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附件三:

关于我国建设行业人力资源状况

和加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培训工作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200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产值21 865亿元,占当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66%。同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 16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0%,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排在工业、农业和商贸业之后,居第4位。同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 106亿元。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2002年,全国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已达5 000万人,其中仅建筑业就有3 893万人。同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9 820万人,其中3 137万人被建筑业吸纳,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80.58%。建筑业的发展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建设行业从业队伍迅速扩大,农民工的大量进入,建设类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等原因,建设行业人才素质偏低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低,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生产率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2001年我国建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6万元,相当于日本和美国的1/7和1/10。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3]5号)精神,我们对建设行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现状以及技能人才需求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特提出如下报告。

一、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急需大批建筑技术人才

1.建筑业的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2003年已达55 131亿元,较之2002年又增长了12.6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以上要由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完成,近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4%,增加值年均增长7.29%,都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6.98%的增长速度。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近五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 4.25%的速度不断增加,行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使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逐年大幅度地增长。

2.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建筑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1990年到2002年,我国城市化率由18.9%迅速提高到39.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当低。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3.建设事业中新兴行业的出现,拓展了急需人才的技术领域

伴随着建设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市场化进程,近年来出现了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很快的新兴行业,比较突出的有建筑装饰业、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业,2002年这三业中从业人员数量分别已达850余万、118万和233万。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明显加剧了人才市场中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

4.建筑领域的科技进步,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建筑工程已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工程先进技术水平的度量和工程投资取向正在发挥重要影响,目前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方面的投资已占建筑工程总投资的5%~10%,大量现有建筑进行建筑智能化的改造,建设行业的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单位,已经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人才,尤其是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一线人才,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5.中国加入WTO,急需一大批适应国际建筑市场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加入WTO后,建筑业面临着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竞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拥有一大批懂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人才,

懂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又善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

二、我国建筑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在建筑业3 893万从业人员中,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和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采掘业。建筑技术人才数量上严重短缺,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课题。

通过调查分析,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建筑施工(含市政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这四个专业领域。根据《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对四个专业领域作了人才需求分析。

1.建筑与市政施工专业领域

建筑业从业人员中约78%分布在建筑施工企业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总数为3 036万人以上。目前,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为310.5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23%。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0.19%,专科学历占30.40%,中专学历占44.62%,中专以下学历占14.79%。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是建筑与市政施工企业技术与管理队伍的主体;生产操作人员为2 725.42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7%,在持证人员中,中级工持证比例为58.41%,高级工为4.64%、技师和高级技师为0.39%。

今后10年,建筑与市政施工队伍从业人员按3 000万考虑,技术与管理人员要达到30%,即900万人左右,未来10年需要补充技术与管理人员600万人,年均60万人,若由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其中的60%,每年要培养36万人;生产操作人员占70%,即2 100万人,未来10年,高级工达到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10%、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2%,需要培养和培训高级工210万人、每年要培养和培训21万人,需要培养和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42万人、每年要培养和培训4.2万人。

2.建筑装饰专业领域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业的从业人员已达850万,其中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

是农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51万左右,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低,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约占33.3%,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约占66.7%;在生产操作人员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5%,在持证人员中,中级工持证比例为41.53%,高级工为4.04%、技师和高级技师为0.09%。

今后10年,建筑装饰业从业人员要达到1 100万,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约20%,即220万人左右,需净增约150万人,年均增加约15万人。若由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其中的50%,每年需培养7.5万人。未来10年,生产操作人员达到880万人,高级工达到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10%、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2%,每年需要培养和培训高级工8.8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76万人。

3.建筑设备专业领域

2002年,建筑设备安装领域从业人员443.07万,在建筑业中所占比例为11.1%。根据对部分建筑设备安装企业的调查统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农村劳务企业的从业人员分别占设备安装领域从业人员总数的10%、10%和80%,这三类企业中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分别约为65%、20%和5%。按以上比例,在建筑设备安装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数量约55.38万左右,占该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2.5%,生产操作人员的数量约387.69万,占该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7.5%。目前,在建筑设备安装业从业人员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5.8%,在持证人员中,中级工持证比例为43.69%,高级工为5.44%、技师和高级技师为0.17%。

