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创新街区案例

中国创新街区案例

中国创新街区案例咱先说说北京的中关村。

这地儿就像是科技创新的魔法乐园。

在中关村,到处都是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和科技大佬。

你随便走进一栋写字楼,就能发现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公司。

比如说,有那种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企业,他们正在努力让机器像人一样聪明,甚至比人还聪明呢!想象一下,以后机器人能帮我们干各种事儿,这其中就有中关村这些创新者的功劳。

这里的氛围特别好,创业者们凑在一起,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开联盟大会。

他们互相交流想法,今天你给我个点子,明天我给你个创意,说不定就搞出个改变世界的大发明。

而且,周边还有好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就像一群智慧的长者在旁边给这些创业者们当智囊团。

清华、北大的那些聪明脑袋,研究出个啥新理论,马上就能被中关村的企业拿去转化成实际的产品或者服务。

再讲讲上海的漕河泾。

这地方就像是时尚与科技融合的潮流街区。

漕河泾里有很多做新兴科技的企业,像那种搞生物医药的,研究怎么用高科技手段治病救人。

他们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感觉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药水工作室,但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能治病的东西。

这里的创新还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

有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漕河泾的创新环境影响下,开始玩起了智能化改造。

以前靠人工吭哧吭哧干活,现在用上了智能机器人,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好几倍。

而且,漕河泾的街区环境也特别好,有很多时尚的咖啡店和创意小店。

创业者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到这些地方放松一下,说不定在喝杯咖啡的功夫,又有了新的灵感。

还有深圳的南山。

这简直就是个科技大冒险的乐园。

南山汇聚了一大批像华为、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

这些巨头就像大树一样,在它们周围又生长出了很多小的创新企业,就像树下的小花小草。

华为在通信技术上不断创新,5G技术领先全球,这背后可少不了南山这片创新土壤的滋养。

腾讯呢,在社交、游戏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让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他们的产品联系起来或者享受乐趣。

南山的政府也特别支持创新,出台了好多优惠政策,就像给创业者们发红包一样。

“新中关村现象”的七大特点

“新中关村现象”的七大特点

“新中关村现象”的七大特点作者:白津夫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47期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以来,中关村创新创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创新方式、创新内容、创业形态和实现形式都有了很大不同。

互联网化创新深入发展,推动中关村创新迈向新高端、创业呈现新气象,形成“新中关村现象”。

第一,创新创业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创业的活跃度和成功率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核心区万人均发明专利166.2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关村人均创造利率增长8.8%,今年前8个月新增24家创业公司挂牌上市。

第二,平台创新日趋活跃,新经济规模成长,中关村进入了平台创新时代。

互联网平台真正成为创新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成为有效整合线上线下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主体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平台经济更是成为新经济的领航者。

中关村着力培育网络交易和服务平台、打造平台经济特色载体、聚合平台经济发展要素,推动以平台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规模成长,正在形成“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三,金融正在成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力量。

金融服务真正打通了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从过去的源头活水成为进一步贯穿创新全过程的主要动力,同时催生了“天使投资+合伙人+众筹”的模式。

在近几年来中关村新上市的公司中,75%以上获得过创业投资支持。

第四,在中关村,已经形成了商业模式创新倒推技术创新、重塑创新流程的现象。

从过去技术创新牵引到商业模式创新牵引,市场化预期确定性增加,产业化跟进速度加快,有效提高了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创业成功率,加速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第五,创业社区化、企业化,拓展了企业新空间。

近年来,中关村形成了YOU+、华清嘉园、长远天地、锦秋国际等创业社区,以及回龙观、天通苑的创新社群、优客工场等,为新一代创业者“360度+24小时”的全天候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大大拓展了创新空间。

