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事故的报告、统计、上报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 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合用于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 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蓦地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者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主要分为伤亡事故,设备安全事故,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故,其它安全事故等。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区域内、工作时间中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或者工作时,由于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危(wei)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的蓦地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者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功能的人身伤害或者急性中毒事故。
◆设备安全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间、产量损失或者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
◆质量安全事故:指在产品实现、交付或者运营服务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给公司、用户造成一定程度损失的事件。
◆环境污染事故: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生产(工艺)事故: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者操作不当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成品损失的事故。
◆火灾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着火,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爆炸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是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吸取教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各公司、各部门必须加强事故管理工作。
第二条凡在生产区域或工作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非计划性停产、减产、设备、交通、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必须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处理和登记建档。
第二章事故的分类第三条人身事故:指公司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的事故。
第四条火灾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五条爆炸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六条设备事故:指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仪器(表)、容器、设备、管道等设备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第七条生产事故:指由于“三违”或其他原因造成停产、减产以及跑油、跑料、串料的事故。
第八条质量事故:指由于设计、生产、检验、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责任过失导致产品不能满足质量控制指标要求,给公司或客户造成程度损失以及需要返工、返修、报废处理的事故。
第九条交通事故: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或因机械故障造成车辆损坏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第十条环境污染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产品、半成品、原料等各种有害物质泄漏,或“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超标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与振动危害、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污染等事故。
第十一条破坏事故:指蓄意制造的事故。
第十二条直接经济损失涵盖但不仅限于如下费用:1、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和停工工资等。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固定资产损失费用:是指直接发生的设备修理所需的人工或材料费,或因事故报废的设备设施的价值。
生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和质量隐患分类和分级

生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和质量隐患分类和分级1生产安全事故按类别生产安全事故按类别分为: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
1.1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单位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1.2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各单位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1.3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2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分为A、B、C三级):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B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C级:是指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各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说明:重伤、轻伤和直接经济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分和计算)3 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质量安全事故分类报告处理

工程质量事故一、工程质量事故(“以上”包本数)(311、155、311、311)1、特别重大事故:≧30人,≧100人,≧1亿元;2、重大事故:≧10人<30人,≧50人<100人,≧5000万元<1亿元;3、较大事故:≧3人<10人,≧10人<50人,≧1000万元<5000万元;4、一般事故:<3人,<10人,≧100万元<1000万元。
二、工程质量问题的报告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h 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1、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同时通知公安、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1)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2)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质量上报:中大国、小省)2、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3、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时间≤2h。
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一、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以上”包本数)(311 155311 311)1、特别重大事故:≧30人,≧100人,≧1亿元;2、重大事故:≧10人<30人,≧50人<100人,≧5000万元<1亿元;3、较大事故:≧3人<10人,≧10人<50人,≧1000万元<5000万元;4、一般事故:<3人,<10人,<1000万元。
二、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范安全生产事故,人们需要对事故进行划分和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可以按照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包括事故的性质、紧急程度和原因等。
根据事故的性质,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机械事故、火灾事故、化学事故等不同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事故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预防。
另外,安全生产事故还可以按照事故的紧急程度进行划分,包括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特别严重事故。
这种划分方式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不同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应对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最后,安全生产事故还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划分,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和管理失误等。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归类,可以帮助企业找到事故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
总的来说,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划分和分类有助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事故的性质、紧急程度和原因,从而制定更科学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安
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事故事件管理制度

事故事件管理制度1.目的为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属各单位。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3.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5《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3.6《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3.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3.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4事故分类:4.1生产(工艺)事故。
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操作不当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或造成生产波动、减产、停产的事故。
4.2设备事故。
指各种生产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及电讯、运输等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减产、停产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
4.3质量事故。
指产品或中间产品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机电设备检修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事故。
4.4交通事故。
指由于违反道路交通运输规则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车、船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5火灾事故。
指在公司内,因火情失去控制造成对财物或人身损害的现象。
若火情未造成财产重大损失,也无人员伤亡,则称火警事故。
4.6爆炸事故。
指由于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4.7医疗事故,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不应有的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
4.8破坏事故。
凡蓄意制造的.事故。
4.9伤亡事故。
指公司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现象,使负伤人员死亡或立即中断工作一个工作日及以上的事故。
4.10环境污染事故。
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产品、半成品、原料等各种有害物质泄漏,或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严重超标排放,污染大气、水源、环境的事故。
4.11未遂事故。
质量安全事故定义和处理流程

质量安全事故定义及处理流程质量安全事故:产品不能满足预期或规定的用途,存在潜在的质量隐患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及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定义与划分:一般质量事故:(1)产品在交付后使用期内由于质量问题在一年内累计退货、换货数量达本批号产品的50%以下者;(2)产品流通前发生混淆、异物混入或其它质量问题;(3)产品生产中因质量问题,造成成品整批返工者;重大质量事故:(1)产品生产中因质量问题造成成品整批报废者;(2)产品在交付使用期内由于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整批退货者;(3)已出货的产品发现混淆、严重异物混入或其它质量问题;(4)因质量问题造成产品退货索赔影响恶劣;(5)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处理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则1 任何时候都应坚持预防第一,尽量避免产品事故的发生。
2重大产品事故立即由品管部向产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客户报告。
3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3.1事故原因应调查清楚,并有文字记录;3.2事故应得到妥善处理,并有文字记录;3.3检查和回顾,完善防范措施。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置产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通报部门负责人及品管部相关人员,协同进行现场调查确认。
由当事部门在《产品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上如实记录事故情况并签名,当事部门主管及经理签名确认后,报送品管部,该行动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完成。
品管部到现场作事故再确认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成员组成质量事故调查小组,对质量事故展开调查取证。
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在《产品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上填写事故性质;若不能或不知道采取何种补救方法,应立即向主管部门请示,按下达的指令处理。
该行动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完成。
品管部组织相关部门经理展开事故调查,并审批记录,复检同批留样,通常还因考虑以下方面:1) 人员因素:如培训状况、业务水平、操作技能、身体状况、其它;2) 设备因素:如运行状况、记录、模具与安装、其它;3) 物料因素:如品种、数量、规格、批号的准确性、原料、半成品的检验情况、物料供应量的产品审核、其它;4)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清场及清洁情况;5)工艺因素:工艺规程的正确与可行性、工艺布局合理性;6) 若为处部产品事故,在进行上述考查时还应调查以下方面:运输情况、销售方的贮存情况;7)关键服务项目的中断如水、电力、员工;8)不可抗力事件,例如洪水,火灾和自然灾害:9)恶意污染或蓄意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