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电子电路中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

电子电路中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物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电子电路和集成电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随处可见的智能设备、物联网终端等设备都离不开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的支持。
电路设计是电子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而其中的集成电路设计更是电子技术的精髓所在。
本文将分别探讨电子电路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实现。
一、电子电路中的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指将多种复杂的电路模块、器件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电路电子器件。
集成电路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也是电子技术中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领域之一。
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是电路模块的设计,而电路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功耗、速度等。
因此,集成电路设计需要从众多的电路设计模块中选择最为适合的模块进行组合设计。
其次,集成电路设计还需要涉及到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的应用。
EDA是现代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EDA工具,设计师可以快速地完成电路模块的选择、设计和实现,并且进行仿真和验证。
目前,常用的EDA工具包括Cadence、Allegro等。
最后,集成电路设计需要进行高层次设计与底层设计的结合。
高层次设计涉及到系统的框架和功能分配等方面,而底层设计则涉及到电路元器件的布局、堆叠排布等方面。
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完成真正的集成电路设计。
二、电子电路中的集成电路实现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对应的是集成电路的实现。
集成电路的实现需要掌握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并且对现代微电子技术有深入的理解。
常用的集成电路实现工艺包括:晶圆加工工艺、光刻技术、化学蚀刻技术等。
这些工艺手段可将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图案制造出半导体芯片,从而实现整个集成电路的实现。
集成电路实现的关键是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以保证整个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技术综述

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技术综述一、引言电子元器件热问题是研究电子设备性能、可靠性及寿命等的重要方面。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不断挑战极限,热问题越来越成为设计、制造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因此,开发高效的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技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对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技术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散热设计、热传导材料、液冷技术、透明导电膜等方面。
二、散热设计散热设计是目前电子元器件热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散热设计的目的是将端口和使用电器的热量有效地转移给环境。
一种常见的散热设计方法是采用散热器,该器件可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加热量与环境接触面积。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可使用铝和铜等高导热材料制成。
此外,散热器还可采用风扇等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另一种散热设计方法是采用塔式散热器,当空间限制或需要设计一个冷却系统时,可采用该方法。
该散热器的原理是采用由一系列冷却塔构成的结构以增加散热面积,使得热量被透传。
其中,液态冷却的塔式散热器可采用热交换器或冷却液循环来实现更高的热传输效率。
三、热传导材料采用高导热材料与电子元件相接触,可有效地提高热传输效率。
目前常用的热传导材料有导电胶和热硅脂。
导电胶的优势在于极好的导热性能,可以通过填充空隙,将导致热不良的地方与散热器连接起来。
而热硅脂则是一种热传导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热传输。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热传导材料也在逐渐崭露头角,如碳纳米管等。
四、液冷技术液冷技术是另一种有效的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技术。
相对于空气冷却,液冷可以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可提供更大的热传输介质。
液冷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热交换器、热管、热泵等。
其中,热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液冷技术,其原理是采用一种特殊的管,使内部的液体沿吸附量分布,从一个部分传热到另一个部分。
该技术具备适应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五、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一种电子元器件热管理技术,其特点是可同时实现高透明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
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产品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非常必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以及该系统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和优势。
二、设计原理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主要通过获取电子元器件的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对元器件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1. 图像采集通过相机等设备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图像采集,将元器件的外观和内部细节转化为数字图像数据。
这些图像数据将作为后续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基础。
2. 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滤波、去噪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特征提取与分析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元器件图像中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元器件的形状、尺寸、颜色、缺陷等,通过与标准样本进行比对,判断元器件的质量。
4. 判定与分类根据提取的特征和分析结果,对元器件进行判定和分类。
合格的元器件将被送往下一工序,不合格的元器件将被剔除或进一步分析。
三、关键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设计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下面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关键技术:1. 特征提取算法特征提取是实现元器件质量检测的基础,需要采用适合的算法对元器件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边缘检测、角点检测、轮廓提取等。
2. 图像分类模型通过对元器件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学习,建立图像分类模型,用于对元器件进行判定和分类。
常用的图像分类模型有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3. 实时性处理对于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系统需要具备快速的实时处理能力。
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以采用并行处理、GPU加速等技术手段。
