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

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
摘要:
1.相得益彰的含义
2.成语的定义和起源
3.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举例
4.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相得益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在汉语中,成语是经常被使用的固定短语,它们通常有四个字,来自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有很多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相得益彰的情况。
比如,“珠联璧合”,形容两个人或两件事物非常和谐,相互配合,产生更好的效果。
另一个例子是“相辅相成”,意思是两个事物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还有“锦上添花”,形容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美好的东西,使其更加完美。
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经常被用来描述人际关系、合作关系,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用“珠联璧合”来形容一对夫妻非常和谐,或者用“相辅相成”来形容两种不同的观点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些成语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是两个十分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两者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使得整体效果更好。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非常相似,但是稍有不同。
相辅相成,是指两个事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使得整个体系更加完善。
比如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个人素质相辅相成,只有同时提高才能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另一个例子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通过保护环境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
相得益彰,是指两个事物相互补充,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比如说,音乐和舞蹈相得益彰,音乐能够让舞蹈更具感染力,而舞蹈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意境。
另一个例子是,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两者相互促进,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以教育为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补充,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又如,健康饮食和适宜运动相得益彰,只有健康饮食加上适宜的运动,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体态。
在工作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也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
比如说,市场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的合作,市场部门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而研发部门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只有两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使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社会发展中,环保和经济发展也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许多企业开始关注环保产业,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而经济的发展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使得环保产业发展的更加迅速。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强调了两者之间的互补和互相促进。
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在社会进步中,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

形容相得益彰的成语
摘要:
1.相得益彰的含义
2.相得益彰的成语示例
3.成语中蕴含的智慧
正文:
【相得益彰的含义】
相得益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两者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人际关系、合作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得益彰的成语示例】
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描述相得益彰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1.协同作战:意指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敌人,可以达到更好的战斗效果。
2.珠联璧合:形容两件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3.相辅相成: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
4.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点,避免暴露自己的缺点,与他人合作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成语中蕴含的智慧】
相得益彰这个成语传达了古人的智慧,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和谐
共处和相互促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懂得运用这个智慧,去寻求与他人的合作,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便共同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通过研究相得益彰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发展方面的智慧。
相得益彰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相得益彰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相得益彰的近义词|同义词:1.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的反义词:1. 两败俱伤( 注释: 俱:都。
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2. 欲盖弥彰( 注释: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3. 势不两立( 注释: 两立:双方并立。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
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相得益彰的解释:xiāng dé yì zhāng成语解释:益:更加;彰:明显。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相得益彰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彰,不能写作“章”。
成语辨析:相得益彰和“相映成趣”;都含有“放在一起;相互衬托;都显得更好”的意思;但相得益彰为“更加美好”;更显示其优点;“相映成趣”强调“更有情趣”。
用相得益彰造句一、复制和版式相得益彰,给罗奇代尔一种审美的声音。
二、按颜色搭配就非常不错,如果你用同色系的衣架更相得益彰。
三、若是能配合自身有我无敌的气势,更是相得益彰,进而无往不胜。
四、在园中看到,这里树木葱茏,藤萝叠翠,和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相得益彰,很多假山小品设计得精巧雅致,给人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平中见奇的视觉享受。
五、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均为民谋福利,两者并无根本利害冲突,正确的做法应兼筹并顾相得益彰。
六、中外合璧相得益彰——记中阿经贸论坛特色商品展。
七、漫步村道,但见处处花红树绿,百鸟和鸣,碧水环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八、2013春夏系列以摩洛哥马拉喀什为创作灵感,小羊皮手工编织的流苏花边,金属质感蛇纹印花配以铜质搭扣点缀,与同款鞋履相得益彰。
形容两者相得益彰的诗句

形容两者相得益彰的诗句形容两者相得益彰的诗句:1. 云雾相融,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如画中仙境。
2. 香花与彩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3. 诗篇与音乐,交织出动人的旋律,相得益彰的艺术之美。
4. 木鱼与佛号,和谐共鸣,相得益彰的静心之音。
5. 日出与波涛,一边升腾一边翻滚,相得益彰的自然之力。
