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萍乡市安源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任务书

萍乡市安源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安源区位于江西省西部,是萍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先进十强县(区)。
辖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下辖6街、四镇、一个管委会。
安源区素有“吴楚咽喉,赣湘通衢”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
安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少先队的诞生地。
安源在中国工运史,党建史、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创造了全国“十五个之最”。
安源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江西五大红色景区”称号。
随着安源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要素日益完善、基础设施逐渐配套,旅游服务和管理逐步提升。
原有的《安源区旅游总体规划》、《安源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安源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是现有的规划在产业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等方面需要调整提升,另一方面从现有规划结构上来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急需一部能引导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定位与布局,规范和引导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建设“文化安源、创新安源、生态安源、和谐安源、繁荣安源、世界安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行动的指南。
二、规划编制要求(一)主要任务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安源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安源旅游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安源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规划范围安源区全境,面积212平方公里。
(三)规划深度本规划为区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深度需达到《旅游规划通则》中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其中交通、用地、基础设施规划需达到旅游区总体规划要求,重点旅游项目部分需达到详细规划深度(详见《旅游规划通则》)。
(四)规划期限本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期为20年,重点是2010-2020年。
萍乡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和方案

国红 色旅 游 中 ,特 点 鲜 明 、突 出 、集 中 ,这 个 特 点就 是 工人运 动 和秋 收起义 、井 冈 山斗 争 。而这三 个 主题又 是 以秋 收起 义 为基 本 线 索 连 接起 来 的 ,所 以 ,秋 收起 义是 我市 红色旅 游 资源 的核 心资 源 ,秋收起 义 也是我 市红 色旅 游 的基 本 主题 。根据 秋 收起义 这个 主题 来整 合我市 的红色旅 游 资源 ,就 是要把 我 党领 导的 革命斗 争历 史通 过 旅 游这 种 特殊 的教 育 形 式铭 刻 在 人 民大 众心里 ,引导广 大群 众 、党 员 、干部 热 爱党 、热爱 祖 国、 热爱社 会 主义 ,进 一 步坚 定在 党 的领 导下走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道路 ,实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复兴 的理 想和信 念 。实 践证 明 ,寓教育 于旅 游 之 中 ,是 思想 教育 丰 富多 彩和行 之 有效 的形式 ,也 是发 展红 色旅 游 事业 的基本 取 向和趋 势 ,我 市 要抓 住 发 展 红 色旅 游 这 个 契 机 ,把 我市 推 向全 国、推 向世界 。以秋收起 义 为 主题 ,发展 萍 乡红 色旅 游事 业是 发展我 市旅 游 事业 的基 本定 位 ,也 是我 市 红 色旅 游 连接 湘 、赣 两 省 尤 其 是连 接 韶 山 、井 冈山两大 红色 旅游 精 品景点 的基 本通 道 。 因此 ,我 市 在整 合全 市红 色旅游 资 源时 ,要 把秋 收起 义作 为基 本 线索 ,将所 有 的资 源都集 中到这 个主 题上 来 。安源 工 人运 动可 以作 为秋 收起 义 的准备 阶段 来 看待 ,井 冈山 斗争 可 以作 为秋收起 义 的后 续 (结果 )来 看待 ,这样 一 来 ,就可 以把安 源 、芦 溪 、莲 花等 地 的红色旅 游 景点 串 联起 来 ,做成 一个 主题 突 出的旅 游线 路 。
红色萍乡 调研报告

红色萍乡调研报告引言红色萍乡,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红色萍乡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史和红色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调研报告将对红色萍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其历史、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的状况。
历史背景红色萍乡是中国的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领导的工农红军南下长征的起点和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萍乡地区先后组建了多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红色萍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红军遗址、纪念馆和革命纪念碑,如红军广场、红军烈士纪念塔等。
这些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碑见证了红色萍乡的历史,成为人们了解红军长征和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旅游资源红色萍乡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除了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馆,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湖泊和山脉。
例如,龙虎山景区是红色萍乡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此外,红色萍乡还有许多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开发尽管红色萍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交通问题,目前该地区的交通网络不够发达,限制了游客的到访和游览。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例如酒店、导游、交通工具等。
最后,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还需要加强,提高红色萍乡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发展机遇红色萍乡也面临着一些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
