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

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
8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9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15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5518 kJ·mol-1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3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PPT

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PPT
4.溶液中有哪 些看不见的变化?
二、原电池 ----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外电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
负极(锌)→ 导线→ 正极(铜)
3、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阴离子→ 负极(锌) 阳离子→ 正极(铜)
4、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负极 Zn-2e-= Zn2+ 氧化反应
归纳与整理
e-
Zn-2e=Zn2+ 氧化反应
负极 锌铜原电池 正极
2H++2e=H2↑ 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
阴离子
阳离子
总反应: 2e-
Zn + 2H+ == Zn2+ + H2↑
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反应本质: 化学能
电能
1、下列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3 、5 )
5
说明:1中汽油不是电解质,不组成原电池。 2、4中原电池不能由两种相同物质作电极。 故答案应为3。
2.X、Y、Z、W四种金属片进入稀盐酸中,用导线连 接,可以组成原电池,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Z_>__Y__>_X__>__W_____
探究实验一:
实验现象 实验1 ①锌片表面有气泡
②铜片表面无气泡 实验2 铜片表面有气泡 实验3
电流计指针偏转
结论 Zn+2H+=Zn2++H2↑
Cu与稀H2SO4不反应
?
整个电路有电流形成
1.电子从哪里 来,到哪里去?
2.在锌片和铜 片表面分别发生 了哪些变化?
3. 电 池 的 正 极 和负极分别是什 么?判断依据是 什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课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课件

D.②④⑥
8
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为什么有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反应要吸收能量.
9
1.焓与焓变
返回
2.反应热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压强、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 应热。又称焓变。
返回
从物质能量角度分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出 能 量
放 热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吸 收吸 能热 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
a
369
的能量/kJ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C
D.200
16
第一课时 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放热反应
◦ (1)活泼金属与水或者酸的反应,如钠与水的反应; ◦ (2)酸碱中和反应,如烧碱与稀硫酸的反应; ◦ (3)燃烧反应,如各类燃料的燃烧; ◦ (4)多数化合反应,如氢气与氯气的化合反应 ◦ (5)缓慢氧化 ◦ (6)铝热反应
系能量
.+
>
升高
21
练习
22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1大部分化合反应2可燃物的燃烧3酸碱中和反应4金属与酸或水反应5缓慢氧化6铝热反应吸热反应1大部分的分解反应如caco高温分解2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如nh还原cuo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cl10h2o反应bbaohcl的反应c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课时 焓变与反应热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7
C 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PPT)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PPT)

小结
一、反应热、焓变 从焓变角度看: Δ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 从反应热角度看: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从键能角度看: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E E ∆H=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2、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 强。对于 25℃ 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 不注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温度 和压强。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 隔开,△H:吸热用“+”,放热用:“-”,单 位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 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 中和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 吸热反应 一般的化合反应 特殊的分解
电离 强碱与铵盐 一般的分解 特殊的化合
1、1mol C与1mol H2O(g)反应生成lmol CO(g) 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 反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 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 反应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某一反应中,质量和能量成正比关系 热量用Q表示
①体系向环境做正功,Q>0,释放能量→放热反应 ②体系向环境做负功,Q<0,得到能量→吸热反应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栏 目 链 接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a<c<0 B、b>d>0 C、2a=b< 0 D、2c=d>0
23

第一次作业∶p5Ex3(1)、(2)、(3)、(4)、(5)、(6)、 Ex4(1)、(2)、

作业布置∶
24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观察下列示意图:
HH
4 3 6 k J /m o l Cl Cl
2 4 3 k J /m o l
H
H
+
+
Cl
Cl
H Cl 4 3 1 k J /m o l
H Cl
➢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
2、……
3、……
10
•反应热 焓变
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 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小结∶
生成物的关系,而且表示了反应的热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效应。
•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
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和
压强的条件;
•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一s,液体一l, 气体一g;
•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 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 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A、 2CH4 ( g )+4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 CH4 +2 O2 = CO2 + H2O 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化学反应与电能--ppt课件

化学反应与电能--ppt课件
①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化石燃料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②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③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
返回
02
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1)
Zn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片:_______

氧气


(4)试从资源、能效、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火力发电的弊端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下列装置中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_____(填序号),其他不能构成原电池的试分别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力
水力
燃烧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汽化为蒸汽
燃煤发电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火力发电形式,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2)上述燃烧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氧化剂是_____。(3)碳燃烧过程中化学能主要转变为____能和____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 系的化学方程式
H142(.9gk)+J/Im2(go)l=120=010k=℃P=a ==2HI(g) △H=-
2H2(g)+O2(g)==2H2O(g) △H=- H24482(13g..8)6+kkJ12J//mOm2oo(lgl )==H2O(g) △H=-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5
2020年10月2日
1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 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思考: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 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H2208220年(5g1.0月8)2+k日 J12/mO2o(lg)==H2O(l) △H=-
6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 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 、aq) 3;.热化学方程式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H:吸热 用“+”,放热用:“-”。 4、△H单位中的每mol是与整个反应对应的(资料卡),
求1.6克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 出多少热量?
14.53kJ
2020年10月2日
1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即反应热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 所以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不同。
5.系数单位是“摩”,而不是“个”,所以系数可以是分 数。 6.不需要注明的条件是“点燃”“加热”“↑” “↓” 7等.2反02。0应年10逆月2向日 进行,其反应热的数值与正反应相等、符号相反. 7
2020年10月2日
S(s)+O2(g)==SO2(g); △H=- Q2 kJ/mol
2020年10月2日
Q1>Q2
12
[练习3] 已知:
C(s)+O2(g)==CO2(g); △H=- 393.5 kJ/mol
要获得1000千焦热量,需燃烧多 少克碳?
2020年10月2日
30.5克
13
[练习4] 已知:
S(s)+O2(g)=SO2(g); △H=- 290.6 kJ/mol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能 量
反应物
能 量
生成物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放热)
(吸热)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2020年10月2日
4
2.从键能(微观)角度看: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ΔH=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H2+Cl2=2HCl
ΔH20=20年[4103月62k日J/mol+243kJ/mol]- 431kJ/mol×2=-183kJ/m5ol
8
2020年10月2日
9
练习1. :
(05全国卷I 第13题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
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 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mol B. C2H2(g)+5/2O2(g)=2CO2(g)+H2O(l) △H=+2b kJ/mol C. 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kJ/mol D. 2C2H2(g)+5O2(g)=4CO2(g)+2H2O(l) △H=+b kJ/mol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020年10月2日
2
一.反应热 焓变:
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压强、温度下进行时,反应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 △H 2.单位: kJ/mol 3.产生原因:化化学学键键断形裂成————吸放热热
2020年10月2日
3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宏观)角度看:
2020年10月2日
10
练习2
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 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2020年10月2日
11
[练习3] 同温、同压下,比较Q1与Q2的 大小:
S(g)+O2(g)==SO2(g); △H=- Q1 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