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1)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1)

一、选择题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1.可逆反应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2.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1D.反应速率由IO-浓度决定3.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在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2分钟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 mol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A.①②B.③C.①D.②④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2Fe+I作反应的催化剂AlCl3A.A B.B C.C D.D6.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B.在t1~(t1+10)s时,v(A)=v(B)=0C.t1 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D.0~t1内A应的反应速率为v(A)=0.4mol/(L*s)7.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8 mol/L、0. 4 mol/L、0.8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 1.6 mol/L,O2为0.8 mol/L B.SO2为 1.0mol/LC.SO3为1.6 mol/L D.SO2、SO3一定均为0.6 mol/L8.利用反应6NO2+8NH3 == 7N2+12H2O构成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也会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如果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就会放出能量;反之,如果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则需要吸收能量。

例如,燃烧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因为燃料和氧气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小于燃烧产物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

而像碳酸钙高温分解这样的反应则是吸热反应,因为分解所需的能量大于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如氯化铵受热分解。

(2)一些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比如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以碳、氢气、一氧化碳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2、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如甲烷的燃烧。

(2)酸碱中和反应,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3)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4)大多数化合反应,比如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三、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ΔH 表示,单位是 kJ/mol。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例如,对于反应 H₂(g) + Cl₂(g) = 2HCl(g),ΔH =-1846 kJ/mol,表示每生成 2 mol HCl 气体,放出 1846 kJ 的热量。

四、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在于: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是在 25℃、101 kPa 下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

2HCl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 原因: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进行所需的最低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物 质 的 能 放出能量:△H 为 量 “-”或△H <0。 原因:体系能量减 少(释放给环境) 放热反应:“贮存” 在物质内部的能量 转化为热能等而 “释放”出来的过 程。 生成物总能量
点燃
H2 H—H 断 开 吸 收 能 量 + + Cl2 Cl—Cl 断 开 吸 收 能 量 → = 2HCl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反应热∶化学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 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也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放的热量也应是前 式的一半,Q2<Q1
例如:H2+Cl2==2HCl
H H 436 kJ/ ol m Cl Cl
H + Cl H Cl
H + Cl
243kJ/ ol m
H Cl 431 kJ/ ol m
E断键=436 kJ/mol+243 kJ/mol=679 kJ/mol E成键=2×431 kJ/mol=862 kJ/mol E反应放热=862 kJ/mol-679 kJ/mo同样是水,而释出的能量却不 同?
能 量 增 加 1g 冰
蒸 发 1g液态水 熔 化 吸收能量
1g气态水 吸收能量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 结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它们的聚集状态有关。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 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正 确书写其应当注意哪几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2013年第11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②④⑤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B.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C. 已知:①2H2(g)+O2(g)=2H2O(g)ΔH=-a kJ·mol-1,②2H2(g)+O2(g)=2H2O (l)ΔH=-b kJ·mol-1,则a>bD. 已知:①C(s,石墨)+O2(g)=CO2(g)ΔH=-393.5 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ΔH=-395.0 kJ·mol-1,则C(s,石墨)=C(s,金刚石)ΔH=-1.5 kJ·mol-13. 已知:(1)胆矾失去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1 kJ·mol-1;(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 Cu2+(aq)+SO42-(aq)ΔH=-Q2 kJ·mol-1;(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A. Q1>Q2B. Q1=Q2C. Q14.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 C(石墨,s)=C(s,金刚石)ΔH=+1.9 kJ·mol-1,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X(g)+Y(g)[⇌]Z(g)+W(s)Δ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D. 已知C(s)+O2(g)=CO2(g)ΔH1,C(s)+[12]O2(g)= CO(g)ΔH2,则ΔH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学习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焓变,△H的“+”、“-”【预习案】1.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中所的能量,叫反应热。

,它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用符号来表示,其单位常采用,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直接测量。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任何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或原子间的化学键时,需要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形成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__________,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

⑵当△H 为“ ”或△H 0时,为放热反应;当△H 为“ ”或△H 0时,为吸热反应。

【探究案】1. 反应热与焓变的联系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结论:反应过程Ⅰ是 反应,△H 0; 反应过程Ⅱ是 反应,△H 0。

填写下表:能量 能量 反应物 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程(I ) 反应过程(II )例、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3.根据教材提供的键能数据计算H2与Cl2反应的反应热4、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生成1mol NH3时的反应热为△H= kJ/mol,则生成2mol NH3时的反应热为△H= kJ/mol。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

2.能用化学键解释某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设计实验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5.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6.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7.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与热能1、实验探究(1)向Mg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将20 g Ba(OH)2·8 H2O晶体粉末与10 g NH4Cl晶体混合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

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时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杯壁下部感觉冰凉,烧杯与木片间有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化学反应存在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变化理解——主要原因(2)从物质储存化学能的角度理解宏观解释放热反应示意图吸热反应示意图化学反应 放出热量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①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反应物所具有的 化学 能转化为 热 能释放出来。

