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_王君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电化学法
电化学分析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确定其组 成与浓度的分析方法。DNA分子是一种具电活性的物质,其电活性是 由DNA碱基所引起的,其中只有G和A既可发生氧化反应又可发生还原 反应,而A的还原会破坏碱基间的氢键。因此DNA自身氧化还原的改 变主要源于G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认为,如果外源小分子与DNA发 生嵌插作用,小分子的峰电位正移;如果外源小分子与DNA骨架上带 负电荷的磷酸基发生静电作用,则其峰电位负移。
嵌插作用:即具有一定平面性的分子嵌入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 与DNA碱基对发生作用。当小分子嵌插到DNA碱基对之间后,有的可以 直接抑制DNA复制与转录功能;有的则在经过进一步活化后,使DNA断 裂受损而影响功能。
•研究方法 随着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研究的不断活跃、深入, 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目前, 小分子与DNA作用机理 及方式的研究大多应用荧光、紫外、圆二色谱、线 二色谱、共振拉曼光谱、伏安分析法、电位法、电 化学发光法等手段. 可将其归纳为光谱法和电化学 法.
•作用方式
小分子与核酸结合的部位是核酸的碱基、磷酸骨架 和戊糖环。核酸由平行堆积的碱基、聚合的阴离子 磷酸骨架以及两条由核酸链形成的大沟、小沟组成 了小分子的结合位点
静电作用:是通过药物小分子上带正电荷的基团与DNA双螺旋链上 带负电的磷酸骨架之间的一种库仑力,这种结合是一种非特异性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没有选择性。 沟槽作用:即活性小分子与DNA双螺旋结构中的大沟槽或小沟槽的 碱基对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结合的作用力是小分子与DNA沟区碱基 之间的氢键作用、疏水作用及π电子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光谱法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后, 其结构和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些结构 和性质的改变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 进而阐述其作用机理.常用 的光谱学研究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小分子和DNA相互作用研究

Thanks your listening!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小分子与DNA旳相互作用会引起吸收带旳红移(或蓝移)现 象或增色(或减色)效应.尤其是以嵌插方式结合旳分子, 光 谱变化会更大, 而且黏度增大, 熔点升高. 在260 nm左右 有最大吸收峰, 能够作为DNA及其组分定性和定量测定旳 根据
•荧光光谱法 根据相互作用前后荧光强度旳变化,对两者作用模式进行判断。溴 化乙锭(EB)是较为常用旳探测DNA构造旳荧光探针, 被广泛应用于 抗癌药物旳筛选和小分子与DNA作用旳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用方式
小分子与核酸结合旳部位是核酸旳碱基、磷酸骨架 和戊糖环。核酸由平行堆积旳碱基、聚合旳阴离子 磷酸骨架以及两条由核酸链形成旳大沟、小沟构成 了小分子旳结合位点
静电作用:是经过药物小分子上带正电荷旳基团与DNA双螺旋链上 带负电旳磷酸骨架之间旳一种库仑力,这种结合是一种非特异性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没有选择性。
•研究措施
伴随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研究旳不断活跃、进一步 , 研究措施也逐渐增多.目前, 小分子与DNA作用机 理及方式旳研究大多应用荧光、紫外、圆二色谱、 线二色谱、共振拉曼光谱、伏安分析法、电位法、 电化学发光法等手段. 可将其归纳为光谱法和电化 学法.
