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国古代的理财达人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的投资大咖,你知道几个?

我国古代的投资大咖,你知道几个?

我国古代的投资大咖,你知道几个?钱财这东西,从古至今人们都是要跟它打交道的,既然要打交道,也必然涉及到怎么打理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翻看历史,也会看到很多历史人物,也是堪称那个年代的投资大咖。

小科找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介绍他们的投资理财手段,让大家借鉴一下。

范蠡:多元化投资的暴发户这位老兄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出身贫贱,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就成为暴发户了,后人尊称为“商圣”。

具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成为富豪的,这一点小科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来证明。

不过,他“三迁定陶”开始,应该是一个节点。

当时他助越灭吴之后来到了齐国,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耕作的同时,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随后,他又涉及了皮革业和制陶业。

用今天的话讲,他是跨界经营,多元化投资。

多元化的指导思想,一个好处就是风险的摊分,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

我们投资理财也应该如此,但有些朋友看到哪个产品高收益,结果是蜂拥而上,重仓再重仓,这种思想要改改了。

白圭:市场型投资者这位哥们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战国时期的人物,《汉书》中评价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他最让人熟知的就是他那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主张。

“人弃我取”,就是别人不愿问津时,就趁机买进,“人取我与”则是当自己手中的货价格大涨时,就趁机卖出。

白圭是一个市场型的投资者,丰收年景时,买进粮食,出售丝、漆;等到蚕茧结成时,再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白圭的高明之处在于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在别人抛售的时候他就大量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

他的思想,可以用在现在投资那些权益类理财产品上,炒股也要这样,把握好时机,获取最佳收益。

苏轼:勒紧裤腰带也是理财方式很多人经常抱怨,就那么点钱月月花光,怎么理财。

这种心理如果让我们的大文豪知道,他可能会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疑凝噎。

”你们没钱理财就了不起啊,难道不会学着勤俭节约吗,赚钱不行,省钱总可以吧。

苏轼一生惨遭政治迫害,被朝廷贬了很多次,实在没什么钱了,所以他的理财很传统很朴素:禁止生活中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大唐理财家

大唐理财家
刘晏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 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 并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 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要申报转运 使司。
此后,刘晏又召募善于行走的人, 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由于刘晏从中 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 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 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
刘晏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逐段 疏 浚 由 江 淮 到 高 师 的 河 道, 打 造 了 2000 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 粮,每 10 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 同时,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 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 去裴耀卿的办法,改直运法为段运法, 将全程分成 4 个运输段,建转运站。 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 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 了翻船事故。为此,刘晏又在扬州、 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 仓贮粮,以备转运。
漕运改革后,运输效率远比过去 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有所提升,并 减少了运输损耗,降低了运费,还免 除了南方人民旷日持久的而又十分艰 辛的劳役。因此,江淮的粮食源源不
断地输送到长安。据统计,每年运送 粮食量达 40 万石,不仅解决了粮荒, 而且还有所储备。
厘盐政
唐朝初期,盐业实行自由贩卖, 不征收盐税。后来国家对盐业慢慢地 实行专卖制度,官府就大幅提高盐价, 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差无偿运盐,中 饱私囊,人们怨声载道。
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 对 底 层 的 疾 苦 比 较 了 解 和 同 情。 为 此,他日夜焦虑,最后果断提出疏浚
.河道A,ll制定R南ig粮h北t调s 的R宏es伟e计r划ve,d并.
给宰相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 :“见 一水不通,愿荷锸先往克,漕引多虞,屏营中流掩泣 献状。”
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 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 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欠收地区, 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 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 还刺激了生产。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分别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分别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分别都有谁1、陶朱: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2、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

货值列传》有传。

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

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3、白圭:春秋末期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

范蠡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4、卓氏:战国时期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大王”。

为寻优矿,夫妻迁居四川巩徕,凭炼铁业累致巨富,西汉时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即其后人。

5、吕不韦:战国时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6、寡妇清:秦朝初期人,其祖辈凭开“丹穴”致巨富,守成有术,曾受到过秦始皇的嘉奖接见。

作为难得的女富豪代表,提上一笔。

7、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8、董贤:西汉哀帝宠臣,成帝时即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读书”一举挤进“富人圈”的典范,贵至“与帝同车”、权倾天下,后遭王莽诛杀。