一年来,中关村街区孵化创业企业超过600家,吸收创业者近9万人。

中关村25%初创企业倒闭100万就象打水漂

中关村25%初创企业倒闭100万就象打水漂

中关村25%初创企业倒闭 100万就象打水漂从路边的一个小门脸开始,在中关村摸爬滚打了六七年的陈雷,现在已是北京天晴科技公司的总经理,在太平洋电脑城有300多平方米的店面,主要代理清华紫光和联想笔记本电脑。

谈及自己的创业经验,陈雷说:“当初选择创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像推车一样,不停地往前推,只是希望提高一下生活质量,让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成比例。

”“在中关村创业,如果仅仅投资100多万元,就跟打水漂一样。

”2003年2月开始在中关村创业的北京学智科技公司总经理郭佩琳深有体会地说。

她刚刚创业就碰上不可预见的风险-非典,先是赔上了看得见的40多万元,而看不见的损失是公司的业务非典结束后才正式开张。

“那时候基本上没什么业务,等于是干投入,有些心慌了,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1998年6月,留学回国的张连毅从朋友那里借了50万元,创办了北京捷通软件技术公司。

依靠对语音和手写技术的执著,至今,张连毅已经累计投入公司1500万元,他创办的公司已经成为同行业的优秀品牌之一。

“人这一辈子到底能做几件事?能做好一两件就真的是不错了!”这三位中关村的创业者,创业时间不同,创业模式不同,创业背景不一样,经营业务不一样,创业初期投入的资金和企业运营中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但他们创办的企业,现在都经营得不错,他们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都提到了三个因素:一是要熟悉市场,二是要有一定的资金和持续的资金投入能力,三是要有好的心态。

这三家企业,没有联想、方正、新浪、亚信等中关村著名企业那么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也不会有想像中的那么久远的生命力和优良的抗风险能力,但是,他们显示了中关村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长成联想,但他们离现在想进入中关村创业的人更近。

带着入行的心态来创业肯定被浪打回来“现在的中关村,和当初的创业环境很不一样了。

当初单枪匹马就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现在就很难了。

”根据自己的经历,陈雷认为,如果想现在进入中关村创业,一定要对中关村市场运作非常了解,最好自己先去体会一下,甚至可以先去找个地方打工,“中关村的生意和别处的生意不一样。

中关村领潮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关村领潮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关村领潮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关村不是中国的硅谷,而是世界的中关村。

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引发创业浪潮,带来产业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

中关村是我国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孕育地。

今天,互联与移动在一起,智能与制造在一起,生物与医药在一起,传统产业嫁接互联网思维,新产业的广阔空间,正在神州大地引发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大潮,而中关村,正是这潮头的领潮者……科技创业圣地,引领中国风向30多年前,改革开放春风乍起的时候,中关村出现了最早砸碎锁链的勇士。

他们成为中国科技创业的引路人。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什么错?”一个叫做陈春先的核科学家,率先下海,不低头,不写检查,在一个破旧仓库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一个叫做王洪德的工程师,提交了辞职创业报告,发出了“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不后悔”的呐喊。

选择不安与冒险,选择未来的召唤,奔向市场经济的洪流。

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和中关村路的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达148家,形成了“电子一条街”的雏形。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关村成为中国科技创业的发源地。

“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

20多年前,中关村建起中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一代代创业者在此登上科技创业的“高速列车”。

海归创业,引领风向。

为了“让互联网改变中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

为了“用技术改变世界”,李彦宏辞掉硅谷职位,带着专利技术回国,创办了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百度。

如今,在这个科技创业者的摇篮里,留学归国人员占到全国的1/4,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占到全国的1/3。

用创业体现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中关村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聚集地。

在科技创业中铺下创新的基石,中关村开发了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紧缺技术和产品,掌握了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创造了TD?CSCDMA、闪联等一大批重要国际技术标准,为航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文创街区有哪些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文创街区有哪些

北京最值得一去的文创街区有哪些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拥有着众多充满魅力的文创街区。

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创意灵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魅力的地方。

