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公开课)PPT课件
Speech,Music,Sound–TheovanLeeuwen

Annexe 2Speech, Music, Sound – Theo van LeeuwenTable des matières « complétée »Chapter 1 - Introduction p. 11- Interacting speech, music and “noise”p.12- Some principles of semiotics p. 4a) Describing semiotic resources p. 4b) Explaining how semiotic resources are used p. 9c) Exploring how semiotic resources can be expanded p. 103-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11Chapter 2 - Perspective p. 121- Perspective and social distance p. 122- Perspective and the soundscape p. 15summary p. 223- Sound and social distance p. 24summary p. 274- Immersion p. 285- An example: perspective and social distance in the radio play p. 296-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3335Chapter 3 - Time p. 1- The rule of the clock and of the metronome p. 352- The anatomy of measured time p. 39summary p. 423- Degrees of regularity: speech p. 424- Degrees of regularity: music p. 47summary p. 505- Unmeasured time p. 516- Polyrhythms p. 547- Subverting metronomic time p. 588- An example: news signature tunes p. 609-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64Chapter 4 – Interacting sounds p. 661- Sequentiality and simultaneity in speech p. 66summary p. 712- Sequentiality in music p. 71summary p. 763- Simultaneity in music p. 77a) Interlock p. 78b) Social unison p. 79c) Social heterogeneity p. 80d) Social domination p. 81summary p. 844- An example: the duet p. 855-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90Chapter 5 – Melody p. 921- The sound act p. 92a) Joy p. 95b) Tenderness p. 95c) Surprise p. 96d) Anguish p. 96summary p. 972- Continuity p. 98summary p. 1013- Melodic patterns p. 101a) Pitch movement p. 103b) Pitch range p. 105c) Pitch level p. 107d)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melodic phrase p. 109summary p. 1104- Gesture and texture p. 112summary p. 1145- The sonata form p. 1156- Example: a film soundtrack p. 1197-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123Chapter 6 – Voice quality and timbre p. 1251- The materiality of sound p. 1252- Dimensions of voice quality and timbre p. 129a) Tense/lax p. 130b) Rough/smooth p. 131c) Breathiness p. 133d) Soft/loud p. 133e) High/low p. 134f) Vibrato/plain p. 134g) Nasality p. 135summary p. 1403- The sounds of speech p. 142a) Frontality p. 146b) Height p. 147c) Aperture p. 147d) Voicing p. 147e) Plosives p. 148f) Fricatives p. 148g) Nasals p. 149h) Semi-vowels p. 149summary p. 1504- An example: the singing voice p. 1505-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154Chapter 7 – Modality p. 1571- The idea of modality p. 1572- Naturalism and abstraction in music and film soundtracks p. 1633- The modality of sound p. 170a) Pitch range p. 172b) Durational variation p. 172c) Dynamic range p. 173d) Perspectival depth p. 174e) Degrees of fluctuation p. 175f) Degrees of friction p. 175g) Absorption range p. 176h) Degree of directionality p. 177i) The abstract – sensory coding orientation p. 177j) Naturalistic coding orientation p. 179k) Sensory coding orientation p. 179summary p. 1804- Example: television drama p. 1825- 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points p. 187189Chapter 8 – Afterword p. 1- Metafunctional configurations p. 189a)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p. 189b)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p. 189c) The textual metafunction p. 1902- Mode, medium and the process of semiosis p. 1913- Making meaning p. 1934- Immersion p. 195 Appendix: System networks and sound scripts p. 198 Glossary p. 203 Bibliography p. 215 Index p. 223Annexe 3 Montage des system networksAnnexe 5 An example, the duetpp. 86 à 89Annexe 6Table of Musematic Occurrence, Philip Tagget Analyse de “Front Row” d’Alanis Morissette, Serge LacasseAnnexe 1 Bibliographie choisie de l’auteur Theo van LeeuwenSrikant Sarangi, Theo Van Leeuwen,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Cardiff University: Continuum Pub Group, September 2002 (British Studi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pub. Octobre, 2003).Gunther Kress, Theo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Edward Arnold, 2001.Theo Van Leeuwen, Carey Jewitt . 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 Sage Publications, 2001.Gunther Kress, Theo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Routledge, 1996.。
Unit-4-Diogenes-and-Alexander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Introduction
➢ Both Diogenes and Alexander lived in ancient Greece more than years ago, and their stories, especially their dramatic encounter heve been told to this day. Great literate never dies. It has eternal charm. It is the same with many historical figures discussed in history. Many of them, though born and brought up hundreds or even thousands of years ago, still have direct bearing on today's realities.
