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林寺桃花教案

合集下载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含板书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含板书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含板书引言:大林寺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这是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寺庙,周围环绕着茂盛的桃花树林。

每年春天,桃花盛开时,大林寺成为了游客们流连忘返的景点。

为了充分利用这美丽的环境,我们可以结合桃花教学设计,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体验。

本文将围绕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板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桃花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

2.学会观察和描述桃花的特点和优点。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二、教学步骤1.环境准备在桃花树林中找到一个适合教学的场地,保证学生们能够自由活动、观察和收集信息。

2.课前准备将桃花相关知识整理成教师讲义,供学生们课前了解和预习。

准备一些教具,如放大镜、相机等,便于学生们在实地观察。

3.课堂活动(1)引入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们进入桃花树林,鼓励学生们仔细观察桃花的形态、颜色和香味。

(2)知识探索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桃花的基本知识介绍,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实地观察阶段:学生们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桃花的特点,并拍摄照片作为资料备用。

(4)小组合作阶段:学生们根据所收集的桃花信息,分组制作桃花展板,并进行策划和设计。

(5)展示和反馈阶段: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板书作品,并相互评价和反馈。

三、板书内容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板书内容设计:标题:“大林寺桃花”1.桃花的基本知识:- 生长环境:阳光充足、湿润的地方。

- 生长周期:春天盛开,夏天结果。

- 特点:花瓣颜色鲜艳,花香味浓郁。

2.桃花的分类:- 普通桃花:花瓣鲜艳,适应性强。

- 兰桃:花瓣淡雅,花形独特。

3.桃花的象征意义:- 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

4.保护桃花,保护大自然:- 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 不乱采摘桃花,让它们自然繁衍。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古代诗歌《大林寺桃花》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 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

2. 大林寺桃花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一幅描绘桃花的古代画作或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正文:1. 展示《大林寺桃花》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朗读原文,并解读翻译的意义。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桃花的感受和联想。

4. 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桃花的美丽和娇艳。

5.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总结:1. 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行总结和反思。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培养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2. 诗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中对于诗歌意境和主题的表达能力。

3.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的古代诗歌中进行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2.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课文《大林寺桃花》。

2.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能够正确记述。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对桃花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记述故事情节。

2.掌握正确的朗读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寓意深远的句子,并能够理解其意义。

2.充分表达对桃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课文《大林寺桃花》的课件、笔记本。

2.学生:课本、书包、铅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2.引入话题:“大家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到春天的话题。

预习导入(10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桃花?”2.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过桃花的经历。

3.提示学生打开课本,找到《大林寺桃花》这篇课文。

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

2.教师提问:“《大林寺桃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你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帮助他们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训练(15分钟)1.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并带领学生跟读。

2.强调正确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3.分角色表演课文,增加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桃花故事,编写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他们合作讨论分工,共同完成。

3.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故事情节。

情感体验(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桃花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桃花的美丽。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保护大自然,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调课文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课文对我们的启示。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significance。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第三章:诗歌意象分析3.1 桃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桃花的描写,如开放的时间、颜色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桃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3.2 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山的描写,如高远、壮丽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第四章:修辞手法解析4.1 对仗与排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修辞手法,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与比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和比喻修辞手法,如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桃花或山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展开讨论。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6.1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体验诗中描绘的桃花盛开的美景。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象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6.2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如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古诗吟诵教学王明芳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2.吟诵古诗,感受汉字美。

3.让孩子初步认识“入声字”,掌握入声字的发音规则,知道诵读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读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让孩子初步认识“入声字”,掌握入声字的发音规则,知道诵读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读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年级三年级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了解创作背景1.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诗人,大家猜猜看,他是谁?2.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3.复习原来学过白居易的诗。

师:我们在以前也学过白居易的诗,你还记得是那些吗?生:草。

师:你能背一背吗?不错,我们大家都来背一背。

师:还有吗?(指名读)师:池上。

我们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师:本学期,我们也学了一首《忆江南》,来吧,我们来背一背。

你能用吟诵的方法背背吗?师:非常不错。

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在江州任司马时的一天,白居易邀了自己的朋友到江西庐山香炉峰的大林寺游玩,看到了大林寺桃花开得非常艳丽,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给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正字音1.正字音。

大家请看“菲”字,怎么记住它?你知道芳菲是什么吗?(板书:芳菲)第二个带拼音的字是“恨”,我们一起读三遍。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大林寺桃花》。

本文通过描写大林寺的桃花开放,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桃花仙境,给人留下美好的联想和回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赏花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感受意境,提升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理解花的美与生命。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整、准确、流畅地描述桃花的美丽。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词汇和结构。

(2)感受桃花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

2.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美好。

(2)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桃花1.教师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林寺的桃花吗?在哪里看过?2.引导学生说出看花的技巧,如距离合适、角度合适、天气合适等。

