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高中物理中运动图像终极归纳

高中物理中运动图像终极归纳从前,在时间时刻知识点那里,住着一个年轻人,叫“时间轴”,漫长岁月里他感到十分孤独,于是决定去寻找他的灵魂朋友。
找呀找,他终于找到了,他们是“位移轴”和“速度轴”。
经过长期的磨合与相处,最后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我们简称为s-t图,和v-t图。
食用小贴士Part 1:谁是s-t图/v-t图Part 2 :来看看知识脉络Part 3 :重难点+好用的建议Part 4:终极考点大解析s-t 图与v-t图位移时间图像s-t 图与v-t图图象反映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的解读如下:速度时间图像图象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解读如下:我们可以发现,s-t图与v-t图很多知识点都是共通的,比较着来学,会更容易一些,但我们需要注意到v-t图比s-t图多了一个“面积代表位移”的知识点,这是s-t图所没有的,s-t图的面积无意义。
运动图像の知识脉络高一高一上学期会重点学习这两个运动图像,主要是帮助我们对物体运动情况分析和理解。
在高一的各大考试中会反复地出现,作为必考的内容,越往后学图像与力学,能量的结合更是层出不穷,往后大家会见到更多图像的玩法。
高二除了s-t图,v-t图本身的知识点我们需要牢牢掌握之外,对于图像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更要了然于心,例如牛顿定律中的力与运动转化后的运动图像,通过图像去了解物体运动中的能量变化;同时,也要学会利用图像这一种工具来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仅是s-t,v-t两种图像,遇到陌生图像,也能够分析出图中的含义出来。
高三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图像的分析方法,而并非像高一,去罗列各种图像的知识点,因为分析方法是固定的,但图像却千变万化。
至于怎么分析图像,则需要你明白s-t图,v-t图中的知识点,是如何得到的,而不是简单去背诵,如果你可以独立分析各个点的含义,那么其他图像也依葫芦画瓢。
重点难点+碉师建议重点图像各个知识点的掌握☆☆☆两个图像,当中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如何来的,我们都也要熟练掌握,会用。
运动学图像

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
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临界法
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
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在两物体速度相
等时有最小距离.
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则0~10 s过程中
√A.甲车的速度大小为4.0 m/s
B.乙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0 m/s
√C.甲车的位移大小为40 m
√D.乙车的位移大小为80 m
图2
1234567
解析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 甲=xt11=250 m/s=4 m/s,在 0~10 s 内位移 为:x 甲=v 甲 t=4×10 m=40 m,故 A、C 正确;
1234567
综合提升练
5.(2019·安徽合肥市第一次质检)甲、乙两物体由同一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它 们的v-t图像如图5所示,则在0~4 s内
√A.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2 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C.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4 s末两物体相遇
图5
1234567
解析 0~4 s内,甲、乙两物体的v-t图像均在横轴 的上方,速度均为正,故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A 正确;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向运动, 在0~4 s内,甲在前,乙在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 速度,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在4 s时速度相同,此 时两物体距离最远,B、D错误; 0~4 s 内,由图像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即 x 甲>x 乙,根据 v =xt,两物 体的平均速度 v 甲> v 乙,故 C 错误.
