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5篇
关于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5篇

关于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5篇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仅供大家参考!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一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
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
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
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
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
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
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
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
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
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
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
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二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韩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智谋与计谋,成为后世谈论战略战术的典范。
暗度陈仓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
当时,楚国将领项燕为了攻打赵国,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他故意在赵国边境制造紧张气氛,使赵国军队集中在边境地区。
与此同时,项燕暗中调动主力部队,穿越陈仓古道,突袭赵国首都邯郸。
最终,楚国成功击败赵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敌人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地方时,悄悄地迂回进攻另一个地方,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战术上的突然性和智谋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暗度陈仓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军事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
二战时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采用了暗度陈仓的策略。
他们先是在法国的加莱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虚假的军事行动,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盟军主力部队在诺曼底地区秘密集结,最终成功实施了登陆行动,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运用暗度陈仓策略解决问题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善于伪装: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善于伪装自己,使敌人无法察觉真实意图。
2.把握时机: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迅速发动进攻,达到出奇制胜的
效果。
3.深入了解敌人: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部署、战术和心理,才能找到可乘之机,实施暗度陈仓策略。
4.灵活多变: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战局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使敌人无法捉摸。
2023年最新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12篇

2023年最新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12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故事成语名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商业等方面。
实用性: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解释: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成语来源: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 成语造句: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咱们也不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已经派人告诉她哥,找一个不成材的女婿。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明字开头的成语明修栈道明珠生蚌明察秋毫明目张胆包含有明字的成语明目张胆柳暗花明明察秋毫兼听则明柳暗花明明珠生蚌明修栈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2)暗度陈仓怎么造句本文是关于暗度陈仓怎么造句,感谢您的阅读!【词语】:暗度陈仓【拼音】:[àndùchéncāng] 【解释】:本计的特定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的背后,将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
“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
【造句】: 1,你们两个啥时候背着我就....就....暗度陈仓了。
2,:遥相呼应后的做贼心虚更加证明了暗度陈仓。
3,这是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暗度陈仓。
4,你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调包伎俩并不高明,早就被我们识破了。
5,匪首老黑七表面上把李子园派出去接头,其实这是他的暗度陈仓之计,他自己却悄悄去了联络点。
暗度陈仓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叫齐景公的诸侯,他统治著鲁国安定、荣达,齐景公这几年来有持家有度,使得鲁国的民众生活和谐安宁。
一天,齐景公收到外来侵略者发出的挑战信,挑战信上写着:“我们有军队统一跨过河,来到鲁国,如果鲁国不服,我们会率兵入侵,掠夺财产,所有的百姓都将受到重大的损害。
”
听到这个消息,齐景公很着急,他知道自己的鲁国不可能抵抗外来的侵略者,于是想出了一个计划,他说:“我要在抵抗外来军队以前,把鲁国有用的财物,全部运到陈仓去。
”
于是,齐景公立即派出官兵分批次运输有用的财物到陈仓去,这个行动在鲁国人民心中激起了一股强烈的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斗志,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把财物运出去、把曹操杀了”的口号。
可是,当外来军队来到鲁国的时候,齐景公却没有为鲁国出战。
曹操想不明白,不少人甚至开始怀疑齐景公是不是真的有打算为鲁国出战,只是编排了一出没有收获的虚惊,而他却把所有的财物运到了陈仓去。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后来,有一位叫做邦的军事家出现,他深谙军事,能为鲁国出战,于是他用了许多招数,让曹操的军队都灰心丧气,最后曹操失败了,被迫离开了鲁国的境内。
自从齐景公采取了“暗度陈仓”的行动,这句话就成为了一种
精神,鲁国的百姓也对齐景公的才智和勇气赞叹不已,暗度陈仓的佳话也因此流传于世。
从此以后,暗度陈仓就成为了一句朝代间流传的成语,意思是隐瞒掩藏行动,以收到理想的结果。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都会借助暗度陈仓的故事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勇敢地面对挑战,不畏艰辛,不怕失败,坚持到最后,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军事谋略家,名叫诸葛亮。
他曾经在三国时期为蜀汉丞相,被誉为“睿才星君”,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而他最著名的谋略之一,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8年,当时蜀汉和东吴联合对抗曹魏。
蜀汉军队需要从巴蜀地区向陕西渭河流域进军,而陈仓山是一道自然屏障,曹魏军队布下重兵,防备蜀汉军队的进攻。
诸葛亮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局面,他需要想出一个计策,才能顺利突破曹魏的防线。
诸葛亮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他派遣部下在险峻的山路上修建栈道,以便蜀汉军队能够顺利通过。
同时,他派出假装修路的队伍,散播谣言说蜀汉军队将会从栈道进攻,以引诱曹魏军队将主力调往栈道,以便蜀汉军队能够暗度陈仓,顺利突破曹魏的防线。
这个计策最终取得了成功。
曹魏军队果然将主力调往栈道,而蜀汉军队则在夜间暗中绕过陈仓山,成功突破了曹魏的防线,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并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谋略,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化解困难,取得成功。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而如何化解这些困难,取得成功,就需要我们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和途径。
正如诸葛亮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深刻了解自己和对手,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因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代的战争故事,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善于运用策略,化解困难,取得成功。
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在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参与推翻秦朝政权的各路将领齐聚商议领土割据问题,当时的项羽和刘邦的实力比较强,而项羽的实力最强,企图独霸天下。
但是项羽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实施自己的想法,还是各各路将领进行了分地封王,各路英雄都分到了领地和王号。
当时的刘邦很让项羽顾忌,认为刘邦不好对付,于是把刘邦赶到了巴、蜀和汉中,以这偏远的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以此来困住刘邦,以防来日造反。
然而刘邦并非等闲之辈,早就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项羽的分封制,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
可是大家都慑于项羽当时的威势,都不敢正面违抗项羽的分封安排,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刘邦也暂时服从分封,带领自己的军队和随从去了巴、蜀和汉中,做上了汉王。
刘邦在去上任的路上把一路上的几百里栈道都烧毁了,以此来迷惑项羽,让他松懈对刘邦的防备和监视。
就这样平安的过来好一阵,由于田荣没有得到项羽的分封而起兵造反了,于是刘邦命韩信领兵欲进攻关中。
当时韩信为了蒙骗关中的章邯,韩信就命令士兵将原来烧毁的栈道进行修复,章邯得知韩信修复栈道的消息后,觉得威胁不大,这么几百里的栈道,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章邯就没有理会。
但是令章邯没有想到的是,韩信根本就不从栈道攻打关中,而是从陈仓道进攻关中。
就这样章邯被韩信迷惑了,中了韩信的计谋,仓促迎战韩信,最后战败而逃走。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的由来。
暗度陈仓的故事