今后10年,建筑设备安装业的从业人员要达到500万,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需要30%,10年内需补充约100万专门人才。若由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其中的60%,即60万人,每年还需培养6万人左右。生产操作人员占70%左右,达到350万人,未来10年,高级工达到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10%、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3%,每年需要培养和培训高级工3.5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05万人。

4.建筑智能化专业领域

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飞速发展,从业人员约100万左右,其中90%以上从事建筑智能化设施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目前,这类专业人才极其匮乏,现有人员基本上由电气、电子、通讯技术类人才转行而来。由于这些人员缺乏建筑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专业背景,未能拥有建筑智能化自主知识产权和建筑智能化核

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今后10年,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将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将增至200万,其中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在40%左右,即50万人。其中高、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比例约60%,即30万人,年均需培养3万人以上。

三、建筑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1.建筑技术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独立设臵的建设类高职高专院校有20余所,设有建设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有290余所。2003年建设类高职高专毕业生66 742人,招生142 683人,在校生324 144人。

全国独立设臵的建设类中等职业学校有300余所(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等),设有建设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 150余所。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骨干力量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57 814人,招生49 335人,在校生134 823人。建设类高、中等职业院校是建筑技术教育的主要基地。

截至2003年底,全国设有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基地765个、鉴定机构788个,累计培训生产操作人员302.2万人次,鉴定发证276.7万。

四类技能型紧缺人才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是:

建筑与市政施工专业领域2003年,全国建筑与市政施工类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9 414人,招生22 546人,在校生48 679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0 393人,招生23 616人,在校生62 057人。

建筑装饰专业领域 2003年,全国设有建筑装饰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115所,毕业生3 935人,招生8 003人,在校生19 139人;中等专业学校205所,毕业生9 028人,在校生19 903人。

建筑设备专业领域 2003年,全国建筑设备类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 2 967人,招生4 938人,在校生11 830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5 497人,招生2 707人,在校生7 492人。

建筑智能化专业领域目前,全国普通高、中等学校没有设臵此类专业,有3所高职高专院校设有此类专业。2003年,毕业生318人,招生270人,在校生620人。

根据建设部《关于2003年全国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年报情况的通报》统计,2003年,全国建设行业共培训生产操作人员53.16万人,其中培训中级工30.2万人、高级工2.87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 811人;共鉴定发证49.67万人,其中中级工28.91万人、高级工2.41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 121人。

2.建筑技术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培训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建筑业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与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按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18%计算,目前需要700.74万人,现在仅有349.20万人,总量缺口为351.54万人。2004年,建设类大中专毕业生可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本科以上教育的毕业生分别为39 213人、77 564人和69 714人,合计186 491人。粗略按当年毕业生全部进入建设行业,且不考虑自然减员等因素,以这样的培养速度满足目前行业的需求需要18.85年。可见,建设教育在总规模上与行业需求之间相距甚远。

目前,在我国建筑业中,生产操作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9.7%以上,要实现高级工占生产操作人员总数的10%、技师和高级技师占 3%的比例要求,目前的培训规模、培训层次和培训能力与现实需求更是相距甚大。

四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领域的教育规模与实际需求差距状况如下:

建筑与市政施工专业领域2003年至2006年,全国高、中等职业院校可培养建筑与市政施工类专业毕业生140 533人,年均培养35 133人,与今后10年每年36万的需求相距甚远。

建筑装饰专业领域2003年至2006年,全国高、中等职业院校可培养52 005人,年均培养13 001人,距今后10年年均需求7.5万人相距甚远。

建筑设备专业领域 2003年至2006年,全国高、中等职业院校可培养27 799人,年均培养6 950人,距年均需求6万人相距甚远。

建筑智能化专业领域该专业领域的培养培训工作刚刚起步,亟须大力扶持,加速发展。

(2) 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以能力为本位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建设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对“能力本位”的认识逐步深刻,在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还有较大差距。课程内容体系,尤其是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

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还没有成型,尤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初步探索之中;“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还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使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工作的需要;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能动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尚不畅通。

