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光学

初中物理教案:光学

初中物理教案:光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镜、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眼镜、水底物体看起来更浅的原因。

4. 光的色散:彩虹、棱镜、光谱。

5. 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摄像机、投影仪。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现象。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学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棱镜等。

2. 教学课件:光学现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教学资源:光学相关的阅读材料、习题等。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1)导入:生活中的光现象(2)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3)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反射定律2. 第二课时:光的反射(1)复习:光的反射现象(2)实验:探究反射定律(3)应用:反射镜、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 第三课时:光的折射(1)导入: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的原因(2)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3)透镜: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近视镜4. 第四课时:光的色散(1)彩虹:光的色散现象(2)棱镜:光谱5. 第五课时:光学仪器(1)望远镜:原理、构造、使用方法(2)显微镜:原理、构造、使用方法(3)摄像机、投影仪: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和掌握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光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认识。

七、教学内容:1.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Young 实验。

九年级物理光学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光学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光学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光的传播路径及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2. 掌握光线的传播规律,能够运用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及斯涅尔定律3. 反射和折射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定律;2. 掌握光的折射及斯涅尔定律;3. 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趣味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光的传播路径及光的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

通过动态展示和示意图,让学生对光的传播进行形象化理解。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选取两个小实验,分别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知识巩固(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小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光学知识的掌握。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例如,镜子的原理、眼镜的折射等。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光源、平面镜、凸透镜、直尺、纸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等。

七、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2.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3. 练习成绩: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利用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物理光学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物理光学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掌握光的折射、反射等基本现象。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思政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原理。

2.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2. 如何将光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光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说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理光学。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包括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等现象。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阐述光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光学原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光学在科技、生活、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3.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潜望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等。

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光学知识,强调光的传播原理、折射和反射现象等。

2. 强调光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学现象。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物理光学——光的传播与人类的进步1. 光的传播原理2.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3. 光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4. 光学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物理光学实验操作

物理光学实验操作

物理光学实验操作物理光学实验操作教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器材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 清洁实验台面,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 检查实验光源的亮度和位置是否适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步骤一:光的折射实验- 将一块玻璃板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其角度使得玻璃板的一侧完全贴着实验台面。

-将一束光线通过玻璃板射入,观察光线在玻璃板中的路径变化。

- 调整入射角度,再次观察光线的变化。

- 记录光线的路径变化,并分析其折射规律。

3. 实验步骤二:光的干涉实验- 将一个狭缝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

-调整光源和狭缝的位置,使得光线通过狭缝后呈现出干涉现象。

- 调整狭缝的宽度和光源的亮度,观察干涉现象的变化。

- 记录观察到的干涉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4. 实验步骤三:光的衍射实验- 将一个小孔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

-调整光源和小孔的位置,使得光线通过小孔后呈现出衍射现象。

- 调整小孔的大小和光源的亮度,观察衍射现象的变化。

- 记录观察到的衍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光的折射实验中,实验者应该能够观察到光线在不同角度入射时的路径变化,并能够解释折射的基本规律。

光的干涉实验中,实验者应该能够观察到干涉现象,并且能够解释干涉的原理。

光的衍射实验中,实验者应该能够观察到衍射现象,并且能够解释衍射的原理。

六、实验总结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总结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同时,提出自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思考和展望。

七、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杂物干扰实验。

- 实验者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观察强光直视造成眼睛伤害。

- 确保实验光源的亮度和位置适合实验要求,方便实验者进行观察和记录。

以上就是物理光学实验操作的教案,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初二物理光学教案【5篇】

初二物理光学教案【5篇】

初二物理光学教案【5篇】初二物理光学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要反映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二物理光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物理教案-弹力。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一)形变(1)形变(2)弹性形变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

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③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二)弹力(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④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⑤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弹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并进一步分析得出:(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

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分析讨论,总结。

初中物理教案:光学

初中物理教案:光学

初中物理教案:光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光学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眼镜。

