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心理学第一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二)

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内在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 和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
个性的特征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个性既具有
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
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 是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 泉。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是核心 。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C 稳定性 E 恃强性
高分含义
外向、热情、乐群 聪明、富于想象、善于思考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好强、固执、自负、支配性
低分含义
孤独、冷淡 思想迟钝、缺乏想象、思考能力弱 情绪激动、幼稚、易烦恼 谦虚、顺从、胆怯、慎重
F兴奋性
G 有恒性 H 敢为性 I 敏感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区别: 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 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 础,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变化比较慢, 可塑性较小。 2)性格是后天形成,由生活实践决定, 可塑性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较明显表现在 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 2)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修饰气质, 使之符合社会实践要求。 4)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 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 性格特征。
胆汁质
抑郁质
兴奋型
抑制型
精力充沛,动作有力,性情急躁,情绪易爆发,体 验强烈且外露,不易自制,易冲动
反应迟缓,敏感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且不外 露,动作缓慢,易伤感,孤僻,善观察小事细节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一、引言在心理学领域中,感觉与知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感觉指的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而知觉则是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对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细化。
二、感觉的基本过程A.感觉的定义和作用B.感觉的基本过程1.感官器官的作用2.刺激的传递和转化3.感觉阈值和适应性三、感觉的类型和特性A.视觉感觉1.光的属性和视觉感知2.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视觉注意和感知B.听觉感觉1.声波的属性和听觉感知2.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听觉分类和感知C.触觉感觉1.触觉的作用和触觉感知2.触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触觉阈值和空间感知四、知觉的心理过程A.知觉的定义和特点1.知觉的心理过程2.知觉的构成要素B.知觉的组织和归因1.规律性组织和归因理论2.外界刺激对知觉的影响C.知觉的变形和偏见1.感知错觉和视觉伪装2.认知偏见和知觉错觉D.知觉的发展和学习1.知觉的发展过程2.知觉的学习和调节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A.感觉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B.知觉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涉及感觉的组织、归因和变形等方面。
C.感觉阈值指个体能够察觉到的最低刺激强度,分为绝对阈值和差异阈值两种类型。
D.知觉错觉指在感觉和知觉过程中,由于外界刺激或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物体或事件的错误感知和认知。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和图表等。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认知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补充资料:色彩功能 •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
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 者感到筋疲力尽。所以,在寝室或书房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 • 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 健康。此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等处,对寝室、书房则不宜。 •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但金黄色的装饰 却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所以在寝室与活动场所,最好避免 使用金黄色的家具摆设。 • 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 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 定的克服作用。 • 蓝色:能调节体内平衡,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 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 静。 • 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 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 靛蓝色:可调和肌肉,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 疼痛的敏感作用。该色不适于装饰,但若用于布料,可使人产生 安全感。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 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视觉的明度、颜色存在对比,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都存在感觉对比。
四、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
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量的变化,而对200克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 重量的改变。 K=?
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
• 视觉(亮度) • 动觉(重量) • 痛觉(皮肤灼痛) • 听觉(音调) • 触觉(皮肤压力) •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 味觉(盐咸味)
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如“感觉剥夺”实验。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2、区别:(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4)经验在感觉和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提示事物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种类。
感觉知觉与认知

三、习惯化——适应
假如感知到旳刺激不随时间 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旳反应 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 习惯了环境旳刺激而变得适应。
四、对变化旳知觉
一、感觉旳特点
(1)感觉反应旳是目前直接接触到旳客观 事物,而不是过去旳或间接旳事物。
(2)感觉反应旳是客观事物旳个别属性, 而不是事物旳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旳统一。
二、感觉刺激旳主要性
对一种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旳生活是不 可忍受旳。在缺乏刺激旳环境中不但会引起厌 烦,还会产生强烈旳痛苦和损害健康。
在设计中,质感旳变化可作为划分领域和控制
行为旳暗示,如用不同铺地暗示空间旳不同功能, 用相同旳铺地外加图案表白预定旳行进路线。不同 旳质感(如草地、沙滩、碎石、积水、厚雪、土路 等),有时还可唤起不同旳情感反应,如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墓地满铺4cm左右旳卵石,试图使人产生一 种干枯而无愤怒旳感受。
1.色彩旳温度感 2.色彩旳距离感 3.色彩旳轻重感 4.色彩旳面积感 5.色彩旳动静感
(三)不同感觉旳补偿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 以补偿。
例如,聋哑人旳视觉尤其敏锐。又如盲人, 只能依托视觉以外旳其他感觉信息判断和辨认 客观对象,先天失明者虽然有旳经治疗恢复视 觉,开始阶段仍需要借助听觉、触觉等手段验 证视觉信息,并将后来旳视觉信息纳入先前根 据非视觉信息所建立旳固有图式。
个人旳爱好、需要、情绪状态和健康情 况都影响着人对客观刺激旳注意是否。对个 人来说,“注意”是一种资源,能有效控制 和分配自己“注意”旳人就能更有效地利用 这一资源。
普通心理学 知觉