[荐]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荐]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https://img.taocdn.com/s3/m/03018f3450e2524de4187e08.png)
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运动学图像
【题型归纳】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教育科学版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教育科学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运动图象问题归纳二、学习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 t-图象和v t-图象,并能熟练运用v t-图象分析简单问题。
2、掌握运用v t-图象处理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
3、重点掌握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重要的习题类型及其解法。
考点地位:运动图象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运用图象法分析物理问题是高中阶段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运用图象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物理过程问题,运用图象可以很好的展现其物理过程。
对于运动学图象考查,重点体现在考查学生对于s t-图象和v t-图象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图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考题形式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如2009年全国Ⅱ卷第15题、江苏卷第9题、广东卷第3题、海南卷第8题、2008年广东卷第10题、海南卷第8题、山东卷第17题、2007年宁夏卷第16题、广东卷第3题、海南卷第8题。
三、重难点解析:(一)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1)意义: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的物体位置,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内,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2)应用要点①物体的s-t图象和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同.②若图象不过原点,有两种情况:a.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如图中s0);b. 图象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如图中t0).③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位移。
④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⑤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某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⑥图象上各点切线斜率tsk ∆∆=表示速度v ,图象平行于t 轴,即斜率为零,说明物体的速度为零,表示物体静止。
物理运动图像总结知识点

物理运动图像总结知识点物理运动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图像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这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物体的运动轨迹,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物理运动图像,总结和分析物理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中的运动规律。
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路径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它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直线运动的图像中,我们通常会看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根据位置-时间图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
当物体的速度是匀速时,位置-时间图像就是一条直线;当物体的速度是变速时,位置-时间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根据位置-时间图像的斜率,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而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路径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常见的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在曲线运动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速度-时间图像呈现出正弦曲线,而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正弦曲线。
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通过位置-时间图像的斜率和曲率半径,得到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抛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像呈现出抛物线形状,速度-时间图像呈现出线性变化,而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呈现出恒定的数值。
三、相互作用力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是由外力和内力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因此,相互作用力图像的分析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学中,常见的相互作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像呈现出抛物线形状,速度-时间图像呈现出线性变化,而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呈现出恒定的数值。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速度-时间图像呈现出正弦曲线,而加速度-时间图像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正弦曲线。
高中物理:运动学图像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图像知识点1. V-t图(1)判断运动方向(v)在直线运动中用速度的正负号来表示运动方向v-t图中在t轴的上下侧可反映出v的正负,若v-t图在t轴下方,则速度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反之则向正方向运动,所以可利用v-t图相对于t轴的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2)判断加速度方向在直线运动中用加速度的正负号来表示加速度方向速度公式v=v0+at对照一次函数表达式y=A+Kx,函数的单调性可反映出K的正负,K对应a,所以v-t图的单调性也可反映出a的正负,所以可利用v-t图的单调性来判断加速度的方向(3)判断加速度大小运动学中用加速度的绝对值来表示加速度的大小①对照一次函数表达式y=A+Kx,函数的倾斜程度(斜率)可反映出K的大小,K对应a,所以可利用v-t图的倾斜程度来判断加速度的大小②也可以利用v-t图直接计算出a的绝对值,比较绝对值的大小来定量判断a的大小。
(4)判断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用微元法可知v-t图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围面积在t轴上,位移为正,在t轴下,位移为负,面积之和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面积之和的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1)初始位置:纵截距(2)运动方向:①利用位置的变化量△x的正负判断;②利用x-t的单调性判断;③在x轴上用有向线段表示出位移,箭头的指向即为物体运动方向(3)速度的大小:利用x-t的斜率判断(4)位移的方向:①利用位置的变化量△x的正负判断;②在x轴上用有向线段表示出位移,箭头的指向即为物体运动方向(5)位移的大小:①利用位置的变化量△x的绝对值判断3.考向把握(1)v-t图与运动性质的分析(2)v-t图与动力学问题的综合(运动→力)(3)v-t图与功和能的综合。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目标要求 1.掌握x -t 、v -t 、a -t 图像的意义,会分析其截距、斜率、“面积”等意义。
2.会用函数思想分析a -x 、xt-t 、v 2-x 等非常规图像来确定物体运动情况,解决物体运动。
3.掌握运动学图像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一 常规运动学图像对基本图像的理解项目x -t 图像 v -t 图像a -t 图像 斜率 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纵截距 t =0时,物体的位置坐标 初速度v 0起始时刻的加速度a 0面积 无意义 位移 速度变化量 交点表示相遇 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思考1.描述甲、乙、丙、丁、戊、己物体各做什么运动。
