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的运用与并发症 及其预防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止血带是一种用于临时止血的装置,适用于在急救现场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然而,由于误用或不当使用止血带可能导致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止血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合适的止血带:要使用符合标准的止血带,选用抗菌性能好、柔软度高、不易滑动的材质制成的止血带。

同时,止血带长度应该能够固定住止血带,通常建议长度在80-100厘米之间。

2. 谨慎选择适用病例:止血带适用于严重出血的外伤患者,如出血无法通过其他措施控制住的复杂骨折、撕裂伤口等。

对于动脉出血,只有在无法使用其他止血方法控制出血时才考虑使用止血带。

3. 确定正确的位置:正确确定止血带的放置位置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止血带应放置在严重出血部位的上方,距离出血部位约5-10厘米远。

不宜将止血带放置在关节处或伤口边缘,以免增加神经和组织损伤的风险。

4. 控制止血力度:使用止血带时,应适度施加压力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过轻的压力可能无法有效止血,而过重的压力则可能导致神经受压,造成组织坏死等并发症。

在使用止血带时要逐渐增加压力,观察到出血停止即可停止增加压力。

5. 控制使用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2小时。

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可能导致远离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在取下止血带之前应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

6. 注意并发症:止血带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皮肤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感觉丧失、手指发紫等症状,以免发生局部神经及组织损伤。

同时,定期放松止血带,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血液供应。

7. 使用后妥善处理:在取下止血带后,应及时清洗消毒,确保其可以再次使用。

同时,应妥善保管止血带,以免变质、断裂等。

总之,正确使用止血带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但注意事项和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建议在使用止血带前接受相关培训,并在紧急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和协助。

止血带

止血带

止血带应用及相关问题1、止血带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严重的挤压伤和肢体远端严重缺血者 ,止血带要忌用或慎用。

对于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淋巴管炎等病人,要禁用或慎用.对心功能代谢不良的,抬高患肢和驱血时则需要慎重,以防急性心衰的发生. 根据应用目的、应用部位和病人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止血带。

使用宽袖带的病人可减轻术后疼痛 ,对深部组织能产生更均匀稳定的压力 ,较低的压力就能阻断血流 ,达到止血效果。

2、上止血带的压力压力过低,仅压住静脉而未压住动脉,可以增加出血。

压力过高则压迫神经干或造成软组织损伤。

所以上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

上止血带后,观察几分钟,肢体末端发紫、麻木说明扎得过紧,压迫了神经。

如果仍能摸到脉搏跳动或伤口仍出血,说明没有扎紧。

止血带充气的压力因人而异 ,上肢一般要高于收缩压4.0kPa~6.7kPa,下肢需高于 6.7kPa~9.3kPa。

阻断血流的时间以上肢 60min,下肢 90min 为限。

两次间隔时间为 5min~10min 。

3、上止血带的部位上止血带的标准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中1/3处易造成桡神经损伤)。