只作提名。

9、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

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毫不夸张。

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

10、王元琛:北魏时河间人,也要学石崇的样子。

他特地邀请贵族、大臣到他家宴会,宴席上用的食器,有水晶杯,玛瑙碗,都精巧华丽得出奇。

元琛还请大家参观他的堆满金银绸缎的仓库。

最新整理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

最新整理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

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 o p10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

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乔致庸1、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胡雪岩2、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吕不韦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沈万三5、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

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理财能臣

理财能臣

理财能臣——刘晏时间:2007-10-30 16:38:26 来源: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唐中期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自唐玄宗天宝末年开始,经肃宗、代宗至德宗,任财政使臣达二十年之久。

掌管财赋以后,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疏浚运河,实行南粮北调;改革盐政,使国家盐利激增;以经济手段管理常平仓,平抑粮价,改善了唐“安史之乱”后混乱的财政状况,为唐后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管(仲)、萧(何)之亚”,史有“唐中偾而振,晏有劳焉”的评价。

七岁为官一生清正刘晏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士,祖父刘恭为县令,父刘知晦为县丞。

刘晏幼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赋文章写得都很好。

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封禅泰山途经曹州一带时,年仅七岁的刘晏向玄宗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

张说测试后,大为称奇,对玄宗说:“国瑞也。

”当即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号称“神童”,“名震一时”。

童蒙读物《三字经》称颂说:“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秘书省正字是负责校勘朝廷藏书的官,刘晏利用这一条件,饱读诗书,增长知识,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玄宗赏给他象牙笏板和黄文袍,准许他上朝言事。

天宝七年(748),刘晏接任了夏县(今山西夏县)县令。

他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巡问乡里,廉洁奉公。

由于为政宽厚,虽未曾督责赋税,却“输无逋期”。

他也应“贤良方正”的考试,补上了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

刘晏兴利除弊,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以传。

”不久又升为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鞠狱讼”之事。

多年的地方官,使刘晏深知民间疾苦,这对其日后照顾百姓利益的财政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调任侍御史,说明他为人正直,居官廉明,适宜担任“肃正朝廷”的重任。

这些都为刘晏掌管国家财政,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刘晏唐朝中期著名的理财家

刘晏唐朝中期著名的理财家
晏 首 先 整顿 了 盐 监


着手 改革盐 政



盐 场等盐 务机构
又 调 整 了食盐 专

卖 制度
盐 官统


改变 了 唐 肃 宗 时规 定 的官 运 官 卖 的盐 法
收 购 亭户 (专 门 生 产盐 的 民 户 ) 所 产 的盐

规定 然后

加 价 卖给 盐 商
由他 们贩 运 到 各 地 销售

华 (今 东 明 县 ) 人
历任
第 办 漕运
运 废弛

唐 代 宗广 德 二 年 ( 7 6 4 年 ) 任 命刘 晏 接

吏部 尚书 同 平 章 事



领度


漕运 是 通 过水路 交 通
造 成 关 中粮食 困 难


将 江 淮的粮食运 至 长 安


当时漕

铸钱

盐铁等使



饥荒 四 伏
由于 刘 晏 曾做过

并规定



安 史之 乱 后



情况 更 加 严 重


两税法

将课 税 对 象 由 并对商人 重新


此外敛 者
以枉 法 论

际 上 建 立 在均 田 制 基 础 上 的按 丁 征 收赋 税
过 去 的 主 户 扩 大 到客 户

(3 ) 课税 标 准
每 户按 资产 交 纳 户

的租 庸 调 制也 已 无 法 执行 下 去 使 国 家财政收入 大 为 减少

管仲 春秋时期著名的理财家

管仲 春秋时期著名的理财家
医弱豳
A C C O U NT IN G HO R IZ O N S

宦 仲 管1 甲

I _
春秋 时 期 著 名 的 理 财 家
G

1


管伸

(约 公 元 前 7 2 5

管仲 被 齐 桓 公 委 以 相 位 之 初
对齐桓公说


就 以 成 就 霸 业 为 目标

前6 4 5 年 )