四、对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

依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从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对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出发,在建筑与市政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等四个专业领域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选择一批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优化教学和训练过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反应能力,缓解建设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促进建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当前建筑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制度创新,全面推行建设职业资格制度

依照建设部执业资格总体框架的要求,健全建设行业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与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办法,充分发挥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对建设类院校专业培养的导向作用。

根据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建立从业资格制度。侧重研究职业教育与从业资格证书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从业资格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全面推行关键岗位准入制度。在完善关键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在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培训的沟通。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学科型”的内容

体系仅适用于“粗坯型”教育,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品型”教育。必须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搞好整合后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

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以能力为模块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投入力量编写实践教学的教材,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3.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订单”式教育与培训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又是其中的关键。对于建筑技术类专业而言,由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的现场实践,毕业即能顶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学校与企业双赢互动的新机制,使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培训的新模式,树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对学生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

4.切实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尽快形成“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目前,建设职业教育院校实训基地及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的瓶颈。只有下大力气增大这方面的投入,搞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

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养高素质人才

发展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培养大量高层次、技术型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我国现代服务业既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专业人力资源稀缺的新兴行业,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对高素质从业人员有着迫切需要。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先进的技术,而是需要一批拥有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门技术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在工业化比

较发达的阶段产生,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主要以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三类服务为载体,因此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是掌握了必需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知识,练就了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了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专门人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从业人才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化。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标准较高,其从业人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很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服务业的性质决定其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专业性工作,而且是具有各种专业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如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工程师、经济师、教授、医生等。

餐饮服务职业道德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餐饮服务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1657餐饮服务职业道德规范 Code of Ethics for Catering Servic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餐饮业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守行为规范,换句话说它是一个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者的一种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具体体现。 二.餐厅服务员相应的道德要求。 1、主动服务:就是服务在宾客开口之前,主动服务也意味着要求更强的感情投入,在服务过程中要真正从心理了解宾客关心他们,才能使自己的服务更有人情味,让客人备感亲切,从中体会到餐厅的服务标准。 2、热情服务:副物人员出于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肯定的认识,对客人的心理有深切的理解,发自内心的满腔热情地向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中多表现为精神饱满,热情好

客,运作迅速,满面春风。 3、周到服务: (1)、是指服务内容和项目上,想的细致入微,处处方便客人,体贴客人,千方百计帮助客人排忧解难,不但能做到共性规范服务,还能做好个性服务,宾客来到酒店后,处得到基本的需求外,还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满足:如个人癖好的满足,隐私问题被保护的满足,人格被尊重的满足,特殊需求被解决的满足,宾客这些深层次的要求,往往不是按标准程序操作规范服务所能完全解决的,这需要针对不同宾客的国籍、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等等的不同,因人而议力所能及的面向他们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这就是个性服务的内涵。 (2)、个性服务有别与一般意义的服务,他要求有超长的服务,就是超长规的方式满足宾客偶然的、个别的、特殊的需求。法国里兹大酒店为让一客人吃到海胆,专门雇鱼夫下海捕捞,并空运到巴黎。客人到餐厅消费的不仅内是实物产品,更重要的是希望享受到轻松的氛围、惬意的回忆、体贴的照顾。这就要求餐厅能从客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根据

职工职业道德培训目的

职工职业道德培训目的: 1、强化提高职工的忠诚,敬业精神以及工作责任心; 2、了解并理解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使命感等内容; 3、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和工作原则,提高职业素质; 4、增强企业凝聚力,促使职工遵章守纪,养成自律品质,完善职业操守; 5、明确职业操守的特质,提高职工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识。 一、从诚信谈起 1、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2、中国传统“诚信” 3、传统诚信的游戏规则 4、为何“诚信为本”传统的中国商业严重的诚信缺失? 5、现代企业利润获取的来源和强弱,依赖于制度化的市场信用体系 6、案例:白银帝国赏析 7、案例:奶行业之殇 8、案例:诚信让企业渡过危机 游戏:“重庆号”巡洋舰的危机 二、如何恪守诚信? 1、诚信并不容易 1)诚信需要实力 2)诚信需要自信 3)诚信需要谋略 4)诚信需要坚持 2、我们现在是否做到?能否做到? 游戏:红黑局 三、职工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 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1)道德的内涵 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3)职业道德是协调与同事与领导间关系的法宝 2、职业道德与自身发展 1)职业道德与人格 2)职业道德与职业 3)职业道德与成功 四、职工职业道德:个人与组织互动双赢的基石 1、职业道德内涵研讨 2、优秀企业认同的职业道德准则 3、影响职业道德水准的因素