答案 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丙物体先做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丁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戊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己物体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图像①②③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答案 图线①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图线③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图线②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 图(a)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巡视中沿医院走廊做直线运动,图(b)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后10 s 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在0~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为7 mB .10~30 s 内,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35 m/sC .0~10 s 内,机器人做加速直线运动D .机器人在5 s 末的速度与15 s 末的速度相同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图(b)可知,机器人在0~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 m ,故A 错误;10~30 s 内,平均速度大小为v =Δx Δt =720m/s =0.35 m/s ,故B 正确;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0~10 s 内,图线的斜率不变,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0~10 s 内图线的斜率与10~20 s 内图线的斜率关系为k 1=-k 2,可知机器人在5 s 末的速度与15 s 末的速度等大反向,故D 错误。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图像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图像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图像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图像)除了课堂上的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图像),祝大家阅读愉快。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图像),希望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高二物理教案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难点:引力和斥力的同时存在和表现不一要求:会考B,A设计:分子间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不但因距离的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质,且可能有条件地认为是零。
这是一个主次关系复杂而又影响分子间(合)力表现问题。
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很小,难以直接用实验的手段来证明,教学中应注重从(间接的宏观)现象来思考,引导由宏观转向微观,初步形成一定的微观思考。
依照课本的要求,用弹簧模型来解释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表现,避开图象这个难点,避免图象的介入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解决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找到分子力存在的依据,并能用分子力的概念解释一些现象,用熟悉的事例增强和应用练习。
培养:理解概念,自觉应用于实际的学生现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难以理解;以为分子力很小,只能在实验室中遇到,没有联系实际生活。
课堂教具:三角板一、引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否则分子就不能运动了,气体容易被压缩,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
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
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
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
【解析】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甲在2s 时速度反向,乙一直沿着正方向运动,故A 错; 2s 时,甲、乙位移之差最大,最大距离为3m ,故B 错、D 对;
甲、乙在前4s 内的位移均为2m ,平均速度均为0.5m/s ,C 错。
【答案】D
例3、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
汽车先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地恰好停止。
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 ,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时间t 和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 m 。
【解析】由题意作出汽车做匀速运动时间长短不同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不同的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都等于甲、乙两地的距离x 。
由图像可知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时间越长,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当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间无匀速运动时,行驶的时间最短。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1,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t 1)。
则有:
v m =a 1t 1=a 2(t -t 1),
解得t 1=a 2t a 1+a 2,则v m =a 1a 2t a 1+a 2
, 由图像中三角形面积的物理意义有x =12v m t =a 1a 2t 22a 1+a 2
, 解得t =2x a 1+a 2a 1a 2,故v m =2xa 1a 2a 1+a 2。
例4、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 、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 、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 、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解析】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速度均为正值,故三者的运动方向相同,B 项正确,A 项错误;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像可知,丙的加速度最大,甲的加速度最小,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BC
例5、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现用一水平力拉物体,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此物体( )
A 、在0~2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2s 末的速度为2m/s
C 、在2~4s 内的位移为8m
D 、在t =4s 时速度最大
【解析】物体在0~2s 内的加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A 错;因a -t 图中图线与坐
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增量,所以0~2s 内物体的速度增加12
×2×2m/s=2m/s ,即物体在2s 末的速度为2m/s ,B 对;物体在2~4s 内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vt +12at 2=2×2m+12
×2×22m =8m ,C 对;物体在4~5s 内加速度逐渐减小,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t =5s 时速度最大,D 错。
【答案】BC
例6、由于高速公路维修只允许单车道通行,某段时间有甲、乙两辆车正在通行,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如果t =0时两车速度均为v 0=30m/s ,两车相距s 0=100m ,且从此时开始两车按图所示规律运动,两车能避免相撞吗?
【解析】由图知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 3=309-3m/s 2=5m/s 2
t 1=3s 时,甲车速度v 1=v 0+a 1t 1=0
3s 后设经过时间t 2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此时距离最近a 2t 2=v 0-a 3t 2 解得t 2=3s
等速时,甲车位移x 甲=v 02t 1+12a 2t 2
2
乙车位移x 乙=v 0t 1+v 0t 2-12a 3t 2
2
解得x 乙-x 甲=90m<s 0=100m
所以不会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