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盾总裁应邀参加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研讨会
“国家救灾应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重庆

提 升 救 灾 应 急 保 障 能 力 为 目标 ,实 施 自主 创 新 与 人 才 培 养 两 大 战 略 ,尽 快 形 成 技 术 研 发 与 开 放 服 务 两 大 功 能 , 为 国 内 领 头 、 际 先 进 的 救 灾 应 急 科 技 创 成 国
资讯 ・ 庆 动念 ’ 霞源自‘ ‘ 国家救灾应 急装备工程 技术研 究中心” 落 户重 庆
近 日 . 国 家 救 灾 应 急 装 备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 “ 揭 牌 仪 式 在 解放 军后 勤 工程 学 院 隆 重 举 行 。 国家 科 技 部 社 发 司 副 司长 田保 国 、 后 勤部 政 委 上将 孙大 发 、 庆 总 重
0 8
2 1 年 6月 00
施 ; 《 范 》 内 容 上 , 结 合 国家 及 地方 的 相 关 行 业 在 规 的 应
加了此次会议。 会 上 , 听取 了市 经 信 委 关 于 15 国 际 专 用数 据 在 5M 通 道 建 设 和 使 用 情 况 的 介 绍 ,以 及 市 电信 规 划 设 计 院 关于 《 重庆 市 1 5 国际 专 用 数 据通 道 工程 服 务 规 范 》 5M
装 备 研 发 、 才 培 养 、 际 交 流 , 力 提 高 国 家 救 灾 应 人 国 着
仪式 上 .国家科 技部 社发 司副 司长 田保国宣 读
了 国 家 科 技 部 关 于 组 建 “ 心 ” 批 复 。 重 庆 市 人 民 中 的
政 府 副秘书 长徐 建 国宣 读 了黄 奇帆 市长 的贺信 , 黄
涉 及 的服 务 质量 指标 、 通 信 质 量 指 标 和 网 络 安 全 指 标 的 内 容 ,结 合 我 市 国际 专 用 数 据 通 道 的 服 务 要 求 , 对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2)1.3 规划范围 (3)二、集团公司概况 (5)2.1 集团公司简介 (6)2.2 集团公司业务范围 (7)2.3 集团公司组织架构 (8)三、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9)3.1 总体战略目标 (10)3.2 分阶段战略目标 (11)3.3 战略目标细化 (12)四、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13)4.2 市场拓展 (15)4.3 技术创新 (16)4.4 国际化战略 (18)五、集团公司发展重点任务 (19)5.1 产业升级 (20)5.2 人才培养 (22)5.3 品牌建设 (22)5.4 研发投入 (23)六、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25)6.1 组织结构调整 (25)6.2 业务流程优化 (26)6.3 企业文化塑造 (28)6.4 风险管理 (29)七、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保障体系 (30)7.2 资源配置 (33)7.3 信息化建设 (34)7.4 风险防范与控制 (35)八、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评估与调整 (37)8.1 实施效果评估 (38)8.2 调整机制 (39)8.3 持续改进 (40)九、结论与展望 (42)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集团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前瞻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本战略规划方案旨在明确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路径和策略,为公司未来若干年的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1.1 编制目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集团公司为了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本规划旨在明确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为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集团公司的发展定位和愿景,为全体员工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分析内外部环境,把握市场机遇,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知识课件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知识课件目录一、煤矿安全生产概述 (3)1.1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1.2 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及挑战 (5)1.3 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6)二、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7)2.1 煤矿机电运输的定义及分类 (8)2.2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9)2.3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设施与设备 (11)三、煤矿供电安全 (13)3.1 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 (13)3.2 供电设备的选型与维护 (15)3.3 供电线路的维护与管理 (16)3.4 电气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18)四、煤矿运输安全 (19)4.1 煤矿井下运输安全规定 (20)4.2 井下轨道运输的安全要求 (21)4.3 物料提升机的安全操作 (23)4.4 其他运输工具的安全使用 (23)五、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 (25)5.1 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与保养 (25)5.2 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7)5.3 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29)六、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与应对 (30)6.1 事故的预防措施 (31)6.2 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救援 (32)6.3 事故案例分析 (33)七、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与培训 (34)7.1 安全生产责任制 (36)7.2 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37)7.3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38)7.4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氛围的营造 (40)八、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检查与评估 (41)8.1 安全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43)8.2 安全评估的标准与程序 (44)8.3 安全检查与评估的组织实施 (46)九、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47)9.1 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48)9.2 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49)9.3 国内外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 (50)十、结语 (51)10.1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52)10.2 全员参与,共建安全煤矿 (53)一、煤矿安全生产概述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2)1.2 中外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4)二、应急预案与准备 (5)2.1 中外应急预案制定比较 (6)2.2 应急资源储备与调配 (7)2.3 应急培训与演练 (8)三、应急响应与处置 (9)3.1 应急响应机制比较 (10)3.2 信息报告与发布 (11)3.3 现场指挥与协调 (13)3.4 救援与灾后恢复 (14)四、应急管理评估与改进 (15)4.1 应急管理效果评估 (17)4.2 问题与挑战分析 (18)4.3 改进策略与建议 (19)五、案例分析 (20)5.1 国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21)5.2 国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22)5.3 案例比较与启示 (25)六、结论与展望 (26)6.1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比较总结 (28)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9)6.3 建议与政策倡导 (30)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念、制度、组织结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传播、应急资源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我们将介绍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人本主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以及这些理念在实际应对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将对比分析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异同。
