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doc资料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评估
环境危害因素
光污染
生产中接触人工紫外光源,如:长期工作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电焊器、炭精灯、水银石英灯、电弧焊、气割、医疗消毒等。可导致电光性皮炎,或眼部受紫外线照射导致电光性眼炎〔职业病〕。〔光污染具体指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办公区照明标准:
色温:3300K-5300K;
关于禁止生产、销售、进出口以氯氟烃〔CFCs〕物质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的公告-环函[2007]200号
禁止使用氯氟烃和氢氯氟烃
评估
废打印机、复印机硒鼓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
评估
废电池中的汞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水俣病。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造成危害。
空气中的浓度不得超过10%爆炸极限2.1%-80%参考文件:MSDS
测量
生物危害
由蚊、虫、鼠、细菌等带来的能对职工产生健康影响的危害,传播达近百种疾病。
大型单位积水场所蚊虫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5平方米;
大型单位苍蝇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5平方米;
成、假设虫阳性率不超过5%;
以粉迹法测定,鼠迹不超过5处。
参考标准:《上海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次修改 2004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
评估
润滑油: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周转房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以下是周转房项目中主要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1.挖掘机、推土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驾驶室内的密闭空间、高温、全身振动、粉尘和噪声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设置空调、减振处理、使用耳器、防尘口罩和热辐射防护服,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2.护机、铲运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和全身振动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和防尘口罩,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3.安清槽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4.安修、护坡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5.土石方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6.降尘、清扫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7.安打桩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8.安降水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9.降水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0.砌筑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高温和高处作业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1.石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2.混凝土制品工人: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
按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生产毒物,如铅、汞、氯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潜涵作业等)、低气压(高山、高空作业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射频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紧张或个别系统、器官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强度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相适应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度强阳光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常常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影响。
劳动者发生职业性损害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是:有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或产生某些有毒物质;一定的接触方式,如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一定的接触时间;足够大的接触剂量(强度)。
后两个方面是决定机体所受剂量的主要因素,又称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
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与生产环境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集体或个体防护设施等有关。
生产车间的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布局不合理,工艺和设备落后,缺乏集体和个体防护设施和管理不善,都可以增加职业危害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水平。
在同一生产环境下从事同一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1)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如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某些有毒物质的作用;(2)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如妇女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极易损害胎儿、婴儿的健康,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易受职业危害的影响;(3)营养差异: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皮肤疾病可增加吸收毒物的机会,患有肝脏病影响机体对毒物的解毒功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噪声聋、尘肺、中暑
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打桩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2
降水工程
降水工
噪声、粉尘、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安全帽、入场教育。
3
砌筑工程
砌筑工
高温、高处作业
中暑
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石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力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修补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15
其他
电焊工
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红外线、高温、高处作业
电焊工尘肺、金属烟热、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氮氧化物中毒、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皮炎、中暑
防尘防毒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防渗墙工
噪声、高温、局部振动
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入场教育。
卫生间防水工
高温、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中暑、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接触性皮炎、痤疮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1. 物理因素- 噪音:高噪音环境,如工厂、机场等。
