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课件PPT

2.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 氨__极__易____溶于水,
瓶,形成__喷___泉___,瓶内液体呈
水溶液呈__碱____性
__红____色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点拨: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点: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烧瓶要干燥。 (3)气体要纯,收集满。
+
4
+OH-,
H2O
H++OH-。上述反应和电离均是可逆的,所以六种粒子
都存在。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2.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
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解析: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生成NH3, 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NH3,但有些铵盐也能与酸 反应,如NH4HCO3;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3价,如NH4NO3中 NO的氮元素是+5价。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3.化学性质:
NH3+H2O NH3·H2O
NH3+HCl===NH4Cl
有白烟产生
4NH3+5O2催==化 △==剂= 4NO+6H2O
还原性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本
质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第1课时 氨 铵盐

度最大的粒子是 NH3·H2O;NH3·H2O 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
液呈碱性;氨水中共 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
H2O、NH3、NH3 ·H2O、N
H
4
、OH-
和少量的 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题点二 喷泉实验
3.(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
N
H
4
的检验方法。
知识分点突破 能力总结提升
知识分点突破
知识点一 氨
基础梳理
1.工业合成氨原理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 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工
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2+3H2
2NH3。
2.氮的固定 (1)定义:将 游离
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化合物
浓氨水+ 固体 NaOH
浓氨水+ 固体 CaO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放出
NH3·H2O+CaO NH3↑+Ca(OH)2 CaO:①吸水;② 吸水后放热;③增加 溶液中 OH-浓度,减少 NH3 的溶解
题组例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2.氨水的溶质是一水合氨,而不是氨气,但计算时按照氨气计算。 3.氮的固定必须是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所以氨气和氧气的反应不属 于氮的固定。 4.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与Ca(OH)2反应制取氨气,而不用NaOH固 体,因为其易潮解结块,且高温下易腐蚀玻璃。 5.不能用浓硫酸、CaCl2干燥氨气,因为两者都能和氨气发生反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33张PPT)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解析: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氨气,B、C、D 均能够
检验出氨气,但 A 将铵盐直接加热,会产生干扰氨气检验的
生成物(如碳酸氢铵),导致无法准确地检验,A 不可行。
答案:A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提示:不能,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 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 的棉花团,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的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1.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 水氯化钙干燥。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形成喷泉的条件 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 生化学反应。 ①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 气体溶解或发 容器内压 外部液体进入 他液体接触 ―→ 生化学反应 ―→ 强减小 ―→ 形成喷泉
②常见气体与吸收剂的组合
气体
HCl
NH3
CO2、Cl2、 H2S、SO2
NO2+O2
吸收剂 水或NaOH溶液 水或盐酸 NaOH溶液
水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
2.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 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 用的装置有: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伍健强审核:温育钊时间:2009-2-10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三、预习:教材97页【实验4-8】现象: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气于水,其水溶液呈性注意: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地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O2、Cl2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等。
②装置气密性好③圆底烧瓶要干燥④少瓶内气体要充满且纯度要高思考: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四、学习过程:要点一:氨的物理性质氨气是色气味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且溶解速度。
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
氨的水溶液叫做。
氨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化时热。
液氨汽化时要的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要点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能形成喷泉)注意:Ⅰ、①由于形成NH3.H2O的过程是的,NH3.H2O也可分解生成和,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而NH3.H2O只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较,而NH4+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入酚酞试液变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但通常把NH3做溶质,水做溶剂。
⑤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2、与酸的反应(表现碱性)(1)盐酸(产生大量白烟)(2)硫酸(3)硝酸(产生大量白烟)注意:a、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b、氨气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遇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1)CO2(工业制纯碱中的反应)(2)SO34、与盐反应制取Al(OH)35、与氧气反应(表现还原性)(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要点三:氨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2、实验室制法:⑴原理:①加热铵盐(如NH4Cl)和碱【Ca(OH)2】的混合物加热装置:固+ 固气体(与制氧气的装置相同)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形管中干燥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以收集满,或者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收集满。
高中化学 4.4.1氨 硝酸 硫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课前自主预习
一、氨
1.氮的固定
多数生物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只能将氮转化为
含氮化合物 ,才能被生物吸收。将 游离态 的氮转为 氮的化合物 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用 氢气 和 氮气 直接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
N2+3H2高催温化 、剂 高压2NH3
。
2.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 没有颜 色、有 刺激性 气味、极易 溶于水 的气
(4)氨的还原性 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2NH3+3Cl2(过量)===N2+6HCl 8NH3(过量)+3Cl2===N2+6NH4Cl
特别提示 ①氨水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质量分数越大,密 度越小。
②与浓氨水靠近能产生白烟现象的酸为挥发性酸,如浓 HCl、浓HNO3;浓H2SO4、浓H3PO4等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
酞溶液变红。 简单表示为NH3+H2O
NH+ 4 + OH- 。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NH4Cl 烟)。
(3)NH3的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 4NO
(产生白 +6H2O。
二、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 易溶 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H3↑+HCl↑
,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H2O+CO2↑
。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与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NH4NO3==△===NH3↑+NaNO3+H2O 。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 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气体发生装置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 氨·硝酸·硫酸 人教版[1]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 氨·硝酸·硫酸 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1b852ed5b52acfc788ebc91d.png)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三、实验准备干燥圆底烧瓶、烧杯、双孔胶塞、滴管、酚酞试剂。
四、教学方法讨论,教学点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电脑显示图片引入]“非典”期间医院用氨水消毒,家庭中也常用氨水作清洁剂。
你想知道氨有什么性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氨气的性质。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氨[展示]一瓶氨气[提问]在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1.氨的物理性质观察并归纳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据氨的相对分子质量推断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通过观察氨气,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过渡设问]引导学生阅读第87页,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说明氨气易溶于水,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验证氨易溶于水呢?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发言。