名夷吾



富国之 必 生于粟也

齐国之 所
吸 引得 鲁

梁 二 国 的老 百 姓 都 把 绨 运

花上 千钱 钱

而 齐 国 的粮价每 石 才十

以在 较短 的时 间里 发 展 成为 春秋 五 霸
到齐 国卖高价 获取 利润


梁二 国

年后

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 的 国君 不 得 不 归


霸主


与 管仲 实 行 粮 食 战 略 有很
管仲 的


以粮兴 齐
服 帛降 鲁 梁


战略
鲁和梁
梁 的老 百姓几 乎全部出动
运绨
. ,
春 秋 时期 小国

齐 国本 是

个海边的

战略



忙 着织 绨

姜太公 初封 时面积不 过百 里

的老 百 姓 平 常织 绨

绨是

古人中的超级投资大师!如今也可以借鉴~

古人中的超级投资大师!如今也可以借鉴~

古人中的超级投资大师!如今也可以借鉴~目录中国封建社会的投资理财中国多元化投资的鼻祖——范蠡战国大富豪——吕不韦古代房地产投资第一人——和珅中国封建社会的投资理财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始投资理财了,绝大多数古代商人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怎样用很少的钱购买到更多的东西或赚到更多的钱?只有极少数的商人具有超人的投资理念,这些豪商巨贾的经济思想极具研究和参考价值。

本文介绍三位中国古代投资大家以供古钱收藏家学习借鉴。

中国多元化投资的鼻祖——范蠡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儒商范蠡“裸捐”鼻祖范蠡的商业成就: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

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

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

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菏泽定陶区),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经济管理, 思想史, 中国, 理财刘晏律已与用人方略刘晏(公元718—780年)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

他在唐朝中期执掌财经大权前后数十年,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唐代宗时为吏部尚书、平章事,仍兼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

他的主要功绩是在安史之乱后,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迅速恢复了被摧毁的唐帝国经济。

但刘晏的杰出之处不仅在理财方面,他用人也很有方,还培养了一批财经管理人才。

正是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加上刘晏自己廉于律己,奉公自洁,勤恳工作,才使其经济管理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

拔用“后进有才能者”在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和工作实践中,理财与用人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事实上,重视选拔和造就一支能干可靠的财经管理干部队伍,建立一个由干练清廉的官吏组成的财经管理体系,正是刘晏财经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刘晏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封建时代第一流的成就,无疑重视人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刘晏制定了一套选拔、任用、监督、考核经济管理干部的办法。

这套办法的主要特点是:要用有朝气、有能力而又廉洁奉公的“新进锐敏”(引文见《旧唐书?刘晏传》,下同)的士人。

他认识到并且做到了“凡所任使,当以后进有才能者”。

这样,他就在用人制度上大胆实行了改革,果断地用“后进有才能者”换掉原先那些蠢笨贪吝、虚伪龌龊的赃官污吏。

刘晏认为,长期在封建衙门中任职的官吏,已经习惯于追名逐利、沉湎权势、营私舞弊,办拖拉推诿、敷衍塞责。

因此不能倚靠这些人来管理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

那么,他所任用的“新进锐敏”、“后进有才能者”又是些什么人呢?这些人就是“士人”(知识分子)。

刘晏认为,士人有一定的学识,又爱惜自己的名节,较能奋发有为和廉洁奉公。

但他也并非只要是士人就用,他所使用的士人都是“必一时之选”、不拘一格地产生出来的,主要要求是要有所作为和廉洁奉公。

因此,在他自己主管的各级财政、经济等行政管理机构中,对于一应出纳、检核等管钱、管帐、管财、管物等方面的实职性工作,都委任给能干和廉洁的士人去干。

对于原先那些基本上还称职的官吏,就让他们“奉行文书”,干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刘晏把对干部的使用、奖惩同监督、考核结合起来。

由于他有了这一套高效能的干部管理办法,因而他的部吏都能做到“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

由于他有了这样一批干练、有才能的财经管理人才,这成了他实现不靠横征暴敛,而靠发展经济、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以解决军国需用这一财政管理思想的根本保证。

处置“后门”进来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一套纯正、高效的财经工作管理机构和培养一支廉洁守法、精明能干的干部队伍是很不容易的;而建立起来了,要保持廉洁而不腐化,就更不容易。

因而刘晏在这一方面,就更显出了他非凡的管理思想和才干。

由于理财工作是不少人垂涎的“肥缺”,因此许多有权有势者纷纷向刘晏荐举私人亲友。

在当时腐败的官场习气下,刘晏也不敢完全拒绝。

在无力抵制腐败风气的情况下,一方面他不说空话要严格杜绝,另一方面他也不对此妥协、听之任之。

于是必得在既不伤面子、又要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寻求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刘晏做得很聪明、很实际,他对封建官僚推举来的亲戚之类人物,应承安排,给这些“后门”进来的人官位,俸给还可以高些,把他们养起来;事实上这些无能之辈的多数所求亦不过高官厚俸,并不在意要干多少事。