6. 寒冬与暖阳,冰雪融化如春,相得益彰的温暖感受。
7. 勤奋与智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成功之道。
8. 父母与子女,相互关爱,相得益彰的家庭和谐。
9. 梦想与努力,相互激励,相得益彰的人生奋斗。
10. 知识与实践,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学习过程。
正文:两者相得益彰,是指在某种关系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和完善。
这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可以在自然界、艺术领域、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得到体现。
在自然界中,云雾与山水相得益彰,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犹如仙境般美丽。
山水与云雾的结合,使整个景色更加壮丽、神秘。
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在日出与波涛中看到,太阳升起的同时,海浪翻滚,形成一幅壮丽的景象,相得益彰的自然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艺术领域也有许多相得益彰的例子。
诗篇与音乐结合,既有诗人的文字表达,又有音乐的旋律衬托,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木鱼与佛号的和谐共鸣,不仅是佛教修行中的音乐,更是人们心灵宁静的象征。
这些艺术形式的结合,相得益彰地传递出情感和内涵。
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相得益彰的现象。
父母与子女相互关爱,共同成长,形成和谐的家庭。
勤奋与智慧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梦想与努力相互激励,将人生奋斗推向更高的境界。
这些相得益彰的关系,使人们在家庭、事业和个人成长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总之,相得益彰的关系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自然界、艺术领域还是人际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和美好。
我们应该珍惜并善于发现这种相得益彰的关系,从中汲取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相辅相成相得溢彰作文

相辅相成相得溢彰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就像咖啡和糖,单独品尝咖啡,可能会觉得苦涩;单独吃一口糖,又会觉得过于甜腻。
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那味道,简直绝了!咖啡的醇厚与糖的甜蜜相互融合,成就了一杯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味饮品。
再说说我们的学习和玩耍吧。
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觉得学习和玩耍是水火不容的,可在我看来,它们俩就像是一对好兄弟。
努力学习能让我们掌握知识,变得更聪明;而尽情玩耍呢,则能让我们放松身心,拥有好心情,回来学习更有劲儿。
要是只知道学习,那不成了书呆子啦;要是光知道玩耍,估计以后就得喝西北风咯。
所以说,学习和玩耍搭配好,那才是完美的组合,能让我们的成长之路更加精彩。
还有运动和健康,这俩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
坚持运动,身体才能棒棒哒,少生病;身体健健康康的,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去运动,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你想想,一个病恹恹的人,连走路都费劲,还怎么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呢?而一个经常运动的人,总是充满活力,干啥都带劲。
这就是运动和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魅力所在。
就连我们日常的穿衣搭配也是这个道理。
一件漂亮的上衣,如果搭配一条不合适的裤子,整体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而一条好看的裤子,要是配上一件不搭调的上衣,也会显得怪怪的。
只有上衣和裤子相互呼应,色彩、款式协调一致,才能让我们穿出时尚感,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生活中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像音乐和舞蹈、美食和美景、工作和休息等等,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所以啊,我们要学会发现这些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这样我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两个事物或者两个人互相配合合作,使得效
果更加出色,但是它们在具体用法以及内涵上有些许区别。
相辅相成指的是两个或者多个事物或者人互相补充,共同起作用,使得整体效果更好。
在音乐领域中,乐器和声音可以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使得乐曲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在学习方面,学生和老师可以相辅相成,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相辅相成强调的是一
种互补关系,强调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得益彰则强调的是两个事物或者人互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好处或者效果。
在一段
感情中,男方和女方互相激励和鼓励,相得益彰,使得彼此的个人成长和进步更加迅速;
在商业领域,两个企业合作,能够汇集各自的优势,相得益彰,使得整个项目进展顺利。
相得益彰强调的是两者结合能够实现更大的利益和效果。
虽然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都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关系,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相辅相成更加强调的是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互相补充,使得整体效果更好;而相得益彰
更加强调的是两者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好处和效果。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是两个很有用的成语,它们都强调了合作和互补的重要性,无论
是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希望能够找到能够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人或者事物,
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是常用的成语,它们的含义都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互相配合、互
相促进,使整体效果更好。
相辅相成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这
种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得两者共同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个
成语常用来形容两个互补的事物或观点,互相辅助,相互依存。
在科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实践则
验证和丰富理论,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推动科学事业不断发展。
相辅相成还可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班级中的同学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
帮助,彼此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成为相辅相成的例子。
而相得益彰则强调的是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互促进,使整体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好。
它
强调的是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产生的协同效应,使得结果比单独行动更出色。
在一次商业合作中,双方的优势互补,合作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单独行动的效果,这种
合作就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
又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队中的不同位置的球员相互合作,形成有机的体系,他们各自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并通过合作,最终取得胜利,这也是
相得益彰的例子。
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都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
相辅相成强调的是互补、
相互增益,强调事物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补充。
而相得益彰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促进,通过合作,使整体效果更好。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相辅相成和相得
