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

合集下载

创伤病人院前救治临床路径

创伤病人院前救治临床路径
4、嘱助手进行肢体牵引
5、对夹板进行固定
6、检查未稍循环
协助颈托固定
听从医生指令进行头胸锁固定患者头部
协助止血包扎
1、听医生指令拿出止血带和纱布
2、听从医生指令协助指压止血
3、进行纱布压迫止血
协助骨折固定
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肢进行稳定、牵引
协助颈托固定
听从医生指令传递合适型号的颈托
协助止血包扎
听从医生指令传递止血包扎所需物品
4、评估气道及呼吸,必要时给予吸氧
5、评估循环,检查外周脉搏,如无外周脉搏则检查颈动脉,检查末稍循环
1、听从医生指令传递鼻导管,并挤压氧气袋(如有必要)
2、听从医生指令准备手动吸引器(如有必要)
到达现场
第三步
快速查体
说明:在快速查体时若发现有致命伤情,先处理伤情再继续进行快速查体
1、头、颈部:有无出血、畸形、肿胀、颈静脉怒张、气管移位、瞳孔及对光反射,颈部有无畸形压痛
2、有呕吐时及时侧卧并清除
3、嘱助手双手推车载担架
双手推车载担架
双手推车载担架
急诊室交接
1、做好各类交接及签字工作
2、整理、清点各类抢救设备
整理、清点各类抢救设备
整理、清点各类抢救设备
协助骨折固定
听从医生指令传递骨折固定所需物品
到达场
第六步
上担架
1、保护头颈部、受伤部位
2、嘱助手1进行侧翻,助手2放铲式担架
3、嘱助手扣铲式担架安全带并检查松紧度
4、指导助手进行搬抬
5、扣车载担架安全带安全带并检查松紧度
1、在医生指导下将患者进行侧翻
2、扣铲式担架安全带
3、抬铲式担架将病人放置车载担架上
6、评估患者呼吸情况

院前急救的流程

院前急救的流程

院前急救的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紧急救治。

正确的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院前急救的流程:1. 辨认急救场景。

当你发现有人突然晕倒、呼吸急促、心脏骤停、出现严重出血等急救情况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判断现场是否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 拨打急救电话。

在确认现场安全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告知急救中心患者的症状、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3. 初步评估患者状况。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心跳情况和出血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确保患者平躺在坚实的地面上,然后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5. 控制出血。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出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同时保持患者的安静,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6. 稳定患者状况。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要尽量稳定患者的状况。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体温、保持患者的意识清醒等。

7. 协助急救人员。

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向他们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协助他们进行急救操作。

同时要保持现场秩序,避免造成混乱。

以上就是院前急救的流程,正确的急救操作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为他人的生命安全尽一份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些院前急救的流程,做到随时随地都能做出正确的急救反应。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2)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分析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8.2优化培训与教育
(1)根据急救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教育,提高整体接诊水平。
九、急救质量控制与监督
9.1质量控制指标
(1)制定明确的急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1)急救车辆应配备标准化的药品和器械,以满足不同急救场景的需求。
(2)制定严格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确保药品和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系统的整合
7.1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救治过程等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2)流程应涵盖从急救车辆出动到患者交接完毕的全过程,确保急救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5.2院前急救操作规范
(1)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急救措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规范应包括现场评估、紧急处理、患者转运等环节,并明确各项操作的优先级和具体要求。
5.3急诊科接诊标准化
(1)急诊科接诊医生和护士应遵循标准化接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迅速而准确的评估和治疗。
三、制度保障
3.1定期培训
(1)急救中心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
(2)急诊科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诊能力。
3.2质量控制
(1)急救中心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2)急诊科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接诊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3.3信息共享
(1)急救中心与急诊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的实时共享。

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

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

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
张进军
北京急救中心 100031
创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0年以来,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约20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其中约50%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

据2007年8月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

因此,创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公害。

创伤患者应急预案

创伤患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对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工伤、意外伤害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创伤患者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