4、十力融合铸就职业道德修养 5、从优秀到卓越,从技术到艺术 6、“企业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三位一体 五、职工职业道德之一:忠诚 1、忠诚的魅力 1)忠诚是竞争力 2)忠诚是考察职工的首要条件 2、忠诚于公司 1)维护公司利益 2)维护集体荣誉 3)危难是检验忠诚的最佳工具 3、忠诚于领导者 1)别让上司靠边站 2)不要掩了领导的风采 3)把委屈咽下去 4)千万别得罪你的上司 4、如何做到做到忠诚? 5、案例:《职业信仰》 六、职工职业道德之二:爱岗敬业 1、敬业的内涵 1)敬业为谁 2)敬业必备五个C 3)不敬业的四种典型表现 4)敬业的四大特质 2、树立理想企业目标一致的思想 3、强化职业责任 4、提高职业技能 5、珍视每一个工作机会 6、正确看待薪水 1)比薪水更可贵的东西 2)超越领导对你的期望 3)不计报酬而报酬更多 4)要做得多过报酬 7、案例:《哪个职工够职业?》 七、职工职业道德之三:团结互助 1、什么是团队精神 2、团队精神的魅力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商业和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第三阶段,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的趋势。许多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依托国际服务业基地,支持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议、评估、咨询、工程设计、广告等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 姓名:_______ 部门: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 1、 2001 年 9 月 20 日,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__为人民服务 __为原则,以 _集体主义、爱祖国 _、 ___爱人民 ___、 ___爱劳动 ___、 ___爱科学 ____、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 ___社会公德 _、 ____职业道德 ____、 ___家庭美德 _____、为着力点。 2、从 2003 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月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 3、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_____; __; 保守企业机密。遵章守制,秉公办事。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而制定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执行。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除了要遵章守制, 还要秉公办事, 认真执行各种政策、法规, ___克己奉公 __、 ____不某私利 ___、 ___办事公道 ____ 、不能凭感情或义气用事,更不能出于私心、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具体要求如下:____坚持真理 __; ____公司分明 __; ___公平公正___; __光明磊落 ____。二、名词解释 (每题 10分 1、素质: 答: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2、职业素质: 答: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的构成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3、道德与职业道德

心得体会: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最新)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当前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我省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同时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行业不断加强人才集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人才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良好态势。 人才规模结构稳步提升。我省现代服务业人才的规模和结构在全国均处于领先位置。截至X年底,全省现代服务业人才资源总量超过570万人,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在社会人才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2%;全省服务业领域中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24%,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超过130人。 产业领军人才加速集聚。我省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依托“333工程”等人才计划,集聚了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并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产业领军人才。目前,全省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超过1.2万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现代服务业人才贡献率达46%,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强。 新兴业态人才日益涌现。我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打造了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目前,全省科技服务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科技服务机构总数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数超过120万人;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0%,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我省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72.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783人。2017年10月,常州选手宋彪勇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唯一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实现了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历史性突破。 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省于去年和今年相继出台“人才26条”和“人才10条”,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南京、连云港等地制定实施人才安居新政,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人才安居重点支持的领域,通过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方式,吸引和集聚各类现代服务业人才。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

员工职业素养和职业心态培训教案及计划(完整资料)

