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作文素材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点拨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点拨第一单元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第一课:《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苦闷与追求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
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朱自清:名人评价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
郁达夫: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叶圣陶: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
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
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名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
高一必修二语文万能作文

高一必修二语文万能作文高一必修二语文万能作文1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
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
”《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
《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
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
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
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
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
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
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
《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
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
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作文素材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作文素材汇总写语文作文就需要用到素材,在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中有很多素材能够借鉴和运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作文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作文素材1.《荷塘月色》苦闷与追求——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
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适用话题】民族大义面前坚守节气,不为斗米而折腰。
2.《故都的秋》宁静与清幽——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
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
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
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
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

高中教材课文写作素材梳理与升格-必修2《荷塘月色》课文素材★1.独处时能够获得心灵的片刻宁谧。
当“心里颇不宁静”的朱自清选择了月色漫步荷塘时,他抛开了白天的烦恼与痛苦。
与自我对语,看清了自己是一个喜欢热闹,也爱冷清的矛盾化的统一体。
他从白天痛苦不堪的角色里抽身退出,投入了无边的荷塘月色之中,尽情地享受溶溶月色之美,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沉醉在淡淡的暗香中,他疲惫的身心获得了休憩,无限的烦恼也暂时抛到九霄云外。
★2.心空没有宽度,心灵没有边界。
当朱自清把月下荷塘当作属于自己的天地时,他找到了一种绝对的心灵自由的感觉。
这是心灵营造的自由王国。
拥有自由的心态,就可以纵情驰骋,心骛八极。
朱自清独自漫步荷塘,思绪自由驰骋,由眼前的荷塘飞往六朝,赏采莲盛况,进而念及家乡。
此时,作者彻底抛开了尘世生活的纷纷扰扰,远离人群,与大地对话,与天空对话,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他的心灵空间没有了边际。
《故都的秋》课文素材★1.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
作者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北国之秋,品出了无尽的秋味。
看“碧绿的天色”,听“驯鸽的飞声”,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远离现实的纷扰,心定神闲地欣赏自然之美,享受一份难得的清闲。
★2.从南北方秋色不同窥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正像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通过对比,可见北国之秋的浓烈、厚实、刚强、博大;南国之秋的平淡、稀薄、柔软、狭小,而这也反映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秋色的差异可以推想南方文化的细腻缠绵,北方文化的粗犷豪放。
这是地域、气候所造就的文化差异。
【相关链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江南风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朝(梁) ·丘迟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必修二语文作文素材

必修二语文作文素材《必修二语文作文素材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必修二语文作文素材这个话题。
咱可得好好唠唠,这玩意儿那可是让俺们欢喜让俺们忧啊!想想以前写作文的时候,脑袋里那叫一个空啊,就跟那大草原似的,啥素材都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
老师总说,多积累素材,作文才能写好。
这话是真理呀!可问题是,咱这素材从哪来呢?不能凭空变出来不是。
那就先从书上找呗。
必修二语文书里那些课文,都是好素材啊!什么名人故事啦,经典事例啦,那可都是精华。
你看那《苏武传》,苏武在那冰天雪地的北海待了那么多年,多有毅力啊,这不就能写进作文里,谈谈坚持和信念嘛。
还有《赤壁赋》,苏轼那豁达的人生态度,简直就是面对挫折时的绝佳榜样。
这些素材要是能用好了,作文档次肯定得往上提一提。
不过光靠书上那点素材可不够,咱还得放眼生活啊。
生活中处处都是素材,就看你有没有那发现的眼睛。
比如说,你今天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伙子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这就是一个素材啊,可以写善良、关爱他人啥的。
或者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一些感人的故事、重大的事件,都能变成作文里的素材。
有一次我就把看到的一个关于环保的新闻写进了作文里,还被老师夸了,说我有社会责任感呢!还有啊,看电影、读课外书也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那些经典的电影和书籍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了。
有一回我看了一部电影,里面有个角色特别勇敢,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我就把他记下来了,后来写一篇关于勇气的作文就用上了。
积累素材是一回事,会用素材又是另一回事。
就像你有了一堆好食材,还得会做菜,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来。
写作文也是一样,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能生搬硬套。
要把素材和自己的观点融合在一起,让它们自然而然地为作文服务。
总之,必修二语文作文素材这事儿啊,说难也不难,只要咱有心,多积累、多用脑,肯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以后再也不用为没素材发愁啦!哈哈,大家一起加油吧!让我们的作文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点拨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点拨第一单元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第一课:《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苦闷与追求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
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朱自清:名人评价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
郁达夫: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叶圣陶: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
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
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名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
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作文素材超全整理

作文素材(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
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
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内作文素材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内作文素材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内作文素材篇1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强烈的责任感是蔡元培先生成就北大的重要因素,也引领每一位北大人;兼容并包,自由民主不仅是北大的办学理念,更是北大人博大胸襟与追求卓越的境界;砥砺德行,彰显出优秀的北大人高尚的境界;敬爱师友,让人与人之间温暖,让生命充满情怀,怀有爱心的学者才是大师。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适用话题】学习的意义北大精神的思考人才、革新、发展12.《我有一个梦想》文章的形式上:学习排比进行抒情议论;角度点拨:民主与平等是人类追求生命平等的起点;种族平等的追求是时代的进步;平等民主的公民意识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永恒的话题。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适用话题】信念梦想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洲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们感觉到。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适用话题】:真正的友谊;大师风范; 高尚的人;豁达的心境;人生的价值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内作文素材篇2素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肃杀、感伤的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作文素材整理1.《荷塘月色》苦闷与追求——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
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适用话题】民族大义面前坚守节气,不为斗米而折腰。
2.《故都的秋》宁静与清幽——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
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
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
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
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⑺,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适用话题】:思念家乡秋意诗意3.《囚绿记》优美与诗意——“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
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
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适用话题】:文化反思4.《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与反抗——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
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适用话题】自强男女平等爱与美5.《离骚节选》追求与坚守——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
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适用话题】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时光易逝,青春难再6.《短歌行》追求与本真——短歌不短,意蕴深长。
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适用话题】惜时人才7.《采薇》、《涉江采芙蓉》离苦与乡愁——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适用话题】思想文化8.《兰亭集序》生与死——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
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
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
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适用话题】自然之美自然与心灵 ;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生与死人生意义。
9.《赤壁赋》悲伤与旷达——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
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
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
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
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适用话题】“短暂与永恒”的思索“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10.《游褒禅山记》自然与人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
”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
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学态度;人生感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适用话题】志当存高远坚持凡事要深思慎取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善假于物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强烈的责任感是蔡元培先生成就北大的重要因素,也引领每一位北大人;兼容并包,自由民主不仅是北大的办学理念,更是北大人博大胸襟与追求卓越的境界;砥砺德行,彰显出优秀的北大人高尚的境界;敬爱师友,让人与人之间温暖,让生命充满情怀,怀有爱心的学者才是大师。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适用话题】学习的意义北大精神的思考人才、革新、发展12.《我有一个梦想》文章的形式上:学习排比进行抒情议论;角度点拨:民主与平等是人类追求生命平等的起点;种族平等的追求是时代的进步;平等民主的公民意识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永恒的话题。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适用话题】信念梦想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洲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们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