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课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一课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一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够熟练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性质等。

(2)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分数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讲解新课(1)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a.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b.如果分子相加减后,分母仍然相同,则直接写出结果。

c.如果分子相加减后,分母不同,则需要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

(2)举例讲解:a.例子1:1/4+3/4=(1+3)/4=4/4=1b.例子2:5/62/6=(5-2)/6=3/6=1/2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a.计算:2/5+3/5b.计算:4/71/7c.计算:3/8+5/8(2)小组讨论:a.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解决实际问题(1)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分数问题,现在请大家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问题: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先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1/4,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1/4,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巧克力?(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6.课后作业(1)计算:1/3+2/3(2)计算:5/92/9(3)解决实际问题:小华有一瓶饮料,他先喝掉了这瓶饮料的1/3,然后又喝掉了剩下的1/3,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饮料?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分数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篇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盐池县第三小学蒋对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盐池三小蒋对平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六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当时是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通过操作看图来计算结果,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

本册教材则是正式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以及算理的学习与探究。

这部分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计算和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与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母不变,分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学习卡、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同学们,4月20日在我国四川雅安市发生0级地震,迄今已造成将近200人死亡,12000多人受伤。

灾难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老师搜集到北京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捐款情况(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提的真好,老师现在就选其中的两个问题咱们来共同解决,其余的学完本节课后自己就会解决了。

(课件出示1班和2班的捐款之和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2班比1班多捐几分之几?)谁会列式?为什么?(师板书算式)从这里我们看到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意义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中相加减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契机,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感兴问题,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第一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山城中心小学杨宝莲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第89至90页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示理解算理,发展形象思维;借助于抽象符号概括算法,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一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早餐你们吃了吗?人们常说“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可见早餐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我们的身体健康。

你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呢?能告诉老师吗?生:我吃了稀饭。

师:只吃稀饭吗?还有吃什么菜吗?师:你呢?也吃了稀饭呀,吃了几碗呀?(2)不错,胃口挺好的。

你呢?(馒头)吃了几个呢?家里一共买几个馒头?那你吃了几分之1几知道吗?你呢?吃了1碗稀饭?吃了几分之几?不知道呀?没办法知道呀?为什么?哦!不知道总数是多少啊。

对,我们不知道总量是多少时,就没办法知道自己吃了几分之几了。

老师今天早上也吃了稀饭,大家看我们南方人早餐大多爱吃粥,北方人呢他们爱吃什么呢?(馒头,包子、大饼)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是北方的一家人,他们早上吃了什么?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看到爸爸吃了张饼?现在谁能根据看到的这些信息编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吗?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生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还剩下多少张饼?预设:小女孩吃了几块?师:根据现在你知道的条件,你能求出小女孩吃了几块吗?剩下的饼都是小女孩吃的吗?你们看爸爸才吃三块?小女孩能吃四块吗?我们提的问题要根据条件来。

师: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问题,谁会列式?生:+1==-== 1-==(你真聪明,懂得把第一步的答案拿来用。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一)复习导入1、3/8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

它的分数单位是(),3/8里面有()个()。

2、(1)7/8的分数单位是()。

(2)5/9里面有()个1/9。

(3)4/7是4个()。

(4)3个1/5是()。

(5)1里面有()个1/5,即是()。

3、约分:6/8=5/10=3/9=6/14=【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

学生写算式。

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例1:(出示课件)妈妈在家烙了一张大饼。

爸爸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1)请你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2)独立列式解答(3)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试着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先独立完成,在小组讨论。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最新8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最新8篇

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了减少课堂上的意外情况,提高教学的连贯性,我们应该提前写好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1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2.出示一组数:(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教师引入: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2.学生分组讨论.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板书: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5.反馈练习:(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2.汇报结果.3.填空,并说明理由.4.反馈练习:(三)整理法则.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3.反馈练习:①学生独立完成.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③验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2.列式计算.(1)与的和是多少?(2)减去的差是多少?3.填空.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五、布置作业.计算六、板书设计.导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也可能是别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6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6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6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学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忙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预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依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

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目标】(一)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二) 利用所学的学问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学问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增加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设想】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学问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供应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利用学生熟悉的吃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阅历探究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通用8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通用8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通用8篇教案的准备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精确把握教学进度,避免知识点讲解的遗漏,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案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书馆购买了一批新图书,其中童话书有3/8,故事书有1/8、童话书和故事书一共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要注意什么?2、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例1、(2)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3)怎样列式呢?(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你能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吗?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

(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和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教案8篇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教案8篇

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创意,使课堂更加有趣和生动,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基本训练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1=()/8=11/()=()/100=()/()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

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31716110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20或1-(7/20+11/20)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教学过程备注(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陈桥小学:杨胜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交流中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把结果约分。

难点是:掌握算理概括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填空
4个()+5个()=9个()
9个()-5个()≠4个()
小结: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设计意图:明确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一般常识。

(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主题图(单位改为块)让学生提出问题
梳理:爸爸和妈妈一共吃几块?爸爸比妈妈多吃几块?还剩几块?(妈妈吃的是爸爸的几分之几?爸爸吃的是妈妈的几倍?作为拓展,重点研究前三个问题)提出问题后学生口答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为迁移到分数加法的意义做准备
2、改问题中的单位为张再让学生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出示课件)以张为单位,爸爸和妈妈吃的不足一个单位,引导学生想到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8和3/8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提问:想想整数加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求和或求差)
设计意图:单位由块变成张,使计算有整数过渡到了分数,在数量关系没有变的情况下凸显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是相同的
(三)分组合作,探究算理
1、猜猜结果得多少,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4/8或4/16)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方法三:结合直观图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2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种方法分数组成的思路与已有经验更能有效衔接
设计意图:这里安排小组合作突出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既拓展思路,又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树立优化意识。

3、规范计算过程
师:首先怎样用算式表示3个1?8加1个1?8得4个1?8(教师板书规范的横式写法)
然后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

4、巩固算理、总结法则自己尝试独立计算第二道题比说出思路后进行一组计算比赛内容是书后做一做1和2的前四道(订正时强调约分)
(1)观察这些算是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请做得快的学生向同伴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提问:问什么分母不变?(分数单位没有变)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第一关:
5/8+1/8= 7/9+2/9 = 4+1/4 = 1-11/30=
2、第二关:问题3
1- 3/8-1/8 =
3、第三关:辨析题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

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3000问》的1/2。

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上述练习题的设计由简到难、步步提升。

既巩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又兼顾了计算中的不同情况。

而辨析题的设计既可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中单位“1”的理解,又可对以后学习分百应用题作铺垫。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采用问话的形式总结: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要点:1、法则
2、为什么分母不变?
3、分数单位相同,更要单位1相同,才能相加减)
总结对本课教学的认识:方法的迁移、能力的提升、认知的拓展、成功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