- 振动:长期接触震动的工作环境,如使用振动工具的操作员。
- 辐射:暴露在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下的职业,如核电站工作人员、医疗放射员等。
- 温度:极高或极低的工作环境,如高温炉工、冷库工作人员等。
- 光线:长期暴露在强光环境下的职业,如焊工、电焊工等。
2.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接触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工作环境,如化工厂、油田作业等。
- 有毒物质: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如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农药生产工人等。
- 重金属:接触重金属的工作环境,如金属冶炼工人、电子废弃物处理工人等。
- 化学药品: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职业,如医院药剂师、化学工厂工人等。
3. 生物因素- 病原体:接触病原体的职业,如医生、护士、养殖业从业人员等。
- 垃圾和污水处理:接触垃圾和污水的工作环境,如垃圾处理工人、污水处理工人等。
- 农药和化肥:长期接触农药和化肥的农民、园艺工人等。
4. 心理因素- 高强度工作: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金融从业人员、航空管制员等。
- 职业不满意:对工作不满意、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职业。
5. 人体工程学因素- 劳动方式:错误的工作姿势、重复性动作等,如装配线工人、长时间使用电脑的职业等。
- 劳动强度: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装卸工人等。
6.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暴力、恐吓等社会环境下从事的职业,如警察、保安等。
注意:以上分类目录仅作为参考,具体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回答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及岗位清单(1)

3、风险级别共分五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级别越高风险越大。
4、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并更新该记录。
3
6
1
18
1
BCE
22
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未安装吸尘罩
尘肺
泥工
3
6
1
18
1
23
石棉保温工作未带防尘口罩
石棉尘
泥工
3
6
1
18
1
24
刷油漆未带手套和口罩
铅中毒
油漆工
3
6
1
18
1
25
溶铅时未带口罩和手套
铅中毒
油漆工
3
6
1
18
1
26
集中焊接场所无排风系统
锰中毒
电焊工
3
6
1
18
1
27
容器、地沟、地下室焊接作业无排风系统或未带送风口罩
颈椎病
文员
1
2
1
2
1
11
电脑操作时间过长
电磁辐射
文员
3
6
1
18
1
12
特殊人群
“经期”从事高空、低温作业
危害身体
女工
6
0.5
3
9
1
13
“孕期”在有毒场所作业
中毒、危害胎儿
女工
6
0.5
3
9
1
14
“产期”从事重体力劳动
大出血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表格

一、环境因素清单序号部门/区域岗位环境因素时态状态环境影响评分法是否重要环境因素法规符合性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社区关注度环境周期影响长短年消耗量可节约程度综合分1 2 3 4 5 6 7二、危险源清单部门:作业活动序号危险源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级别是否受控L E C D三、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控制措施序号重要危险源地点事故影响风险等级1235678910111213四、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序号类别重要环境因素部门/岗位管理方法运行控制应急预案目标、管理方案1 火灾爆炸2 能资源消耗4 废气6 噪声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五、主要危险源清单序号主要危险源存在岗位事故事件风险控制运行控制应急预案目标、管理方案1 电器设备电线短路、线路老化危化品(氨)泄露,遇明火、高温或火花发生火灾爆炸在易燃易爆存放区,明火操作,导致火灾或爆炸锅炉缺水发生意外爆炸2 电线的老化、裸露、带电设备漏电且接地不良带电维修操作;未做防护措施避雷针失效3 特种设备(电动葫芦)违规操作、超载、斜吊导致事故电动葫芦限位开关、钢丝绳损坏、安全保护装置(制动器、限位器)失灵指挥、操作不当使产品掉落4 维修时未断电或监护不力(如未挂维修警示牌)导致设备意外启动,造成安全事故触及烘干机、提升机、造粒机旋转部位违章操作设备5 厂内车辆超速行驶、刹车失灵驾驶员疲劳作业、酒后上岗、违章操作导致交通安全事故6 危化品(氨)泄漏7 空压机、烘干机等设备噪声排放8 设备维护高空作业意外坠落10 粉尘排放11 触及高温加热设备和物料六、相关环境法律、法规适用性评价表序号对应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及其它要求1 2 3 4 5七、环境适应法律法规清单序文件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八、职业健康安全适用性法律法规评价表序号对应安全因素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及其它要求1 2 3 4 5 6 7 8 91 0九、职业健康安全适用性法律法规一览表职业健康安全适用法律法规清单序法律名称颁布时间实施时间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十、部门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及管理方案检查记录序号部门目标、指标考核结果备注1 企管部2 供应公司3 财务部4 营销公司5 设备动力部6 生产部7 安环部8 质管部10施可丰/赛洋车间12办公室15保卫科16 仓储部分析考核人:日期:十、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序号业务活动危险源及其风险管理方案控制目标、指标责任人危险源风险1 2 34 5 6 7 8 9 10十一、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时间:地点:主持人:会议主题:参加人员:会议内容:会议内容整理时间:十二、重要施加相关方一览表序号相关方名称类型负责人联系方式相关部门施加影响内容施加影响方式施加影响结果列入日期1 2 3 4 5十三、相关方施加影响记录日期相关方名称业务关系施加影响实施人备注方式内容十四、外部信息接收台账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实施日期来文部门阅办单位或阅办人主办单位回复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十五、相关外部信息回应记处理情况备注序号检查部门下达日期被检查人确认十六、吊装安全作业证吊装地点吊装工具名称吊装人员特殊工种作业证号安全监护人吊装指挥(负责人)作业时间自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吊装内容:起吊重物质量(t)危害辨识:安全措施(作业前,应对照吊装安全作业证背面“安全措施”和企业补充的安全措施,在相应方框内画“√”):1.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2.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重物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作业条件特殊,需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并经作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报主管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3.指派专人监护,并监守岗位,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4.作业人员已按规定佩戴防护器具和个体防护用品5.应事先与分厂(车间)负责人取得联系,建立联系信号6.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许进入作业现场7.夜间作业要有足够的照明8.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停止作业9.检查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保证安全可靠10.应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11.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需经工程处审查核算并批准12.吊装绳索、揽风绳、拖拉绳等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13.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不准吊装14.人员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15.悬吊重物下方站人、通行和工作,不准吊装16.超负荷或重物质量不明,不准吊装17.斜拉重物、重物埋在地下或重物坚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不准吊装18.棱角重物没有衬垫措施,不准吊装19.安全装置失灵,不准吊装的操作规程20.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轿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遵守该定型机械21.作业过程中应先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22.作业现场出现危险品泄漏,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23.作业完成后清理现场杂物24.吊装作业人员持有法定的有效的证件25.地下通讯电(光)缆、局域网络电(光)缆、排水沟的盖板,承重吊装机械的负重量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手持无绳电话对局部脑组织功能和形态的不良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如红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显色指数:大于80Ra;
