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九章艺术语言 艺术概论

第一节 艺术语言
整齐一律与多样统一 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法则概括了创造艺术美的一些特征和规律,是人类在艺术生产 领域获得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的积淀和总结,研究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为了推动艺 术美的创造,更好地发挥语言形式的组织作用,使美的内容得到突出和强调,达到美 的形 式和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艺术语言作为艺术作品的第一层次,他指的是各类型的艺大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段, 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选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艺术语言 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 用独特的物质媒来走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三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 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就艺术语言,它包括:绘画语言(线条,色彩、构图等)、音 乐语言(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画面、声音、蒙太奇等]、文学语言(语言文字)
这一幅《巴瓦里街上无家可归 的人》,是塑造了一些常在垃 圾箱旁捡拾食物的街头乞丐, 作品颇有某种现实生活的揭露 性。 汉森先去偷拍下流浪街头的穷 人,然后找些模特儿在工作室 翻铸各个人物模型。 这种塑像都是直接从人体上翻 模,然后把翻制下来的人体各 部分装配起来而成的。当人体 装配好以后,为求逼真性,还 要给模型涂上与真人的肌肤相 同的颜色,给它穿上真的衣服, 配备真实的道具或附加些必需 之物,使观众在距雕像2至3米 之处误以为是真人。
第一节 艺术语言
调和与对比 调和与对比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 对立。调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亭物相并列,按照一定次序呈现出渐次变化,在艺术设计 中也叫“微差”,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青与紫、紫与红等 邻近的色彩;同一色彩中层次的变化,不同的深浅、浓淡等 均属于调和。 调和法则的运用,丁以使本质特征与形式特点相接近的事物呈现并列与融合,由 于其特性的接近,便不会使人感到生硬与不协调,其相交相融恰能给人以舒适、亲切 与和谐之感。 在艺术设计时,表面弧度的变化及相似形状的排列;在绘画艺术中相近或相邻色彩 的搭配;建筑艺术中建筑体及其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宜;音乐中利用谐音原理使两个以上的 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响,形成和声;摄影艺术利用邻近色进行调和,利用无彩色的黑、 白、灰进行过渡,利用色块的悬殊对比或加滤色镜达到调和。所以,在本质上,调和 是对和谐美的追求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艺术学概论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考试笔记Ability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but character is the criterion.艺术学概论Y uluo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3.表现说..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弗雷泽..5.劳动说代表人物:希尔恩;俄国普列汉诺夫..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艺术的产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人类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艺术教育的任务: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例:卡夫卡作品;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地洞..更表现在他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宗教艺术:所谓宗教艺术;是想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个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这个影响追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此外;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人类文化史上的三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古希腊时期..第二个辉煌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个辉煌时期;当代社会..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五章: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建筑艺术: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欣赏特点: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他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工艺美术品的三大类: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绣花枕头、床单、玻璃器皿..一类是民间工艺用品..例: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在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例: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现代设计或工艺设计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第六章: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从更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第七章: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第八章: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戏剧分类:按照作品的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的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的样式可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谈话节目;真人秀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第九章: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载体..诗歌的分类: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和语言美..第十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第二;正真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创作过程:艺术艺术创作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起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形式..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的形成: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桂归纳为特定的流派..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第三个层次是艺术意蕴..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变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笔触、笔法、墨法等..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艺术意蕴: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艺术作品中对艺术意蕴的深入理解: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体思想..第五;还有一点要指出;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典型: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数的有机统一..意境的特点: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其精髓可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第十二章: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含义: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一;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第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第三;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第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考研】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后习题 第九章 艺术批评

【考研】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九章艺术批评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是什么关系?(1)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最高形态,是艺术鉴赏的深化和学理化,可以指导艺术鉴赏和艺术消费,同时指导着艺术创作,是艺术理论的实践及艺术史的有机组成,也是艺术生产和艺术创造的重要环节。
艺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作品,这意味着艺术批评自身就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
(2)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的关系①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不自觉的、广义的艺术批评的历史与艺术创作的历史几乎一样长;自觉的艺术批评随着社会文明与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基于人们的需要而总结艺术创作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之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②艺术批评可以将阐释、解读及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从而影响并指导、提升艺术家的创作。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需要得到受众、专家的批评反馈,才能进一步加深对自己创作的认识。
③艺术批评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对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交流活动的积极介入、发言和引导,成为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播的有机一环。
谈谈艺术批评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答:进行艺术批评的角度主要有:(1)世界或现实维度。
这一角度的艺术批评主要社会文化系统的批评,重点关注艺术表现世界与现实对象世界的关系,既可以是道德化的批评,也可以是意识形态批评。
(2)创作主体维度:艺术创作或生产系统。
这一角度的艺术批评,首先着眼于艺术家主体创作或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次对艺术创作主体进行研究,最后进行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学研究。
(3)语言与形式维度:艺术本体系统。
这一角度的艺术批评,是一种注重艺术语言本体、侧重形式的文本批评,即视艺术作品为表意的表述体,进而分析研究这一表述体的内系统构成和表意方式。
(4)心理接受维度:受众系统。
这一角度的艺术批评,重点在于研究受众接受、窥视、文化认同等心理,研究艺术对受众心理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投合。
艺术概论第九章《语言艺术》

一、诗歌