下肢在大腿的中下1/3的交界处。

若创伤较重,为减少组织缺氧范围,既使在前臂和小腿,可把止血带上在靠近伤口的稍上方。

4、止血带的解除上止血带的时间较长,放松后可以有大量毒素随血流被吸收,引起中毒性休克或其他不良反应。

为避免复发出血,应在做好输血、输液和有效的止血准备后,才能放松止血带。

松止血带时速度要缓慢 ,双侧肢体应用止血带的不可同时放气 ,一般需要间隔 3min~5min,以免因过急过快放气造成休克。

对年老体弱病人和患儿 ,放松止血带前应补充血容量 ,根据血压调节液体的速度 ,特别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清醒病人应询问局部疼痛情况 ,注意病人有无躁动不安、出汗等情况 ,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止血带休克——肢体缺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血流灌注 ,往往出现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反应 ,即发生止血带休克。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1-精选文档18页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1-精选文档18页
11.血液病患者使用止血带要非常慎重。 12. 患有肿瘤的肢体, 使用止血带时禁止(使用驱
血带)驱血,在扎止血带之前将该肢体抬高45°角. 13.止血仪使用后,气囊外套应进行清洁后再使
用。
仍存在的困惑:
止血带的时间、压力没有确切的标准; 每个个体的病人情况亦各不相同;手术 者对压力和时间的要求和护士意见不一 致;由此所造成伤害的责任归属无定论, 这些仍然是摆在我们临床使用者和管理 者面前严峻的问题。
一、止血带功能: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止血带是带有电子调控的气 压止血带,根据需要设定压力、时间。开始使 用时,气压泵快速泵气,当压力到达设定值时, 自动停止泵气,当系统中有微小的漏气时,气 泵及时补气;当肢体位置改变引起袖带压力变 化时,随时放气或补气,提供止血带均衡的压 力;时间设置好后,自动计时,剩余10分钟、 5分钟、1分钟时自动声像提示。
(厂商建议:对于健康成人 持续止血带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四、安全使用止血带的建议
7.部位:“将止血充器气压脉带放置在靠近手肘和膝盖 以上是较为适当的位置。若是放置在手前臂或膝以下, 由于充气脉压带与骨之间的组织很薄,故可能造成神经 的损伤”,且可能止血不完全。
8.选择长短宽度适合的止血带,“应尽可能挑选宽的止 血带,因宽的止血带和皮肤接触的面积增大,可以较小 的压力提供止血效果,因其对止血带及边缘的神经所造 成的压力较小,故而减少对神经和软组织的伤害,如: 淤伤、起水疱、拧伤和皮肤坏死”。
二、使用范围:
主要是四肢的手术,包括骨折复位、肢 体肿块或囊肿切除、神经探查、肌腱修 复、骨移植、关节镜手术、指关节、肘 关节、膝关节手术、截肢术、肢体再植 术等等。
三、止血带构造
四、安全使用止血带的建议

止血带临床应用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止血带临床应用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止血带临床应用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为探讨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总结止血带的正确选择,时间压力的设定和159例骨科手术中使用止血带患者的观察情况。

发现止血带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设备,要做到安全有效地使用止血带,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还要有谨慎认真的态度。

否则,不但不能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还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标签:止血带;隐患;措施止血带自1718年发明至今,在外伤止血的历史有着显著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普遍应用于骨科四肢手术,它通过短时间阻断患肢的动静脉血运,减少四肢的手术出血,清洁术野便于操作,并减少术中输血,避免出现因为输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1-2]。

但是,若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应用159例情况,现将在应用止血带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9例,年龄3~62岁,其中小儿19例,成人140例。

手术包括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术,股骨干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手外伤导致的肌腱,血管,神经吻合术,皮瓣移植术等。

1.2 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止血带: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不同的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止血带。

(2)标准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下肢在大腿的根部。

(3)放置止血带:皮肤与止血带之间用绷带衬垫,先将绷带缠绕于所选择的部位,然后将止血带绕与绷带之上,再将绷带缠绕于止血带将之固定。

(4)设定压力:应设为有效压力的最小值。

(5)设定时间:一般为90 min,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肢体的血供而异。

(6)拆去止血带后检查肢体功能情况。

2 结果本组159例,成人中2例出现肢体麻痹,3例出现局部皮肤化学性烧伤,1例撤去止血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7例患者主诉疼痛难忍,16例止血效果不佳。

其余效果确切,止血彻底。

3 讨论止血带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设备,要做到安全有效地使用止血带,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还要有谨慎认真的态度。

临床护理止血带使用不良事件病例分享、发生原因、 压脉带规范使用及病例反思

临床护理止血带使用不良事件病例分享、发生原因、 压脉带规范使用及病例反思

临床护理止血带使用不良事件病例分享、发生原因、压脉带规范使用及病例反思案例回顾男孩在当地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因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压脉带绑在孩子手臂上9个小时,造成孩子右手发黑,第四日早上医生查房换药时,男孩的右手已逐渐恢复血色。

孩子是因为腹泻医院住院。

护士给孩子输液。

刚开始护士准备在孩子的右手上扎针,就给孩子的手臂绑上了压脉带。

因为孩子才一岁还没到,手臂上找不到血管,护士最终在孩子的头上扎针输液,但绑在孩子手臂上的压脉带忘了取掉。

从上午到晚上,孩子一直在哭,家属一直认为是腹泻导致孩子肚子疼。

直到当日晚上8时,孩子的奶奶哄孩子时,无意中发现孩子的一只小手冰凉。

她赶紧把孩子的手臂拉出来检查,发现压脉带绑住的手臂已经发黑。

“给孩子扎针时,是第一位护士叫另一位护士过来扎针的,但是第一位护士忘记把右手上的压脉带拆下来。

”现在天气比较冷,几个月大的小孩睡觉都不脱上衣,家人也就没有发现压脉带一直绑着孩子的手臂。

随后,孩子的家人马上找到医生反映情况,涉事医院一看情况严重立即建议转至省医院,当男孩到达时已是次日凌晨1时40分。

省儿童医院急诊看到病情后建议转至手足外科医院,当医生检查后确诊为病情为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便立即为其安排实施切开减压术。