红色萍乡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地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同时,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红色萍乡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
结论红色萍乡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
红色萍乡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旅游开发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交通建设、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以及加强市场推广,红色萍乡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doc

xx红色旅行发展规划( 2013-____年)江西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行,对江西和全国都拥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对于批转江西省红色旅行发展大纲的通知》(赣府发〔 2004〕34 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对于鼎力发展红色旅行的若干建议》(赣发〔 2006〕5 号)印发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红色旅行的发展高度重视,社会各界踊跃参加,红色旅行连续健康发展并引领全国。
实践证明,红色旅行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政治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建设社会主义和睦社会,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印发<2011—____年全国红色旅行发展规划大纲 >的通知》(中办发〔 2011〕10 号),推动全省红色旅行连续稳固、健康发展,夯实建设旅行强省的基础,特拟订本规划,规划限期为____年至____年。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优势1.红色旅行资源丰富,品牌优势显然。
江西红色旅行资源极为丰富,在全省各地散布着大批的革命胜迹、原址和纪念物,有 14 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 79 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拥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军队出生地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等为代表的有名革命圣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绚丽珍宝。
最近几年来,江西红色旅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速,品牌进一步打响,获得了优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西已经成为了全国红色旅行的排头兵、典范兵,推动了全国红色旅行的连续健康发展。
2.“红、绿、古”交相辉映,发展远景广阔。
江西旅行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拥有国家旅行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 种基本景观中的153 种。
全省有 4处世界遗产,4 处世界地质公园,14 个国家级景色名胜区,1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 个国家湿地公园, 45 个国家丛林公园, 22 个国家级水利景色名胜区。
江西萍乡某区旅游开发规划报告

江西萍乡某区旅游开发规划报告1. 引言江西萍乡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景观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萍乡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开发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本报告旨在提出江西萍乡某区旅游开发的规划方案,以指导未来的发展和管理。
2. 目标和愿景2.1 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将江西萍乡某区打造为具有鲜明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同时提升当地居民的福祉。
2.2 愿景通过萍乡某区旅游开发,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独特的旅游品牌,将其打造成为享有盛誉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和高品质的服务,同时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3. 现状分析3.1 自然资源萍乡某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美丽的风景,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2 人文景观萍乡某区的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址、传统工艺和民俗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3.3 交通基础设施萍乡某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公路、铁路和机场。
这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4. 发展策略4.1 优化旅游产品针对萍乡某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将优化旅游产品,开发各种主题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4.2 加强宣传推广我们将加大对萍乡某区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区域的旅游信息。
同时,与相关旅行社和媒体合作,开展推广活动和媒体报道,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声誉。
4.3 提升服务品质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我们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4 加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初探共生理论下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

初探共生理论下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彭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萍乡337000)摘要:江西省萍乡市本身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但是整体来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应用,而且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起步晚,发展水平并不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以下内容将对江西省萍乡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究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