新入职员工职业素养及职业心态培训 教案及计划 【课程背景】 ◆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首先来自于积极的阳光心态,现今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的竞争 中,越来越激烈。企业分工也越来越专业化、细致化、精确化。相应的,对于企业 管理而言,其对员工职业素养与心态管理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当然,企业也唯有 具备积极心态与优秀素质的员工,才能体现企业整体竞争力与实现企业的永续发 展。 ◆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做为优秀员工必备的要素,也是优秀员工专业、 敬业和职业素质的综合,更是衡量企业员工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新入职员工职 业素养及职业心态培训》的课程学习,为企业打造身心健康敬业忠诚的优秀员工队 伍。促进企业管理绩效可持续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体察,薪酬、福利、管理不再是留用人才的灵丹妙药,必须真 正的去关注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其个人发展。《新入职员工职业素养及职业心态培训》 的课程学习,就是针对员工职业素养与积极心态的培养,也是企业对员工管理的必 要课题。 【课程目标】 ◆塑造优秀员工积极职业的素养与阳光心态 ◆树立优秀员工主动积极的工作精神与职业素质 ◆培养员工职业道德精神与乐己利他的行动力量 ◆提升员工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职业素养 ◆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敬业忠诚,促进企业工作绩效 ◆协助员工舒缓压力,调整情绪,创造和谐工作氛围 ◆激发优秀员工学习创新,持续成长,提升企业竞争力 ◆增进员工团队精神,共同成长,共创双赢的团队共识 ◆建设爱与感恩的企业文化,建立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 【课程对象】 ◆课程对象针对300万吨洗煤厂新入职员工。

【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融合理论讲解+互动提问+视频教学+案例研讨+小组讨论+模拟演练+团 队体验+心得分享等多元培训方式,让学员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获得最大的收获。【课程时间】 ◆课程培训时间依据企业状况与培训需求,进行培训策划,课程规划为2学时,精 品课程为6小时(1天)。

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个庞 大的体系,而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 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流业是一个由仓储业、运输业、批发业、连锁商业、外贸、信息等多个行业组成的综合的服务性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 门的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领域广,吸 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 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它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倡导 物流业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其职业行为, 特制定本准则。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这是各行各业共同的职业道德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 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业劳动,努力培养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将身心融合在职业工 作中。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物流业的产品是服务,物流生 产不可能在封闭式场所进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物流业界

尤为重要。如果每个员工都有良好的敬业精神,那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正确表现企业形象,宣扬企业品牌,将企业文化延伸到服务对象。因此要将员工训练成为精通技术,熟悉业务的专家,热心周到地、不厌其烦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遵章守法、服从指令 遵章守法在物流行业的道德含义就是所有从业人员的工作、劳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物流业的职业纪律和规程、制度。服从指令,就是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照管理系统的指挥调度,不得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各行其道,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三、勤学苦练、钻研业务 业务技能是物流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也是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社会的前提。物流业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技术精湛、业务熟练、本领过硬,成为本职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虽然每个员工都只是在某个具体岗位上工作,不可能都接触物流全过程,但是,了解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其主要内容,既可发挥合作精神,同心协力服务客户,又可拓宽知识面,达到多技能、宽专业,一专多能,有利于员工在职业活动中有更大的作为。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附件三: 关于我国建设行业人力资源状况 和加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培训工作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200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产值21 865亿元,占当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66%。同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 16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0%,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排在工业、农业和商贸业之后,居第4位。同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 106亿元。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2002年,全国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已达5 000万人,其中仅建筑业就有3 893万人。同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9 820万人,其中3 137万人被建筑业吸纳,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80.58%。建筑业的发展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建设行业从业队伍迅速扩大,农民工的大量进入,建设类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等原因,建设行业人才素质偏低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低,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生产率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2001年我国建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6万元,相当于日本和美国的1/7和1/10。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3]5号)精神,我们对建设行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现状以及技能人才需求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特提出如下报告。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的内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而在2000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论职业道德重要性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 作为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调整的是管理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保证的是对群众行为实施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在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往往与作为其职业道德,也过多地把“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摆在重要位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群众择业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引入竞争,以及在当前法规尚不完善,监督管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对**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的影响着社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业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从业人员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这伟大的时代,宏伟的事业,对这个特殊的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按照“四有”的标准,遵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从而发挥独特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应当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去加强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我认为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和树立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道德主体意识问题。如果做为一个劳动