截至事发第四日早上医生查房换药时,右手已经逐渐恢复血色,手指已经可以活动。

据骨科医生介绍,目前情况比较乐观,因为是切开减压,右手没有完全拉拢缝合,大概一周消肿之后会进一步缝合,伤口完全愈合大概要两周,如果后期恢复好的话,对以后应该没有多大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

发生原因及教训目前来看,该事件是一起由于护士违反诊疗护理规范为主要原因的护理不良事件。

1、当事护士严重违反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程,在未完成手部静脉穿刺的情况下,未能按操作规范及时松解压脉带,也没有认真核对操作物品,是造成患儿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了解肢体解剖特点
—了解止血仪功效和特征
—掌握止血仪正确使用方法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第4页
电动气压止血仪类型1
ATS1型: 单路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ATS1型: 双路
第5页
电动气压止血仪——结构及配件
结构及配件: 主机、气囊止血带、电源线
显示器——压力显示器、时间显示器
功效键——充气按键、放气按键
血液充盈动脉
充气于气囊止血带压迫肢体, 暂时阻断血流流
向电时保持压力, 不因停电造成压力释放 到达预定时间, 自动停顿充气、止血带压力下
降, 肢体血液循环恢复
脉动式放气、有效预防心、脑突然缺血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第8页
电动气压止血仪——工作原理和特点2
依据手术情况可随时增、减压力 漏压自动赔偿功效, 使压力恒定于设定工作压力
压力调整按键、时间调整按

主机面板 报警静音键
止血带连接口
电源开关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第6页
电动气压止血仪——主机面板
压力显示器
时间显示器 功效键
电源开关
止血带接口
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第7页
电动气压止血仪——工作原理和特点1
微电脑技术自动调整压力, 使压力保持恒定 恒压止血 依据手术部位需要设定压力、时间等参数 高效气压泵快速泵气, 可预防动脉闭塞前大量
3.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开机自检
4.设置参数: 保险压力(设定压力)、工作压力
工作时间
—保险压力: 上肢压力40Kpa,下肢压力80Kpa
—工作压力小于保险压力5~10Kpa
—上肢工作压力≤35Kpa
—下肢工作压力≤75Kpa
—工作时间≤ 60分钟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止血使用注意事项:
1、止血带会阻断血液的流动,捆扎的时间过长会严重损伤组织——甚至于导致肢体坏死。

2、止血带只能用于捆扎四肢,绝不要捆扎头部、颈部或躯干部。

3、应用止血带时,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盖,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

4、检查血液的循环情况。

绷带包扎完毕后,应经常检查脚趾或者手指,看看它的末端是否有发乌的紫斑,以及该处的体温有无下降等现象。

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应该松开布带,否则时间一长,会引起组织坏死。

5、出于同样的原因,不能长时间的利用止血带捆扎肢体,除非是在施行动脉结扎手术的时候,迫不得已才那么做。

一般止血时,应先尝试直接是压法,然后是用施压位点法,直到使用在伤口处保持直接施压的方法。

如果伤口位于肢体的末端,可以将伤处抬高。

用于压脉带应用注意事项:
1、用于压脉带使用时,应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避免衣物遮盖压脉带,以免遗漏。

2、操作完毕后清点压脉带数量,做好终末处理。

3、遵守院感规定: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止血带。

4、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患者输液部位,观察患者反应。

5、注意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中断事件,做好交接,避免出现批漏。

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对策

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对策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对策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对策刘芳印【关键词】止血带;不良反应;原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R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9)07-0036-03从发明橡皮管止血带以来,止血带经历了数次改进过程,由胶膜带到手动空气止血带直至现在电脑气压止血带等各种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以及为患者静脉穿刺抽血输液,止血带越来越发挥了其显著的功能。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止血带应用不良反应较多”捌,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的一系列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局部疼痛,压伤、肌肉损伤、神经麻痹、筋膜问室综合征等,全身损伤与止血带除肢体本身损伤外,还会导致肺、肠、脑、脊髓、肾等脏器损伤。

