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心中有杆秤》教案

合集下载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教案“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1.1 设计理念1.1.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使其能够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1.1.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断力。

1.1.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将道德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知识点讲解2.1 道德原则2.1.1 仁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爱心为基础,对待他人如待自己。

2.1.2 正义:公平对待他人,维护社会公德,不屈服于私利。

2.1.3 诚实:真实面对自己,真诚对待他人,不说谎,不欺骗。

2.2 道德判断2.2.1 区分对错:根据道德原则,判断行为是否正确。

2.2.2 分辨善恶:根据道德原则,判断行为是否善良。

2.2.3 权衡利弊:根据道德原则,判断行为带来的利益与损失。

三、教学内容3.1 仁爱之心3.1.1 关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付出爱心。

3.1.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不歧视、不排斥。

3.1.3 以爱心为基础:在交往中,以爱心为指导,做到真诚、善良。

3.2 正义之感3.2.1 公平对待: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公平原则,不偏袒。

3.2.2 维护公德: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维护公共利益。

3.2.3 抵制私利:在面对诱惑时,坚守正义,不屈服于私利。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道德原则,包括仁爱、正义、诚实。

4.1.2 学生能够掌握道德判断的方法,区分对错、分辨善恶、权衡利弊。

4.2 能力目标4.2.1 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道德原则,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4.2.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为人正直。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并运用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判断。

5.1.2 克服私利,坚守正义。

5.2 教学重点5.2.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5.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6.1.1 包含道德原则、道德判断等内容的相关PPT课件。

心中的天平教案 人民版

心中的天平教案 人民版

第六课《心中的天平》教案不公平现象,自觉树
教学准备:制作或选用PPT课件
教学流程
们认识到:
不公
个人和社会需要公平
公平可以保证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
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什么是公平》
教学准备:制作或选用PPT课件
教学流程
预设
么说个人和社
释。

通过本节课的需要可以让
待自己的选择。

在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
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
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努力维护公平教学流程
结公平对待时,采用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看
第3课时板书设计。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第一章:导入与主题确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以及坚持正义的勇气。

1.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讨和分享对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理解。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行为表现。

1.3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探讨明辨是非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明辨是非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如公平、公正、诚实、善良等。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秉持这些价值观,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明辨是非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2.3 教学内容明辨是非的价值观:介绍公平、公正、诚实、善良等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明辨是非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坚持明辨是非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三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仍能坚持正直品质的决心。

3.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方法。

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明辨是非的思路。

3.3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面对诱惑:讨论如何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直原则。

第四章:为人正直的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人正直的表现,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

4.2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为人正直的表现。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情景剧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苏教版思品八下《心中要有杆“秤”》word教案3

苏教版思品八下《心中要有杆“秤”》word教案3

苏教版思品八下《心中要有杆“秤”》word教案3第三课时总第 0 3 课时教学内容:11.3 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与能力】1、能够依照判别是非的标准,区分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

2、明白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重点:明白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难点: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思辨归结。

教学过程:一、【设境示标】情境再现:(可用媒体展现,可用小品表演,可用语言描述)1、英语考试快要终止时,王强用脚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纲的椅子,向李纲要答案。

2、一天下午,在公园门口小玉的妈妈指着正在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对小玉说:“你看他们工作多辛劳,每天早早就起来清扫。

你不行好学习,今后就得干这又脏又累没出息的活。

”设疑导思:◆李纲应该如何办?什么缘故?◆小玉妈妈的话对吗?什么缘故?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摸索,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归结导入:从大伙儿的讨论中能够看出,在上述情形下他们都应该努力做到明辨是非,做到为人正直。

那么,我们辨别是非的依据应该是什么?它有着什么意义?我们又如何样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称”》的第3节《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同时板书课题)展现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现或语言直截了当陈述教学目标。

二、【探究交流】明辨是非引言过渡:闻名女作家张爱玲曾说:“一个人不能辨论是非善恶确实是愚蠢。

一个不辨论是非善恶的人而有才能就会变成灾难。

”确实,生活中专门多时候我们都要面对选择。

该不该这么做?别人的话对不对?这些都要靠自己去判定、去选择。

设疑导思:◆而我们面对的那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

在善恶美丑交错的社会中,如何辨论善恶是非,判定的标准就成了首要问题。

上述的两则材料中,你觉得判定是非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摸索,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第一篇: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正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2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正确的言行,坦率地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做到公正的态度对待同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正直是高尚的;尊敬和爱戴正直的人;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人正直的重要性;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难点:辨别是非的依据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獬豸xiezhi的图片)问:知识是什么动物?有什么含义吗?揭示题——《明辨是非为人正直》᠄设计意图:出示獬豸的图片,引入明辨是非的话题。

᠄生活在线对下列同学的言行,你如何评价?“等价交换”周云叫王海替他做值日生打扫卫生。

王海说:“那你就帮我做作业吧。

”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时他们各自的责任,应该自己完成,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是不正确的。

“打抱不平”一个同学打翻了周云的饭盒,却假装没看见王海说:“等我去戳他的单车车胎!”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不能“以牙还牙”。

“好样的”一个青年因屡次打架伤人被拘留了,王海对周云说:“我知道这个人专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个好样的!”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的判断,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堂探讨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或一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决定一事该做还是不该做呢?᠄知识点拨不是个人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反之,则为非。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不辨是非的情形让学生分析对错及原因,从而得出明辨是非的依据。

᠄借我一双慧眼判断下列观点和社会现象的对错。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11课 心中有杆秤

11课 心中有杆秤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第1课时——追求公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

2.知识与能力: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平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

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

正确的对待公平。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二、导入新课是否公平大家谈“2004年12月,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急送一名临产的孕妇而连闯红灯。