•光谱法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后, 其构造和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些构造 和性质旳变化能够判断它们之间旳作用方式, 进而论述其作用机理.常用 旳光谱学研究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沟槽作用:即活性小分子与DNA双螺旋构造中旳大沟槽或小沟槽旳 碱基对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结合旳作用力是小分子与DNA沟区碱基 之间旳氢键作用、疏水作用及π电子相互作用旳综合成果。
嵌插作用:即具有一定平面性旳分子嵌入到DNA分子旳双螺旋构造中, 与DNA碱基对发生作用。当小分子嵌插到DNA碱基对之间后,有旳能够 直接克制DNA复制与转录功能;有旳则在经过进一步活化后,使DNA断 裂受损而影响功能。
副本吉林大学药学院导师名单

所在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学
研究方向 缓控释制剂研究 生物分子库与新药筛选 基因治疗与基因表达调控 癌基因表达 生物技术制药;基因表达与调控 脂肪细胞分化及再生医学 代谢性疾病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多能干细胞研究 基因工程;分子细菌学 代谢性骨病学 糖尿病并发症及肾脏病分子病理 代谢性骨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分子病理学 多样化合成与创新药物研究 天然药物结构鉴定及构效关系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新药开发及新剂型的研究 天然药物分子结构优化及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设计与合成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天然产物及药物剂型的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心血管药物 靶向药物系统研究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及新剂型的研究 中草药成分化学与有机合成研究 药物剂型的研究 中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 新药开发 新药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 药物化学研究 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有效成分与应用开发研究 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关铭 赵春芳 胡秀丽 周秋丽 赵丽纯 睢大筼 任立群 洪铁 刘宏雁 曹霞 武毅 于晓风 颜炜群 孙非 孙德军 王毅 周余来 袁文锴 顾国贞 侯宜 张绍轩 周庆伟 陈月 耿学军 宿晓云 张馨木
2012年南开大学第十届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立项项目

BX10-018 化学学院 基于G-四链体DNA酶的传感器设计研究 张秋分 BX10-019 化学学院 BX10-020 化学学院 BX10-021 化学学院 BX10-022 化学学院 BX10-023 化学学院 BX10-024 化学学院 一维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表面导电聚合 物修饰及其气敏性研究 大孔MOFs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分子活化 性质的研究 基于氮杂环配体的稀土基单分子磁体 的设计合成 微孔MOFs框架的合成及其对CO2的吸附 与分离. 具有多层次纳米结构的聚合物胶囊的 制备 含二茂铁基的氮杂环卡宾银化合物的 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 瑶
南开大学第十届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立项项目
项目编号 院系 BX10-001 法学院 BX10-002 法学院 BX10-003 法学院 BX10-004 法学院 BX10-005 法学院 BX10-006 法学院 BX10-007 项目名称 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法律 对策 京津冀地区大学生医疗保险待遇及相 关政策调查分析与研究 商会调解机制研究——以天津商会为 例 舆论自由边界与司法独立之探讨—— 以近年来中国网络舆论的传播与实效 结合司法案件为中心研究例 血液的献礼,生命的桥梁——探索构 建互助献血网络平台 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黎素婷 俱丽云 骆振文 陈思静 李宁 沈洁 顏季凌 琦乐格 尔 张 龙 李 静 丹 尧 张培、赵奇、刘 唯佳、向攀竹 李长泽、张文雅 、刘玉龙、田丰 吉 任健维、田苗、 王傲森、李阳 陈春洋、戴艳馨 、李香、刁雨晴 孙华玉、王春亨 、朱霄鹏、艾斯 哈尔 朱炯、高翔博、 龙晶、留梦佳 田童、李雨珊、 栾奕、王学瑞 孙锐、郝赫、秦 梓伦 指导教师 王强军 申进忠 金岩、李 建人 王 彬
张蓓、李雪莹、 王春红 蒋国栋 陈逸洋、连杰 苗志伟 王丹、丁煜勋、 杨池明 徐梦达 魏超然、何盼盼 王志宏 杨丛泽、丁婧雯 刘 、张新羽 李博、 丽
植物Dof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

植物Dof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徐慧妮;王康;李昆志【摘要】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包含一个C_2- C_2锌指,其N-末端保守的Dof结构域是既与DNA又和蛋白相互作用的双重功能域.在过去10多年的研究中,Dof蛋白在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被分离.Dof蛋白作为转录的激活子或抑制子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Dof转录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6页(P19-23,29)【关键词】Dof;转录因子;转录调控【作者】徐慧妮;王康;李昆志【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224;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224;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 Dof(DNA-bindingwith one finger)domain proteins asplant-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presumably include a single C2-C2zinc finger.Dof domain proteinsmediate bothDNA-binding an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During the past