➢ They have eternal importance. In fact as time goes on their revelance and importance may even increase. They never get out of date. They become part of the human inheritage we all treasure.
hand 用铲子掘取 n. a long deep spoon for holding food 勺子,铲子
18/80
Having no work to go to and no family to provide for, he was free. (para.1)
provide for a family = feed a family = raise a family
西方文论课件 PPT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 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强调天赋理性,抑 制后天情欲,“我思故我在”)。 新古典主义文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其基本特 点是崇尚理性、模仿自然、推崇古典。 代表作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蒲柏的《论批评》 启蒙运动: 17世纪中叶以后,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其实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最早在英国出现,代表人物是培根 法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德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温克尔曼、莱辛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1)灵感是文艺才能的来源 (2)灵感是一种迷狂状态 (3)灵感来源于“神启”或“前生 的回忆” “神启”:诗歌是神凭附人发的 诏令,诗人是代神说话 “前生的回忆”:灵魂是不死的, 是独立于物质的
3.“理想国”和文艺的功用
文艺功用观: (1)总要求是文艺要有益于城邦,合乎城 邦制定的规范 (2)核心内容是反对文艺的快感作用 评: (1)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把文艺变 成政治的附庸,是反动的。 (2)明确提出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 发现了艺术特有的美感作用,是“真正伟 大的艺术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 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 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方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 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 二自然。” 涉及两大问题:
艺术的理想化 艺术创造
3、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感情为中心 主张绘画不仅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表现 人的“心灵的意向” 4、认为画优于诗 “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但画优于诗: (1)更直观,审美效果更直接 (2)更容易使人看到和谐比较 (3)更需要智慧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33讲宗教改革和理性之光第2课时理性之光课件

• 3.卢梭 • (1)主张
• ①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 人民主权 “______________”学说,提出“__________” 民主共和国 主权在民 的口号。 人民 • ②创立____________政体,坚持 理性 “__________”的原则,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 属于__________。 • (2)评价: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__________ 至上的启蒙思想家当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 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 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 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 建立“理性王国”。
• 史料二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 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 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 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 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 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 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 史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 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 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 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 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
4.(2013· 江苏· 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 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 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 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 达的深层含义是 导学号 26061236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
• [拓展深化]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 (1)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 观扩展为将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 (2)从涉及的领域看,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 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 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 (3)从批判形式上看,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 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 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 大旗,宣扬理性真理。
《欧洲音乐欣赏》PPT课件

其中主要有以德彪西(法)为代表的印
象主义音乐,以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 为首的后期浪漫主义,巴托克(匈牙利) 的民族主义,勋伯格(奥地利)的表现 主义,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的新古 典主义,斯托克豪森(西德)的电子音 乐,凯奇(美国)的偶然音乐,哈巴 (捷克)的微分音乐等等。另外,爵士 音乐、流行歌曲等也是20世纪音乐潮流 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 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一个音乐流 派。它的形成与东欧、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 的空前高涨有关。随着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 的日益觉醒,进步的艺术家们产生了摆脱外国文 化统治、建立本国民族文化的强烈要求。加上西 欧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古典主 义、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断增长的民族性因素的影 响,民族乐派应运而生。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有: 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西贝柳斯、 格林卡、巴拉基列夫、鲍罗丁、柴可夫斯基。