2. 设立创伤救治小组,由急诊科、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救治工作。

四、救治流程1. 院前急救(1)接诊区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记录现场地点、受伤人数、病情、联系电话,并立即通知创伤救治小组。

(2)创伤救治小组迅速出车,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吸氧等。

(3)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确保途中安全。

2. 院内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抢救,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2)根据患者病情,迅速进行相关检查,如X光、CT、MRI等。

(3)根据检查结果,由创伤救治小组进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4)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手术止血、骨折固定、神经修复等。

(5)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五、应急响应1. 院前急救(1)接诊区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创伤救治小组。

(2)创伤救治小组迅速出车,确保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

2. 院内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2)各科室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创伤救治小组成员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2. 定期组织创伤救治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七、总结与评估1. 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定期评估创伤救治预案的执行情况,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创伤患者救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如遇特殊情况,可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严重胸外伤抢救流程

严重胸外伤抢救流程

严重胸外伤抢救流程如下:
急救处理:包括基本生命支持与严重胸部损伤的紧急处理,原则为维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控制外出血、补充血容量、镇痛、固定长骨骨折、保护脊柱尤其是颈椎,并迅速转运。

处理威胁生命的严重胸外伤:张力性气胸需放置具有单向活瓣作用的胸腔穿刺针或闭式胸腔引流;开放性气胸需要迅速包扎和封闭胸部伤口;对大面积胸壁软化的连枷胸有呼吸困难者予以人工辅助呼吸。

拨打急救电话:急救的同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入院治疗: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位,或用中凹卧位。

保持安静,注意保暖,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及尿量变化。

院前创伤的急救处理PPT医学课件

院前创伤的急救处理PPT医学课件
先作螺旋状缠绕, 待到渐粗的地方就每 圈把绷带反折一下, 盖住前圈的1/3~2/3, 由下而上缠绕,用于 四肢包扎。
3)螺旋法
使绷带螺旋向上 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 1/2处。适于四肢和驱 干等处。
4)8 字形法
本包扎法是一圈向上再 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 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 一圈的1/2前臂出血
用拇指或其余四 指压迫上臂内侧肱 二头肌内侧沟处的 搏动点。
手部出血
互救时两手拇 指分别压迫手腕 横纹稍上处,内 外侧(尺、桡动 脉)各有一搏动 点。
下肢动脉体表投影
大腿以下出血
自救用双拇指 重迭用力压迫大 腿上端腹股沟中 点稍下方股动脉 搏动处 。
三 填塞止血法
石膏绷带固定
方法 :有无水硫酸钙(熟石膏)的细粉末, 均匀撒在特制的稀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 绷带,经水浸泡后缠绕在肢体上数层,使 成管型石膏;或做成多层重迭的石膏托, 用湿纱布绷带包在肢体上,待凝固成坚固 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 其优点是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 弹性,固定范围大,不利于患者肢体活动 锻炼,且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和防碍患肢 功能迅速恢复的弊病。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
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 循环障碍 等。
第四节 搬运伤(病)员技术
搬运伤(病)员的方法是院前急救的重 要技术之一。搬动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 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当时影响伤病员的病 态体位,以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搬 运伤病员的方法,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器 材和人力而定。现场常用的搬运法有以下 几种。
五、固定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 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

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上述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1.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

2.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3.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4.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5.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情,联动“ 110”确定转送医院)。

6.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7.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

8.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接。

9.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第二章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120mmHg。