decade,numerousDof domain proteins havebeen identified in both monocots and dicots.Dof domain proteins play critical roles as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or repressors in pla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Dof domain protein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were summarized.Key words: Dof Transcription factor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Dof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因其具有一个单锌指结构,因此被称为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
GPCR通路激活剂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作者:王曼徐华强来源:科学杂志()录入:Admin 字体:构成生物体数以亿计的细胞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一直处于互相联系中,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因为它们表面有“聪明”的受体。
强光使人闭眼、花香使人愉悦、黑暗使人恐惧……,你有没有想过,人的大脑是如何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的?人的身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并精密协调地工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这其中又是什么充当传感器来传递信息,使细胞感知周围环境。
这些问题一直是个谜,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清楚充当传感器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工作。
两位医生出身的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细胞表面存在着一类称为G 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简称GPCR)的蛋白质,它将从外界接受的不同信号分子,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细胞异源三聚体的鸟苷酸结合蛋白(即G蛋白),后者将信号传至胞的效应分子引起反应。
这两位科学家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医学教授莱夫科维茨(Robert Joseph Lefkowitz),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科比尔卡(Brian Kent Kobilka)。
因为他们突破性地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在工作机制,共同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莱夫科维茨1968年利用放射性追踪细胞受体,将碘同位素标记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证明了受体独立于腺苷酸环化酶(AC)的存在,随后分离纯化了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证实了细胞表面受体的存在。
后加入的科比尔卡则将编码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基因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并创造性地获得了β-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素激活并向细胞发送信号的精确图像,弄清了它的三维结构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什么是G 蛋白偶联受体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由细胞膜及其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外界信号进入细胞首先要通过细胞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
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蛋 白( h u ma n s e r u m a l b u mi n , HA S ) 和 牛 血 清 白蛋 白 ( b o v i n e s e r u m a l b u mi n , B s A ) , 分 子 结 构信 息 确 知 , 故 而在 相 关 科 学 研 究 中作 为 模 型 生 物 大 分 子 而 得 以广 泛 采 用 , 能够 与类别广 泛 的内源性物质 ( 如 代 谢 产 物 等) 和外源性物质( 如药物等) 进 行 可逆 性 的非 共 价 结 合 , 从而发挥其贮存 、 转 运 以及 机 体 保 护 等 重 要 的生
理 功 能 。
D N A 是 自然 界 生 物 的 遗 传 密码 , 通 过 一 系列 基 因片 段 传 递 遗 传 信 息 并 发 布 指 令 , 引 导 生 物 体 的 机 能
运作 , 并能够调控遗传信息。许 多抗癌 和抗病毒药物在细胞 内都以 D N A作为靶 向 。 , 通过与癌细胞或病
中图分类号 : Q5 2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5 8 2 X( 2 0 1 3 ) 1 0 —0 1 1 0 —0 6
生 物 大 分 子 是 自然 界 中各 种有 机 体 的基 本 组 成 , 与 生 物体 的 生 命 活 动 过 程 息 息 相关 。生 物 学 界 一 般 将生物大分子分成糖类 、 脂类、 蛋 白质 和核 酸 四类 , 其 中蛋 白质 和 核 酸更 是 参 与 了药 物 在 体 内分 布 、 代 谢 等
李 悦
( 天 津 医学 高等专科 学校 ,天 津 3 0 0 2 2 2 )
摘 要: 药物 小 分子 与 生物 大分 子 相 互 作 用 的研 究是 涉及 到 化 学与 生命 科 学 等 多 个领 域 的 交叉 课 题 。血 清 蛋
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在药物分析化学中应用