关键词:红色旅游开发;共生理论;旅游景区共生是红色旅游资源特有的特点,同时也是国家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出的硬性要求。
共生其实是渗透与共生单元内部的、促进各个共生单元之间协同发展的一种模式,在各大行业皆有应用,如医学、经济学等等,以江西省萍乡市目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来看,渗透使用共生理论已然成为发展趋势。
一、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实现共生发展的特点(一)同类型共生同类型共生是指旅游资源类型相同,都属于红色旅游资源,即同质共生。
可以加强各个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江西省萍乡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多个阶段,它们的类型、内涵大致相同,贯彻整个历史时期,可以展开共生发展。
(二)不同类型共生不同类型的共生是指旅游资源类型不同,但可以实现资源类型之间的互补,完善旅游资源种类,强强联合、实现共同发展。
萍乡市旅游资源丰富,除红色旅游资源以外还包括集雄、奇、峻、秀为一体的武功山、瀑布群,纯朴民俗民风、古色的寺庙、歌舞也是萍乡的特色。
正是多样化、类型不同的旅游资源为江西省萍乡市的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区域性共生萍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与湖南为邻,临省属于热门旅游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传统的视角看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其实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萍乡市实现区域性协同发展创造了便利,借助湖南省优良旅游资源和江西省内红色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
但是,目前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与湖南优良旅游资源和省内井冈山这一红色旅游资源之间差距较大,协同发展的路仍需探索。
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第二 期
萍 乡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和统一 战 线工作 。
・ 3・ 2
造 了条件 。 9 2年 9月罢 工 胜利 以后 , 人 学校 扩充 12 工 为七所 , 布于安 源 、 分 紫家 冲 、 东 、 湘 醴陵 、 株洲 等地 。
黄 静 源烈 士殉难 地 : 静源 烈士 ( 9 O 1 2 ) 黄 1 O 一 9 5 湖
( ) 人运 动 主题 红 色旅 游 资 源 : 一 工 主要 分布 在安 源镇 、 安源煤 矿 等地 , 景点 2 个 。 有 o多 安源工 人 运动 俱乐 部 : 源工 人运 动俱 乐部 是 中 安
国工 人 运 动历史 上最 早 、 大 、 有 特色 的工人 活动 最 最
平 巷 潮水 般涌 出井 口 , 呼 口号 , 上街 头 。 高 走 工人 纠察 队在井 口树起 大旗 , 日夜守候 , 不许 任何 人 下井 , 至 直 罢 工胜 利 。 1 2 开始 , 从 9 1年 毛泽 东 、 少奇 、 刘 李立 三等
( 萍乡高 等专科 学校 ,江 西 萍 乡 3 7 0 ) 3 0 0
摘
要 : 乡是一个 有着光荣 革命 传统的地方 , 色旅 游资源十分 丰富 , 萍 红 主要景点景 区有 3 O多个 , 分为工人运动 、 收 秋
起义、 冈山革命 斗争 、 日战争等 主要 类型。本 文着重介 绍 了萍 乡红 色旅游资 源的分布及状 况, 井 抗 为资源 的整合提供
人 运 动 史 上 , 源 曾经 有过 “ 安 小莫 斯 科 ” 称 , 之 而工 人 俱 乐 部就 是其 象 征和标 志 , 李立 三 、 刘少奇 、 黄静 源等 人 都 在此 居住 、 作 、 工 战斗 过 。
总 平巷 : 总平 巷 是 安 源煤 矿最 早 、 大 的一 个采 最 掘 区的总 称 , 它建 立 于 1 9 8 8年 , 12 是 9 2年 9月 1 4日 安 源 工人 大罢 工 的爆 发地 。罢 工爆 发 时 , 人 们从总 工
开题报告

选题
现实依据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 游的战略部署。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 武乡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的 核心竞争能力。
本课题围绕萍乡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 进行相关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选题
理论依据
本课题抓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关问题,从 深层次、产业化的角度探讨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 的生命力和经济价值,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萍乡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明确:
1、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是什么? 2、政府在发展经济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3、市民在发展旅游经济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4、如何解决萍乡旅游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萍乡旅游经济发展对于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研究步骤与进度
1、2013年12月—2013年3月 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 对武乡旅游经济发展的了解。上交论文开题报告。 2、2013年3月—2013年4月 3、2013年4月初—2013年4月底 稿 4、2013年5月初—2013年5月中旬 成果 实地调查 提交论文初 修改并提交
浅析萍乡市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状 况
学 专 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姓
级:
名:
资环班Βιβλιοθήκη xx指导老师:xx老师
2012年12月5日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动态
选题的依据、意义
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步骤与进度 研究技术路线与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选题
国外研究动态
1、国外的研究并没有对红色旅游提出明确 的涵义,而是对红色旅游的各种代表形式进行了 研究。 2、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在红 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更好地平衡旅游开发和 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萍乡市红色旅游现状评估1.1 萍乡市概况萍乡乃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明珠。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获萍实于此”,萍乡因此得名。
萍乡位于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北端,东靠宜春、吉安,西邻湖南,全境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状如火炬,土地总面积3826.99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错落分布。
境内主要山脉有武功山和杨歧山。