眩光指数:19
参考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一般规定墙面上照度为50Lx,灯具的光强度为2500坎德拉
显色指数Ra不小于65
测量
工业废料
废弃电缆电线、电气设备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
评估
空调制冷剂氯氟烃CFCs和保温层中的发泡剂氢氯氟烃HCFCs破坏大气臭氧层。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
评估
润滑油: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普通,指能见度为2-8公里;
好,指能见度8公里以上。
参考标准:《四川气象》2004
国际上对烟雾的能见度定义为不足1km,薄雾的能见度为1km~2km,霾的能见度为2km~5km。
评估
温度
高温作业,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高温作业,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汗腺排汗多,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高温下,肌肉工作能力、大脑反应能力下降。过量热积聚体内会产生中暑(职业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
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可致手麻、手胀、手痛、手胀多汗、手臂物理和关节疼痛等,甚至导致手臂振动病(职业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能患有振动病:一是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低,二是指端振动感觉和手指痛觉减退。
日接触时间小于1小时,卫生限值为12m/s2;
日接触时间介于1-2小时,卫生限值为8m/s2;
参考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 B/T18883-2002
测量
室外空气轻度污染(API100-200),易感人群症状轻度加剧;中毒污染(API200-300)可使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空气重污染(API大于300)可使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高频电磁场辐射(0.1≤f≤3.0 MHz)50v/m
高频电磁场辐射(3.0<f≤30 MHz)25v/m
工频电场(50Hz)5kv/m
电焊弧光(辐照度)0.25μw/cm2
电焊弧光(照射量)3.5mJ/cm2
参考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测量
化学因素
油漆
具有可燃性。长期大量使用劣质油漆,会导致大脑细胞受损、诱发中毒性脑病及慢性溶剂中毒综合症
微波独有的作用,除上述作用外,还可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改变。长期接触大量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
手持无绳电话对局部脑组织功能和形态的不良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如红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危害类别
危害项目
对人体/环境的危害
国家标准
国际趋势
评估方法
职业健康
物理因素
噪声
电力设备、混凝土开挖风炮机操控等作业现场存在噪音。噪音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会形成噪音病,头昏、失眠、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伴有耳鸣。长期暴露于严重噪音环境,可产生听觉疲劳、听力敏锐性下降,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听力损失将成为永久性耳聋。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测量
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高频和微波的波谱相近,所以对人体的影响有相同的作用,但微波的量子能量水平比高频高,其健康损坏要比高频电磁场严重。
高频和微波对人体相同的影响作用,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测量
辐射
极低频电磁场可能不诱发癌症,但可能促进癌症生长,但无法证实造成什么健康危害。高强度电磁辐射可造成白内障,高强度微波辐射可导致头昏、头痛、失眠、乏力、烦躁、记忆力减退、对心血管造成伤害,消化系统产生溃疡,骨组织充血;并影响生育。
普通,指能见度为2-8公里;
好,指能见度8公里以上。
参考标准:《四川气象》2004
国际上对烟雾的能见度定义为不足1km,薄雾的能见度为1km~2km,霾的能见度为2km~5km。
评估
温度
高温作业,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高温作业,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汗腺排汗多,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高温下,肌肉工作能力、大脑反应能力下降。过量热积聚体内会产生中暑(职业病)。
工作点温度工作时间
30-32 80分钟
32-34 70分钟
34-36 60分钟
36-38 50分钟
38-40 40分钟
40-42 30分钟
42-44 20分钟
以上时间为轻劳动,若中度劳动,则工作时间每个等级之间减少10分钟。
参考标准:《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技术规范第5部分DL/T799.5-2002《高温作业监测》:
1.工作场所噪声接触限值:
2.8h为85分贝
3.4h为88分贝
4.2h为91分贝
5.1h为94分贝
6.0.5h为97分贝
7.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8.类别昼间夜间
9.1类55分贝45分贝
10.2类60分贝50分贝
11.3类65分贝55分贝
适用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参考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日接触时间介于2-4小时,卫生限值为6m/s2
日接触时间超过4小时,卫生限值为5m/s2。
参考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测量
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差,人员会出现多种不适,常感冒,群发行皮肤过敏、喉咙痛、呼吸道发干、头晕、易疲劳;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发黄、枯萎。
详见附件2的附表2《室内/室外空气质量标准》
MAC(mg/m3)30
参考文件:MSDS
测量
汽油、柴油
易燃。汽油、柴油进入人体后对机体的神经系统有选择性损害。由呼吸道吸入时,即可引起剧烈咳嗽、胸痛,甚则恶心、呕吐、痉挛、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油漆的主要成分为:笨、甲苯、二甲苯和乙二醇醚类溶剂。各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如下(单位为mg/m3):
笨:10
甲苯:100
二甲苯:100
参考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2
测量
煤气
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GB/T 27476.4-2014
评估
照明及能见度
照明度高或低,均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视觉疲劳、视力下降。
参考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测量
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条件下,大气透明度较低,能见度较差,对司机开车安全会产生影响。
能见度区分分为三级:
不好,指能见度为2公里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