我们将探讨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传播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将关注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资源配置及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突发事件的存在无法避免。
日间手术工作方案

日间手术工作方案目录一、内容概括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愿景 (3)二、日间手术概述 (4)2.1 日间手术定义 (5)2.2 日间手术特点 (6)2.3 日间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6)三、日间手术管理模式 (8)3.1 组织架构 (9)3.2 管理制度 (10)3.3 运营流程 (11)四、日间手术医生团队 (11)4.1 医生资质要求 (12)4.2 团队建设与管理 (13)4.3 医生培训与激励机制 (14)五、患者管理与评估 (15)5.1 患者筛选标准 (16)5.2 面谈与评估流程 (17)5.3 患者教育与沟通 (18)六、手术前准备 (19)6.1 手术预约与安排 (20)6.2 患者术前检查 (21)6.3 手术设备与物资准备 (22)七、手术实施与监控 (24)7.1 手术过程管理 (25)7.2 风险控制与应急预案 (26)7.3 术后跟踪与随访 (27)八、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 (28)8.1 术后恢复指导 (29)8.2 康复治疗与护理 (30)8.3 患者出院准备与指导 (31)九、质量控制与评估 (32)9.1 质量控制标准 (33)9.2 定期评估与反馈 (35)9.3 持续改进计划 (36)十、日间手术效果分析 (37)10.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37)10.2 效果评估指标 (39)10.3 成果展示与应用 (40)十一、政策与法规支持 (41)11.1 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求 (42)11.2 合规性保障措施 (43)11.3 政策宣传与推广 (44)十二、行业合作与交流 (45)12.1 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模式 (46)12.2 行业交流与合作活动 (48)12.3 国际合作与学习借鉴 (48)十三、总结与展望 (49)13.1 工作成果总结 (50)13.2 发展战略与规划 (51)13.3 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53)一、内容概括本方案旨在规范和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流程,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届中国安防报警服务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廊坊举行

第二届中国安防报警服务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廊坊举行---------------------------------------------------------------------------------------------------------------------------------------------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河北省委政法委、综治办,河北省公安厅支持,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廊坊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廊坊市公安局、河北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承办,中国防伪技术协会,中共香河县委、县政府,河北安防报警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安防报警服务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10年3月31日-4月1日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中信国安第一城”隆重召开。
出席开幕式及会议的领导有: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长瑞、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润森、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党委书记王俭、河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工委主任张庆华、河北省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袁荣彪、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谭晓准、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副局长陶军生、公安部反恐布局副局长熊德生、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付获生、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孙凤鸣、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司同军、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殷志刚、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冉文杰、河北省廊坊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段上禾、河北省沧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建中、河北省邯郸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绍辉、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陈朝武、中国防伪技术协会理事长沈志工、常务副理事长冯淑贤、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开星、中国安防认证中心主任赵锡廷、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会长刘宽志、公安部防爆专家刘辛、河北省公安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建儒、河北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处长高吉科、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侯树青、香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辉云;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警卫局、反恐局和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宁夏、甘肃、陕西、广西、广东、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公安科技处处长、信息通讯处长、技防办主任、反恐专家和河北省各地市公安科技负责人,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安防协会、保安协会、警察管理机构的嘉宾。
公安军民融合中心参加2019世界无人机大会并承办公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

公安军民融合中心参加2019世界无人机大会并承办公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作者:来源:《中国军转民》2019年第07期2019世界无人机大会于6月20日至22日在深圳成功举办。
校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闫天池受邀出席大会,并在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军民融合中心承办的“公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作主旨发言。
