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量守恒定律弹簧模型
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模型及应用(正式)详解

2.符合的规律: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机械能不守恒。 3.共性特征:一物体在另一物体上,在恒定的阻 力作用下相对运动,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 恒,ΔE = f 滑d相对
• 例. 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中, 如果子弹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f,子弹没有 穿出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最终速度为 v共 , 在这个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为 s 木 , 子弹相对与地面的位移为 s子,求子弹相对与 木块的位移为 s ? b a
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应用
几个模型: (一)碰撞中动量守恒
(二)反冲运动、爆炸模型
(三)碰撞中 弹簧模型 (四)子弹打木块类的问题 (五)人船模型:平均动量守恒
(一)碰撞中动量守恒
1.弹性碰撞的规律 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
基础自测 1.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的水平速度为 10 m/s,这时 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 300 g 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 度测得为 50 m/s,另一小块质量为 200 g,求它的速度的大 小和方向.
解析: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整体初速度v0 =10 m/s;m1=0.3 kg的大块速度为v1=50 m/s,m2=0.2 kg 的小块速度为v2,方向不清,暂设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m1+m2)v0=m1v1+m2v2 代入数据解得v2=-50 m/s 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 g的那部分以50 m/s的速度向 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
(二)反冲运动、爆炸模型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2:弹簧模型

VP>VQ 弹簧一直缩短
弹簧最短时 VP=VQ
弹簧原长时 弹性势能为零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 可视为质点,质量相等,都为m。P、Q与轻质弹簧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设P静止, Q以初速度v0向 右运动,在弹簧拉伸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 势能是多少?
V0
弹簧模型规律
1滑块和木板 2弹簧模型 3光滑1/4圆轨道轨道 (某一方向的动量守恒) 4人船模型 (平均动量守恒)
动量和机械能守恒情况常见模型图
m
v0
A
B
O
h
R
M
b
a
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P)
1、概念: 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叫做动量。
2、定义式: P = m v
3、单位: 千克米每秒,符号是 kg ·m/s
m1=2kg的物块以v1=2m/s的初速冲向
质量为m2=6kg静止的光滑圆弧面斜
1
劈体,物块不会冲出斜劈。求:
1. 物块m1滑到最高点位置时,二者的速度 2.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3. 物块m1从圆弧面滑下后,二者速度 4. 若m1= m2物块m1从圆弧面滑下后,二者速度
动量和能量综合典型物理模型
弹簧最短时 VP=VQ
弹簧模型1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 P 和 Q 都可视为质点,质量相等,都为 m.Q 与轻质弹簧相 连.设 Q 静止, P 以初速度 v0 向 Q 运动并与弹簧发 生碰撞. (1)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 少? (2)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P 的动能是多少?
4、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1)矢量性 (2)瞬时性
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是状态量。
动量守恒二——弹簧连接体模型

动量守恒(二)一一弹簧连接体模型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面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向射入木块后并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
现将木块、弹簧、子弹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2、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木块中部夹一被压缩的弹簧,当弹簧被放开时,它们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上.A的落地点与桌边水平距离0.5米,B的落点距桌边1米,那么A.A、B离开弹簧时速度比为1 : 2???????B.A、B质量比为2 : 1C.未离弹簧时,A、B所受冲量比为1 : 2?D.未离弹簧时,A、B加速度之比为1 : 2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着物体 A 和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 被水平速度 为V 。
的子弹射中并且嵌入其中。
已知物体B 的质量为m ,物体A 的质量是物体B 的质量的 3/4,子弹的质量是物体B 的质量的1/4②求弹簧压缩到最短时B 的速度③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2和m 3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者之间有压缩着的弹簧, 一个质量为m i 的物体以速度V 。
向右冲来,为了防止冲撞,m 2物体将m 3物体以一定速度弹 射出去,设m i 与m 3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则 m 3的弹射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使以后 m 3和 m 2不发生碰撞?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 A 跟物体B 用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相连,另一物 体C 跟物体B 靠在一起,但不与B 相连,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0 • 2 kg, m B = m c =0 . 1 kg 。
现用力将C 、B 和A 压在一起,使弹簧缩短,在这过程中,外力对弹簧做功 7. 2 J.然后,(1)弹簧伸长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弹簧从伸长最大回复到原长时,A 、B 的速度.(设弹簧在弹性限度内)6质量为M 的小车置于水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由光滑的 1/4圆弧和光滑平面组成,圆弧半径为R ,车的右端固定有一不计质量的弹簧。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v
AB
C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9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系
统的动量守恒
D.若平板车足够长,
A
B
最终A、B、C将静止。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6
题型二、两个物体的问题
3.如图所示,P物体与一个连着弹簧的Q物体正碰,碰 撞后P物体静止,Q物体以P物体碰撞前速度v离开,已 知P与Q质量相等,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当弹簧被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 弹簧模型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1
弹簧模型的特点与方法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
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
3.动量问题:动量守恒。
4.能量问题:机械能守恒(弹性碰撞)。
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2)弹簧的这个过程中做的总功.
答案
2 mv02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8
题型三、三个物体及综合问题
5.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 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弹 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在前方静止, 如图所示。B和C碰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 后的运动中,求: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A.P的速度恰好为零
B.P与Q具有相同速度
C.Q刚开始运动
D.P、Q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理解: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的临界条件。动量守恒定律的应 Nhomakorabea(弹簧问题)
5
4.质量分别为3m和m的两个物体, 用一根细线相连,中 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整个系统原来在光滑 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后来细 线断裂,质量为m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变为2v0. 求(1)质量为3m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是多大? (2)弹性势能最大值是多少?
v
AB
C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7
2
题型一、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1.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
压缩,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壁后,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系
统的动量守恒
D.若平板车足够长,
A
B
最终A、B、C将静止。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4
题型二、两个物体的问题
3.如图所示,P物体与一个连着弹簧的Q物体正碰,碰 撞后P物体静止,Q物体以P物体碰撞前速度v离开,已 知P与Q质量相等,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当弹簧被
D.a离开墙壁后,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a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子弹打木块弹簧板块三模型