四、系统应用和优势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系统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优势:1. 自动化检测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动化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电路设计中的集成电路与系统级设计

电路设计中的集成电路与系统级设计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这些电子产品的核心就是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是将各种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组合起来,实现特定功能的过程。
而在电路设计中,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
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集成于一块芯片上的技术,它将传统的组件引线和插座的形式化为一个微小的芯片。
集成电路的诞生使得电子设备更加小型化、高效化和可靠化。
通过集成电路,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系统整合在一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而系统级设计则是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使其协同工作,实现整体功能的设计过程。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复杂性的提升,系统级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通过系统级设计,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各种功能的实现,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电路设计中,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集成电路作为电路设计的基础,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为系统级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系统级设计则通过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各个功能的协同工作。
这样,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电路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手机的设计中,集成电路可以将处理器、显示屏、摄像头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大大降低了手机的体积和功耗。
而系统级设计则可以将通信模块、应用软件、电源管理等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手机的整体功能。
除了手机,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在汽车、医疗设备、航天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可以使得这些电子产品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化,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总之,电路设计中的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设计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集成电路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提高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现代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

现代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现代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是指在设计电子电路和系统时,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以确保电路和系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电子电路和系统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现代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1. 基于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硬件描述语言(HDL)是一种用来描述电子系统硬件行为的语言。
通过使用HDL,设计人员可以对电路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描述,从而更容易进行电路的分析和验证。
常用的HDL包括VHDL和Verilog。
2.元件级设计:元件级设计是指在电路设计中将电路拆分为可独立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元件。
通过对各个元件的分析和设计,可以实现对整个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3.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现代电子电路和系统中应用广泛。
通过使用DSP技术,可以对电路中的信号进行精确和高效的处理,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4.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主要涉及电路的建模、分析和优化。
通过对电路元器件的特性进行数学建模,可以对电路的行为进行准确的分析,并通过各种优化方法来改进电路的性能。
5.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在现代电子电路和系统设计中,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采用适当的布线和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抗干扰能力,提高整个电路系统的EMC性能。
6.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是指将多个电路和系统集成到同一芯片上的设计方法。
通过采用现代的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和工具,可以实现高度集成、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电子系统设计。
7.系统级设计和建模:系统级设计是指对整个电子系统进行高层次的建模和设计。
通过对系统功能、性能和约束进行详细分析和建模,可以优化整个电子系统的设计过程。
8.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在现代电子电路和系统设计中,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智能电子元器件柜的设计与应用

116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基金项目: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验室专用药品柜的智能化解决方案,201901100004)。
现在高校都有电子技术类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电子元器件种类多。
实验室的各种元器件,一般都存放在传统元器件柜的众多小抽屉里,虽然每个小抽屉的前面板上都标识有器件的名称、封装的信息,但是查找起来费时费力。
为了避免浪费,元器件的取用管理都由实验室管理老师负责。
学生开展综合类设计实验时,需要的元器件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因此元器件的取用会比较频繁。
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找很多电子元器件时,需要记录在纸上然后挨个查找。
因此管理老师取用和放回器件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查找上,这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学生也浪费等待的时间,降低了体验。
另一方面管理老师也不能监控器件的使用情况,及器件的剩余数量等信息,偶尔会导致某种元器件短缺而不能及时购买,影响实验。
因此对实验室的电子元器件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助化是燃眉之需。
目前国内已经在使用的新型智能储物柜,智能储物柜与传统的储物柜相比,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功能上都有了全新改善和提升。
智能形式的储物柜应用功能多,从现在一般性的分类看,包括了密码储物柜、指纹储物柜、条码储物柜以及IC 卡储物柜等等,在使用上也都会有所不同。
但智能储物柜存储的是个人物品,存取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没有选择信息、显示信息和反馈信息等功能,实现的不是多物品的智能管理。
电子元器件的智能存取管理,一般储物柜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对实验室来说,设计一种智能元器件管理柜,使用意义非常大。