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体 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 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 的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 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 术形式。
我 国 最 早 的 诗 歌 总 集 《 诗 经 》
冰心《往事》
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华园的荷塘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 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于叙述人物、 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 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 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1936)
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的散文集
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它将政论性 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 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以 幽默、讽刺等为锐利的武器,进行精辟 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 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 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张继《枫桥夜泊》
叙事诗
叙事诗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 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 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 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溶化在写人 叙事之中。
格律诗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 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如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 律,欧洲古典诗歌中的十四行诗。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受的文学样式,能够 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框架图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
中编 艺术种类
第五章 实用艺术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七章 表情艺术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语言艺术的精品赏析
下编 艺术系统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第四节 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
艺术学概论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定论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艺术教育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语言艺术

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艺 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但在各类一书中,还是 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的思想性。例如:《题西林 壁》。
三、结构性与语言美
结构性 所谓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 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例如《创业史》 语言美 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语言最恰当、最确切、最精炼 地表现对象。例如《泰山极顶》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的准确性、 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 效果,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 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例如《儒林外史》
二、散文
散文被专门用来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 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 散文的特征: ①自由灵活,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 和风格的多样化。 ②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种类
散文的种类 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 叙事散文
《包身工》
议论散文 《热风》
小说是一种以
小说的特点:
间接性与广阔性
间接性与广阔性
间接性
“想象艺术”
《水浒传》塑造了梁 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形 象
广阔性
广泛深入的表现能力 深入人心、揭示精神 世界
《红与黑》性格复杂 的人物形象
二、情感性与思想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
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虽然各门艺术都要表现人的情感, 但相比之下,语言艺术比起其他艺术来,更能表现人的丰 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例如:《红楼梦》。
在生活素材的
叙述故事、塑
造人物形象为 主的文学体裁。
基础上用虚构
艺术概论第九章 语言艺术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九章语言艺术第九章语言艺术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本章可分三步走:一是深入领会、掌握各种概念含义;二是认真学习的审美特征;三是结合对中外语言艺术精典作品的学习,努力在实践中学会赏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课时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载体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语言艺术精品赏析课程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掌握诗歌、散文、小说的定义和分类难点是对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及作品赏析方法的掌握。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赏析作品时,应注意结合该章内容,学以致用。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重点难点1、诗歌概念: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期,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
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 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分类: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创作手法多样,虽然有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的区分,但这种划分 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叙述、抒情和议 论都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只不过在每篇作 品里各有侧重罢了。事实上,抒情散文离 不开叙述和议论,叙事散文也需要夹叙夹 议,议论散文更要依靠叙述和抒情来增加 文学色彩。 • 散文的风格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韩愈散文雄奇豪放,柳宗元风格清俊奇崛, 朱自清散文清新优美,鲁迅杂文如匕首投 枪富有战斗性。 •
诗歌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 想象。 • 郭沫若的《凤凰涅盘》 • 王维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 •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 吴万里船。” •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 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 散 文 •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 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它选材范围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以形散而 神不散的艺术特长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 思想。 •
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 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 抒情诗——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 情,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的反映 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 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 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 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 景抒情,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
第八章语言艺术
• • •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 文学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 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 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 1、 间接性和广阔性 • 间接性: •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区别于其它一 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文学是“想象的 艺术”,所谓间接性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形 象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官直接把握,而是通 过语言为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产生如 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散文种类: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 者主观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 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地独特情感,将 浓郁的思想感情融汇在动人的生活画面。 • 冰心《往事》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 • •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 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在叙述人物、 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 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 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 夏衍《包身工》 •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 《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登泰山记》 《内蒙访古》《雨中登泰》 •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 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 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使读 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 其事,从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 • 诗 歌 • 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 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 为一体,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为一种独 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和乐者称为 诗,把和乐者称为歌,现在统称为诗歌。 •