爵士乐: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南部的新
奥尔良,前身是移居到美国的非洲黑人 的拉格泰姆(散拍音乐)和布鲁斯(又 称蓝调)。 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美国,主 要由黑人音乐风格和美国本土音乐风格 发展而成,以演唱为主,乐队伴奏为辅, 歌声与大音量的电声乐器混在一起,劲 歌狂舞,音乐节奏性强。
• 按照音乐风格划分: 西洋音乐史发源于距今约3000年的古希 腊,从文艺复兴开始蓬勃发展。在不同的时期, 由于人们的欣赏习惯、角度不同,音乐风格也 丰富多彩,人们把风格大致相同的时期归为一 个阶段, 简介如下:
1:巴洛克时期(1600-1750)
• (1)巴洛克时期的起止(1600-1750) 1600年歌剧诞生,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去 世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的 名字源于葡萄牙语,原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艺术 史用于称呼17世纪豪华、精致的建筑风格,后来却 成为了17 世纪新音乐的代名词。 • 该时期的音乐追求强烈的感情,明显的对比和动力, 后期的作品具有明快、流畅、柔和的特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2)消极后果: ①它使 个人主义 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
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K12课件
3
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1)发展: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 理性 的崇拜。 (2)内容: ①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 _自__由__和平等的要求。 ②要求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 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③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表达人们的思想和言论,即D项正确。A项主要是启蒙运动
前期的功绩;B项则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主旨;C项中只是针
对个人修养而言,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故排除。答案:D
K12课件
16
3.【加试题】康德的去世使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
人们连续十六天自发前往吊唁。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
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下列属于康德的主
要贡献有
()
①崇尚思想自由 ②提出人生而自由 ③抨击愚民政策
④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对康德思想的记忆能力。
②是卢梭的思想,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答案:B
K12课件
17
题组二 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4.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K12课件
14
解析:启蒙运动源于对王权的“觉醒”,而非对宗教神 权,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虽然批判封建纲常礼教,但这只 是手段不是主旨,其主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B项 排除;C项对题意的理解失之偏颇,C项排除。D项概括最 为全面恰当,故选D项。 答案:D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ppt课件

“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的、 奇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 是废墟,是月光,是中魔的城 堡,是狩猎的号角,是精灵, 是巨人,是狮身鹫首的怪兽, 是飞瀑,是弗洛斯河上古老的 磨坊,是黑暗和黑暗的力量, 是幽灵,是吸血鬼,是不可名 状的恐惧,是非理性,是不可 言说的东西。”
“它又是令人感到亲切的,是知 足的、单纯的、乡村民歌的声景 ——是面带玫瑰红晕的田野之子 的健康快乐的智慧。它是远古的、 历史的,是哥特大教堂,是暮霭 中的古迹,是久远的家世,是不 可分析的、人们愿意信守却无法 表达出来的旧秩序,是快乐而天 真的乡村牧歌。它是怀旧,是幻 想,是迷醉的梦,是甜美的忧郁 和苦涩的忧郁,是孤独,是放逐 的苦痛,是被隔绝的感觉,是漫 以赛亚·伯林 游于遥远的地方。”
第四节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一、康德对启蒙的总结
“康德以日常生活有规律著称。 例如,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散 步。通常的说法是,康德一生 只有两次打破这一规律,一次 是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另一次是获悉法国革命爆发。”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 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 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 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 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 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 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 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 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 于自己的了。”
“一个人由道德规律所统率, 不受他的冲动、自私的欲望和 嗜欲所支配,他是自由的。”
理智是起 点,自由 是旨归
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推崇人性; 从神权下解放
启蒙运动:推崇理性; 从专制王权下解放
对人文主义的深化与拓展
影响:
(1)为批判封建专制 提供思想武器 (2)构建民主政治理论, 制造舆论,指导革命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修改版)

启蒙运动和明清反封建专制思想比较
当堂训练
(2011南京)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
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 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 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P114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 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 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 理智无能为力。 追求思想的自由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 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 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 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启蒙运动的概况
1、时间:17、18世纪
2、发展历程:从英法开始,再扩展到 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
理性 3、核心:______主义Rationalism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是什么?
记者:您对当时被国家错误的发配劳教有什么感想? A:国家好比母亲,母亲打儿子,儿子能说母亲不对吗?
