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蜀道难》优质课 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蜀道难》优质课优秀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社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

本课说明: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针对单元教学目1和目标3)

2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注意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谈,不能泛泛而论,进而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单元教学目标2)

3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郊游)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首诗歌的情境中,第一段能熟读成诵。

二、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三、鉴赏本诗第一段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尝试着运用某些艺术手法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关键课前有充分的朗诵预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采用背景音乐古筝曲)

2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李白。因为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教师给学生一

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本篇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简历如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教师过渡: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名篇《蜀道难》。

3与学生交流背景资料:(课前布置的这项作业是有意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因为诗歌鉴赏首先就要知人论世,所以训练学生这种意识,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基础。)

1《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写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2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很多是诗人的想象,因此这首诗被誉为“奇之又奇”的乐府诗。3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种说法)

教学具体过程

一多种形式诵读,整体感知全篇

1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首先将难字、易读错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其次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大体读懂诗意,将不能理解的语句挑出来,小组同学间探讨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质疑。

(因为诗歌本来就讲究涵咏玩味,有如千年佳酿,令人沉醉,所以不宜逐句翻译,破坏诗意美,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揣摩和体会。)

2 精品美读,再读感悟。

说明配合蜀道画面和背景音乐,教师进行示范朗诵。要求学生体会感情、语气、语调节奏等,同时布置思考题:《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3三读品味,其义自见

让学生小组间分段朗诵,体会它的效果,并请概括分析每段所咏叹的“蜀道之难”。(教师可提示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一段叹高难行。二段叹险可畏。三段叹战祸之烈

至此完成教学重点1诵读和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然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涵咏玩味,鉴赏艺术特色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分析出本首诗歌的艺术特点。我将公布本课研究学

习主题:你认为“蜀道之难”最难在哪里呢?是高,是险还是战祸之酷烈?

由此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蜀道之高有多高,有多难!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请具体分析第一段所咏叹的“蜀道之难”。因为第一段叹高难行(是怎样写蜀道之高难行的?)

学生经过研究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出第一段分为两个部分

1蜀道来历(介绍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2蜀道高峻(具体描写)

针对两个部分,教师分别提出两个研究问题:

(1)“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何作用?

明确:说明自古难行,付出重大的牺牲。增加了神秘感和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是诗歌的常见方法)

(2)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蜀道的高峻?这道题的设置实际上是进行名句的赏析,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名句的敏感度。在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下两句: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点面结合的方法兼夸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是大胆的想象和夸张。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本诗的创作趣谈: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像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像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

总结第一段艺术特色:

一段叹高难行。

蜀道来历(五丁开山)神秘浪漫

蜀道高峻点面结合、想象夸张

将研究性学习带入本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以第一段的鉴赏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诗眼、分层次,找名句才能比较系统地进行鉴赏,为第二课时完全自主学习鉴赏打下基础。

经过诵读感知,诗歌特色鉴赏之后相信学生对第一段的理解和感悟比较充分了,为了强化学生对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一个环节,“想象千山之旅”。

这个环节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写作练习,实质上更是对诗歌语言、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意境的另一种方式的鉴赏体会。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要求学生结合千山的风景图片,想象登山之旅,并描绘出来,这其中,可以借用、化用《蜀道难》或者改造蜀道难中部分诗句的词语,来进行描写。这样,学生将会对原诗再次进行赏读,对诗句进行更为细腻的揣摩,甚至可以达到创造性的赏读效果!这一环节也是落实了本单元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之后课堂上请学生谈想象中的千山之旅,学生和教师评点教师也有一篇下水文章与学生交流。教师下水仿写:

2请同学课堂背诵第一段。本课将在学生一起背诵第一段的琅琅书声中结束!