近几年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止血带应用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对策进展状况作一综述,以重视止血带并发症的,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止血带不良反应的原因1.1血压变化①止血带休克:肢体缺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血流灌注,往往出现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反应,轻者血压稍有下降,脉搏增快,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重者血压剧降,脉搏、呼吸加快,心悸,出冷汗,发绀,精神症状,严重者休克。

原因为松止血带后,大量血液迅速充盈驱血后的肢体,血液再分配,血容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另外松止血带时由于驱血肢体血管突然开放及无氧代谢产物经静脉回流循环,抑制心肌收缩是出现“止血带休克”的原因”j。

②血压升高:血压升高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氮酸受体的活化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血带的运用和并发症及其预防一.止血带的运用止血带用于上、下肢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出血并提供良好的条件,防止恶性细胞,脂肪栓子和骨水泥扩散。

但是,在止血带运用的过程中却是一般生理过程,有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在放止血带的时候。

止血带可能引起各系统病理、生理改变。

具有手动加压泵及一个精细的气压表的充气止血带可能是最为安全的,但是只要正确保养和检查,持续调压式止血带也相当满意。

止血带的应用必须由有经验的人来进行,而不能交给那些不懂它的用处及危害的人来代替操作。

有许多尺寸的气囊止血带可供上肢及下肢使用。

上肢或大腿需要包裹数层厚且柔软的管型棉垫。

Krackow描述了一种如何给过度肥胖的病人安放止血带的改良方法,助手将肢体要上止血带的部位的软组织尽可能地推向远端,并维持对软组织的推压直到棉垫及止血带安放好,助手放松软组织,此时止血带远端维持有较多的皮下组织,这些软组织可支持止血带并将其推向肢体近端。

应在止血带或血压计使用前压出所有剩余气体,当使用血压计袖套时外面要用薄沙布绷带包裹,以防加压时出现滑动。

应尽一切可能减少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肢体要在止血带加压前消毒完善,抬高2分钟或使用无菌薄橡胶绷带或棉弹力绷带驱血,从指尖或足趾开始直至距止血带2.5~5cm处,如果在使用马丁薄膜带或弹力绷带驱血时近端与止血带距离过近,止血带加压时往往会向远端滑动。

止血带加压要足够快,以防动脉阻断前的血流使浅表静泳再次充盈。

止血带加压所需的精确压力尚未确定,有证据表明许多年来我们所使用的压力偏大,真正需要的正确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要根据患者年龄、血压以及肢体的周径来确定,Reid 、Camp和Jacob借助于多普勤听诊器(Doppler Stethoscope)测量使外周脉搏消失所需的压力,并以此确定使用止血带所需压力。

考虑到侧支循环及血压的变化,他们将此压力上肢提高100-150mmHg(13-20kp)下肢提高200-300mHg(26-40kp),即止血带压力在上肢为190~300mmHg(25-40kp),下肢为280-450mmHg(37-60kp),维持此压力即可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

通过Crenshaw等人的研究,充气压力较低时宽的止血带比窄的止血带更为有效,Pedowitz等人证实采用弧形止血带(Curved Tourniquet)对圆锥形的肢体部分加压时,使动脉闭塞所需的压力比使用直止血带(长方形的)时(Straight Tourniqnet)显著降低(图2-1)。

因此在圆锥形的大腿上应避免使用直止血带,尤其是在那些肌肉非常丰富或过度肥胖的患者。

任何在皮肤上使用的液体均绝不允许流入止血带下,否则将会引起化学性烧伤。

肘部周围的手术可使用无菌气囊止血带,在应用前肢体可先进行皮肤消毒、铺单,偶尔在臀沟区止血带的上界处可出现表浅的蜕皮(Superficial Slough),这常见于一些肥胖患者,可能与用直止血带取代弧形止血带有关。