——《永久和平论》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 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P114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 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 ——康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性之光
启蒙的宗旨:追求人本
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身相的彻:底解放;获得人
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
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
成就熟对状自态己就的是理追不智求经无思别能想人为的的力自引。由导,
康德(德)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 而气在与于决心不去经要加别敢以人于运的运用引用时导自,就己缺那的乏么勇这 种不成熟状态就是理自智己!所加之于 自己的了。
备;(影响了全世界)
泽被东西
2、用性王国
3、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
一种彻底解放
启蒙的真谛
①人身的解放,②思想的解放
4、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感悟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的伟大的思想进步和宝 贵的精神财富
启蒙思想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主旨是追 求社会的美好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人生的意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芽,资产阶级形成 资产阶级壮大
起源于意 扩展西欧
起源于英,高潮于法 波及欧洲,影响世界
反映形成中的资产阶 反映发展中的资产阶级
级政治、经济利益要 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求
借用古希腊、罗 马文化
无神论思想,公开向 宗教神学挑战
人文主义
积极:
①指出理性局限性,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形成了浪 漫主义思潮; ②密切人与自然关系,重新确立对自然的尊重态度; ③对不同的文明保持一种宽容心态; ④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 是对人文精神的发展。
局限:
①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 ②排斥现代科技; ③文学作品中的无病呻吟; ④生活中的感情泛滥。
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
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 摆布同样可悲。 ——卢梭《忏悔录》
理性不可靠 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 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 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 。——卢梭《爱弥儿》
生活中的问题情感可靠;
随着我们的科学(理性)臻于完善,我 们的灵魂正越发腐败……科学的进步并没有 给我们真正的福祉增加任何东西……更为严 重地损害了人类的道德品——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资本主义萌芽
提倡“人性”,旨在 摆脱神学束缚,追求 现世幸福
基督教神学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高举“理性”,旨 在反对专制主义, 追求自由平等法治 等 封建专制主义
批判神权,解放思想,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为推翻欧洲封建专 制制度的资产阶级 革命做了思想和舆 论准备
西方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普:“人是万物的尺度” 从研究“神”到人
②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
③二者有机结合使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二、人文精神的复兴、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三、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 启蒙运动
根本原因
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和政 治地位。
三、追寻启蒙之果
2007.5
.
3
一、卢梭对“理性”的质
疑
概念
浪漫主义
指一种倾向和态度:它宣 扬人的感情至上。
拜伦(1788-1824)
但自由啊,你 的旗帜虽破而仍然 飘扬天空,招展着 ,就像雷雨似的迎 接狂风;
你的号角虽已 中断,余音渐渐低 沉,依然是暴风雨 后最嘹亮的声音。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 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伏尔 泰 卢梭
自然权利 开 明君主制
“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百科全书派
理性与科学
自由 民主 法治 自由平等
1、什么是理性主义?
人运用自己理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2、理性主义有局限性吗?如果有,是什么?
过分强调理性, 忽略人的情感,忽略了自然。
3、卢梭为什么会对理性质疑?
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剧变,资产 阶级需要抒发个人情感。
二、启蒙运动真谛 ?
理性和自由
启蒙的真谛: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理性: 指人通过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认识、判断 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即科学的思维。
自由:一是指超越或摆脱外在的束缚,即人身自由; 二是指自我创造、自我决定,即思想自由。
“人生而自由” -----卢梭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而是自身的目的。”
伏尔泰、卢梭逝世6年后,康德回答了什么是“启 蒙运动”
9年后,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1年后,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00多年后,严复、梁启超等人开始研读他们的著作。 意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 思想和舆论准备。
启蒙运动有哪些意义和价值?
1、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的准
------康德
启蒙运动宗旨
人身自由 (卢梭)
思想自由 (康德)
依靠感情
(“理性”质疑)
听人本能 尊重自然
宽容心态
理性之光
(启蒙真谛) 人
文
主
义
发
浪漫之声
展
康德崇尚理性,卢梭追求浪漫,你 如何理解理性和浪漫的关系?
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①过分的理性必然导致非理性,浪漫主义 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叛;
有
塞:“平等的思想”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苏、柏、亚:研究人类社会 (萌发人文思想)
利 于 人
们
提倡“人文主义” 反对宗教和神学
人的地位从神的束缚中解 思 脱出来(人文思想发展) 想
的
解
放
提倡“理性” 反对教会和封建势力
人为主体用理性的方 法来追求“理性王国” (人文思想发展完善)
理性主义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新文化运动
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 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 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把人从封建神学束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
缚中解放出来
权作了思想准备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新发展
注重人的价值;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类天性本善,向往原始社会,反对知识进步
浪漫主义
(1)时间: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
(2)创始人及其主张: 1)创始人:卢梭—— 浪漫主义之父 2)主张:
※对理性:理性不可靠;
※对情感:生活中的问题情感可靠;
※对知识:人类天性本善,向往原始社会,
反对知识进步
4、你如何看待卢梭对理性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