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初中阶段阅读题8种常用修辞方法详解

初中阶段阅读题8种常用修辞方法详解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小偏整理了初中阶段阅读题8种常用修辞方法详解,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阶段阅读题8种常用修辞方法详解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执.笔青春,书写梦想。
七月,带着缤fēn的色彩飘落在我们身边,万绿从中,荷花初绽,一尘不染地笑着、美着,诗意了学子生命拔节的日子。
盛夏的阳光,亦洒满岁月的故事。
镌刻进岁月的年轮,________(激荡激动)起童话般的记忆。
在通往成长的路上,我们热爱生活,奋力奔跑。
这,就是人间最绚烂的七月天。
①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2分)热爱生活奋力奔跑【答案】热爱生活(或奋力奔跑)【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写时要做到: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热”“奋”“奔”的结构要安排好。
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执:________ fēn:________【答案】zhí 纷【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
要求同学们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常用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易错字。
“执”应该读zhí;“缤纷”意思是繁多而错杂,“纷”是绞丝旁,与“芬”“份”“粉”字形区分开。
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1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从丛【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万绿丛中”的“丛”意思是“生长在一起的草木”,应该把“从”改为“丛”。
④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1分)【答案】激荡【解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激荡”的意思是“冲击使动荡”,“激动”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此处与“记忆”搭配,应该用“激荡”。
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
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________ jiǎo洁________ 澄明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xuàn;皎;chénɡ(2)不记其数;不计其数(3)集中,专一;白绢(4)排比;拟人【解析】【分析】(1)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
(3)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
(4)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
【点评】平时多注意积累基础性知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初中语文:常见八大修辞详解,含中考真题和解析

初中语文:常见八大修辞详解,含中考真题和解析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docx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着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07句式、修辞、扩展、压缩(含解析)

专题7:句式、修辞、扩展、压缩知识点名师点晴仿句话题要合理;句式要一致;修辞要正确;在话题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严格按句式仿写;扩句(1)弄清扩什么内容,在什么位置扩写。
(2)加进哪些枝叶。
(3)扩写后的句子搭配是否恰当。
(4)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统一等。
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压缩(1)缩写后的句子基本意思不能改变,所以句中的否定词不能随意删掉。
(2)保留必要成分。
必须表达正确意义,语言简明修辞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9年题组】1.【2019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你的富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腾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2)吐出跨世纪的新绿;(3)成就飞天的壮举,(4)再创新时代的辉煌;(5)了却祖辈的夙愿,(6)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句式为两个动宾结构的短句。
内容要分别写出“富饶”“自由”“腾飞”的意义,注意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2.【2019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今年,为了庆祝我国建国七十周年,凉山州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学经典诵读写演系列活动”。
西昌市某中学在一次诵读写活动中,语文老师写了上联,请你为他补出下联。
上联:诵读文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修辞不只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1.定义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5)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5借代1.定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6对偶1.定义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7设问1.定义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8反问1.定义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修辞1【山西省中考】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
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答案】BB项“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表述错误。
“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
D项,把青春比作一首诗,生动形象。
正确此题综合考查了代词的指代内容、短语的类型、关联词的正确使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查的覆盖面较广,不失为一道好题。
2【2017年江西省中考】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答案】A【解析】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
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
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
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3【湖北省咸宁市】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 “沉湎” “鞠躬尽瘁” “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答案】C【解析】C项分析错误,“沉湎”是贬义词,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
B项:“树伛偻、老态”运用拟人,“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判断分析正确。
这道题出得非常好,综合考查了句子成分、修辞手法、词语色彩、病句的辨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呵呵,点赞!这样的题目多多益善!4【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偶、借代)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比喻、拟人)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设问)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答案】故选:B.【解析】A.无误;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没有比喻;C.无误;D.无误。
所以选B。
5【山东省烟台市】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屋子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
每一个舞姿都是人颤lì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答案】颤lì栗péng蓬勃(1)此题解答,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如栗不写成:粟;(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答案】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赛腰鼓的艺术美;【解析】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赛腰鼓的艺术美;(3)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某个场景。
(要求:运用划线句子的修辞方法;50字左右)【答案】看那风中的树木,时而如战士匍伏前进,时而像诗人仰天长叹,时而如画家凝神聚力,时而变换的姿式都令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解析】写话时,可运用排比或拟人手法表现,再是注意具体要求,50字左右.6【广东省中考语文】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答案】(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1分,缺、错1空即不给分)是生命的萌发;(1分)(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1分,缺、错1空即不给分)是生命的纯熟;(1分)【解析】首先弄清划线句的句式:动宾短语+并列短语+比喻句;其次确定第一、三个分句依次写春天、秋天的季节特色;最后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构成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