3.让学生看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花的美丽,通过看画和说话,感受桃花的魅力。

(二)教师讲授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教师根据课文,讲授生词和短语,如:“大苏打”、“晨雾”、“退伍军人”等。

3.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询问学生这篇文章描写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

如:①大林寺的桃林里,白云朵朵,山峦的轮廓、林木的影子,花间时隐时现。

这句话中,有哪些动人的描述?②“桃花远近媚人眼,笑春风,又上心头。

”这句话中,桃花远近媚人眼,这句话说了什么,用什么词形容?2.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开展探究活动。

如:A.关注生命1.为什么会有桃花飘落?2.如果你是一朵桃花,你希望被如何对待?B.关注美1.你喜欢哪种颜色的桃花?2.桃花与太阳、雨露有何关联?(四)教师领学生欣赏音乐1.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桃花的美丽。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林寺桃花教案大林寺桃花教案大林寺桃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教学重难点: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四季的?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有同学思考好了,请举手示意我。

春天:孟浩然《春晓》王安石《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贺知章《咏柳》杨万里《小池》秋天: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继《枫桥夜泊》冬天: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教师:古代诗人写了许多诗来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请大家翻开课本页。

大家初看题目,觉得应该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呢对,是春天。

因为桃花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桃花。

(板书:课题。

问:大家通过读题目,能知道诗人写的是那个地方的桃花。

“寺”读“si”。

PPT展示大林寺。

现在请大家自己借助拼音,自己试读古诗。

等下请同学来读)2、初读古诗A、请同学试读古诗B、用板书写出(寺、菲、觅)C、请大家自由朗读,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读给同桌听,最后让学生齐读古诗教师:很好,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准确地、有感情地将整首诗读出来。

那大家理解诗中的意思吗(现在老师将大家分为四组,每组负责翻译一句诗句。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

3 通过朗读,想象诗人当时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欢迎同学们来欣赏,你猜这是什么季节?2、从以上的图片中你看出来这是什么季节了吗?是呀,春天百花争艳,但花朵总有凋零之时,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就因春天的悄悄离去而惆怅,于是在农历四月的一天,他邀好友一起来到大林寺,大林寺就在今天的江西庐山的香炉峰顶海拔有1160多米,就相当于我们的两个翠屏山叠起来,还要高一些。

白居易和好友一起来到大林寺,看到了巍峨庄严的院墙内,竟然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白居易见此情景惊喜万分,即景吟成一首七绝《大林寺桃花》。

(请同学们把食指借给老师,跟着老师一起把题目写一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一起读一遍。

孩子们真不错,读的时候还注意了题目中的停顿。

你能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吗?孩子们,你们都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同时,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明白诗文的内容。

二、初读,意在正音。

1、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到115页自由的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多音字,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完成任务后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自由朗读《大林寺桃花》,开始。

(老师看到很多孩子已经用坐姿告诉老师,他完成了任务)3、好,谁来读一读《大林寺桃花》?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的多音字他读准了没有。

4、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中的长和转都读准了。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预备,起。

5、再来一遍,预备,起。

(一读,正音)三、再读,重在节奏。

1、很好,谁再来读一读《大林寺桃花》,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样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2、真好,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在读“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哪些地方停顿了一下?3、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4、你们都听出来了吗?5、对,这样读就叫做有板有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桃花图片: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桃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
师:嗯!说的很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呢?大家还记得怎么背的吗?
(《春晓》、《草》、《春日》师生一起背诵古诗)
师:这些都是描写春天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大林寺桃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了解“大林寺”
课件出示大林寺的介绍:“大林寺”,在庐山的大林峰上,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师:从这段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大林寺是一所寺庙,在庐山上,现在。

2、自学古诗,认识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自学古诗并自学生字;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同学们,刚才我们自学了古诗,你能简单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看来大家遇到困难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1、理解字词
人间:与山间相对的平地村落;
尽:凋谢;
始盛开:刚开始开放;
长恨:常常惋惜;
无觅处:没有地方寻找;
不知:没想到。

2、理解诗句
师:现在大家能说说古诗的意思吗?
指名学生尝试说;
师引导大家一起说。

3、体会作者情感
将诗歌从头至尾梳理一遍。

师:默读后两句,你能感受作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惊喜。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人间:与山间相对而言的平地村落人间:芳菲尽
四月:农历四月山寺:始盛开
尽:凋谢抒情:惊喜
长恨:常常惋惜
不知:没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3)
第三章职务、职级与级别 (5)
第四章录用 (7)
第五章考核 (9)
第六章职务、职级任免 (10)
第七章职务、职级升降 (10)
第八章奖励 (12)
第九章监督与惩戒 (13)
第十章培训 (17)
第十一章交流与回避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