本次无人机大会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受邀出席本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的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汇聚了世界各国670多个行业组织、企业和生态联盟。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一星元勋”孙家栋、泰国前副总理蓬贴·帖甘扎纳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承办的“公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以公安军民融合中心理事会成员单位为主,围绕无人系统“新技术、新融合、新应用”展开专题研讨,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1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演讲报告。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〇二所所长、海鹰航空通信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洪忠作了演讲,主题是航天军工无人机技术助力“平安中国”;俄罗斯联邦鉴定委员会高新技术项目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哈尔拉莫夫·阿纳托利作了演讲,主题是高功率激光在无人机无线功率传输中的应用;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专家诸诚浩作了演讲,主题是无人机超视距自主飞行在复杂场景下的警务实战应用探讨;韩国国立警察大学警察无人机研究中心主任李柄锡作了演讲,主题是韩国警用无人机现状和未来OPTEX(奥泰斯)APAC营业部长加藤圭三作了演讲,主题是激光扫描探测器与无人机的联动;中国航天科技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乃恩作了演讲,主题是彩虹无人机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天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经理川上和文作了演讲,主题是下一代工业级无人机的重心控制技术:4D GRVITY。
还有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张云霞、长光禹辰信息技术与装备(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天基雷达总体室研究员韦立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天基雷达总体室研究员韦立登等分别作了演讲。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跃升目录1. 人力资源 (3)1.1 力量素质提升 (4)1.1.1 素养升级 (5)1.1.2 技能赋能 (7)1.1.3 创新驱动 (8)1.2 工作方式革新 (9)1.2.1 自主赋能 (10)1.2.2 协同合作 (11)1.2.3 数字化运营 (13)1.3 数字化新生态 (14)1.3.1 在线学习 (16)1.3.2 平台化共享 (16)1.3.3 个人品牌建设 (17)2. 物质资本 (19)2.1 基础设施跃升 (20)2.1.1 硬基建强化 (21)2.1.2 软基建赋能 (22)2.1.3 智慧互联 (23)2.2 设备技术革新 (25)2.2.1 先进装备引进 (27)2.2.2 智能化升级 (28)2.2.3 可持续发展 (30)2.3 产业网络延展 (31)2.3.1 全球化布局 (32)2.3.2 区域合作 (33)2.3.3 数字平台化 (34)3. 动力体系 (35)3.1 市场开放化 (36)3.1.1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7)3.1.2 降低交易成本 (38)3.1.3 强化市场监管 (39)3.2 科技创新 (41)3.2.1 基础研究深化 (42)3.2.2 应用研究强化 (44)3.2.3 创新生态構築 (45)3.3 体制机制改革 (46)3.3.1 价值导向 (47)3.3.2 责任倒置 (49)3.3.3 制度创新 (50)1. 人力资源新质生产力的释放离不开具备新技能、新素养的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高质量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价值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关键。
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员工技能提升的投资,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鼓励知识分享和技能交流,不断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多元化发展路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时代需求的转变,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盾总裁应邀参加
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研讨会
【中国·北京】2020年9月16日,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盾应急救援集团总裁邓雪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让高精尖技术装备为应急救援助力》的大会发言。
邓雪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与广
泛应用,我国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成为当前执行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应急救援抢险任务的利器。
中盾应急救援集团作为应急救援行业中的一员,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当好国家应急第一响应人和第二梯队,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担当,靠前定位,主动作为,联合高等院校、知名专家、高新技术企业走深度创新与融合之路,潜心在应急安全培训、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安全咨询服务以及高精尖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重要领域进行深耕与拓展,形成了软件和硬件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目前拥有了无人灭火机、无人勘查机、智慧指挥系统、智能微型消防车、便携式水基灭火器、多功能应急包等一批高端应急装备。
就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邓雪谈了两点建议:一是在“融”字上做文章。
各应急救援企业和装备生产企业应在“新”字上求突破,在“融”字见实效,强强联手,抱团发展,发挥各
自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的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产业联盟与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二是在“精”字上下功夫。
要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契机,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市场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借鉴并吸收国外应急装备技术的优点,以“精”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完成应急救援装备向高精尖方向的转变。
邓雪在发言结束时强调,敬畏生命、立足科技是应急救援人追求的目标;铸就安全之盾,降低损失,创造美好生活是应急救援人的使命。
期待大家携手共进,用智慧和科技守护地球,福佑家园,让创新成果和高端应急技术装备为国家应急救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科技装备专业委员会、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装备制造领域中心、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中
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主办,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协办的这次应急高精尖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研讨会,旨在推动应急装备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应急科技装备专业化、智能化、实用化,同时也为相关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助力应急产业发展。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陈晓东、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季会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刘兴业等与会嘉宾先后致词,北京中盾融智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少伟,应急、消防、森林、地震等部门领导,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防灾减灾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警特警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专家以及相关应急产业企业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众企业就“运用智能化高精尖装备提升应急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