成语故事之暗度陈仓一、成语含义硬碰硬的对抗并不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巧妙地此阿勇正面迷惑敌人而暗中进行活动的办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故事内容项羽在秦朝灭亡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还册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项羽担心刘邦将来会与自己争夺天下,就暗中与范增商量,决定将刘邦贬到地势险要的巴蜀地区。
于是,刘邦被封为汉王,受命管辖巴、蜀、汉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
项羽又将汉中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等为王,让他们封锁汉中,牵制汉军的行动。
刘邦对此非常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带了三万人马,经栈道,入汉中。
为了防备章邯等派兵袭击,同时麻痹项羽,让他认为汉军没有东还的打算,进入汉中后,刘邦就下令放火焚毁了栈道。
项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将领的不满。
公元前208 年,也就是项羽分封不到半年后,田荣首先在齐地举兵反抗项羽,很快便占领了三齐,控制了梁、赵。
项羽亲自领兵前去征讨,这给伺机进入关中的汉军提供了很好的休养机会。
这时,刘邦已经接受丞相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
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公开派人去修复栈道。
消息传到项羽军中,项羽不知是计,认为修复栈道的工程浩大,一年半载无法完成,等到平定了三齐再去阻击汉军也不晚,于是,就放松了警戒。
谁知刘邦趁机发动突然袭击,从西边的故道绕行北上,暗度陈仓,从汉中迅速进入关中。
雍王章邯急忙率兵前往陈仓堵截,被占领有利地形的汉军打败。
汉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函谷关及其以西地区。
接着刘邦挥师东下,出武关,迫使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魏王豹投降,并俘虏了殷王,击败了韩王昌,从此汉军声威大震。
后来,刘邦公开宣布同项羽决战,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三、成语造句1.小张按图索骥地把学霸的笔记抄了一遍,但发现自己根本记不住。
2.小李看别人用手机学英语,也按图索骥地下载了同样的APP,结果却因为不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而浪费了时间。
3.我们班的篮球队按图索骥地模仿NBA球队的打法,但因为缺乏基础,最终还是输了比赛。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历史故事,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运用战略、智谋和诱敌深入的策略,夺取了汉中地区,并奠定了蜀汉在西南地区的基础。
故事发生在219年,当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想夺取汉中地区,但由于这个地方十分重要,敌军防备极其严密,所以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工匠们修筑宽大的栈道,表面上似乎是要进攻汉中,但这个宽大的栈道实际上却是为了接应部队的后方运输。
栈道修得大家都知道了,而当时蜀汉的军队实力比对方弱,诸葛亮又知道自己的部队无法击败敌人。
于是,他决定运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把敌人诱入汉中,将敌军有生力量消灭殆尽。
他命令部队撤出汉中,留下只有数百人的小队遮掩,使得敌军轻敌,深入汉中,这时在栈道后方设置了埋伏,然后成功地与其他部队会合,利用埋伏,打败敌人,成功夺取了汉中。
这个故事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靠诸葛亮的策略和军事指挥来实现,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对智谋的运用有了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也被引申为指表面上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暗中准备并实施他事的方法,常被用来描述动作或行为的双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5篇
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一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
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
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
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
而把实际
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
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
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
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
项伯见利忘义,立
即前去说服项羽。
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
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
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
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
栈道。
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
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
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
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
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二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韩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
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
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
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
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
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
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
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
天下。
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韩信出兵东征。
出征之前,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