部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汇总

附: 部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工人职业道德规范 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具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内容是: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热爱集体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技术和业务水平。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热爱劳动、各尽所能、发扬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服从生产指挥,爱护生产设备,坚持文明生产; 关心集体,关心同志,尊师爱徒,团结互爱; 积极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讲求工作实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建筑工人职业道德规范 质量第一,文明施工、安全作业,重视工程速度、安时交付试用,紧密配合、互相协作。 机械工人职业道德规范 1、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第一。 2、遵规守纪、安全生产。 3、爱护设备,钻研技术。 4、热心为用户服务,不谋取私利。 维修电工职业道德规范 1、维修及时,认真负责。 2、遵守纪律,服务热情。 3、安全作业,文明施工。 4、按章办事,不谋私利。 电子工人职业道德规范 1、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质量第一,用户第一。 3、遵章守纪,严格操作。 4、钻研技术,精通业务。 农业劳动者职业道德规范 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农业,以农为荣,努力增产,按时完成国家计划,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做到科学种田,保护士地、山林水利等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热爱集体,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团结互助,共同富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移风易俗,美化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知识分子职业道德规范 主要内容是: (1)热爱共产主义、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认真钻研文化知识,对技术 精益求精,勇攀科技、艺术高峰; (3)团结互助、尊重别人、乐于协作,同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 交朋友,充分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为他人服务; (4)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一切以集体 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 医护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具体内容主要是: (1)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处处关心病人的疾苦,把 维护人民的生命,增进人民的健康,同疾病作斗争,作为自己崇高 的职责; (2)认真钻研医务技术,对技术精益求精,勇于攻克疑难病症,积极进 行革新创造,不断开拓医学新领域; (3)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病人极端热情,一视同仁,时刻想到病人的 痛苦和安危,养成严谨细致的医疗作风,平等待人,不收礼,不 “走后门”; (4)服务细致,谨慎周到,一丝不苟,诊断准确无误,勇敢果断,敢于 负责; (5)保守病人病情“秘密”,举止文雅,端庄可亲,不利用工作之便,侵 害病人权利。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1、热爱本职,精业勤业; 2、严守常规,细心负责; 3、和蔼可亲,关心体贴; 4、执行医嘱,协力配合; 5、坚持原则,不谋私利; 6、讲究卫生,整洁有序。 新闻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其主要内容是: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的党性

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实施办法(定)

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实施办法(定)

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攀枝花市“五大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攀人才〔2010〕5号)的精神,结合西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办法如下: 一、培养原则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二)坚持均衡发展和优先发展的原则 明确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重点培育现代物流、设计咨询、电子商务、健

康服务等新的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三)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原则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发展。推进社会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时,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深化财税、价格、金融等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开放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坚持标准化原则 做好服务业的基础工作,需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律、行政法规,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培养依据 (一)落实省、市、区人才工作的要求。 (二)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人才优先开发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需要。 (三)依据《攀枝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比重结构。 三、培养目标

最新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

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 摘要: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主要依赖第一、二产业转向依赖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中国传统服务业的不足和现代服务业特点,对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 当前,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都不高,服务业产值仅占GDP 的4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也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中国商品流通、餐饮、修理、零售行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40%左右。传统服务业以生活性消费服务为主,是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消费服务。传统服务业具有高需求弹性、低自然资源依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二者同时进行、难以物化储存而必须由服务人员直接提供以及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有13亿多人口,且处于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巨大的潜在服务市场。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要将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这有利于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高赢利和强辐射等特点,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刻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

规律和趋势。当前,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转型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一、转型趋势之一:服务业的生态化 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本身属于无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亲近自然、环境友好的特点。但是,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政府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不断出台绿色规制的政策措施,消费者也更加强调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化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转向。现代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过程的清洁化、生态化,二是生态型服务业的创业发展。由于环境规制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服务企业逐渐把实现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生态化作为服务改进的重要目标,开展绿色营销,不断创建清洁化、生态化服务的新途径,进行绿色服务,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强调清洁生产,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强调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适应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服务业不断发展创生出诸如氧吧、生态旅游等生态型服务业态,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亲近自然的服务产品。 二、转型趋势之二:服务业的知识化 20世纪60年代,鲍莫尔作为服务业发展悲观论的代表曾经提出一个论断,即服务业在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加难以实现。人们把这一论断称为鲍莫尔病。但实际上,在产业演进过程中, 鲍莫尔病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鲍莫尔忽视了服务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可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