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孙杰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抑 制免疫应答
CD3-CD56+: NK细胞,非特异 性杀伤作用
B淋巴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亚群中的一种,具有产生抗体的能力,是免疫应答的重要成分。
B淋巴细胞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亚群:成熟B细胞和记忆B细胞。
成熟B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的最终阶段,可以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记忆B细胞具有长期记忆能力,可以快速响应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的刺激,并迅速产生 大量的抗体。
NK淋巴细胞亚群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定义:自然杀伤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类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功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参与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分类:CD56bright和CD56dim两种表型
在免疫缺陷病的治疗过程中,淋巴 细胞亚群检测可以评估免疫重建的 效果,指导治疗方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以监测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效果,为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 免疫缺陷病患者的预后情况,预测 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监测与治疗
原理:通过抗体与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利用酶或其他显色剂显色, 对抗体进行定位、定量和定性分析
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位准确
缺点: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成本较高
基因表达谱分析
检测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 可以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基因的表 达水平,从而确定亚型。
应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在淋巴细胞亚 群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研讨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状态。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与NK细胞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CD3+T,CD4+T,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NK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紊乱,检测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以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A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越来越提示人们该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1],本文运用流式细胞仪对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T细胞亚群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6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2]。
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为本院风湿科2009~2015年入住病人。
正常对照组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3~73岁。
1.2主要试剂和仪器PAS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CD3-percp/CD4-FITC/CD8-PE,CD3-FITC/CD16CD56-PE,CD19-CY5以及溶血素与鞘液等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试剂。
1.3方法所有对象在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采用EDTA抗凝,标本于6h内处理并上流式细胞仪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探究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edicineThe study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myasthenia gravisCandidate : Lai XiaoyinMajor : NeurologySupervisor : Prof. Bu Bitao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 R. ChinaMay, 2014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人将承担本声明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习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分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4)研究对象 (7)实验材料 (8)实验方法 (9)结果 (11)讨论 (29)参考文献 (35)综述 (39)参考文献 (44)附录 (48)致谢 (4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中文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分型及同一临床分型中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MG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_理论说明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是指在外周血液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会围绕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展开介绍和探讨。
首先,将详细介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其次,将重点讨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从理论角度对免疫学原理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并介绍流式细胞术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中的原理与方法。
最后,将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临床意义展开理论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性地总结和阐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说明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用,旨在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全面知识以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2.1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定义与分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
这些淋巴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群。
T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亚群有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和调节性T 细胞。
B 细胞在体内生成抗体以对抗感染。
而NK 细胞则能直接识别并杀伤癌细胞和病原体感染的靶标。
根据特定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如CD4、CD8、CD19和CD56等,可以将外周血淋巴细胞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群。
每个亚群具有不同功能,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V71感染重症病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意义

EV71感染重症病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意义目的对EV71感染重症病例及健康对照组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細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
结果EV71重症重型组较对照组CD3、CD4、CD8百分比升高;EV71重症危重型组较其余2组CD3、CD4百分比减低,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V71感染重症病例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异常。
