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

医院消毒卫生监测报告单受检科室:供应室检测方法: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检测项目及检测结果:编号样品名称细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1护士手无菌生长2凉放架无菌生长3一次性无菌间物表0.2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4一次性无菌间空气0.3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5无菌间空气无菌生长6无菌间物表无菌生长7无菌包无菌生长卫生评价:本月对该科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无菌物品等项目,根据检验科反馈的检测结果,依据医院消毒卫生监测标准,结果均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签发者:感控科细菌菌落总数:使用中消毒液(cfu/ml)空气(cfu/m3)物体表面、手(cfu/cm2)签发日期:2012.11.27医院消毒卫生监测报告单收样日期:2012.11.23 检测日期:2012.11.2312 3号手术室周边区空气无菌生长13 3号手术室中心区空气无菌生长 14 2号手术室周边区空气无菌生长 15 2号手术室中心区空气无菌生长 16 6号手术室周边区空气无菌生长 17 6号手术室中心区空气无菌生长 18感染手术间空气 无菌生长卫生评价:本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各类消毒液、灭菌包等监测项目,根据检验科反馈 的检测结果,依据医院消毒卫生监测标准,结果均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签发者:感控科细菌菌落总数:使用中消毒液(cfu/ml )空气(cfu/m 3)物体表面、手(cfu/cm 2)签发日期:2012.11.27受检科室:手术室 检测方法: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收样日期:2012.11.23 检测项目及检测结果:检测日期:2012.11.23编号样品名称1 75%酒精2 百能免洗消毒液 3朗索皮肤黏膜消毒液4 朗索复合碘消毒液5 手术床物表6 术野皮肤7 台上手8 台下手9高温灭菌器械包10 低温灭菌手术包无菌房空气 细菌 金黄色 菌落总数葡萄球菌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 无菌生长无菌生长溶血性 嗜热脂肪 链球菌芽胞杆菌医院消毒卫生监测报告单编号样品名称细菌 菌落总数 金黄色 葡萄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嗜热脂肪 芽胞杆菌1 治疗室空气 无菌生长2 75%酒精 无菌生长3 医生手无菌生长4 护士手无菌生长5 换药室空气 无菌生长6 III 型安尔碘 无菌生长7 产房(1)空气 0.5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8 产房(1)物表 0.5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9 产房(2)空气 无菌生长10 产房(2)物表 0.8511 新生儿澡房空气 无菌生长12 无菌柜物表 0.1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13 无菌柜空气无菌生长卫生评价:本月对该科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常态使用消毒液等项目监测,根 据检验科反馈的检测结果,依据医院消毒卫生监测标准,结果均符合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第一篇: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卫生部规定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细菌数不能超过国家标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消毒灭菌器监测。

凡有消毒灭菌器械的科室或部门(如供应室、手术室等)必须对消毒灭菌器进行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需进行b-d试验,合格方进行正常灭菌。

(1)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2)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器械、布类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指示卡监测。

(3)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引进灭菌器使用前或维修后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的监测:(1)工艺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2)化学监测:每包外、内化学指示物监测;(3)生物监测。

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监测:(1)物理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2)化学监测:(3)生物监测。

应每天至少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临床电热熏蒸消毒器消毒效果监测。

院感科根据需要负责对其消毒物品进行不定期监测。

(二)临床科室使用中各种化学消毒剂、灭菌剂监测要求:生物学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原则上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原则上每月监测一次。

化学浓度监测由临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浓度每周监测两次。

不合格,及时更换。

(三)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辐照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新灯管的辐照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使用中灯管辐照强度一般应每年度监测1次,不合格及时更换。

2024年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览表(修改版)

2024年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览表(修改版)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治未病中心
空气(采血室、微创治疗室、有创操作房间)

微创治疗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皮肤科
空气(埋线室)

埋线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医学美容科
空气(有创操作房间)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风湿病科
空气(微创治疗室)

微创治疗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血透室
透析液、透析用水、空气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内毒素检测、消毒剂

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口腔科
空气

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治疗用水

院感科采样
灭菌器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天/批次
科室自行监测
门诊部采血室
空气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感染性疾病科
空气


院感部采样
各科室
紫外线灯管
半年
科室自行监测感控部不定期检查
洗衣房
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清洗后的织物表面
半帘、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

ATP每季随机抽采
医院感染控制部(公共卫生科)
2023年12月28日
消毒供应中心
灭菌器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批次
科室自行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

院感科每次采样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空气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单(检验)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单(检验)

医院 空气培养 检验报告单 联号:1、平板暴露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lm 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 )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 ,盖好立即送检。