一、 子弹大木块【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向木块,并能射穿,设木块的厚度为d ,木块给子弹的平均阻力恒为f .若木块可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自由滑动,子弹以同样的初速度水平射向静止的木块,假设木块给子弹的阻力与前一情况一样,试问在此情况下要射穿该木块,子弹的初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若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能自由滑动,此时子弹若能恰好打穿木块,那么子弹穿出木块时(子弹看为质点),子弹和木块具有相同的速度,把此时的速度记为v ,把子弹和木块当做一个系统,在它们作用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即mv 0=(m +M )v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得fd =12mv 20-12(M +m )v 2由上面两式消去v 可得 fd =12mv 20-12(m +M )(mv 0m +M )2整理得12mv 20=m +M M fd即12mv 20=(1+m M)fd 据上式可知,E 0=12mv 20就是子弹恰好打穿木块所必须具有的初动能,也就是说,子弹恰能打穿木块所必须具有的初动能与子弹受到的平均阻力f 和木块的厚度d (或者说与f ·d )有关,还跟两者质量的比值有关,在上述情况下要使子弹打穿木块,则子弹具有的初动能E 0必须大于(1+mM)f ·d .72、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长度为。
—颗质量为的子弹从木块的左端打进。
设子弹在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受到大小恒为的阻力,要使子弹刚好从木块的右端打出,则子弹的初速度应等于多大?涉及子弹打木块的临界问题分析:取子弹和木块为研究对象,它们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零,故总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①要使子弹刚好从木块右端打出,则必须满足如下的临界条件:②根据功能关系得:③解以上三式得:二、 板块1、 如图1所示,一个长为L 、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0v 从木块的左端滑向右端,设物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物块与木块达到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块上,求系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量Q 。
微专题一动量守恒之弹簧模型

一、弹簧模型
1.对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类问题,在作用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满足动量守恒条件;
2.系统只涉及弹性势能、动能,因此系统机械能守恒;
3.弹簧压缩至最短或拉伸到最长时,弹簧连接的两物体共速,此时弹簧的弹
性势能最大。
4.弹簧从原长到最短或最长相当于完非,从原长再到原长相当于完弹。
1
解得 v3= v1=1 m/s
6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
1
2
Ep=2(mA+mB)v2 -2(mA+mB+mC)v32
解得Ep=3 J
被压缩弹簧再次恢复自然长度时,滑块C脱离
弹簧,设此时滑块A、B的速度为v4,滑块C的
速度为 v5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
律有
(mA+mB)v2=(mA+mB)v4+mCv5
5.具体过程及规律如下:
vB′是滑块B全程最大的速度,若A未与弹簧连接,则3状态是滑块A脱离弹
簧的时刻,脱离时的速度为vA′,其大小方向如何由mA、mB决定。
6.A、B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
1.A、B 两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用轻质弹簧相连接,A、B 两球
的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mA <mB)。若使A球获得初速度 v (图甲),弹
C.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Ek1∶Ek2=1∶8
3.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小球B与轻质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
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逐渐压缩弹簧,A,B通过弹簧相互作用一段时间后A球与弹簧分离。若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且A球与弹簧分离时A,B小球的动量分别为pA和pB,运动过程中弹簧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弹簧问题ppt课件

