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文档】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以自然现象起兴,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迥异,质朴的诗句中隐含了诗人的平和与淡然。
B. 《夜归鹿门歌》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夜归鹿门山,在这两种归途的对比中,表露了诗人隐逸自得的志趣。
C.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生动形象地写了洞庭湖水将吴楚两地一分为二,日月星辰昼夜在湖水之上浮动的雄伟壮丽气象。
D. 《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从故乡友人的角度落笔,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A【解析】A.“质朴的诗句中隐含了诗人的平和与淡然”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故选:A。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平常要注重积累,多读课内外古诗词,在考试时才能更好的从局部进行把握。
理解句子几个注意:1、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
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表现什么主旨,所以,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中还有关键的词语,并且还用了修辞手法,因此我们要拥有整体意识,要综合运用。
4、把握表达还原的原则:敛去浮华,回归本质。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经•蒹葭》中“______ ,______ ”两句,写逆流而上追寻伊人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
《曹刿论战》中,在曹刿看来,根据实情裁决案件是“______ ”,可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看了以上图画,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假如你要参加以“当今儿童成长方式”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想就以上图画写一篇发言稿,你会怎么写?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别让圈“圈”住了你我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休闲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从滚铁环到朋友圈,看似只是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实则反映着中国的发展与变迁。
“滚铁环”与“呼啦圈”是中国在起步。
你可否记得爷爷小时候生活拮据,物资匮乏?也许当时最大的快乐就是与伙伴们一起奔走、滚铁环;你可曾听说爸爸小时候最爱玩的就是呼啦圈,这个圈虽然少了与伙伴玩乐的趣味,却依旧没能分开伙伴之间的联系。
人们逐渐投身于建设事业,与朋友之间的集体娱乐慢慢变成了个人娱乐。
这时中国已经站上了新起点,饱含着人们的希望,准备起跑。
“朋友圈”则是中国的腾飞。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信息畅通,网络广布,5G将至,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
朋友圈是科技的展现,更是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缩影。
人们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朋友圈里便能知万事、至各地。
然而,朋友圈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信息爆炸充满生活,虚假信息大肆扩散。
大量信息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把人们包在了信息圈里无法动弹,索尔仁尼琴曾说,“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种不必要的负担。
”种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充斥着网络平台,不仅扰乱着老百姓的生活,伤害的更是老百姓的利益。
人人低头注视手机,日常交往冷漠至极。
朋友圈的确方便了好友之间的联系,让我们知道朋友们的生活,却又在无形中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君不见同学聚会围坐一起,到头来每个人沉默寡言在看手机?君不见孩子们沉迷于朋友圈,在现实中却不知怎么与父母沟通交流?网上活跃似脱兔,现实交往成问题,类似的网络社交综合症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
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
2018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建设雄安新区,要立足长远,充分发挥各个建设参与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琢....,打造出“百年工程”。
②自2016年公布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的发展偏离轨道,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
③从《大圣归来》到《摔跤吧!爸爸》,正是观众的口碑,才让这些好作品得以从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浮出水面....,逆袭赢得高票房。
④网购平台上的“状元笔记”将一些所谓尖子生按图索骥....的内容,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进行概念营销,何尝不是一种欺诈?⑤不知道从何时起,婚闹变了味,在一些地方,闹起来没有分寸,仿佛不闹个天翻地覆就没有氛围,不折腾得七荤八素....就不过瘾。
⑥在宣布同卡塔尔断交后,沙特不想与它的“邻居”再藕断丝连....,不仅要求卡塔尔公民离境,连他们养在沙特的骆驼也得回老家。
A. ①②⑥B. ①④⑤C. ③④⑥D. ②③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贝鲁不久前刚刚递交了《公共生活信任法》的道德法草案,旨在推行清廉执政为目的,不料被爆自家党派也有“案底”。
B. “蓝色天使”徽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徽标近似,其设计初衷是一个非强制性的生态标志来推动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创新。
C. 这次火箭发射不成功只是失误,根据以往的经验,卫星虽然未能顺利入轨,但是还可以利用卫星发动机将卫星调整到预定轨道。
2018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建设雄安新区,要立足长远,充分发挥各个建设参与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琢....,打造出“百年工程”。
②自2016年公布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的发展偏离轨道,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
③从《大圣归来》到《摔跤吧!爸爸》,正是观众的口碑,才让这些好作品得以从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浮出水面....,逆袭赢得高票房。
④网购平台上的“状元笔记”将一些所谓尖子生按图索骥....的内容,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进行概念营销,何尝不是一种欺诈?⑤不知道从何时起,婚闹变了味,在一些地方,闹起来没有分寸,仿佛不闹个天翻地覆就没有氛围,不折腾得七荤八素....就不过瘾。
⑥在宣布同卡塔尔断交后,沙特不想与它的“邻居”再藕断丝连....,不仅要求卡塔尔公民离境,连他们养在沙特的骆驼也得回老家。
A. ①②⑥B. ①④⑤C. ③④⑥D. ②③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贝鲁不久前刚刚递交了《公共生活信任法》的道德法草案,旨在推行清廉执政为目的,不料被爆自家党派也有“案底”。
B. “蓝色天使”徽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徽标近似,其设计初衷是一个非强制性的生态标志来推动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创新。
C. 这次火箭发射不成功只是失误,根据以往的经验,卫星虽然未能顺利入轨,但是还可以利用卫星发动机将卫星调整到预定轨道。
语文---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研究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不难发现,主流经济增长模型中并没有考虑碳排放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传统分析普遍认为,在全球碳减排的背景下,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短期内碳排放约束将对潜在经济增速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开始从不同方面考虑在较长时期内碳排放约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传导机制。
碳排放约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直接效应,主要是在控制了碳排放水平和降低碳排放总量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路径会随之发生变化,挖掘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向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增长水平。
由此,碳排放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建立两种不同的路径机制。
机制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碳的“结构性减排”。
也就是说,通过将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到单位产值碳排放更低的领域,从而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机制二:通过产业内部技术升级带动生产效率提升,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碳的“效率性减排”。
在这一作用机制下,资源结构并没有得到优化配置,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实现在既定资源配置条件下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和内涵式经济增长。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碳排放约束条件加入主流经济增长分析范式,即将产业、生产要素的结构性调整和生产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的效率性调整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进而通过控制关键影响因素,模拟分析碳排放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最优理论增长路径的演化特征。
其中,机制一通过将碳约束施加于资本、劳动项,体现碳约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来的生产水平提高;机制二通过将碳约束施加于全要素生产率项,体现通过碳约東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效率提高。