2、卫生学标准I 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 /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l0cfu 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Ⅰ类 层流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科别:环境类别: Ⅱ类 Ⅲ类 采集位点: 标本(空气) 目的:送检者: 送检时间: 年 月 日经培养: 检验号:环境类别监测结果执行标准(cfu/min ·φ9cm )Ⅱ类 cfu/m3≤200cfu/m3(或4cfu/平板) Ⅲ类 cfu/m3≤500cfu/m3(或l0cfu平板)报告者:___________核对者:__________报告日期: 年 月 日请撕下 联号: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医院 医务人员手 检验报告单 联号:1.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9g/L 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背景随着的爆发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学校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2.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并监测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每月对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测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 水质监测: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监测其他水源(如洗手池、储水箱)的水质,及时消除潜在的卫生风险。

- 食品卫生监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供应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符合相关法规。

- 噪声监测:测量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确保噪声不会对师生的研究和工作造成影响。

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表面消毒监测: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表面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消毒灭菌措施的效果,并记录监测结果。

- 洗手间消毒监测:监测学校洗手间的消毒措施是否得当,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记录。

5. 监测结果评估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及时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师生公示,以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6. 监测报告和记录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建立监测报告和记录的制度。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等内容,记录应详细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操作人员。

7. 责任人及工作流程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实施。

8. 教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开展教职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9. 风险管控和改进措施学校应定期评估监测结果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 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剂: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细菌含量必
须≤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液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的消毒剂必须每日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使用监测和辐照强度监测。

日常使用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辐照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每半年监测强度一次,不合格及时更换。

指示卡有效期内使用。

五、医务人员须明确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监测方法及标准,操作规范,有效保证监测质量。

对于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加强监测和监督。

对已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修改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平板暴露法
营养琼脂平皿(ɸ90mm)高度距地面0.81.5m
II类环境 15min
Ш、IV类环 境5min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卫生 标准
环境类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
CFU/皿(平板暴露法)
CFU/m3(空气采 样器法)
I类环境
洁净手术部 符合GB50333要求 其他洁净场所 ≤4.0(30min)
≤150
II类环境
≤4.0(15min)
——
III类环境
≤4.0(5min)
——
IV类环境
≤4.0(5min)
——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 环境有关时,进行空气目标微生物检 测。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环境卫生学和消 毒灭菌效果监测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采样检查原则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5982-2012)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一、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 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时 间不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 0℃-4℃时,送检不超过24h。
平板暴露法
Π、III、IV类环境
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布点距墙壁1m;
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布点距墙壁
1m。
危险性大
崇尚医德 精益求精 廉洁博爱 开拓创新
平板暴露法
Π、III、IV类环境
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 布点距墙壁1m;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 中央五点,四角布点距墙壁1m。 危险性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市人民医院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科室普儿科
年度 2016
目录
1、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 (1)
2、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计划安排表 (2)
3、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 (3)
4、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 (5)
5、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表 (6)
6、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表 (7)
7、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登记表 (8)
8、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改进表 (9)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
一、监测频率:普通科室为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监测,重点科室每月监测。

二、培养基配送时间: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请各科室配合做好签收工作)。

三、标本的采样与送检及接收时间
1、采样在当月第二周的星期二至星期五完成,监测不合格的在接到通知的本周内完成。

2、采样后4 h内送检,若样本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但须注意采样标本检验科接收时间为每天8:30~11:30时和14:30~17:00时(双休日不接收标本)。

四、采样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标签须明确注明科室、项目名称,各标本贴好相应的标签,如:空气采样的标签应贴在有琼脂的平皿底部;物体表面、消毒剂和无菌物品等采样标本的标签需贴在试管上部。

2、物表取100cm2面积,不足之处应标明具体面积,医务人员手统一采两只手,便于检验科计算培养结果。

3、无菌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

4、采样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五、采样项目科室可根据情况自行调整,但须报院感科批准。

六、科室年初需填好本年度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计划安排表,见附表1。

七、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见附表2。

八、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见附表3。

九、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见附表4。

十、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见附表5。

附表1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计划安排表
备注:1、空气培养计划具体到室(间),如换药室或1号手术间。

2、物体表面计划具体到何地何种物表,如换药室治疗台台面或护士站电脑键盘。

3、医务人员手具体到数目,如1位护士的手。

4、其它应具体到名称及数目。

附表2 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
附表3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
附表4 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表
备注:1、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要求制定。

2、空气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附表5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表
备注:根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制定。

年月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登记表
年月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改进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