798 艺术区,无疑是北京文创街区的代表之一。

曾经的工厂区,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艺术的殿堂。

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风格迥异的画廊、艺术工作室、创意店铺。

那些斑驳的墙壁、废弃的厂房,在艺术家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

漫步其中,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迷宫,每一个转角都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无论是现代艺术的先锋作品,还是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

798 艺术区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场所,更是一个交流和碰撞创意的平台。

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汇聚,共同探讨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不可错过的文创街区之一。

这里保存着北京最完整的胡同肌理,走在狭窄的胡同里,感受着老北京的烟火气息。

沿途的小店琳琅满目,有充满创意的手工艺品店、别具一格的咖啡馆、还有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书店。

在这里,你可以亲手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也可以坐在咖啡馆里,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片刻的宁静。

南锣鼓巷还汇聚了各种特色小吃,从传统的炸酱面、豆汁儿,到新颖的创意美食,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

同时,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胡同音乐节、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让游客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北京的传统文化。

杨梅竹斜街则是一条充满文艺气息的街区。

与其他热闹喧嚣的街区不同,杨梅竹斜街显得更加宁静和优雅。

这里的店铺大多是一些独立设计师的工作室、小众书店和复古杂货店。

街道两旁的建筑保留了老北京的风貌,青瓦灰墙,古色古香。

在这里,你可以淘到一本珍贵的古籍,也可以买到一件设计师精心制作的服装。

杨梅竹斜街还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文人墨客的驻足,他们在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为这条街道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中关村创业大街下一站,硅谷沙丘路

中关村创业大街下一站,硅谷沙丘路

中关村创业大街下一站,硅谷沙丘路作者:陈凯茵邓茗文来源:《留学》2014年第14期导语:“去斯坦福之前你会觉得创业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非常遥远,是那些享受Crazy life的人才会干的事情。

但到了那边,当发现自己被Crazy life 包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创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如今,中关村创业园可能是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最佳着陆点。

技术宅的创业天堂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三个技术宅大学毕业了,他们有满腔的创业热情和一箩筐的点子,想要创业,但是他们纯粹是创业界的“小白”:没钱、没经验、没办公场所、不懂企业管理、不知道怎么招人、不懂行政、不懂营销、不懂媒体关系……然后,他们去了一个名叫“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名叫“车库”的咖啡馆。

他们点了一杯咖啡,于是获得了一个临时的免费办公场所。

然后,他们去一家名叫“3W”的咖啡馆参加讲座和沙龙,跟不同的人聊天,明确了自己的创业点子;再然后,他们到车库咖啡斜对面、一个名叫“联想之星”的创业基地,阐述创业理念,并向“天使汇”提交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获得了资金;接着,去3W咖啡旗下的“拉勾网”,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团队班子也组建了起来。

项目运营了一段时间,业务规模也有所扩大。

三个技术宅又去了联想之星对面的“36氪”,获得几家科技媒体的报道支持;然后,在36氪对面的“《创业家》全球路演中心”,加入了“黑马创业大赛”参与全球项目路演,让项目被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和用户检阅。

很幸运,他们的项目得到了认可,并卖给了巨头BAT。

之后又获得了几轮投资,经历几年快速成长期,最终,赴海外上市了。

三个技术宅绕来绕去的那些地方,其实都在一条新更名的街上:中关村创业大街。

2014年六月之前,这条长仅几百米的街道还叫做“海淀图书步行街”;如今,这里聚集了包括政策支持、专业创业服务中介、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培训机构在内的各类机构,这些机构专门为科技型创业者、初创团队提供支持。

中关村创业大街那些事儿

中关村创业大街那些事儿

龙源期刊网 中关村创业大街那些事儿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5年第29期早就听说中关村的创业大街火得不得了,可不知它在哪儿的“老北京”也大有人在。

当他们蜂拥而至才发现,创业大街不就是早先海淀图书城那条街嘛!对于来北京的旅游达人,景点也不只长城、故宫、颐和园这些传统景点,或者798、南锣鼓巷、后海这些新的时尚景点,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慕名而来的也大有人在。