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一)急症疾病种类1.休克2.胸痛3.腹痛4.呼吸困难5.气道异物6.呕血7.咯血8.意识障碍9.小儿高热惊厥(二)危重症疾病种类1.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恶性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2.呼吸系统(1)重症支气管哮喘(2)呼吸衰竭3.消化系统4.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5.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6.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3)枪伤(4)电击(5)溺水(6)中暑(7)急性中毒(8)急性过敏性反应(9)动物性伤害7.外科危重症(1)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四肢损伤(5)烧(烫)伤8.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产后出血(3)胎膜早破(4)急产(5)宫外孕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休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
紧急措施:
① 呼吸困难的伤员,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异物, 气管内插 管,或作气管切开术;② 未停止的活动性出 血,根据情况采用填塞、钳夹或结扎止血;③ 有进行性 意识障碍的颅脑穿透伤,用咬骨钳扩大颅骨孔排血,记 录伤员的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④ 开放性 气胸伤员补作密封包扎,张力性气胸伤员穿刺排气或闭 式引流,大量血胸或心包积血的伤员穿刺排血或闭式引 流,浮动胸壁的伤员包扎固定,严重纵隔气肿时作切开 排气;⑤ 高度膀胱胀满不能自行排尿的伤员,应导尿或 作耻骨上膀胱穿刺排尿;⑥ 给以适当的止痛剂。
初步评估流程:
基本情况评估 年龄、性别、体重、体位、表情、活动能力、出血
生命体征评估 神志、气道、呼吸、循环
伤情评估 头颈 胸部
(呼吸音、心音) 腹部 骨盆 四肢 后背
综合评分
院前创伤评分表
基本情况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受伤时间
受伤部位 头颈、胸部、腹部、四肢、背部
送达医院
损伤类型 开放性、闭合性;
简明检伤分类流程:
生命体征平稳
所有患者 活动自如的患者
轻伤

呼吸


放 气
呼吸<30
呼吸≥30



检查脉搏
立即处理
死亡 立即处理


立即处理 神志不清 立即处理
神志清楚 可延时处理
三、伤情评估
初步评估 二次评估 途中评估
伤情评估
患者受伤现场评估 基本生命体征评估 创伤评价 必要的处置 联系医院
生命体征/评分
呼吸
次/分
脉搏
次/分 血压
mmHg 体温

神志
0-正常;3-混乱或好动;5-不可理解语言
睁眼反应 4-自动睁眼;3-呼唤睁眼;2-刺痛睁眼;1-不睁眼
言语反应 5-回答切题;4-回答不切题;3-答非所问;2-只能发音;1-不能言语
运动反应 6-按吩咐动作;5-刺痛能定位;4-刺痛能躲避;3-刺痛肢体能屈曲;2-刺 痛肢体过伸;1-无运动反应
现场评估流程:
创伤现场
评估现场周围环境
报警
急救人员
安全
不安全
去除危险因素 转移至安全区
初步评估受伤人数和严重程度
确定是否需要增援 是 急救中心
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伤情评估
检伤分类
二、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事件现场有限的医疗救 援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 置,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最大限度减轻伤残程度,以 及安全、迅速将全部患者转运到有条件进一步治疗的医 院。
评分结果
GCS:
PHI:
现场管理流程:
事件现场 检伤分类区
伤者处置区 第一优先(红) 第二优先(黄) 第三优先(绿) 死亡(黑)
救护车停泊区

伤者运送站

临时停尸间
四、现场救治流程
现场评估 环境安全、受伤人数、是否增援、受伤原因
检伤分类
基本情况评估 伤情初步评估
紧急干预 启动预警
二次评估
途中评估
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
据《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0年报道,英国有52%的 创伤患者接受着并不十分专业及标准的创伤救治
一、现场评估
评估内容:
评估现场环境(Time、Place、People、 Accident) 去除危险因素,确保现场安全 现时危险、继发危险、潜伏危险 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急救者安全、被救者 安全、旁观者安全
重复基本生命体征评估 重复重要阳性体征的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全身详细检查
重复基本生命体征评估 重复重要阳性体征的检查 检查受伤部位与处置情况
伤情评估流程:
现场评估 环境、伤情、伤因
初步评估 基本情况评估、生命体征、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创伤评价
快速创伤评估
紧急处置 启动预警
二次评估
局部检查 途中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