• • • • •
唐代诗人贾岛对于“僧推月下门” “僧 敲月下门”的斟酌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杨朔散文《雪浪花》 “是叫礁石咬的” 文学语言的鲜明性,要求语言清晰明确、 新鲜活泼。 文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文学作品往往运 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 法,显得生动活泼,灵动感人,给读者留 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 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叙事诗——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 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评价、认识、 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直接抒发情 感,而是将叙述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 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受熔化在写人叙事 之中。 • 北朝民歌《木兰诗》 •
诗歌由于短小,结构可以一目了然。中 国的古典诗词很讲究格律,在音韵、句式、 行数、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 • 结构本身具有审美价值,是作品艺术美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结构 都能提供一种自身的美感。 •
文学语言作为语言艺术,语言自然成为 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文学以语言作 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文学具有了与其它 艺术相区别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之林独树 一帜。文学的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 动性、形象性等特点表现出的语言美构成 了文学的特质美,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 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作品用最恰当、 最确切、最精练的语言描绘景物,叙说事 件,抒发感情。 •
•
自由诗——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 诗相对而言,一般指那些只求节律和谐、 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 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 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 体诗的始创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 集》。“五四”前后,自由体新诗开始在 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 期都有新诗问世。
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 的首要任务。凡是中外优秀的小说,无一 不是给读者提供了新颖独特、难以忘怀的 人物形象。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 《红与黑》中的于连 •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 薛宝钗、贾母 •
议论散文——主要指杂文。它将政论性 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 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幽默、 讽刺、等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 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 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 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 • 鲁迅杂文 •
• 散文特征 • 1.自由灵活,表现在题材的广泛性,手法 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 • 散文的选材几乎无所不包,完全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古代历史,当代现代都可以作为题材。 • 余秋雨 三毛 秦牧
小 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 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 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再现生活。 • 小说的种类: • 根据体裁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 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爱情小 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 •
Hale Waihona Puke 根据小说的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 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 等等。 • 最常规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的大小 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三大类。 • 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包含着复杂 曲折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可以 反映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 •
•
• • • • •
小说由于运用语言作为媒介,可以自由 地吸收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全方位地刻 画人物: 详细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 表现人物的对话、行动; 通过不同视角,从其它人物的眼中来观 察和表现人物; 把笔触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深层心 理描写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塑造 较高审美价值的、复杂丰满的圆形人物或 曲形人物。
•
狄德罗: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 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长恨歌》《琵 琶行》《红楼梦》 • 思想性: • 语言艺术的形象较之其他任何艺术形象 具有最深刻的思想性。因为只有语言才能 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 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 力。作家们总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来表述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在一 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或社会发展的 历史规律。
杜甫《望岳》苏轼《西林题壁》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的关系极为 密切。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性所包裹并通过 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情感性在理性指导下 具有特定爱憎褒贬的思想艺术属性。思想 性和情感性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成 为一切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 • 3、结构性与语言美 • 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 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也具有审 美价值。 •
散文的自由灵活性,还表现在它的文字 可长可短,结构上不拘一格,无须像诗歌 那样遵守韵律和节奏的和谐,也不须像小 说那样需要典型的人物和完整的情节,是 一种最无拘无束的文学样式。 • 2.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 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但 在貌似散乱的背后,通过记人、叙事、说 理、抒情,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练 的主题,其思想情感的内涵就是散文的 “神”。 •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朱自清的《背影》 •
电影剧作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 统的戏剧式结构方式外,还出现了记实性 结构、情绪性结构等多种新的剧情结构类 型。 •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基本 要素怎样才能被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完全 取决于结构方式,作品中各人物的命运遭 遇,各条情节线索或插曲的安排,以及各 种环境场面的布置等,都有赖于结构来处 理。 •
• •
广阔性: 文学的广阔性主要体现在文学天地所表 现的时空具有无限的广阔性,使作品具有 巨大的容量和深刻的内涵。(《百年孤独》 《战争与和平》)因为文学语言可以“观 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能够突破 客观时空,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地社会 生活。
•
文学的广阔性还表现在它不仅能够描绘 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 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 界;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 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而且可以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 法深入展示细腻复杂的感情。(《红与 黑》)
•
• • • •
短篇小说容量小、人物少,情节和环境 相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 活的一个片段,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 来再现生活的局部。 中篇小说,介乎于以上二者之间。 小说的构成要素——人物、情节、和环 境。 人物 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 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 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 2、情感性与思想性 • 情感性: •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的流 露。文学作品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动 读者,就越有魅力。因为文学作品能够深 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 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 •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在也,在 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 托尔斯泰:“艺术的印象只有当作者自 己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某种情感而把它 传达出来时才可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