虽然碳排放约束的作用机制一和作用机制二均对稳态下产出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机制一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终点的,而机制二中的技术进步却是无止境的。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A. Go out with her friendB. work on her paperC. Make some plans2.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A. $15B. $30C. $503.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A. To attend a weddingB. To visit an exhibitionC. To meet a friend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A. A T 1:00 pmB. AT 3:00 pmC. AT 4:00 pm5.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storeB. In a classroomC. At a hote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A. She prefers a room of ownB. She likes to work with other girlsC. She lives near the city center7. What is good about the flat?A. It has a large sitting roomB. It has good furnitureC. It has a big kitchen听第七段材料,回答第8、9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级高二(下)3月份月考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A. Go out with her friendB. work on her paperC. Make some plans2.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A. $15B. $30C. $503.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A. To attend a weddingB. To visit an exhibitionC. To meet a friend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A. AT 1:00 pmB. AT 3:00 pmC. AT 4:00 pm5.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storeB. In a classroomC. At a hote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A. She prefers a room of ownB. She likes to work with other girlsC. She lives near the city center7. What is good about the flat?A. It has a large sitting roomB. It has good furnitureC. It has a big kitchen听第七段材料,回答第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
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
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
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
“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
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
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
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
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
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
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
(摘编自《学理论》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就是国学。
B. 先秦诸子至宋明理学等思想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C. 从研究态度与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
D. 国学研究为国学普及提供了内容,而国学普及又是国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两者相辅相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阐释国学概念,接着阐述对国学的正确认识,指明对待国学的态度,最后阐述国学使命。
B. 中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立场、观点关涉着国学弘扬、复兴与发展,这体现了立论的宏观视野。
C. 国学研究应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但作者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D. 文章从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阐述国学使命,并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弘扬国学并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等普及方式得到修复。
B. 推行《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受众对所学国学知识用于实践,就能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
C. 社会国学研究机构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并加以推广,这是一种有益的做法。
D. 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只有在普及的过程中不断修复,才能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
【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项“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就是国学。
”表述错误,原文是“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 B项“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原文表述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
C项“C.项“从研究态度与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
”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其信息范围在第三段的头四句中。
从这几句来看,所谓“求是”,即探寻“是什么”,所谓“致用”即思考“怎样做”。
原文认为“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这里的关键在“更好地”。
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而A项的表述将其绝对化了,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才能正确理解“致用”,故有误。
【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B.项“推行《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受众对所学国学知识用于实践,就能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
”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小题当玫瑰花开的时候[智利]佩·普拉多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
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
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
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
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
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怎样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
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
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通通的火苗。
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
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
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
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
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
’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
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
在那个放荡的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
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
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
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
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
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
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
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摘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经典全集》,长春出版社)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两段不仅形象地描写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质的玫瑰花,也细致地表现了他对玫瑰花的呵护,把花当成是心爱的宝贝。
B. 小说写了老园丁的感情生活,但都没有圆满的结局,因为那些女人都只是看中了他的性格或身体的某一方面,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C. 小说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暗示了老园丁被四个女人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
D. 老园丁精心培育和呵护玫瑰花的故事令人感动,还揭示出朴素的人生哲理:生命是一个整体,要爱她的全部,而不能只看到她的局部。
5. 小说作者在第二段写人们把老园丁“看成是疯子,谁也不再理睬他了”,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 小说以“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为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