要问,车库咖啡、3W咖啡、JD+奶茶馆、天使汇都在哪儿?找它们容易,只需来到创业大街。

于是,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了北京又一个时尚旅游区。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要说有什么可看的,你会失望;但要说有什么可听的,你一定会振奋。

来这里不是被颠覆,就是等着颠覆别人。

这里的创业气氛真的很浓:记得笔者小时候学校墙壁上贴的都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里的咖啡馆满墙贴的却是沈南鹏、周鸿祎……这里的饮食也大都和互联网创业有关,你可以嚼着西少爷O2O肉夹馍,一边喝着JD+奶茶,一边玩各种新奇的智能硬件;这里的咖啡甚至都有种浓郁的创业味儿,因为伴随咖啡香气飘来的还有“商业模式”、“APP”、“VC”这样的创业字眼,但你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创业了?对于技术驱动型的互联网创业,找对一个好平台、开发出好产品才是创业的第一关,否则再诱人的创新点子也落实不下去,这领域就连互联网营销方案也必须要过技术槛儿。

互联网创业首先绝对依赖技术基础。

一方面,技术创业人员期望通过一些优秀的技术平台脱颖而出,让投资人、用户、合作伙伴尽早应用这些新品。

另一方面,平台型的企业也在为挖掘技术人员、用户、合作伙伴而煞费苦心。

而创业大街是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技术大赛是种立竿见影的方式。

所以周末来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就要小心了,“今天活动不对外营业”的牌子时常挂在门外,因为这些地方被各色的创业大赛包了场。

比如,笔者在这里就见过“90后”的“计祘客”CEO俞昊然,去年拿到千万元级别Pre-A轮投资的“计祘客”,就把“计祘之道”程序设计大赛作为抓手,为的就是吸引自己的主要用户——大学生和计算机爱好者们。

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鼓励创业创新

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鼓励创业创新

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鼓励创业创新
佚名
【期刊名称】《办公自动化(综合版)》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了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随着经济变迁,创新经济崛起,创业大街实现了从图书城向创客创业创新圣地的转型升级,上期杂志专门报道了国家行政学院“创新战略与国家繁荣:创新2.0”首期司局长研讨班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现场教学.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成为了解和体验创新2.0时代的创新型经济,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典型样本.
【总页数】2页(P9-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一间咖啡馆”到“创新创业高地”——记中关村创业大街服务升级2周年[J], 李伟
2.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时强调--创业创新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基础 [J],
3.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J], 董池
4.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创业空间演变研究 [J], 吴锦昱; 钱云
5.创新型城市街区非正式学习空间使用研究——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 [J], 李玉婷;钱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变化中关村创业大街你可能早有闻名,可是它最近的发展你可能就不知道了吧?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你好,创业大街不足200米长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塞满了五湖四海的创业者,那些创业明星故事激励着他们。

3月的车库咖啡已经恢复了满员的状态,这里仿佛置身大学自习室和网吧的混合空间,一水儿的长宽桌摆着,插线板从室内天花板上垂落下来。

年轻的面孔是主力军,他们几乎人手一台电脑,有的在安静地做事,有的在谈笑风生。

“从2014年6月开街,从最初的10家机构到如今的40家,创业大街已经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圈,创业机构、创业者/团队、小微企业在这里都能快速找到资源。

”海置科创董事长姚宏波表示,这种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仅一年半时间,却展现出超大的能量:入驻40家海内外创业服务机构、700多个入孵创业团队、2500多家合作投资机构,融资额达18.75亿元人民币。

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夜成名的故事。

在姚宏波看来,这条街正形成一种创业文化。

“这条街既是一条商业街,也是示范街,我们更看重的是它是创业文化街。

它的精髓是鼓励创新的精神。

”2016 年的两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答记者问时说:「民营经济也在起来。

我建议大家到北京的中关村看看,中关村有一个创业大街、创新大街,到那里看,有一些聚会的地方,咖啡馆,到里面看看都是一些什么人。

都是一些年轻人,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后、科研机关人员,也有民营企业家,他们讨论什么? 创意、创业、创新。