标签:EV71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1. 资料与方法近几年来,EV71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重症病例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社会危害极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与EV71重症病例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本文对2011-2013年间收入本院儿童抢救室的62例EV71感染重症病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回顾并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儿童抢救室收治的62例EV71重症病例,将其分为重症重型组32例、重症危重型组30例;随机抽取28例门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其中,重症重型组男患儿21例,女患儿11例,年龄0.6-6岁,平均2.5±2.2岁;重症危重型组男患儿20例,女患儿10例,年龄0.9-8岁,平均2.4±2.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0.8-7.1岁,平均2.4±2.3岁。
三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依据:依据我国卫生部HFMD临床专家组共同制定的2011版《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62例患儿临床符合诊断条件,62例患儿均于入院当日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送本市传染病医院做RT-PCR检测,分离出肠道病毒EV71,为实验室确诊EV71感染病例。
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累及器官之一,其发病率为59%~90%,同时也是SLE预后最差的类型之一。
但LN的病理类型繁多,临床表现及预后亦有所不同。
淋巴细胞是狼疮免疫病理学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已有大量研究,但少有研究关注其在不同病理类型LN肾组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病理类型LN肾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LN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狼疮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1.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LN肾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罹患LN并接受肾穿刺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肾组织病理分型标准分为Ⅰ~Ⅵ型,共分为6组。
其中Ⅰ型及Ⅱ型视为起病期,Ⅲ~Ⅴ型视为发展期,Ⅵ型为终末期。
(2)研究指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N肾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包括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56+),T辅助细胞(Th,CD4+),T细胞毒性细胞(Tc,CD8+),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CD4+CD25+Foxp3+)及内皮细胞(CD31+),并分别统计各组肾组织中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表达水平。
(3)研究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比较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表达水平。
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LN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
3.研究意义:通过对不同病理类型LN肾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探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各病理型别的LN及预测其预后,同时也能为LN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促进LN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潘诚志;施宗明;杨国宗【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SLE)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缓解期SLE患者及13例健康者采用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活动期CD4+细胞数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而CD4+、CD8+T淋巴细胞对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9+(B)细胞数则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SLE处于活动期与缓解期值参考的一个指标.【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2页(P2-3)【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细胞亚群【作者】潘诚志;施宗明;杨国宗【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漳州 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漳州 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免疫系统紊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国外的Besedovsky等认为SLE发病机制可能是内外因素激发存在遗传易感性个体,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而发病,紊乱以产生自身抗体为主要特征,还包括免疫系统、细胞因子的免疫异常。
为深入了解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我院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探讨SLE患者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数变化,旨在为探讨SLE发病机制提供一些的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9月该院内科收治的33例SLE患者,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16~55岁,平均28.3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关于SLE诊断标准[1]。
采用1992年欧洲SLE活动性评分标准判定SLE病情活动性。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罗婷,张艺凡 ,楚兰,陈美秋,夏聪,徐凯翎,刘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贵州贵阳 550004)[摘 要]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MG患者90例,按受累肌群分为眼肌组(n=40)和全身组(n=50),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MG患者于免疫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5~10mL,对照组受试者于健康体检日抽取空腹静脉血5~10mL,2组标本均取3~5mL分离血清,剩余样本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3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NK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MG患者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 Ab)的水平;采用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及重症肌无力绝对和相对评分(ARS MG)评价2组MG患者首次就诊时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析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情严重程度及AChR Ab的关系。
结果 全身组MG患者外周血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和眼肌组(P<0 05)、但CD8+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和眼肌组(P<0 05),眼肌组MG患者外周血CD4+/CD8+和NK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 05);全身组MG者QMG评分和ARS MG评分均高于眼肌组(P<0 05);MG患者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比例分别与QMG评分、ARS MG评分、血清AChR Ab阳性率呈正相关(P<0 05),但CD8+细胞比例与QMG、ARS MG评分、血清AChR Ab阳性率呈负相关(P<0 05)。
结论 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不同的临床分型之间存在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AChR Ab阳性率存在相关,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作为评价MG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即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 )等,主要是由免疫系统参与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测定,以了解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免疫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孙杰1,张锦英2,丁高中1,龚晴丽1,鲁严1*(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研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
