污染控制教案(大全)第一篇:大气污染控制教案(大全)大气污染控制教案 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第一章大气污染控制基本知识§1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一、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微粒。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得干洁空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范围可达0.02%—6%。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导致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天气现象:云、雾、雨、雪、霜、露等。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而且还能引起热量的转化。
同时,水汽又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长的能力,对地面的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除由水汽变成的水滴,冰晶外(云、雾即是由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主要是大气尘埃和悬浮在空气中的其他杂质。
它们有的来自流星在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宇宙灰尘;有的是地面上燃料产生的烟尘,或被风卷起的尘土;有的是海洋中浪花溅起在空中蒸发留下的盐粒;有的是火山喷发后留在空中的火山灰;有的是由细菌、动物呼出的病毒、植物花粉等组成的有机灰尘等。
悬浮微粒对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削弱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形成各种光学现象,影响大气能见度等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所谓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引言大气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和应用工程技术,开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本章将全面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第二节:大气污染的根源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染。
工业排放包括工厂和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和气态废物。
交通运输排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和货车废气产生的。
农业活动包括农作物的施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的氨气。
生活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炭和油料等所产生的废气。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污染物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其次,大气污染还导致了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危害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在实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源头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例如,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气排放。
2. 尾部治理: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清除。
例如,利用吸收、吸附、脱硫和脱氮等技术,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3. 多方合作:大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和政策整合可以帮助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第五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1. 静电除尘:利用静电力将颗粒物从废气中分离。
2. 湿式除尘:利用水喷雾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捕集。
3. 脱硫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4. 脱氮技术:利用催化剂催化反应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