主要河流有萍水、栗水、袁水、草水、莲江等,南部莲江、东南部的袁水汇入赣江水系,中部的萍水、西部的草水和北部的栗水汇入湘江水系。
萍乡市现辖芦溪、上栗、莲花三县和安源、湘东二区,另设安源省级经济开发区。
全市总人口180.02万,市中心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萍乡交通便利,沪瑞高速、320国道、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国道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萍乡火车站每天有23对以上客车通过和发出。
萍乡距省会南昌280公里,长沙机场105公里。
客运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青岛、昆明、重庆、长沙等大中城市。
萍乡市已成为沟通南昌、福州、上海、长沙、株洲、北京、昆明、重庆、广州等地的交通要地。
目前,赣西地方民航机场也在规划之中。
2005年10月,省政府授予萍乡市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萍乡环境优美,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傩舞之乡、花炮之乡、花果之乡。
萍乡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安源,另有省级森林公园2处——云碧峰省级森林公园和萍乡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玉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羊狮幕省级自然保护区,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7处。
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有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数万亩和规模庞大的瀑布群,山中有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和国家一二级珍稀动植物资源。
杨岐山佛教禅宗文化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有大量信徒。
杨岐山现存唐柏、唐塔、唐碑、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观,并有大量的石钟乳溶洞,其中义龙洞已开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萍乡保存下来的傩庙、傩舞、傩面具等傩文化资源之丰富完整为全国所罕见。
同时,萍乡还拥有一大批知名度高的红色旅游资源:萍乡煤矿旧址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旧址群、萍乡秋收起义旧址群、莲花一枝枪纪念馆、上栗张国焘故居、莲花“将军农民”甘祖昌墓等等。
从全国范围来说,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是有着重要地位的。
1.2 红色革命历史回顾清末时期,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初兴。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创办汉阳铁厂。
1896年9月,为解决汉阳铁厂冶炼燃料之需,盛宣怀派德国矿师马克斯、赖伦前往萍乡勘探煤源。
1898年3月,盛宣怀向清廷奏请正式创办了萍乡煤矿,并引借外资,购买西方机械设备,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大举开采煤矿。
1905年,专用于运输安源煤炭的株萍铁路建成通车,株萍铁路与安源煤矿合称为安源路矿。
两年后,萍乡煤矿建成投产,成为中国最早采用西方机器开采、运输、洗煤、炼焦的大型煤矿之一。
1908年,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股份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中国路矿工人最早的罢工斗争策源地随着近代产业在萍乡的出现,最早的萍乡近代产业工人也随之出现于萍乡煤矿、株萍铁路等企业里。
1905年5月,安源路矿发生了迄今所知的路矿工人最早的罢工,这是中国工人阶级早期斗争的先声。
同盟会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爆发地1906年,安源路矿工人与湘赣边界各县人民一起,在中国同盟会的组织下,参加了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萍浏醴起义,“是役声势之大,为从前革命诸役所无”。
萍浏醴起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也是南部中国自太平天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在起义中,萍乡地区有六千多名煤矿工人参加,这是近代中国产业工人第一次参加有组织、有政治纲领的武装起义。
中国产业工人最早的党支部和工人俱乐部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安源地区的工作由中国湘区委员会(此后先后易名为中共湖南区委、中共湖南省委)领导。
从此,安源工人运动由自发逐步走向自觉。
1921年秋冬,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两次前往安源,考察工人生产和生活状况,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工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此后,中共湘区委员会先后派李立三、蒋先云等同志到安源,创办了工人子弟学校和工人夜校。
1921年冬,首先由八名团员组成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22年2月,安源路矿工人党支部成立,由李立三任书记,这是煤矿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
5月1日,成立工人俱乐部,李立三同志为俱乐部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
会后工人们冒雨举行了盛大游行,这是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次有组织的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公开宣战。
俱乐部成立不久,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工人纠察队。
从此,安源路矿工人基本上形成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产业工人革命大军,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中国革命舞台,成为中国工人运动中一支实力雄厚的力量,对全国工人运动有着重大影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全国工运的光辉旗帜1922年9月14日,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
刘少奇同志在罢工斗争中担任工人全权代表,和李立三一起在与路矿两局及萍乡军政当局的谈判中坚持原则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安源工人的坚决要求下,路矿当局不得不同意工人的要求,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安源工人俱乐部还同粤汉铁路工人联合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并发起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和汉冶萍总工会,又与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建立了联系。
最后,铁路工会联合起来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从而大大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全国大联合。