1 智能电子元器件柜工作原理电子元器件柜结构上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一个个小抽屉,每个小抽屉里面又分为三格,这些小抽屉格主要用来存放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单价不高的元器件,即使学生一次取用比实际需求多的数量,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新型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与实现

新型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出现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元器件在设计和实现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电子产品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型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与实现。
一、概述由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子元器件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和更新。
新型电子元器件具有更加小巧、高速、高内存容量、高处理能力、低功耗和低噪声等特点。
这将为电子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种新型电子元器件进行介绍。
二、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是一种采用微纳米技术制造的器件,其尺寸非常小,通常只有几微米或更小。
与传统的电子元件相比,微电子器件可以提供更大、更多的功能,同时具有更低的功耗和噪声。
常见的微电子器件包括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等。
在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实现方面,通常需要进行仿真和设计验证。
通过仿真可以预测器件的性能和行为,帮助设计人员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设计验证则可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出现问题。
三、柔性电子器件柔性电子器件是一种基于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造的电子元器件,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形变性,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曲面或弯曲的形状。
柔性电子器件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柔性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实现具有很高的难度。
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柔性电子器件在制造和加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特殊的制造和加工工艺。
四、光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实现电子信号处理和传输的器件,常用于光通信、图像处理、传感器等领域。
光电子器件具有响应速度快、信号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当前电子器件中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在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实现中,需要充分考虑器件的光学特性和材料特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光学仿真和修改,以保证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多媒体电子器件多媒体电子器件是一种适用于多媒体应用的电子器件,通常包括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种元素。
高校实验室电子元器件智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实验室电子元器件智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池晓宇彭泽顺沙毅张立立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36期【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计算机辅助管理越来越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趋势。
借鉴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落后的实验元器件管理手段,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元器件进行管理,就此目的开发了一套实验室智慧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对各类元器件进行分类管理并可通过此系统对元器件位置进行快速检索。
实验室智慧管理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部署的办法,搭建响应式页面和动态网页,兼顾移动端和电脑端的使用。
能够实现对元器件的智能化管理,有效缩短了找寻元器件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及元器件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实验室使用效益。
【关键词】实验室;数据库;元器件;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TP 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055-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36.023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University LaboratoriesCHI Xiao-yu PENG Ze-shun SHA Yi ZHANG Li-li(National Compu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819, 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computer-aided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future. Drawing on the current advanced computer technology, reforming backward experimental componen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manage components, a laboratory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is purpo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classify various components and manage them. This system allows quick retrieval of component locations. The laboratory wisdom management system adopts the separation of front and rear ends to build a responsive page and a dynamic web pag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e of mobile and computer. It can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components,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spent searching for component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experiment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mponents, and thu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boratory use.【Key words】Laboratory; Database; Components; Management system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学生想要进入实验室完成一些自主设计实验,这些要做实物的同学要到实验储物柜里取要用的元器件,可是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很混乱的局面,各种元器件混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况且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高校学科建设[1]、科学研究工作的快速提高、学校管理变革的推进、仪器设备日益增多,高校的设备资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和提高,在实验中为学生提供的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也日益增多,但元件设备复杂且不方便统一管理,由学生人工搜索某些元件设备耗费时间过长,极大的降低了实验效率,同时传统的元器件和设备的存取方式存在诸多类似于过量使用,使用后不归位等问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人们对电子元器件管理的要求也