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可以预见,中关村创业大街,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创业的地标,只要抛弃虚火,脚踏实地,就会持续发展、茁壮成长。

如果它从喧嚣走向平静,那未必不是好事。

因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静水方能深流,只有那些沉下心来认真做事,投入社会进步洪流创造价值的创业者和服务机构才会走得更远。

■ 创业服务向纵深发展层出不穷并且多样的咖啡馆显示了这片街区的的活力。

但去年下半年的时候,也有人提出创业大街「遭遇了冷空气」,「咖啡凉了」。

2015 年的中国股市急转直下,而创投领域也有了「资本的寒冬」的说法。

创业大街的创业者们也有抱怨拿投资难的。

或许,街区没有像以往那样熙熙攘攘。

但正如车库咖啡李燕说过的一句话「热情其实是创业过程中最不具参考性的,因为创业本来就不是面子上的事。

」创业并非人多势众就好。

感性和亢奋并不能真正代替理性的循序渐进。

咖啡表面上适度的冷却未必是坏事,免得烫了口。

咖啡本身正在走向多元化。

在创业大街一带,有车库,有两岸,有星巴克,也有雕刻时光,也有「总理咖啡」、极客咖啡。

同样是咖啡,却可以有多样化,实现不同的创新,适应不同的人群。

创业大街的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元,说明创业人群开始群落化、细分化,创业服务也在不断细分和深化。

这和创业大潮往各行业的垂直和纵深方向发展是相应的。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曾总结过中关村的一个很大特点,即它的创新创业元素不是孤立的,而是日益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看中关村创业大街,它也呈现出生态圈的属性:各个咖啡馆和创业服务机构各有偏重,在运营上也有各自的招数,在行业挖掘、社群聚合、项目征集等方面,走出了各自的路。

而创业大街之外,各种创业服务也在蔓延,比如几百米之遥的互联网金融大厦,底层就出现了一个泰智会的同道咖啡,它走的是服务于全国园区协同发展的路线——这又是创业服务的一个新的点……散落在附近的各种创业咖啡,与创业大街相互呼应。

在姚宏波看来,咖啡不存在凉热的问题。

创业大街从最初的热捧到大家逐渐更懂这件事,肯定是有过程的。

在他看来,不管是政府,运营方,还是投资者,创业者,现在都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项目对接更佳精准,它形成的产值和效果比原先撒网式的更好。

”在他看来,中关村现在的名片是创新驱动发展。

中关村正在成为一个创新的高地。

在车库咖啡,他们说:每时每刻都有奇迹发生■ 创业大街到底在发生什么?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挖掘机销售人员想做互联网,带着团队住在洗浴中心,一边洗澡一边解决早餐夜宵,他连续尝试了几个项目,最终带人进驻车库咖啡,选择用移动互联网卖二手挖掘机,终于成功拿到投资。

这听起来带有某些传奇性的色彩。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那些失败的项目也更多被作为一个个缺乏审慎的个案,提醒着那些冒进的创业者:这里并不仅仅是“二手挖掘机传奇”和“风平浪静”。

大街上交替上演着两个版本的故事,一种死亡,一种新生。

个别的孵化器和创业咖啡馆倒闭了,这是正常的现象。

创业是概率很低的事件,不到百分之十的人会成功,但是创业失败之后还会有人继续创业。

正是这种创业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站在车库咖啡门口向内望,一眼看去,仿佛置身大学自习室和网吧的混合空间。

一水的长宽桌齐溜溜摆着,插线板从室内天花板上垂落下来,落在桌面上,这个设计别具一格。

创业者们坐在里面,摆一台电脑,要么安静地做事,要么跟桌对面的人谈笑风生。

但整间咖啡馆并不显得过分喧哗。

车库咖啡成立于2011年4月,全天24小时营业,只需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一整天,晚间加收30元还可以通宵。