安源是工运低潮时期“硕果仅存”的工会组织堡垒1923年春至1925年4月是全国工运的低潮时期,安源工人运动由于党的坚强领导,仍然健康发展。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工会组织,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工人的革命斗争。
1927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的“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中共安源党组织领导工人奋起反抗,将围攻安源的反革命武装打跑,取得了胜利。
安源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安源这块革命的圣地,保存了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两支革命武装,也保存了安源路矿的党、团工会组织和一批干部,为秋收起义在萍乡的发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源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的诞生地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团组织——安源儿童团(又称安源童子军),追根溯源,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的诞生地。
莲花拥有全国最著名最宝贵的一枝枪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有些人革命意志薄弱、悲观失望。
莲花县工人纠察队领导人陈朝湘,剥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动面目,把纠察队的六十支枪,带走五十九支投靠了敌人,参加了国民党“靖卫团”,只有贺国庆一人带出一支枪。
敌人为了追缴贺国庆带出的一支枪,到处贴出悬赏捉拿的公告。
贺国庆等人为了保住这一杆枪,把枪枝拆散分别埋在龙山岩和贺家宗祠。
敌人抓到贺国庆的父亲,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儿子贺国庆和枪,老人坚贞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敌人接着又杀死贺国庆的母亲。
为了这支革命枪,贺国庆一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这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所以说,莲花一枝枪是中国革命最著名最宝贵的一枝枪。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中决定举行秋收起义。
9月初,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和秋收起义前委书记的身份又一次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工人补习学校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和组织了秋收起义。
安源工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工人纠察队、萍矿矿警队和一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参加了秋收起义。
第二团于12日、16日先后攻克醴陵和浏阳。
在占领浏阳后部队因连胜而轻敌,放松警惕,17日下午,敌军重兵包围突袭,第二团仓促应战而被打散,团长王新亚下落不明。
19日,少数突围出来的战士赶到浏阳文家市,与战斗失利后先行撤到此地的第一、三团会合。
芦溪是“三大起义”最年轻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地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党先后组织和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起义。
1927年9月初,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19日,在湖南浏阳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即“向萍乡退却”。
20日,工农革命军挥师南下,经桐木、上栗、小枧进入芦溪。
24日在山口岩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总指挥卢德铭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是当时“三大起义”中最年轻的总指挥。
莲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5个“全红县”之一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
26日,毛泽东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正是在莲花县,毛泽东坚定了引兵井冈山的决心和信心。
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并配合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各区、各乡也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同时各地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莲花县全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区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5个“全红县”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1929年初,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赣南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的一部分战士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红五军的另一部分战士,在黄公略的领导下,转战湘鄂赣边,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是时,莲花全境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
萍乡县70%的地方,包括今芦溪、湘东大部分,上栗全境和安源区安源镇等地也都成为红色区域,南部属湘赣根据地,北部属湘鄂赣根据地。
安源路矿和莲花县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资料记载:安源路矿工人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仅1930年5月、6月和9月,就有35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2和1933两年时间,仅莲花县就有4574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涌现了朱辉照、朱云谦等13位共和国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支部队其前身就诞生在莲花县。
武功山等地是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基地之一 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萍乡的红军游击队根据“保存力量,稳定发展,以待时机”的方针,在武功山、棋盘山、杨岐山和禾山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棋盘山垅上村,即棋盘山会议和垅上改编。
萍乡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致胜道路和最初历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光辉范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发展的完备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