越来越严格。
因此,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信息网上发
布以及后台管理。
为了使系统内部每个关系之间更加清晰,并且功能更加全面。
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采用了J2EE平台中的三个版本,这个三个版本适用于不同
设备,比如适用在小型设备、智能卡以及桌面系统等等。
并以此为基础采用一种
新的网状组织以及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技术。
其中网状组织技术主要负责MVC模式
的实现,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技术是负责数据持久层的实现。
为了保证系统内的数
据真实有效,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使用了网状组织自带的拦截器,具备较好的恢
复性。
另外在电子元器件关系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内部页面风格能够保持一致,采用了一种网页布局和修饰框架的技术进行整合,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复
用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设计
引言
电子元器件的运行容易受到性能、环境等因素的干扰,降低可靠性的水平,
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故障问题。
电子元器件在使用方面,应该根据可靠性的要求,
规划相关的措施,以便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控制能力,在系统内营造稳定的运行环境,在整体上维护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稳定,积极落实可靠措施的应用。
1电子元器件简述
通常电子系统的元器件单元总体上能够分成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器件这两大类
范畴,电子器件通常指的是由半导体相关材料制造出来的基础型的电子相关元件
单元(比如二极管、晶体管和各种规模的集成电路系统等)。
此类元件可以划分
成无源的器件(比如二极管装置)、有源的器件(例如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系统等)这两大种类。
无源类型的器件只需通过输入信号提供的电能来进行相应的工作,
无需外加电源来给相应的器件提供电能;有源类型的器件则需要有专门为其提供
相应电能的电源装置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伴随着当今时代电子领域的新技术
与新工艺的持续进步,一些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之间的区别已经很难来进行划分,而且很多现代化的电子元器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硬件设备系统了,比如单片机与
单片机系统已经是一类基于相应的软件系统的硬件芯片单元。
2电子元器件技术管理现状及难点
目前,国内电子元器件开展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的研制单位以微电子器件、混
合集成电路、模块组件及部件等定制型或专用型产品的居多,主要为整机或系统
配套,配套级别一般较低,但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加工难度大,且多数属于核心
器件或关键零部件,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机或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在实际的
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研制单位仍以用户为导向,按用户要求开展技术状态
管理,工作比较被动,未发挥技术状态管理的真正作用。
另外,由于电子元器件
产品具有通用性强、生产自主性高、生产批量大等特点,研制单位在开展技术状
态管理经常遇到以下困难。
(1)尚未形成统一要求,管理实施动力不足。
电子元
器件产品通用性强,适用于多种系统装备,可供多家用户单位使用,但不同用户
或不同项目,产品对应的配套级别不同,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及重点不同,目前
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进行明确,研制单位无法区分具体要求,矛盾明显。
若无用
户明确要求,元器件研制单位基本不会主动开展技术状态管理,实施动力不足。
(2)技术状态固化难度大。
元器件产品生产批量大,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未经
认证的、状态不清晰、稳定性未知的材料,或可能大量使用了进口材料等情况,
产品技术状态固化难度将大大增加;若用户单位在项目选型时,采购了未经鉴定
定型的元器件、国外元器件、技术落后或即将淘汰产品等情况,也将技术状态管
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3)技术状态更改流程繁琐。
由技术更新迭代造成产品的
状态多样化,或在生产过程中临时更改原材料引起的批次性变更等,都将引起产
品最终交付状态与用户最初选择的产品不一致,如将此不一致反馈用户单位,技
术状态更改流程繁琐,需要通过用户单位确认审批,更改周期较长。
3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设计的对策
电子元器件智能管理系统设计的下一个步骤,就是管理系统性的设计,主要
包括了硬件和软件设计两种。
第一,硬件设计。
管理系统模块主要是出入库的元
器件进行的记录和管理,硬件上主要是计算机型号的选取,因管理系统的空间限制,采用可靠性和准确度高的工业型号计算机最为合适。
而存储元器件的工具数
量较多,可以按照八行八列的正方形结构的进行排列,实现多组合式的存储方式,占用的计算机端口也比较少。
出于经济成本的考虑,元件柜与上位机之间的距离
不能过远,设计的过程中可采用5伏特的单片机进行管理。
电源部分的设计可直
接与电脑相连,通过发射电路供电的同时降低电压。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重点
包括了用户管理、出入库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以下的几个步骤。
首先,元器件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是集中信息的关键部分,可采用的数据库有Access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关系型
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Oracle数据库四种,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选择。
比如,Oracle数据库是有甲骨文公司开发的数据收集系统。
在进行数据存储时,
数据采集的采集子系统有网桥系统和前置机子系统构成,前置机子系统可以对数
据定时任务的生成和采集以及人工测试产生的临时任务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则是
软件接受网络命令,形成处理任务,然后相关的系统执行任务,任务服务器会将
成功的任务删除,错误则放入后续处理列表,最后完成任务。
而网桥系统则是通
过交换数据形成任务输出,然后子系统将定时采集数据自动输入临时数据库。
其次,用户管理系统设计。
用户管理包括了管理员和使用者,设计时要明确不同对
象的权限,管理员可以进行信息的修改、添加用户等操作,而一般用户则只能进
行查询,具体的设计要从注册、登录、查询所有用户、查询详情、修改、删除几
个方面进行,从整体来看主要是以三层架构为主。
如登录模块要自动进行判断是
否是管理员还是普通用户,并且设置有记住密码的功能,以便在下次访问主页面
时加快速度,可使用cookie记住帐号密码的功能。
而注册模块则只有管理员才
有权限,就是增加用户的操作,只是在注册填写信息的时候,需要做数据校验,
限制用户输入一些非法数据。
然后,出入库管理设计。
这一设计可以分成入库和
出库两个环节,从入库的角度来看,要对电子元器件按照种类和名称等主要参数
进行标记,并将其以数字顺序的形式录入数据库,以便对后续的元器件自动标签。
而入库登记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设计人员要要提前将元器件信息录入系统,并
建立查询目录,方便用户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从出库设计而言,要包括的内容有
仓库管理、货位管理、出库管理和查询管理,而在电子元器件的智能管理系统中
侧重于查询管理。
出库管理查询设计,要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直接输入关键字
查询元件的存储量,而且要保证每个一段时间可以对消耗量进行阶段性统计,为元器件的采购提供依据。
结语
电子元器件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所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人们的作用以及应用范围进行详细描述。
在电子元器件系统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WebWork以及Hibernate两种编程技术。
其中虽然出现时间较短,并且应用范围还不够具体,但是却具有很高的实在性,并且能够快速提升电子元器件系统的速度性以及安全性。
现如今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性能表现的相当良好,能够满足客户各种查询的需求,促进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提升发展程度。
参考文献
[1]尹继业.对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2,(10).
[2]胡绍忠.浅谈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