最后布置作业:熟读第二、三段,小组合作分析二、三段运用了什么方法写蜀道之难的,准备课堂汇报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蜀道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蜀道难》教案篇1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

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蜀道难》的说课稿(精选6篇)

《蜀道难》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道难》的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蜀道难》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一篇基本阅读型的课文。 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通晓背景,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疏通诗文,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3、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深入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解读法 三、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作者简介(生平略、作品风格详)、写作背景(利于学生理解诗文) 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体会诗句的语气,语调与长短句式变化的关系。 分析课文:从题目的“难”字着手,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呢?“难”在哪里?文中有多少处直接提到“蜀道难”的?我到这里为止提了三个问题,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来,等我们在疏通完课文之后,再解决。但是第三个问题,学生是很容易能够回答得出来的。因此我只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我的第三个问题,顺着这个问题,看看作者在文中三处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难”是否一

样。这样,就进入诗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疏通诗文。在诗文的疏通时,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重点诗句、字词,多让学生尝试着翻译,我及时点评、引导。同时还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特点。 课文从三个角度写了登蜀道之难,而每一段刚好为一个角度。在疏通完一段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来。这里就是解决了上面提到的作者为什么说“蜀道难”和“难”在哪里这两个问题了。 第一课时疏通到课文的第二段止。 第二课时 按照第一课时的方法疏通第三段。 结合课文当中的诗句让学生说说诗歌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 总结《蜀道难》这首诗的重点字词,再次理清“三难”。 布置作业:出默写题,课后再背诵课文。 五、板书 课题作者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说安居之难 总结:我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诗歌当中的“三难”,以此为线索,展开诗文的疏通。对于诗歌当中用来表现“三难”的诗句,也是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体现。所以用这些诗句可以总结出“三难”的结论,也可以用这些诗句赏析李白的诗风,让学生欣赏对蜀道难的想象和描写。学生在读懂了诗文才能够赏析,但是我们也可以融赏析于理解的过程当中。 《蜀道难》的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说课稿中课堂提问部分设计

《蜀道难》说课稿中课堂提问部分设计 问题设计: 1、诗歌开头连用“噫吁嚱”三个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A、B层同学思考并形成书面答案,C层同学仅作思考) 5、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A、B层同学思考并形成书面答案,C层同学仅作思考) 《蜀道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学过程 本课我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忆李白的诗句导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诗句,由此得出李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从而引出《蜀道难》。此环节意在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 【环节二】、认识李白。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将从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4篇唐诗。这首诗是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内容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描写了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从这首诗中可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飞动和落落大方自由的胸襟气度。 二、说学情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高中的学生并不陌生,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但由于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诗派诗风的多样性等等,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或是理解上的困难,或是情绪上的排斥。为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走进古诗文,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把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为我的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人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风格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作者导入的方法。让学生畅谈对诗人李白的认识,借他人对李白《束蜀道难》的评价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环节,我会进行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划清诗歌节奏。接着,教师介绍李白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之后再次朗读诗歌,这一次请学生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划分诗歌结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还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4《蜀道难》 精品教案

蜀道难 教学目的 一、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二、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三、课文感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读,辅以豪放曲风的音乐,配以相应的雄奇壮丽的蜀中风光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学生自读。 .提问: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思考,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明确:此诗奔放豪迈,充满了慨叹之意。 四、疏通文意。 .正音: 噫吁凫猱扪膺巉嵬 .关键字词: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蜀道难》的说课稿

《蜀道难》的说课稿 《蜀道难》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的一首诗歌,这个专题为诗词专题。流芳百世的名篇,来自于生命的力量,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平淡,或典雅,或庸俗,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而《蜀道难》的作者李白,则是中国诗坛最为辉煌的一颗明珠,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的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境界的最高层次。浪荡江湖,行山踏水,他的一生,把自然造化,皆化进他的诗里。在这幅描绘蜀国风光的泼墨大写意中,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崔嵬和峥嵘,写出了神工鬼斧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的融合在一起。 二、说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结合《蜀道难》的文本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吟咏朗诵和评点,品味本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感受本诗雄浑的气势、奔放的情感,以及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理解本诗的言外之意; 三、说学情和重难点