4. 光的色散:彩虹、棱镜。

5. 光的能量:光的发热、光的合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问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学原理和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3. 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透镜的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

6. 光的能量:讲解光的发热和光的合作用,让学生了解光能的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光学章节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棱镜等。

3. 多媒体课件:光学原理和现象的图片、视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光的传播:2课时2. 光的反射:3课时3. 光的折射:3课时4. 光的色散:2课时5. 光的能量:2课时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光学实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物理教案:简单的光学实验

小学物理教案:简单的光学实验

小学物理教案:简单的光学实验一、引言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

在小学物理教学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光学实验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光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简单光学实验,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和组织实验。

二、实验一:白光的折射实验目的:观察白光经过玻璃棱镜时的折射现象,并了解折射是光传播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实验原理:白光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在经过玻璃棱镜时,每种颜色的光由于波长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实验材料:白光源、玻璃棱镜、白纸、蜡烛等。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棱镜直立放在白纸上,确保光线可以正常通过。

2. 在棱镜一侧放置一个蜡烛,点燃它并调整位置,使光线依次通过蜡烛和棱镜。

3. 观察折射后的光线在白纸上形成的颜色条带。

实验二:反射的奥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反射现象,并观察反射光线的路径。

实验原理:当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

实验材料:镜子、手电筒等。

实验步骤:1. 将镜子竖直放置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镜子上。

3. 观察镜子中反射的光线路径,找出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的规律。

二、实验三:光的干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并观察干涉现象对光线的干涉。

实验原理:当两束具有相同频率和相同振幅的光线相遇时,根据其相位差的不同,会出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实验材料:激光笔、毛玻璃等。

实验步骤:1. 将毛玻璃放在激光笔光线的路径上。

2. 打开激光笔,观察光线通过毛玻璃后的干涉现象。

3. 探索改变激光笔的位置和角度对干涉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实验之前,可以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验证理论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物理实验教案 光学现象

物理实验教案 光学现象

物理实验教案光学现象物理实验教案 - 光学现象第一部分:绪论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性质、特征和应用。

光学现象是指利用光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系列的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的光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本实验教案将围绕常见的光学现象,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观察光的投射现象。

2. 观察和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并在实践中应用。

3. 观察并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折射的规律。

4. 探究平面镜、凸镜和凹镜的成像特性。

5. 观察和理解色光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6.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第三部分:实验准备1. 光源(如白炽灯、LED灯)2. 光屏(如白色卡纸)3. 平面镜、凸镜、凹镜4. 水槽或透明容器5. 棱镜或光谱仪6. 遮光板或黑色卡纸7. 记录仪(如手机、数码相机)第四部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1. 在光源前放置遮光板,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2. 调整遮光板的孔径大小,观察光线在不同孔径下的投射情况。

3. 在光路中放置不同形状的障碍物,观察光线的投射现象。

4.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并总结观察结果。

实验二:光的反射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镜面前放置光源和光屏。

2. 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3. 改变光源和镜子的相对位置,观察光线反射的变化规律。

4. 将平面镜倾斜放置,观察光线反射的变化情况。

5. 分析光的反射规律,并总结观察结果。

实验三:光的折射1. 在水槽中放置一支铅笔,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3. 在水槽中放置其他透明物体,观察光线折射的情况。