动景运动: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 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物体连续运动的现象。
诱导运动:由于物体的运动使其临近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自主运动:人在注视暗环境中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 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第四节 错 觉
一、内涵:
错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而出现的种种歪曲。
二、错觉与幻觉
三、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四、错觉种类: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四、错觉种类:
大小错觉
对象重叠
物体相互遮挡 是判断物体前 后关系的重要 条件。如果一 个物体部分地 掩盖了另一个 物体,那么被 掩盖的物体就 被知觉成远些。
对象重叠
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 近,就是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 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 光线的散射。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 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3.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 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要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 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 的结果。
3、知觉的种类
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 为: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 根据知觉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 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 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 性。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感觉与知觉(一)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感觉与知觉(一)(总分:20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0,分数:90.00)1.感觉(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
3.超感知觉(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4.心理物理学(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5.感受性(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6.感觉阈限(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有第六感觉吗?
很多人把除了视、听、嗅、味、触五个基本感觉 外的一种神秘的对未来的预感称作第六感觉。
在生理学家看来,第六感觉并没有那么神秘,甚 至还有第七、第八感觉。即机体觉、平衡觉和运 动觉。
机体觉:即内脏感觉,是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过 程引起内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觉。没有 专门的感受器,而是有内脏组织壁上的“感觉末 梢”的神经元发出,传至丘脑和中枢。但一般不 象机体表面感觉那样清晰,而带有模糊的性质, 缺乏准确的定位。在正常的胜利条件下,被外感 受器的工作所掩蔽,只有在强烈或经常不断刺激 下,才有可以提高同时受到
2 视觉的产生: 角膜
折光系统 房水
晶状体
眼睛
玻璃体
眼球结构
感光系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不同波长的刺激转化为神 经冲动,经视神经传至大 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便产生 视觉。
3 视觉的性质:是一种颜色感觉。
非彩色 :白 、黑、灰
颜色
彩色:非彩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便产生不同的颜 色感觉。如:700毫微米引起红色的感觉;620毫微米 引起橙色;570毫微米引起黄色;510毫微米引起绿色; 470毫微米引起兰色;420毫微米引起紫色的感觉。
负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彩色多为负后象。
5、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二)听觉
仅次于视觉。尤在分辨言语声音中,听觉的作用是独有 的。
1 适宜刺激:听觉的刺激物是声波,每秒振动16— 20000次范围内的声波,都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R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差别感觉阈 限。
二者是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 I(增加的刺激量)
K = ——(K为常数,I为原
I 刺激量)
韦伯定律适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并适用于中等强 度的刺激。
二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优选)心理学第一章感觉和 知觉
二 感觉与知觉的意义
1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
人只有通过感知觉,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颜色、 声音、气味、滋味等属性,同时,才能了解自身 的运动、姿势、饥饱、干渴、和内脏器官工作是 否正常等。
2 感知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没有感知觉提供外界事物的各种信息,不仅不能 维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还会导致心理活动的 紊乱。
3、感知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三 感觉的种类
通常,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刺激物的来源,将感 觉分为:
外部感觉:感受器位于体表,接受外部刺激,有 视、听、嗅、味、触。
内部感觉:感受器位于各组织深处和内部器官表 面,接受机体内部刺激。有运动、平衡、机体等 感觉。
(一)视觉
1 可见光谱:人最重要的感觉。视觉的刺激物是 电磁波。人眼的可见光谱只占所有光谱的1/72, 既380毫微米—760毫微米的波长。这就是视觉 的适宜刺激。
当视觉分析器出现某种障碍,人脑便不能正确反映光 波的波长了。
色盲:色觉不健全(男8%,女0.03%)分全色盲(全 部看成灰色)和部分色盲(红绿色盲)。
色弱: 分辨力差,尤其对红、绿。
4 视觉后象:当刺激停止后,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刺激 的痕迹在头脑中仍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正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2 听觉的产生:听觉的器官是听分析器,包括耳朵、传 入神经、皮下中枢及皮层的颞叶区。
听分析器(外耳、中耳、 内耳)—听神经—颞叶 中枢。
3 听觉的特性:我们 听到的声音有两种:
乐音:比较和谐而有规 律的声音,既周期性的 声波振动。
噪音:杂乱不规则的声 音,非周期性的声波振 动。一般在80分贝以 上。两者都有浓厚的情 绪色彩。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 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
人的每种感觉都有两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 限。
二者成反比关系。
I
E = ——(E绝对感受性,R感觉阈限)
的知觉(错觉)
五 错觉
凡是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就是错觉。错 觉是常见的、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有的错觉是在 相同的条件下人人都会产生的。错觉以视错觉为 最多。
“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
“暝暝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见植林以为耸 人也。”
“从山下望木,十韧之木若箸。”
常见的错觉有:图形错觉
错觉的种类
1 图形错觉 2 形重错觉 3 大小错觉 4 方位错觉 5 时间错觉 6 运动错觉 7 颜色错觉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人有各种感觉,各种感觉的发生、发展具有一 些共同的规律。
一 感受性极其变化
感受性: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其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定和表示。
(三)皮肤觉:皮肤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是触、压、 温度、痛觉的总称。感受器遍布于全身。是重要的认识 器官。“生理零度”:不能引起冷热感的温度。
触点多分布于手掌、指头、嘴唇等。
温觉有冷点和热点,冷点比热点多。
触、压、温觉到一定强度就是痛觉,有安全意义。
(四)味觉和嗅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 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基本的味觉有酸、甜、 苦、咸。甜在舌尖,苦在舌根,酸在两侧,咸在舌前部, 其他味觉是这四种感觉加触觉、温度觉综合的结果。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