后来,交警欲对其进行处罚。

高海军认为救人比什么都重要,应免于处罚。

但最后交警还是对他做出了处罚。

交警的做法对吗?这种处罚对高海军公平吗?高海军为救人闯红灯,对他这种精神相关部门该对他进行奖励;闯红灯毕竟违反了交通法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应受到处罚。

三、课堂探究1.分别列出你认为公平和不公平的三件事。

(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列出本小组内多数人认同的公平和不公平的一件事,并说出理由。

四、讲授新课什么是公平?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简单的描述性的概念,不等于平均如:每个人一个月都拿五千元,不现实)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把获得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通过学生对事例的分析,七嘴八舌对公平的论述,以及对公平与不公平事件的列举从而概括出什么是公平以及公平社会的关键。

五、课堂探讨(一)材料由老师讲述故事过程:2005年5月4日,在上海体育馆,第48届世乒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正在激烈进行。

对垒的双方是中国选手刘国正和德国的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只有打道回府。

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

在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被淘汰。

恰恰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将球回击到了地板上!体育馆里原本沸腾的气氛顷刻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观望、等待。

刘国正也愣在了那里:如果球出界了,那么他将输掉决胜局。

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称”》教案(苏教版初二下)追求公平

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称”》教案(苏教版初二下)追求公平
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讨论交流:我国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爱护公平做了哪些努力?
3.活动三:学会公平待人
讲述刘国正、波尔的材料,探究:请你对波尔的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4.活动四:理智面对不公平
小组谈论交流: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的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合作探究:遇到不公平的情形时我们应该如何样做?
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称”》教案(苏教版初二下)追求公平
课题
追求公平
时刻
教学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不人。
2.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讲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直到公平是相对的。
3.明白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不人。
难点:明白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
以小组为单位,分不举荐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Βιβλιοθήκη 要紧观点。师生小结事例
讲解
小组交流讨论
三、
小结
公平是相对的,在明白得公平常,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摸索,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公平。
板书设计
追求公平
一、公平的含义
二、
课堂作业
集体讨论意见
教后感
教学用品
教学环节
师生共研的内容
教学法指导
修正栏
一、
导入
走近公平——〝是否公平大伙儿谈〞
讲述出租车司机高海军的事例,讨论:
交警的做法正确吗?如此的处罚对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来讲公平吗?
实例
二、
新授
1.活动一:众讲纷纭话公平
讨论: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样明白得公平的?
讲述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关于公平的三条原那么。
师生小结: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咨询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明白得,但事实上质是一样的。一样;来讲,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指处理情况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11心中要有杆“秤”

11心中要有杆“秤”
四、布置作业:
分别列出你认为“公平”和“不公平”的三件事。
板书设计:
公平的意义:(1)社会更和谐;
(2)个人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追求公平。
一、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其中的一个故事情境进行表演,将故事的结尾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4.学生进一步讨论故事涉及到的有关公正的问题。意识可以用下面的导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深刻体会公正的意义:公平公正的环境确实是人人都向往的。要做到公正则正也是很难的事情。如果我们心存私心,就很容易被他人所左右,也很容易做出不公正的事情。在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勇敢地做出正确的抉择。那么不公正地对待他人会有怎样的后果?请大家针对上面的两个故事并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说说不公正的害处,公正有什么好处。
3.阅读小故事《我投她一票》。并交流自己对这个故事中有关人和事的看法,对吕毅的做法的感想。
4.评选“公正之星”。下面的程序可供学生参考。
(1)根据我们在班委会选举中的表现,你觉得我们班谁最像吕毅。
(2)在我们班哪些同学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到了公平、公正。
(3)请把你身边公正的人、公正的事告诉大家。
(4)大家举手投票评选班级中的公正之星。
(5)为“公正之星”带上大家自制的大红花。
二、故事接力
1.通过故事明白心中的这杆“称”。学生首先听录音或者教师讲述的故事。故事如下。
(1)我们五(1)班本周承担学校的值周任务。而我这个班长则是响当当的值周长。你说我能不高兴吗?周一的早晨,我和值周生带上袖章,在学校门口检查同学们的仪表仪容。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没穿校服的女同学,仔细一看,是我们班的韩清文。值周生刘寒见了,立即拦住问:“你怎么没穿校服?”“对不起,我忘了。咱们是一个班的,这次就别扣分了!”“班长,你看怎么办?”刘寒接着问我,我犹豫了片刻后,不知说什么好。
(2)五(2)班的值周生今天负责查卫生。他们见五(1)班的清洁区不是很干净,给评了“良”。当查到自己班清洁区时,发现也不太干净,如果记“良”的话,本周的流动红旗又泡汤了,他们议论开了。
2.学生听完故事后,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刚才的两个故事都没有讲完,你能接着把它们说完吗?通过续说故事,让学生体会主人公那种左右为难的心情,并让学生的冲突情境中感受公平意义。
课题:心中有杆秤
教学目标
理解公平、公正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做到对人对事公平、公正,为人正直。
教学步骤: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秆称:同学们,称东西时怎样才能让称平衡?
2.教师:这是一杆可以看得见的称。在我们的心里还有一杆看不见的称。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心中有杆称),想知道吗?通过接下来的活动你们就可以漫漫地明白了。
三、发现不公正的事
1.学生说说自己周围有哪些不公正的事。教师将学生列举的人和事记在黑板上。
2.学生设想解决上面列举的不公正的事的意见和建议。
四、评选“公正之星”
1.出示警句“最高尚的事情是公正的事情。”学生读警句并谈自己的感想:为什么把公正的事情说成是最高尚的事情。
2.教师总结: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集体才充满朝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受到集体欢迎的人。但是做到公平公正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我们面临抉择时,能否用一颗正直的心来说话确实需要勇气。一个叫吕毅的同学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