结果: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 )患者治疗前CD3+、CD3+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增加,并且DIHS 患者治疗前CD3+CD4+淋巴细胞显著高于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 )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患者;在SJS 和TEN 患者中,随着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减少,随着外周血CD3-CD16+CD56+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增加。
结论:不同类型的重症药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不同,外周血不同类型淋巴细胞亚群对激素最大控制用量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淋巴细胞;重症药疹;流式细胞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5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368(2014)06-777-05doi :10.7655/NYDXBNS20140616Analy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Sun Jie 1,Zhang Jinying 2,Ding Gaozhong 1,Gong Qingli 1,Lu Yan 1*(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2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JMU ,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and study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Immunofluorescence flow cytometr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phenotype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21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Results :CD3+,CD3+CD4+lymph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value ,and CD3+CD4+lymph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DIH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 )patients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patient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D3+CD4+and CD3+CD8+lymph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the maximum dosage of corticosteroids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in SJS and TEN patient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D3-CD16+CD56+lymph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the maximum dosage of corticosteroid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in SJS and TEN patients.Conclusion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have differen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hich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maximum dosage of corticosteroids.[Key words ]lymphocyte ;severe drug eruption ;flow cytometry ;treatment[Acta Univ Med Nanjing ,2014,34(06):777-78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517)*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uyan6289@163.com第34卷第6期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Natural Science )777··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第34卷第6期2014年6月功能变化及免疫功能与激素治疗的关系,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1例患者志愿参加该研究。
其中DIHS 4例,SJS 7例,TEN 10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5.23±17.3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在服药后(12.61±9.29)d 出现皮疹,均符合药疹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1.2方法取患者晨空腹EDTA-Na 2抗凝血100μl 于流式检测管内;分别加入待标记的荧光素抗体10μl ,室温下避光放置20min ;将流式检测管置于Q-prep 自动溶血仪内,加入A 液600μl ,混匀震荡15s ,再加入B 液265μl ,混匀震荡15s ,最后加入C 液100μl ,混匀震荡15s ;室温下放置5~10min 待红细胞完全破碎溶血后,上机检测。
CD4-FITC /CD8-PE /CD3-PC5标记三色荧光素抗体及其同型阴性对照、CD16+CD56-PE 及其同型阴性对照、CD19-PC5及其同型阴性对照均购自美国Bechman-Coulter 公司。
所有样品均以美国Bechman-Coulter 公司的流式细胞仪(Cytomics TM FC 500型)和软件(CXP Soft-ware )进行荧光参数获取及分析。
1.3统计学方法所有实验数据的统计均使用SPSS 软件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 ±s )表示。
以单样本t 检验比较不同类型药疹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与正常人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药疹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激素最大控制用量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Cox 回归分析住院时间、皮损控制时间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重症药疹患者治疗前各淋巴细胞表型比率与正常值的比较SJS 和TEN 患者治疗前CD3+、CD3+CD8+、CD3+CD4+、CD19+、CD3-CD16+CD56+淋巴细胞表型比率与正常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表1),而DIHS 患者治疗前CD3+、CD3+CD4+淋巴细胞表型比率较正常值显著性增加(P =0.034,P =0.015,表1),而CD3-CD16+CD56+淋巴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减少(P =0.012,表1),CD3+CD8+、CD19+淋巴细胞则与正常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表1)。
2.2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之间各淋巴细胞表型比率的比较SJS 、TEN 和DIHS 患者治疗前CD3+、CD3+CD8+、CD19+、CD3-CD16+CD56+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CD3+CD4+淋巴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 =0.013,表1),利用q 检验结果显示DIHS 患者T 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19+药疹类型SJS (n =7)TEN (n =10)DIHS (n =4)SJS (n =7)TEN (n =10)DIHS (n =4)SJS (n =7)TEN (n =10)DIHS (n =4)SJS (n =4)TEN (n =7)DIHS (n =4)SJS (n =4)TEN (n =7)DIHS (n =4)治疗前(%)60.34±17.5166.90±12.6181.98±6.7032.40±9.3437.63±12.9855.2±8.0824.43±8.3822.08±10.4925.45±2.2516.53±12.7615.30±10.326.00±3.2715.08±6.1019.84±9.507.85±6.50正常值(%)69.535.025.515.011.5P 值a 0.2160.5310.0340.4890.5380.0150.8630.4010.7160.8270.9420.0120.3260.0590.343表1重症药疹患者治疗前各淋巴细胞表型比率与正常值的比较Table 1The 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 and the normal value in lymphocyte subsets before treatmentP 值b 0.0660.0130.7730.2700.099a :与正常值比较;b :不同药疹类型之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