引导学生提出氨易溶于水的假说,并利用喷泉实验来证实假说。
通过对氨的溶解过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续上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4~9氨的溶解性喷泉实验观察。
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1,并分析反应的原理,由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能力。
[过渡设问]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酚酞溶液变红,表明氨水中有大量OH—,但氨中不含氧元素,何以产生大量的OH—?思考氨水具有弱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通过抓溶液变红这一新问题,引出氨与水反应的性质。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1课时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检验: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现象: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4)干燥:碱石灰、氧化钙等碱性固体。 (5)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 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 (fángzhǐ)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第十八页,共39页。
铵盐 氨的实验室制法
1.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易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fēnjiě) NH4Cl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N__H_4_C__l=_=_△=_=__=_N_H__3↑___+__H_C__l↑___________。 NH4HCO3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NH4++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
NH4++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H+===NH+4 +H2O D.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
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的喷
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
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jiěshì)实验室中
CO2+2NH3·H2O===2NH+4 +CO23-+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重点)
2、了解有关氨水的性质,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 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铁架台(带铁圈),导管,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夹子,滴管,双孔塞,烧杯,水,酚酞等 三、学习过程:
[新闻导课] 据新安晚报消息:
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 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
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
[思考与交流]
1.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 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问题] 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A . 学生活动预设:凑近闻,扇闻
B .
教师活动预设:若学生用凑近法闻,降解危险性,若学生 用扇闻法,加以肯定。
[小结]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
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 对空中喷洒? [猜测]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 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酚酞溶液氨气NH
3
喷泉实验
【归纳整理】:“喷泉”的形成原理
(1)、喷泉形成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
[板书]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
A、学生活动预设: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
B、教师活动预设: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
[设想推测]
假设NH
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NH
3
分子和H
2
O
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学生实验验证]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现象及结论]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学生活动预设:氨水中的粒子:NH
3、H
2
O、NH
3
·H
2
O 、NH
4
+、OH-
B、教师活动预设: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提出问题]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 [板书]
(1)与水反应: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拓展] 在标准状况下,1L 水中溶解700LNH 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 ·cm -3,则氨水的浓度为( )
A .18.4mol ·L -1
B .20.4mol ·L -1
C .34.7%
D .52.2% [学生活动] 动手练习。
[解析] 氨水的溶质是NH 3.H 2O ,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 3 分子计算。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181000
9.011000174
.22700
4.22/700=+⨯⨯⨯mol ·L -1
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
故选择A 、C 。
[小魔术]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 不接触,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 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
[板书]
(2)与酸的反应: NH 3+HCl =NH 4Cl
[实验探究] 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说服力更强的实验?
[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并肯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自己给出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给学生演示:
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塞入浸有浓盐酸的脱脂棉,另一端塞入浸有浓氨水的脱脂棉,然后两端用橡皮塞塞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上述实验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中间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然后白烟向两端逐渐扩散。
请问为什么起初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呢?
[学生讨论] 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因为分子量小的氨分子扩散的速度快,所以两种气体分子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先相遇产生白烟。
[练习] NH 3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
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
[思考] 生产Cl 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学生猜想] 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教师解析] 反应原理:3Cl 2 +2NH 3 = 6HCl +N 2 HCl + NH 3 = NH 4Cl 。
[过渡] 在上述氨气与水、氨气与酸的反应中,
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它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 98-99的思考与交流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氮气怎样转化为氨气?
[讲解] 前面我们提到过,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他是怎样合成氨气的呢?其实他的方法就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来合成氨气。
[引申] 哈伯合成氨法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氮的固定?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也是氮的固定吗?
[学生讨论] 将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氮的固定。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因而不是氮的固定。
[问题2]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与氧气如何反应?
[学生讨论] 氨气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它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具有还原性。
[板书]
(3)氨气的还原性:
4NH 3+5O 2
4NO +6H 2O
[问题3] 按照课文的思考与交流讨论工业上制HNO 3的流程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同学们课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上图的各步反应。
[过渡] 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大家能否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小结] 氨的用途:
因为氨气易液化,故可作致冷剂;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制氨水;
因为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故可制氨肥; 因为氨气具有还原性,故可被氧化制硝酸……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实验室如何来制取氨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N 2
N O N O 2 H N O 3 O
2 H 2O N 2+ 3H 22NH 3
[板书设计]
4.4.1 氨气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1)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2)易液化;3)比空气轻; 4)极易溶于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NH
3与水的反应: NH
3
+H
2
O NH
3
·H
2
O NH
4
++OH-
(2)NH
3与酸的反应:NH
3
+HCl=NH
4
Cl、 NH
3
+HNO
3
=NH
4
NO
3
、
2NH
3
+H
2
SO
4
=(NH
4
)
2
SO
4
(3)NH
3的还原性: 4NH
3
+5O
2
4NO+6H
2
O
3、氨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