硕士学位论文M. D. Thesis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在药物分析化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QSAR and Molcular Docking Studies in Medicinal Analytical Chemistry韩文静Han wenjing3.3结果与讨论 (45)3.3.1分子对接结果 (45)3.3.2 QSAR模型结果 (47)3.4结论 (48)参考文献 (50)第四章基于GA-SVM和PCA-ANN方法预测肠道病毒(ENTEROVIRUS)抑制剂的抑制活性 (55)4.1引言 (55)4.2数据集和方法 (55)4.2.1数据集 (55)4.2.2分子描述符的产生 (56)4.2.3结构描述符的选择和模型构建 (57)4.3结果与讨论 (57)4.3.1GA-SVM方法构建QSAR模型预测结果 (57)4.3.2 PCA-ANN方法构建QSAR模型预测结果 (59)4.4结论 (60)参考文献: (61)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V)致谢 (VI)摘 要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是目前化学计量学和化学信息学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它主要应用各种理论计算化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活性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从分子结构的定量描述和结构性质定量关系的建立入手,总结了QSAR方法在药物分析和设计方面的应用。
同时,着重讨论了遗传算法跟支持向量机(GA-SVM)耦合,遗传算法跟神经网络(GA-ANN)耦合和对接为基础的活性构象选择应用到QSAR研究中。
本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目前最为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详细描述了QSAR和Molecular Docking实现步骤以及其中牵涉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sa SalazarArredondoa 等研究了有机磷杀虫剂对氧磷、 甲基对硫磷、 毒死婢、 二嗪农对人精子 DNA 的损伤作用[13]. 研究表明甲基对硫磷的细胞毒性为 750 μmol · L -1, 其他化合物没有毒性. 通过 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发现, 它们的氧化产物对 DNA 的毒性比本体更强. 阿特拉津 - ct - DNA 在 319. 8 nm 处有一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峰, 且共振光散射强度与 ct -
莹
1
( 1. 辽宁大学 化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 2. 辽宁大学 环境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 摘 要: 脱氧核糖核酸( DNA) 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 , 它对遗传信息的储存、 复制及转录具有重要的作
结构、 行为、 形态, 揭示生命的奥秘, 人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小分子 用.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认识 DNA 的性质、 化合物与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常小分子与 DNA 作用有三种结合方式: 嵌插作用、 沟结合和静电作用. 现 有许多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小分子化合物与 DNA 的相互作用, 例如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凝胶电泳和粘度测量 等多种研究手段. 关键词: DNA; 小分子化合物; 相互作用; 进展; 展望 中图分类号: O657. 1 文献标志码: A 5846 ( 2013 ) 04028912 文章编号: 1000-
1
小分子化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的类型
DNA 分子可与许多外源性小分子、 离子结合形成较复杂的复合物, 通过各种模式的作用机理影
响到 DNA 分子结构, 进而影响基因的调控和表达. 因此研究化学物质与 DNA 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 一方面可作为生物探针建立测定 DNA 高灵敏的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将 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Interaction of DNA with Small Molecule Compounds
WANG Jun1* , WANG Qi1 , CHEN Dandan1 , QIAO Heng 2 , WU Qiong 1 , LI Ying 1 ( 1 . College of Chemistry; 2 . College of Environment,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
[14 ] DNA 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 DNA 的方法 . 以亚甲基蓝( M B ) 为分子探针, 用紫 [15 ] 外 - 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荧光偏振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百草枯与 DNA 的相互作用 . 发现 M B 分
而百草枯则以非竞争方式抑制 M B 与 DNA 的结合. 子主要以嵌插方式结合到 DNA 双螺旋结构上, 对百草枯对 M B - DNA 体系的荧光偏振以及百草枯对 DNA 圆二色光谱的影响的研究均表明百草枯 与 DNA 主要作用方式为非嵌插结合. 此外, 还有学者采用生物学方法或电化学等其它方法研究了其它的环境污染物如二溴乙烷 、 二 溴乙烯、 克菌丹、 灭菌丹、 盐酸克伦特罗与 DNA 的相互作用, 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1. 2 金属配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 自 1965 年美国 Rosenbeg 偶然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
[8 , 9 ]
. 目前, 国内外在此领域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 环境污染物与 DNA 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
进展.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 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采用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以及圆二 色光谱法研究了农药甲萘威与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
[10 ]
. 研究发现 DNA 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增色
[18 ] [16 , 17 ]
.