作为一家提供开放办公平台的创业咖啡店,这里有可以免费使用1G的超快网络,投影仪,打印机等,创业者还可以整桌租用工位。

到目前为止,这家咖啡馆已经营了五年。

几乎每一个驻扎在这里的创业者,都会听说发生在这里的传奇。

IT男们坐在深色的桌子边,略带惊奇地分享关于互联网挖掘机的故事。

■ 创业大街的咖啡要凉热得当在中关村,新创办企业从2010年的3000多家增长到现在的20000多家。

2015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4万亿元。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曾谈及中关村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其一,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谷歌,创办天使投资机构+孵化平台,名为“创新工场”;其二,“车库咖啡”入驻海淀图书城。

“当时这事非常小,但三个月后就引发《华盛顿邮报》的高度关注,认为美国最该害怕的是中国下一代年轻人创业”。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其实该热的时候热,该凉的时候要凉,这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杨伟光说,但中关村的创业创新环境与氛围一直“温热”。

对此,受访的政协委员表示,中关村的创业环境不仅有几十年的积淀,还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行政审批的优化、政策支持的集成、雄厚的人才资源、创新创业氛围。

2015年10月,海淀区正式对外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

整体的中关村大街是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都包括在内,全长7.2公里。

历史上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以及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全部位于“中关村大街”。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到中关村创业,全长7.2公里中关村大街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创业所需,特别是由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一轮创业潮渐热。

”秦君委员说。

受访的政协委员建议,政府的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要紧随时代发展,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比如开展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才、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创新,为企业成长做好服务;建设高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解决草根创业者们创业初期的痛点,使创新创业者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觉孤单。

在车库咖啡“午间半小时”上,被大家誉为“车库好声音”的王嘉阳为大家深情献唱■ 第六次创业的中关村“土著”:喜欢这里的氛围,很美式,很开放在车库咖啡见到关毅然时,他正在电脑前码字。

跟其他的桌子不同,“课余时光”的标牌很醒目地竖起。

作为一个常驻团队,关毅然进入车库刚刚3个月时间,对他来说这是新鲜而充实的一段时光。

创业的沃土很多,为什么会选择在车库咖啡。

“我是中关村土著民。

”关毅然从小学开始便在这一带厮混。

“我上小学的时候,中关村一小后面是一片特别烂的斜街。

”有时候,他会穿过卖盗版盘的小店到图书城附近的小餐馆觅食。

中学时候正值中关村卖场兴起,四通、中海、海龙都是关毅然的乐园,每天放学后就在这里逛,慢慢成了电脑高手,没少帮同学攒电脑,现在在科贸还有自己的柜台。

“攒电脑刚开始很赚钱,现在连科贸都很少有DIY了,大家都转向企业服务。

”如今中关村卖场在向创业创新中心转型,对这片土地有着独特情结的关毅然,在创业风口上也回到中关村再次起航。

跟其他创业者一样,每天一早关毅然会出现在车库咖啡,他的工作很庞杂——开发产品,洽谈合作。

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还要经常被靠谱和不靠谱的人“打扰”。

“喜欢这里的氛围,很美式,很开放。

”这算是关毅然第六次创业,从大学毕业开始他就不停折腾,这一次他把目标放在教育行业。

经常会有人靠上来聊天,这位1986年出生的北京小伙儿已经能相当熟练且沉稳地应对。

其实,五年前他就来过车库咖啡,当时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还是海淀图书城,车库是最早的一家咖啡馆。

“二手挖掘机”的传奇故事依然在这里流传,但随便一个项目就能拿钱的火爆已经过去。

关毅然对于融资显得很保守。

“钱只是一类资源,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

”关毅然表示,不会拿不成型的项目来骗投资人的钱。

“我们很快就会盈利。

”课余时光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服务平台,关毅然和他的团队希望能为学生们带来快乐和成长,获得综合能力和自我价值的提高,甚至协助和推动国内教育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