②吸热反应可以看成是 热 能转化为 化学 能被生成物所“储存”。

4、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1)利用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树枝杂草 ↓化石能源时期—— 煤 、 石油 、 天然气 ↓多能源结构时期——太阳能、氢能、核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①一是其短期内 不可再生 ,储量有限;②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 SO 2、NO x 、CO 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焓变反应热》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焓变反应热》ppt课件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 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 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如下图所示:
返回
2.微观角度——从本质上认识 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 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 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新化学 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则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 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返回
点击此图片进入训练全程跟踪
返回
返回
[特别关注] 浓H2SO4、固体NaOH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但不属
于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但不属于吸热 反应.
返回
返回
考查点一 焓变、反应热
[例1]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焓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 的总焓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
返回
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 生成物分子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键 能之和减去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设N≡N键的键能为E(N≡N),则有 2 mol×3×391 kJ/mol-1 mol·E(N≡N)-3 mol×436 kJ/mol=92.4 kJ 解得E(N≡N)=946 kJ/mol. 答案:B
上等于 恒压 条件下的焓变),用 ΔH 表示. (2)单位:ΔH的单位常用kJ/mol.
返回
1.焓变和反应热是什么关系? 提示: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就是焓 变.因此它们的符号均为ΔH,单位也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需注明测定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则指 25℃、101 kPa条件。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6
例:已知在通常情况下,1g乙烯完全燃烧时放出热 量为50.4kJ,写出乙烯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第一步:根据题意,先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C2H4(g)+3O2(g)=2CO2(g)+2H2O(l) △H=-1411.2kJ/mol 第二步:计算确定ΔH: 1 g乙烯放出50.4 kJ,1mol乙烯放出28×50.4kJ=1411.2 kJ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一般是指浓度< 1mol/L)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注意】不能是浓硫酸、醋酸、氨水等。因为浓硫酸遇 水放热,醋酸、一水合氨在水中电离均吸热,会影响中 和热的测定。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3
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 、CO、H2还原金属氧化物; C 与CO2生成 CO 的反应;
A
ΔH
B
∴ ΔH=ΔH1+ΔH2
ΔH1
C
ΔH2
A
A ΔH1
B ΔH2
ΔH
C ΔH3 D
ΔH1>0
B
ΔH2<0
即△H1+ △H2 =0
即△H= △H1+ △H2+ △H3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9
例、已知: ① CO(g) + 1/2O2(g) = CO2(g);△H1 ×2 ② H2(g)+1/2O2(g) = H2O(l);ΔH2 ×4 ③ C2H5OH(l) + 3O2(g) = 2CO2(g) + 3H2O(l);ΔH3×(-1) 求:④2CO(g)+4H2(g) = C2H5OH(l) + H2O(l) 的 ΔH4 【解析】先观察反应④: 始态物是2CO(g)和4H2(g),终态物是C2H5OH(l) 和 H2O(l)。
然后在反应①②③中寻找相关物质与④对比,
①②须扩大倍数,③须调整方向把方程式反过来写,
调整后的三个方程式相加,消掉中间产物O2和CO2即可: ④=2×① + 4×② - ③
∴ ΔH4=2ΔH1+ 4ΔH2 - ΔH3
【小2结021】-1-6从始态物→中间物→终谢谢态你的物观,赏 对方程式进的观赏
7
四、反应热的计算
1、比例法计算:物质的量与反应热数值成正比 2、键能法计算:断键吸热为“+”,成键放热为“-” 3、盖斯法计算:总焓变ΔH=ΔH1+ΔH2的代数和 4、大小比较法:放热越多则ΔH越小,
吸热越多则ΔH越大。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8
五、盖斯定律
一切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反应物) 和终态(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键能---1mol化学键断裂所需
要的能量。
关系:物质平均内能越小,
物质的稳定性越强,键能大;
反之亦然。
即:能量越低越稳定。
谢谢你的观赏
2
燃烧热----在25℃、101kPa时,l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 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
【注意】H2、S、C燃烧后的稳定化合物是:H2O(l)、 SO2、CO2,不是 H2O(g)、SO3、CO。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1
一、几组概念
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在等压条件下,反应热=焓变。
ΔH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活化能---活化分子比物质平均内能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放热反应—ΔH<0的反应 吸2热021反-1-6应—ΔH>0的反应
∆H>0,吸热反应
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5
三、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 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①ΔH数值前标记“+”或“-”号,注明单位kJ·mol-1 ,写 在方程式的右边。
②必须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s、l、g、aq)。
③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 因此可以是分数,注意焓变ΔH数值与相应的计量数相配。
带八个结晶水的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 (盐的水解反应)。
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酸碱中和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 燃烧反应,爆炸反应 。
2021-1-6
谢谢你的观赏
4
【小结】
中和热
反应物 → 生成物
伴随能量变化
焓变(ΔH)
在等压条件下
中和反应 反应热 可燃物燃烧 燃烧热
∆H<0,放热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