[解析] 设碰后 A、B 和 C 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v,由动量守
恒有 mv0=3mv
①
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v1,由动量守恒有
3mv=2mv1+mv0
②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从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开的过
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2(3m)v2+Ep=12(2m)v1 2+12mv0 2
3.如图所示,P物体与一个连着弹簧的Q物体正碰,碰 撞后P物体静止,Q物体以P物体碰撞前速度v离开,已 知P与Q质量相等,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当弹簧被
压缩至最短时,下列的结论中正确的应是( BD)
A.P的速度恰好为零 B.P与Q具有相同速度 C.Q刚开始运动 D.P、Q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理解: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的临界条件。 7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弹簧模型
1
水平面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
(1)何时两物体相距最近,即弹簧最短
Nv N
F弹
F弹
G
G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最短,且损失的动能
转化为弹性势能
(2)何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即弹簧最长
v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且损失的动能转
化为弹性势能
2
弹簧模型的特点与方法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
v
AB
C
9
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B上,另 一端与滑块C接触但未连接,该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 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从光滑曲面 上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滑块B发生碰撞 (时间极短)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C向前运 动,经一段时间,滑块C脱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 上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从桌面边缘飞出。已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簧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
弹簧模型
1.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4所示.B 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2.(多选)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最短时()
A.A、B系统总动量仍然为mv
B.A的动量变为零
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A、B的速度相等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 和挡板P相连接,弹簧与挡板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它与档板P碰撞(不粘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以速度v0向右运动。
在此过程中( )
A.M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
C.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长
D.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短
4.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两木块A、B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3 m/s,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两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示信息可知()
A.t1时刻弹簧最短,t3时刻弹簧最长
B.从t1时刻到t2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两木块动能之比为E K1:E K2=1:4
5.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乙以4 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作用,动量不守恒
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物块甲的速率为零
C.当物块甲的速率为1 m/s时,物块乙的速率可能为2 m/s,也可能为0
D.物块甲的速率可能达到5 m/s
6.如图所示,质量M=4 kg的滑板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固定一根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C到滑板左端的距离L=0.5 m,这段滑板与木块A(可视为质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而弹簧自由端C到弹簧固定端D所对应的滑板上表面光滑.小木块A以速度v0=10 m/s由滑板B左端开始沿滑板B表面向右运动.已知木块A的质量m=1 kg,g取10 m/s2.求:
(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块A的速度大小;
(2)木块A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7.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3)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4)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8.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
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子弹打木块模型
1.子弹打木块的过程很短暂,认为该过程内力远大于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
2.在子弹打木块过程中摩擦生热,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向内能转化.
3.若子弹不穿出木块,二者最后有共同速度,机械能损失最多.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木块,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木块(未穿出),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 子弹射入后,木块在地面上前进的距离;
(2) 射入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静止木块,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向木块,穿出后子弹的速度变为v 1,求木块和子弹所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子弹在射入木块前的动能为E 1,动量大小为1p ;射穿木板后子弹的动能为E 2,动量大小为2p 。
若木板对子弹的阻力大小恒定,则子弹在射穿木板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BC)
A 、2121p p E E ++
B 、1212p p E E --
C 、2211p E p E +
D 、2
211p E p E - 4.如图所示,子弹水平射入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块,子弹未穿透木块,此过程木块的动能增加了6 J ,那么此过程产生的内能可能为( )
A.16 J
B.2 J
C.6 J
D.4 J.
5.(多选)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合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若射击下层,子弹刚好不射出,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能射进一半厚度,如图6所示,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 )
A.子弹对滑块做功一样多
B.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不一样多
C.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D.系统产生的热量不一定多
6.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木块A 和B ,其质量m A =1kg 、m B =4kg ,它们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质量为m =50g ,以V 0=500m/s 的速度在极短时间内射穿两木块,
已知射穿A 木块后子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5
,且子弹射穿A 木块损失的动能是射穿B 木块损失的动能的2倍.求:系统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7.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静止地悬挂着质量为M 的木块,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击中木块,已知M =9m ,不计空气阻力.问:
(3) 如果子弹击中木块后未穿出(子弹进入木块时间极短),在木块上升的最高点比悬点O 低的情况下,木块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设重力加速度为g )
(4) 如果子弹在极短时间内以水平速度v 04
穿出木块,则在这一过程中子弹、木块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是多少?
8.如图所示,质量为mB=2kg 的平板车B 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块质量为mA=2kg 的物体A ,一颗质量为m0=0.01kg 的子弹以υ0=600m/s 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A 后,速度变为υ2=100m/s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且A 与B 最终达到相对静止.
①求物体A 的最大速度υA ;
②求平板车B 的最大速度υB ;
③若从B 开始运动到取得最大速度历时0.25s ,g=10m/s2,求A 、B 间动摩擦因数μ.
A B
v 0
9.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快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v0/2射出。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