A:直(长方形)止血带适用于近似圆柱体的肢体;B:弧形止血带最适合圆锥形肢体充气止血带需要良好的维修,所有的阀门和计量表都应常规检查,止血带内胆应完全包裹于外套之内,以防其自裂口处膨出,引起压力降低或突然爆裂,袖套(Cuff)同样也应小心检查,在一些老式的止血带中,用于阻止止血带滚动的坚固塑料带必须置于可充气的袖套浅面,以避免对位于其下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

有报道说,当这种塑料带置于止血带袖套与皮肤之间时可造成损伤。

任何一种非液压表均必须经常较准,一个较新的气压表均配有一个说明卡,同时还配有一个校对气压表,用于测试止血带的气压表是否精准。

然而这种校对表也非液压表,因此它本身也会有误差,所以校对表必须用水银测压计校准。

校对表一周校对一次,而止血带的压力表必须在每次使用前校对,如果止血带压力表同校对表存在大于20mmHg压力的差异,那么这个压力表应被报废,而使用校对后准确的另一个压力表。

止血带使用中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使用不准确的压力表,而校对这些表后,发现其误差可高达300%。

在一些应用止血带造成的损伤中,后来检测这些压力表时,发现因非常明显的不准确而导致压力过大。

止血带所引起的麻痹瘫痪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致:⑴压力过大;⑵压力不足导致局部被动充血,引起神经损伤;⑶止血带单次使用时间过长;⑷使用时忽视了局部解剖。

目前还无法证实止血带使用多长时间是安全的,这个时限可能因患者的年龄及肢体的血供而异。

50岁以下的健康人,我们一般掌握止血带的单次使用时限不超过2小时,如果下肢的手术需要2小以上时,设法尽快完成手术比松开止血带10分钟后,再次将止血带充气更好。

目前发现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后,组织需要约4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因而,前面所述松开止血带10分钟显然是不够的。

埃斯马赫止血带仍有一些地方可以应用,它是弹性止血带中最安全和最实用的一种,它只能用于大腿的中1/3及上1/3。

这种止血带的应用虽然有限,但可以在大腿更靠近端的部位应用,这一点是充气止血带所无法相比的,止血带是分层使用的,一层压一层,窄的绷带比宽的能减少对组织的伤害。

埃斯马赫止血带应在良好麻醉后使用,否则当内收肌松驰后止血带就会变松。

取一块毛巾,纵向将其对折成四层,尽可能高地平整包裹在大腿近端,然后在其外面按下述方法捆扎止血带,一只手在大腿外侧表面抓住止血带的链端,另一只手从大腿下面穿过,并抓紧靠近链带的橡皮带将其拉紧。

当橡皮带在大腿上绕圈时,允许其在拇指和其余指之间滑动,如果操作正确,这种滑动摩擦能产生一种歌唱的声音,当它完全环绕完大腿一周后,开始一层紧压一层重叠环绕,并且层与层中间不要夹杂皮肤和毛巾。

反复缠绕,橡皮带要保持持续的压力直到环绕结束。

用橡皮带末端的钩将链带环钩住。

止血带应用时应非常小心,避免在缠绕时逐渐形成过高的张力。

马丁薄橡皮绷带在足部的短时间手术中也可安全使用,患肢抬高并以薄橡胶绷带驱血至踝关节上方后,钳夹固定二.止血带运用的病理生理1、止血带充气时的局部反应止血带充气后8分钟细腻线粒体内的氧分压降为零,以而引起无氧代谢。

在T道后的30—60分钟内。

烟酰胺腺嘌呤二酸(NAD)降低,磷酸肌酸酶明显增高且在肌肉中积蓄,很快产生细胞内酸中毒()缺氧和酸中离导致肌红蛋白、细胞内酶和钾离子的释放.如果止血带时间超过60分钟,血管内皮完整性受到损害.会产生组织水肿,以致切口缝合困难.随时间延长肢体温度下降.可与室温相同.由于止血带下面的肌肉受压.可能延迟病人康复.2、放止血带的全身反应放止血带后,肢体得到灌注,代谢产物进入循环。

静脉氧饱和度在30—60秒内下降20%,中心体温在90秒内降低0.7,呼气末二氧化碳明显增高,但是,除非有显著的肺内分流,一般很少发生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现象。

3、血流动力学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止血带充气,持续充气及放气衙(1)充气期:肢体驱血和止血带反气时,回心血量增多,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临床上表现为中心静脉压或动脉压轻微增高。