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与此同时,高一的学生对诗词又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鉴赏能力,所以我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通过吟咏朗诵和评点,品味本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本诗的言外之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四、说学习方法 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爱学。开放自主协作,激发学生探讨钻研,使他们会学。联想探索实践,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善于学习。依据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评点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蜀道难》是苏教版必修4“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的一首诗歌,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作。本说课稿是在上完公开课的基础上写就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体现新课程的课程理念! 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五、说学习过程 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蜀道难》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蜀道难》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蜀道难》。第一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古典诗歌。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意的探寻”,这一主题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本单元选编的诗歌,都有着丰厚的意菌,需要细细品味咀嚼,多方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其次,还要学会让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相印证,由此感受诗人创作时心灵与世界之间的相互碰撞、做荡。学会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体认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是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井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的异同;对作品内容、风格和表达做出恰当的评价。《离骚》是其中第一课,承担着实现上述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诗歌开头便不同凡响。前七个字中只有“危"和“高“两个实词。一上来就惊呼并极力渲染蜀山之高大险峻,真可谓“开门见山”。接下来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对蜀道难行的一个总括。这句话在全诗之中凡三见,反复强化、谊染,也成为全诗中最广为人知的名句之一。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远古时代,回溯蜀国古老而光怪陆离的传说,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为险峻的蜀道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随后描写现如今的蜀道。接下来,诗人才透露出送别之意。原来诗人此前极力谊染的“蜀道难”,其实是出于对入蜀友人的关切。以下再换角度,从社会人事写蜀道之险。末了,第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以“侧身西望长咨嗟”收束。与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一、引言 蜀道难,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该诗以描绘蜀道险阻、艰难的旅程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追求理想的豪情壮志。本次说课将围绕蜀道难这首诗的背景、结构、意境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介绍 1. 李白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个人形象而著称于世。 2. 诗歌背景 蜀道难是李白在他的人生低谷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李白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和个人原因,被贬为江州司马,远离故乡。在途中,他经历了艰险的蜀道,心情低落,对自己的前途和人生充满了疑惑和无奈。 三、诗歌结构分析 1. 诗歌结构 蜀道难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分为15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四个字。整首诗共有60个字,结构紧凑。 2. 诗歌形式 蜀道难采用了对仗押韵的形式,每两个小节的末字押韵,形成了整首诗的韵律美。

四、意境分析 1. 描绘蜀道险阻 蜀道难通过描绘蜀道的险阻与艰难,展示了作者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通过描写蜀道的险峻山峦、陡峭崖壁、狂风暴雨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在蜀道上的困苦和无助之感。 2. 表达豪情壮志 蜀道难中透露着李白豪情壮志的个性特点。诗中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 岩峦","路尽灯火阑,一行白鹭上青天"等描写,表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 不屈。 五、现代社会的启示 1. 追求理想不易 蜀道难通过描绘蜀道的险阻和艰难,告诉我们追求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现代社会,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2. 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蜀道难中的"路尽灯火阑,一行白鹭上青天"表达了作者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现 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六、课堂教学设计 1. 目标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第1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 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 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也属测。 3、讨论: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对此说,你持何态度? 点拨:不妨结合此诗具体内容,尤其是第二、第三节内容加以思考。 明确: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准确。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第2课时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 1、回顾旧知,指名表情诵读(配乐) 2、提问四: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3、提问五:《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明确: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先说章法灵活。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动”。 再说气象宏伟。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XXX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XXX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XXX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XXX的诗了解XXX,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XXX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XXX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常常朗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朗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头脑上逐步从老练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朗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XXX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XXX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XXX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XXX”。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蜀道难》。作为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本篇诗歌以其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通过对本篇诗歌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同时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技巧。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诗歌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壮美,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篇诗歌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诗歌中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2.掌握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基本技巧; 3.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4.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诗歌的基本技能; 2.讲解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背 景;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4.课堂表演法:通过课堂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蜀道难》这一主题。同时,播放有关蜀道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蜀道有直观的认识。 2.预习检测 通过简单的检测,了解学生对本篇诗歌的预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3.整体感知 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的主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基础。 4.深入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具体内容。例如,诗人如何描绘蜀道的艰险和壮美?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诗人的情感是什么?等等。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总结。 5.课堂表演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拓展延伸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类比阅读或相关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意义。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李白的其它诗歌,或者讨论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等。 7.作业布置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