4. 分析光折射的原理,并总结观察结果。

实验四:镜子成像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镜面前放置一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 备课教案第一章光波的基本性质(The basic nature of light-wave)§1-1电磁场基本方程(Electromagnetic field fundamental equation)§1-1-1麦克斯韦方程组(Maxwell Equations)1、麦氏方程组2、各项物理意义§1-1-2物质方程(Matter Equation)1、表达式2、各项物理意义§1-1-3能量定律,波印廷矢量(Energy law, Poynting vector)1、目的2、电磁场的能量定律3、电磁场能量定律的物理意义4、波印廷矢量§1-1-4波动方程(Wave equation)1、波动方程表达式2、物理含义§1-2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1、几个概念:光扰动、光矢量、光场、光振动、横波、波印廷矢量、波面2、标量形式的波动方程§1-2-1平面波球面波谐波(P lane wave, spherical wave, harmonic wave)一、平面波P lane wave1、定义2、表达式3、图示4、波动方程5、物理意义二、球面波spherical wave1、定义2、函数表达式3、解4、物理意义三、谐波harmonic wave1、定义2、数学表达式(1)通式(2)平面谐波(3)球面谐波表达式3、性质(1)时间周期性(2)空间周期性(3)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周期性的关系(4) 程长与位相之间的关系 4、 谐波数学表达式的简称 (1) 平面谐波 (2) 球面谐波§1-2-2光波的复数表达式 (The complex expression of light-wave) 1、 表达式 2、 复振幅 3、 总结§1-2-3光波的位相 (Phase of light wave)1、当δ>0时, E a (+)位相超前E b (+)或者说E b (+)的位相滞后;2、当δ<0时, E a (+)位相滞后E b (+)或者说E b (+)的位相超前。