然而当病人有严重的静脉曲张或心室顺应性极差时。

脉动压会显著升高。

若双侧下肢止血带同时充气,可导致中心静脉压明显增高。

(2)放气期:止血带放松时缺血的肢体发生现灌注,通常会导致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降低,若血压下降极其明显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发生因素包括,外周血管阻力突然下降,急性失血以及代谢产物时循环的抑制。

(3)持续充气期:在全身麻醉时,持续充气15—60分钟可引起高血压,其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这可能反映了肌肉或神经细胞缺血已达到临界水平。

有时加深麻醉也不能使血压降低,需加用血管扩张剂旭肼苯哒嗪、哨苯地平、拉贝洛尔等才起效。

4、止血带疼痛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的病人,止血带超过数小时后,可感到远端肢体疼痛或烧灼感,有时静脉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也无效。

但放松止血带后便可缓解,这可能与细胞内酸中毒有关。

用长效局部麻醉药做完善的臂丛神经阻滞,即使3—4小时的手术也不会引起止血带疼痛。

等比重的腰麻比高比重腰麻发生止血带疼痛的机会少。

5、神经损伤止血带使用超过2小时,或压力过大会产生神经损害。

止血带30分钟内神经传导就会中断,说明轴囊缺氧或在止血带下面的神经过度受压。

为养活神经损伤,必须第90—120分钟内重新充气。

另外,当患者收缩压在12—13.3时止血的压力可以降低到,以止血带和收缩压之间的压力度为。

这样,既可以完全阻断肢体的血流,也减轻对神经的压道损伤。

四肢止血带引起的生理反应总结表影响方面病理生理变化神经系统的影响:在30分钟以内,躯体感觉发电位消失和神经伟导中断60分钟可引起疼痛和高血压72小时,可引起术后神经麻痹在止血带下方可能发生皮肤末稍神经损伤肌肉方面的变化8分钟之内发生细胞缺氧细胞内肌酸减少进行性细胞内酸中毒72小时增加毛细血管壁肢体逐渐变冷反气进全身影响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增高,若是单侧的肢体上止血带,这种变化只是轻中度的放气时中心温度暂性降低,容颜一过性酸中度一过性中心静脉氧分压降低代谢性酸性产生物进入血循环肺动脉压,全身动脉压,一过性降低一过性呼末增高。

氧耗量增加三.止血带不良反应的预防1 .烦躁不安是由于止血带疼痛引起。

如果止血带充气压力过大时间过久,尤其在臂丛神经麻醉、硬膜外麻醉时,据研究66%以上此类患者出现止血带部位的疼痛。

一般在止血带充气30~60min后出现,患者表现出难以忍受,烦躁不安,即使使用镇静和镇痛药也难以控制。

研究表明,皮肤和深部组织如血管和肌肉受压后都可导致止血带疼痛,且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缺血后水肿。

止血带充气应在麻醉效果彻底后进行。

止血带压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

定时通知手术医生做止血准备,松止血带5~10min后,可再次充气使用,重新记时。

2.止血带休克止血带休克是止血带放松后,大量血液迅速充盈驱血后的肢体,血液再分配,血容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加上手术切口出血或渗血,引起休克。

另外,松止血带时由于驱血肢体血管床突然扩大及无氧代谢产物经静脉回流循环,抑制心肌收缩,可出现“止血带休克”。

骨科四肢手术中,在放松止血带前后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补充血容量,放松止血带前适当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

对下肢应用止血带者尤其应注意,在放松止血带时应缓慢减压放松,以防血液的突然充盈。

同时应注意创面的压迫止血。

3 .神经损伤神经损伤表现为手术后肢体的麻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对痛、热、冷、压力的感觉丧失,肢体遵嘱运动迟缓或丧失。

引起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为止血带对局部神经的机械压力和止血带局部及远端神经的缺氧导致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减缓甚至停止。

防治的重点是严格掌握止血带应用的压力和时间,正确选择止血带的缚扎部位。

4 .皮肤水疱上止血带部位的衬垫不平整,充气后出现皱折压迫皮肤;在消毒皮肤时,传统使用3%碘酊和75%乙醇,多余的消毒液流入气囊边缘之下聚积而引起化学性灼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