《蜀道难》获奖说课稿之欧阳光明创编

《蜀道难》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李白的《蜀道难》,我准备从下列七个方面谈一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3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首乐府诗。李白承袭乐府旧题,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 的线索,并抓住蜀道各处的山水特点而作,具有极大的社会 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二学生对诗歌有一定了解,对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他们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 在培养形成中,并且,他们对乐府诗还比较陌生,鉴于此种 情况,我必须让学生对乐府诗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分 析鉴赏本篇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

发。 二、说教学目标 课文特点:《蜀道难》是李白根据乐府旧题的传统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 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所以课文有些地方难免晦涩 难懂。 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三个维度”并重的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生难字词和重点句子以及乐府诗的相 关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诵读(诵读法)——鉴赏(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拓展(比较法:与杜甫《登高》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难字词和重点句子。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 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 学习方法。 (二)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依据:单元目标要求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 境,感受古代社会与古人的情感世界。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会采用关注──感知──鉴赏──总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比较 教学法法展开我的教学过程。以合作探究法和比较教学法为 主。 合作探究法:在深入赏析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同时 我会适时,适度的启发,使整个教学过程行之有序,从而构 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完成拓展训练。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语文《蜀道难》说课稿

语文《蜀道难》说课稿 《语文《蜀道难》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蜀道难》教学设计 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提问]写的是哪位诗人? [明确]李白。这首诗就叫《寻李白》。 [提问] 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对李白诗歌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谈。 [参考]①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夸张成分非常多。给人感觉非常豪放,他说的东西看了以后让人过目不忘。 ②李白的诗中洋溢着飘逸豪放的感情,他的诗向来直抒胸臆,狂放不羁,非常奔放,倾斜着浪漫主义的激情。李白的有些诗歌在我们读来虽然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激情。我们欣赏李白诗歌也要带着这种感情去欣赏。 ③李白主要是豪放,利用大量奇特的想象写他的诗,我们读起来会很生动、具体,印象特别深刻。 [小结]豪放、夸张、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体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蜀道难》。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难》封面。

1.[活动]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字词的读音。另外,把你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字词划下来。 [提问]朗读非常的精彩,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活动]我们先看字词,你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问。 [参考]“扪身历井仰胁息”。解释为“屏住呼吸”,为什么解释为“屏住呼吸”?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友人说明蜀道是很艰险的、路途是险峻的。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作者说要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和路途的险峻有关系,是害怕。 “乒崖转石万壑雷”的“乒”字:发出很响的声音。 2.下面我问大家几个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 危乎高哉危:和后面的高是反复,同义复用。李白还有诗,“危楼高白尺,手可摘星辰。”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阻挡,挡住。 以手膺坐长叹膺:胸。成语:义愤填膺。 剑阁峥嵘而崔嵬峥嵘:山石突兀、高峻的样子。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如果。表假设。 3.[提问]大家初读这首诗,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明确]难于上青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在全诗里面反复出现了三次,可以说是贯穿全诗始终的一句主旨句。由这个主旨句我们可以基本上把握住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感叹蜀道之难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为什么作者要感叹蜀道难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具体研习课文 1.赏析第一小节

《蜀道难》的说课稿三篇

《蜀道难》的说课稿三篇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蜀道难》的说课稿,欢迎阅读。 《蜀道难》的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

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及背景。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 4、点拨法。 学法:

蜀道难优秀说课稿

蜀道难优秀说课稿 蜀道难优秀说课稿模板 蜀道难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道难》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它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下学期必修本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学期第2本依据引入了古代诗歌。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以帮助,还为学习第2本中的宋词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大致是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以唐代诗歌为重点,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的感受到唐诗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新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和学情,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及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诵读诗歌,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感情,掌握修辞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把握诗歌的寓意。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掌握修辞和表现手法。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及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诗歌的寓意。 1:解题,疏通文句,理清文章思路,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2:探讨诗歌的寓意、主旨,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李白诗风。 三、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具体教法如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