, 金属配合物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
的广泛关注, 开辟了金属配合物抗癌研究的新领域 . 目前研究金属配合物与 DNA 作用机理的报道很 多, 大多应用荧光光谱, 紫外 - 可见光谱、 循环伏安, 圆二色谱, 线性二色谱等手段, 随着研究的开展,
第4 期
王
君,等: DNA 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91
[6 , 7 ] . 在环境污染条件 如农药( 杀虫剂、 除草剂) 、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卤代烃、 卤代芳烃、 合成染料等
下( 如化学诱变物、 紫外线、 电离辐射、 细菌及真菌毒素以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等 ) , 由 于 DNA 结构特点及半保留复制特性, 上述异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生物细胞内的 DNA 分子损 伤
Key words:
DNA ; small molecule compound; interaction; progress; prospect
收稿日期: 2013 - 10 - 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1371084 ) * 作者简介: 王 君( 1960 - ) , 男, 沈阳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无机化学与无机药物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1
H - NM R 法、 共振拉曼光谱、 极谱和伏安分析法、 电位法、 阻抗法、 电化学发光法 ( ECL ) 等手段. 小分子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分析不仅能提供生物学的新观点 , 而且也为药物学家、 化学家合
成出能有效调控生物过程的新药提供了契机 , 主要表现在: 直接用于筛选新药, 用于指导设计新药和 核酸、 酶、 聚糖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的认识已经达 用于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 人们对蛋白质、 而小分子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将会促进人们对这些生物大分子的 到了比较高的层次, 化学本质和生物功能的研究,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目前的主要治 疗手段如化疗、 放疗、 手术治疗、 靶向治疗、 生物治疗等及依据具体情况联合上述多种手段的治疗 . 临 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 尤其是化疗和放疗, 其治疗的靶向性较差, 在杀伤 床证明它们有一定的效果, 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也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因此, 寻找选择性好、 副作用小的防治恶性肿瘤 的新方法仍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 . 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现已经应用在临床治疗上. 声动力疗 对深部肿瘤的治疗无需借助内镜, 而且超声治疗装置简单, 造价低, 声敏 法因借助于超声的穿透性, 剂的光毒性较小, 从而使治疗的副作用小,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通过国内外研究 人员的努力, 临床将诞生一系列以声动力为中心的新型治疗肿瘤的方法 .
[1 - 5 ] . 下面对小分 化学物质做为靶向分子研究其与 DNA 作用的模式和机理及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子化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的类型进行分类. 1. 1 环境污染物与 DNA 相互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人类制造的化学制剂, 无论是总量还是种类, 都在持续不断地增长, 并随着人类活动大量地进入环境. 这些与环境相关的外来化学制剂 , 统称为异生物质或外来化合物,
290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年
0
引言
脱氧核糖核酸 ( DNA ) 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
它在生物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正常生命活动中, 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分子 ( 目标分子 ) 化 础, 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 尤其在医药研究中药物与 DNA 相互 作用的研究是认识某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和药物致病机制的基础 , 在阐明 DNA 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 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许多小分子化合物与核酸发生相互作用时 , 破坏其模板作用, 使核酸链断裂, 进而影响基因调控和功能表达. 因此, 小分子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生物探针 , 还可以核酸为靶目标作 为抗肿瘤药物的母体, 某些小分子化合物与核酸的加合物还是癌变的预警标示物 . DNA 靶向分子是 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药物都以 DNA 作为主要靶点, 通过与癌细胞 DNA 很重要的药物选择对象, 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 进而影响基因调控和表达功能, 表现出抗癌活性. 小分子化合物与 DNA 的相互作用一直受到各领域学者的重视, 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推动了相 互作用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小分子化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研究的不断活跃、 深入, 研究方法也逐渐 增多. 目前, 小分子化合物与 DNA 作用机理及方式的研究大多应用荧光 、 紫外、 圆二色谱、 线二色谱、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3 年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0 No. 4 2013
DNA 与小分子化合, 陈丹丹 , 乔 2 珩, 吴 1 琼, 李
[11 ]
. 研究表明 DNA 的超螺旋向线团的转变程度与杀虫剂的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 还发现
O, S, S - 三甲基砜吸磷与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比 O , O, S - 三甲基砜吸磷更强. 在 37 ℃ 时, 2 小时, 100 mmol 的 O , S, S - 三甲基砜吸磷可以使超螺旋 DNA 完全转变成线团. 而在同样温度下, 200 mmol 的 O , O, S - 三甲基砜吸磷需要 12 小时才能使 80% 的超螺旋 DNA 完全转变成线团. 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可以研究染料品绿和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 品绿的加入使 DNA 发射出强 烈的荧光
DNA 的荧光被甲萘威淬灭, CD 光谱也发生改变. 进而得出甲萘威以其平面结构嵌插到 效应. 同时, DNA 双螺旋的碱基对之中的结论, 并通过荧光猝灭过程计算出键合常数 . S, S - 三甲基砜吸磷和 O , O, R. J. Richardson II 等在 pH 值 8. 0 时, 比较了杀虫剂的主要成分 O , S - 三甲基砜吸磷与超螺旋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并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 DNA 螺旋性质的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