但有一条,不得让他们担任实职,不给实权,杜绝他们营私舞弊的机会,严防他们混进来败坏了自己苦心建立的高效能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

严于律己,作人表率刘晏能建立和保持这样一支比较廉洁和清正的干部队伍,同他自己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

刘晏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财经管理工作上。

每天天明开始理事,直至半夜;当天公事当天处理完毕,从不积压过夜;连规定的“休浣”(放假)日,也常常成为工作日,有事及时处理;甚至在去朝见皇帝的路上,还用马鞭比划着算帐(“如见钱流地上,每朝谒马上以鞭算”)。

他掌握着国家的钱财物资,但始终廉洁自守,生活俭朴,居食从不考究。

刘晏后来被奸臣杨炎陷害至死,在查抄家产时,发现他的全部财产不过书籍两车,米麦数斛(每斛十斗)而已。

刘晏的一套选拔和管理干部的办法,保证了他当时管理财经工作的需要,还为以后几十年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批骨干。

在他之后负责理财工作的韩洄、元琇、裴腆、包佶、卢贞、李衡等历史上有名的理财家,都是刘晏当时培养的干才。

收藏分享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经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

他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

从公元前681年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开始,管仲辅佐齐桓公先后「存邢救卫」,伐蔡、伐楚,观兵于召陵,制止了楚向中原的深入,同时,又多次为王平戎难,甚至征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周公以及宋、卫、郑、许、曹等国召来葵丘(今河南兰考)开会,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 。

管仲作为齐国的政治家,其对内、对外政策,将守旧与革新结合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

但是,他毕竟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孔子说:「(无)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当是事实。

《管子》《轻重篇》曰:“人君之守高下,岁藏三分。

十年必有五年之余,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张仓是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

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是一个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

西汉时归顺刘邦,萧何因他在秦国做过上计事务,能算计,对管理地方图书计籍有经验,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

具体办法是:1、各封王侯国和各郡,都专设上计史,主管地方财政会计,掌握包括户口、垦田、物价、农业丰歉等基本情况和数字资料,每年底由各县核实情况后,上报郡国。

2、每年年末专派上计史携带计籍到京师参加正月朝贺,向皇帝汇报工作,并据此考核官吏的治绩,成绩优良者奖励,差次者予以督责,违法乱纪者治罪。

通过这些办法,使上计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加强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转发至微博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

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

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

“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

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

就是:进-缴=存-该。

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

“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道德政治。

他注重道德,关心政治,热心教育,又“罕言利”,因而历来的研究以及对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道德、政治以及教育方面。

其实,孔子对社会经济问题并不轻视,其经济思想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来说,并不亚于其道德与政治学说。

值得后人深入挖掘与认真总结。

孔子经济思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是义利思想,它涉及的是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二是理财思想,它涉及的是国计民生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富国与富民的关系。

(全文见附件)白圭(前370年——前300年),名丹,战国时人,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白圭和范蠡都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即农业的丰收和天时有关,认为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开始的第一年是大丰收年,此后两年是衰退期,第四年干旱,再两年是小丰收,第七年又是大丰收年,此后两年又衰退,到第十年则又干旱,随之又是两年的小丰收,到下一年重新开始一个周期。

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在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

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取利,积累财富。

这对秦汉以后各代的设市贸易、公输方式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白圭为达到理财富国的目的,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反映也极快,出手果断。

一遇行情变化,立即作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同时,他还能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精心创业,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绝不会因为赚了钱就去挥霍浪费。

白圭还强调商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同时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要求既有姜子牙的谋略,又要有孙子用兵的韬略,否则经商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白圭为国理财,常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在经营上从不嫌弃小惠小利,也从不靠诡计进行欺诈。

他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他认为只有以足补缺,以丰收补欠收,使全国各地物资互相支援才能在辅民安民的同时为国家理财致富。

具体做法是:如果一个地方盛产蚕茧,就购进这些产品,而用谷物等其他当地缺少的东西去换。

如果一个地方粮食丰产,就去购进他们的粮食,然后用丝、漆等类必需品去和他们交换。

这样就使全国的货物得到流通,既利于人民生活,又能从中赚取利润,可谓一举两得,利国又利民。

白圭还有一个让现代人汗颜羞愧的经商思想:“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

”意思是说如果为了省钱而买谷物自己吃,就买差一些的谷物,如果是为了做种子来年丰收,那就请买上等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