益彰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只有通过合作、互相促进,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60-02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课堂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声情并茂、五彩缤纷的高科技为师生送去了很多视听享受,也极大地加快了材料展示的速度而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多便捷。
无形之中,传统板书正在逐步从我们的视线下隐去,在一些老师眼里,黑板只是多媒体教学的后备军,甚至是电脑操作失灵后的救急设备。
一般来说,时下高中语文课堂上对板书的不良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其一,没有板书:认为板书已经可有可无,所以黑板上就干脆来个空白;其二,重复板书:板书是多媒体的文字重复,也许这样两次展示可以显得教师办事的周到,但事实上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理疲劳;其三,草稿式板书:认为板书既然可有可无,那可以偶尔写些字词给学生强调下,为了图省事,龙飞凤舞的板书是很正常的。
板书真是可有可无吗?多媒体时代的传统板书又该何去何从?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高中语文传统板书的新时代思考
1.传统板书是课堂的点睛之笔。
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读写结合的桥梁……”,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在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在多媒体“占领市场”的今
天,板书无疑仍不可少。
2.板书书写因节奏慢略显过时。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传统板书也存在与快节奏的时代不太适应的因素:语文学科由于文字量较大,书写板书时间长,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板书还可能出现不够清晰的情况;板书信息不易长期保存。
教师如果平时制作一些多媒体的课文结构图,却可以在期末复习时重新呈现,甚至在下学年使用。
3.传统板书应该和多媒体相互补充。
曾记得,上世纪我们一味地使用板书,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在教师板书的时间里出现思想的波动而干扰课堂;本世纪初,多媒体刚刚步入校园时,我们的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上课,精心设计的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勾住了,可结果却找不到语文课本了,语文教学由此走向浮华,教学质量一度下滑。
笔者以为,新课程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让传统板书最直观、最准确地呈现教学内容,启示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层次。
二、信息时代语文课板书设计策略举隅
1.求精:架构媒体,贯穿课文脉络。
多媒体可以大量地呈现教材信息,但呈现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转瞬即逝,而板书的内容则可对多媒体呈现起到暂时保存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发挥辐射作用。
如果把多媒体的文字图片信息比作人体的毛细血管的话,那板书则应是文章的主动脉,而课题则是文章的心脏。
高中语文的板书设计,应在十分准确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要力求向更深的层次奋力挖掘,使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
一般说来,板书设计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的课堂思路,引发学生产生联想,促成知识的记忆。
如笔者设计的《祝福》的板书(如图1),既是课文在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资料后的进一步浓缩,也是对课文基本情节的纵向叙述,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课文网络结构。
2.求新:不搞复制,富于创新意识。
多媒体的图片与声音丰富而生动,但是它对文本的呈现相对比较机械,内容上完全是教材的复制品。
如果板书只是多媒体的生硬再现,自然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疲劳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板书设计是教师智慧劳动的结果,应该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便于学生将抽象的课本转化为形象的记忆。
所以板书在形式上应该有新意而给学生遐想的空间。
比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板书(如图2),有一位老师的设计就棋高一着,他将文章标题分别写到三个地方,构造了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在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再作深化,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也在形式上给人一种新鲜感与愉悦感。
3.求启:引领文本,用多媒体作辅助。
多媒体带给学生很多直观形象的素材,但这不利于学生的静心思考,过多的图片与声音设计会成为学生思维活动开启的干扰因素。
在说明文教学时,由于文本并不深奥,教师只需设计一个导向型板书,引领学生完成对课文内
容与思想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文章写作特色的理解。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范例,教师没有用课件引入,只是在黑板上出示表格,让学生在表格的指引下自学课文,并且让学生来完成这一表格式板书。
最后教师才呈现了景泰蓝制作的多媒体图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的设计就容易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而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见下表)
4.求活:打破陈规,师生协作参与。
传统板书的内容来源教材,形式是教师预设的,书写也由是教师主宰的,而新时代的多媒体的内容呈现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都与新课改的思想相去甚远。
我们要让板书在多媒体的配合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与探究性的思考,为体现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服务。
一方面板书内容要活。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系统,多媒体呈现的东西往往是预设的,无法更改,而板书尽管也是教师预设的,却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语词上的改变,这也是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一种尊重。
另一方面板书的作者也要活。
在多媒体教学下,板书的书写也非得由教师来主宰,有时教师预设的板书与学生学习后的观点和形成的知识内涵不一致,可进行灵活性处理。
如果学生的观点比教师的更为准确,可代用学生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把板书设计的主动权最后交给学生。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一反以往教师板书的传统,而让学生在课文小结时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特点进行小结
并形成个性化的板书,让学生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通过板书展示而产生观点碰撞,对学生作用较大。
5.求美:艺术构思,布局与内容俱佳。
托马斯·阿奎在《神学大全》中写到:“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美的。
”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有机结合的结果,一幅精湛的板书,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板书内容具有浓缩文本精华的简洁美;优美的语言概括则可以成为学生语言表达的示范而具有文学美;精巧的造型与和谐的色彩搭配,则给人绘画艺术的美感;优美的粉笔字则可以展示教师的书法美。
相比之下,机械生硬的多媒体就望尘莫及了。
如笔者对《劝学》一课设计的板书(如图3),用两个笔直箭头的冲刺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给人一种动感美。
而一个弯曲的箭头则显示一种柔和的感觉,并将整个平面一分为二而产生一种刚柔相济的赏心悦目感。
内容上,这个板书则将文本的内容巧妙罗列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显示一种简洁美。
“有价值的板书就是要交给学生一串钥匙,使学生用它打开学习的大门,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刘显国:《板书艺术》)专家的话说明了板书的重要性,但笔者以为,新时代的板书只有和媒体相结合,才能使两者各自扬长避短。
不同的教学媒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课文对教学辅助手段的要求也大有区别。
我们要充
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更要精心设计适合时代要求的板书,让他与多媒体相辅相成而相得益彰。
板书与媒体有机结合,想到取长补短,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而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