例1 设E 1和E 2两列波沿同一方向Z 传播,E 1从原点出发,而E 2从A 点出发,OA 距离为d ,问在P 点两列波的位相哪个超前。

例2 设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二者的传播方向都为Z 轴。

如果y x υυ>,问E x 相对E y 在位相上是超前还是滞后。

§1-2-4相速度和群速度 (Phase and group velocities) 1、 相速度(1) 平面波的相速度 (2) 球面波的相速度 (3) 一般情况下的相速度 2、 群速度 (1) 单色波 (2) 群速度条件 (3) 群速度定义(4) 群速度求法(5) 群速度与色散之间的关系 §1-2-5光的横波性 偏振态及其表示(The transverse wave nature and polarization state of light and theirrepresentations)一、 光的横波性The transverse wave nature of light1、0=⋅=⋅l H l E2、E H r εεμ00=3、)cos(00δω+-=z t k E E4、s l H l E 200200rr εεμμεε==二、光波的偏振态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light-wave1、 椭圆偏振 elliptical polarization(1) 定义 (2) 位相条件 (3) 方程2、 线偏振和圆偏振linear polarization 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1) 定义 (2) 位相条件 (3) 方程三、椭圆偏振光各参量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each parameter in the elliptical polarized light1、三角函数表示法 trigonometric function representationψδ2cos )2(tg a tg =⋅ x a 2sin sin )2(sin =⋅δa oxoy tan =E E222020b a E E y x +=+2、 琼斯矩阵表示法 Jones matrix representation⎪⎪⎭⎫ ⎝⎛=⎪⎪⎭⎫ ⎝⎛=200δδi y i x y x e e E E E ~E ~E (1) 椭圆偏振光 (2) 线偏振光① 水平方向,即X 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 ② 垂直方向,即Y 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 ③ 与X 正方向成45°振动的线偏振光 (3) 圆偏振光 ① 左旋圆偏振光 ② 右旋圆偏振光 (4)琼斯矢量的应用 ① 计算偏振光的叠加 ② 计算偏振光的分解3、斯托克斯矢量表示法Stokes vector representation⎥⎥⎥⎥⎦⎤⎢⎢⎢⎢⎣⎡=3210S S S S S 其中 x x x 2sin 2sin 2cos 2cos 2cos 03000123222120S S S S S S S S S S =⋅=⋅=++=ψψ(1)线偏振光:① 水平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的斯托克斯矢量 ② 在垂直方向上振动的线偏振光的斯托克斯矢量 ③ 在水平方向或θ角的方向上振动的线偏振光 (2)圆偏振光② 右旋圆偏振光 ③ 左旋圆偏振光 (3)椭圆偏振光4、邦加球表示法Banka ball representation(1) 线偏振光在帮加球上的位置(2) 圆偏振光 (3) 椭圆偏振光§1-3光波在各向同性媒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wave at the interface of isotropic medium)§1-3-1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一、 法向分量 normal componentn B n B 21= n 2n 1D D =二、 切向分量 tangential componentE 1• t=E 2• tt 2t 1E E =§1-3-2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Reflection law and refraction law))()(0)(r l k t ωi i i i i E ⋅-=e E i )()(0)(r l k t ωi E ⋅-=r r r e E r r )()(0)(r l k t ωi E ⋅-=t t t eE t t t 2t 1E E = t k r k r k ⋅=⋅=⋅t r i(1)证明入射光和反射光、折射光光面均在入射面内 (2)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1-3-3菲涅耳公式 (Fresnel formula)1、 电场强度E 垂直入射面的情况(即讨论⊥E 分量和相应的//H 分量) (1)先分别写出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E 和//H 的表达式:r ls ik i ωωr ls ik i ωωr ls ik i ωωE E E E E E i i ⋅-⊥⊥⋅-⊥⊥⋅-⊥⊥⋅=⋅=⋅=t t r r e e e e e e t t r r i i )(0)()(0)()(0)( r ls ik i ωω////r ls ik i ωω////r ls ik i ωω////E H E H H H i i ⋅-⋅-⋅-⋅=⋅=⋅=t t r r e ee e e e t t r r i i )(0)()(0)()(0)( (2)对于两透明媒质的分界面,有下列边界条件t 2t 1E E = t 2t 1H H =(3)因为⊥E 平行于Z 轴,又因为分界面为XOZ 平面,所以⊥E 平行于分界面,即t E E =⊥ 因此有 )()(1r i t ⊥⊥+=E E E )(2t t ⊥=E E )cos cos ()(1)(1)(1θθr i ////t //1t H H H H +-==1)(22cos )(θt //t //t H H H -==所以有 )()()(t r i ⊥⊥⊥=+E E E (4)反射光、折射光的垂直分量(振幅和相位)和入射光垂直分量之间的关系)(0)(0)(0t r i ⊥⊥⊥=+E E E)(02121)(0)sin()sin(i r ⊥⊥+--=E E θθθθ)(02112)(0)sin(cos sin 2i t ⊥⊥+-=E E θθθθ2、 电场强度E 平行入射面的情况(即讨论E //分量和相应的⊥H 分量)3、 菲涅耳公式 (1)公式(2)记忆方法(3)振幅反射比r 和振幅透射比随入射角θ1的变化曲线 §1-3-4反射率和透射率 (reflectivity and transmissivity ) 一、反射率和透射率reflectivity and transmissivity 1、 定义2、 表达式 1=+T R3、 线偏振光的表达式三、 影响反射率的因素 The factor of influence reflectivity 1. α 2 θ13 n 2 举例22020E E I Ir R i t r r ===)()()()(11222020i n n E E I I T θθcos cos )()()()(⋅==i t t§1-3-5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 (The polarization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一 α:αr αt二 偏振度 1定义 2举例3反射光、折射光的偏振状态 (1)θ1=00或θ1=900时有⊥=R R // (2)B θθ=1(3)B θθ≠1、00或900时§1-3-6在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情况下反射光的相位跃变(The phase mutation of reflective light at normal incidence andoblique incidence)一、 折射光无相位跃变The non-phase mutation of refract light 二、 反射光的相位跃变The phase mutation of reflective light 1 21n n < 1)B θθ<1 2)B θθ=1 3)B θθ>1 2 21n n > 1)B θθ<1 2)B θθ>1 3 小角度和略入射 1)小角度2)略入射§1-3-7全反射(total reflection)1)定义2)复数形式的折射定律3)复数形式的菲涅尔定律4)反射光的强度5)反射光的相位跃变6)光波在第二媒质中的穿透深度§1-4光波在金属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wave at the surface of metal)§1-4-1导体中的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e conductor)§1-4-2金属对光的反射和折射(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 at the surface of metal)应用知识1、光导纤维: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