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识学习知识

合集下载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词的定义和特点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音韵、意境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

诗词通常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简洁明快,意蕴丰富。

二、诗词的体裁1. 诗:以律诗和绝句为主要形式,包括词、曲等。

2. 词:以曲牌为主要形式,包括词牌、曲调等。

三、诗词的创作技巧1. 韵律:诗词的韵律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了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 意境:诗词通过意象的构造和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3. 押韵:诗词中的押韵是其音韵美的表现方式,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仄押韵、平仄交错押韵等。

4. 对仗:诗词中的对仗是其语言美的表现方式,对仗多以平仄对仗为主,常见的有平起平仄、上平下仄等形式。

四、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韵、唐诗、宋词和明清诗词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诗词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

五、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 李白:《将进酒》《赠汪伦》2. 杜甫:《登高》《春望》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4. 苏轼:《江城子》《题西岭南村壁》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夜泊牛渚怀古》六、词牌介绍词牌是中国古代词曲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词曲的词句、字数和平仄等要求,是词曲创作的重要参照物。

七、曲调介绍曲调是古代词曲的旋律,它和词牌结合起来,构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词曲艺术。

八、诗词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现代诗歌也在吸收古代诗词的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九、如何欣赏诗词1. 熟读唐诗宋词,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关注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3. 参加诗词吟诵比赛,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展现诗词的个性化魅力。

十、诗词的价值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唐诗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诗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诗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唐诗的定义唐诗是指唐代(618年-907年)创作并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包括诗体、词、曲等。

唐诗的创作既包括诗歌的形式美,又包括诗歌的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唐诗的特点1.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唐诗追求“诗以言志”“节义言志”、“讴歌英雄”。

2. 以言为美:唐诗追求真情实感,突出个性,诗人通过对感情、景物、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抒发,表现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和价值取向,形成了唐诗的鲜明特点。

3. 文学才情:写景写情,志在深邃,为诗伟著者也,其语夷似玉,往往含蓄而正,引人遐想。

4. 注重音韵:唐诗追求音律优美,对诗歌的韵律和音调有着较高的要求。

5. 蕴含哲理:唐诗所蕴含的道理众多,有言在理不至于深邃难懂,与文学才情交融,阐发着哲理之高深。

6. 社会风貌:唐诗多呈现出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对唐代社会和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代表诗人唐代众多诗人中,有不少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大家,其中代表性的诗人有:王之涣、杜甫、王昌龄、李白、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等。

四、代表作品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该诗描绘了登高俯瞰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仰慕前贤的志向。

2. 杜甫的《登高》:杜甫的这首《登高》慷慨激昂,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3. 王昌龄的《出塞》:该诗以描写戍边将士的生活为题材,真实地展现了唐代塞北边疆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与思念。

4. 李白的《庐山谣》:这首诗以庐山景观为素材,以巧妙细致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庐山的秀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5. 王维的《鸟鸣涧》:该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题,以细腻优美的笔触,真实地展现了溪谷清幽的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五、流派唐代诗歌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1. 唐体诗:又称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一般每首诗四句,每句五言或七言,以平仄和取用多种字音,构成一个平仄谐足的节奏。

小学必备古诗文文学常识

小学必备古诗文文学常识

小学必备古诗文文学常识【拓展文学知识】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六义:诗歌形式——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左传》作者:左丘明(春秋末),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4.《史记》司马迁(西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前四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6.《汉书》班固(东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汉书》《两都赋》7.《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8.《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9.《孙子兵法》:孙武(春秋末),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10.《水经注》:郦道元(北魏),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11.《典论·论文》:曹丕(三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12.《文心雕龙》,刘勰(南朝):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13.《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短篇文言志怪小说集14.《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开篇之作15.五大奇书:《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6.《窦娥冤》:关汉卿(元代),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元杂剧之一17.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8.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19.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20.《离骚》:屈原(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古诗词常识知识大全集

古诗词常识知识大全集

古诗词常识知识大全集诗中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谁?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分类、体裁、意象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介绍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分类有:1.古文诗:指以古文形式写成的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观书有感》。

2.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骚体风格而闻名于世,如《离骚》。

3.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之一,通常与音乐相配合,如《木兰诗》。

4.唐诗:指公元618年至907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5.宋词:指公元960年至1279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有丰富多样的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体裁:1.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五个字,共二十字。

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2.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和五言绝句一样,也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体裁,如李白的《静夜思》。

3.律诗:是一种特定韵律和格律要求下的诗体,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4.排律:是一种富有音律感的诗体,韵律比较严格,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狱南塘红叶枝枝独葩》。

5.词:是与音乐相配合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形象和感受,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诗词深层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意象:1.山水:山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往往用来表达高远、广博、宏伟等意蕴,如杜甫的《望岳》。

2.花鸟: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各种花鸟,表达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预习03:《古代诗歌四首》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预习03:《古代诗歌四首》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专题四预习新课预习03 《古代诗歌四首》内容概览:重点积累知识。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内容概览《古代诗歌四首》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介绍1.古代诗歌基础知识①《观沧海》的体裁是四言乐府诗,所有诗句由四字组成,能够配乐歌唱。

《观沧海》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乐府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押韵自由,音韵和谐。

其中,文体多以五言、七言和杂言为主。

②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

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次北固山下》是律诗的代表。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

④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散曲和杂剧。

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

《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作者介绍《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等。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洛阳(现河南洛阳)人。

王湾“词翰早著”,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常识知识清单一、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1、送别赠别诗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

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这类诗表达的主旨主要有:①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②诗人因贬谪以及其他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常与言志连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理想。

如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

“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是高度一致的。

如杜甫的《登高》。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体现了一种隐逸的乐趣。

①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

如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②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10、咏怀述志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现象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二、常见古诗意象例释1、植物类(1)菊花:品格坚强的斗士;气质清高的雅士;孤芳自赏的文人。

(隐逸、高洁、脱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战国·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2)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不愿同流合污的冰清玉洁的品质。

(坚强、不屈不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3)松树:坚强、正直、高洁的品质;孤直耐寒的品格。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唐·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国·刘桢《赠从弟》)(4)梧桐:凄凉悲伤之愁情。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5)柳树:表送别、留恋之情;伤感春天的美好;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灞桥折柳”为送别典故;《折杨柳》曲子为送别之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宋·柳永《雨霖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芳草:喻离恨思亲之情;表达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意思;荒凉、偏僻之处的草则暗含身份、地位的卑微之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代·李煜《清平乐》)(7)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南宋·吴文英《唐多令》)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宋·李清照《添字丑奴儿》)2、动物类(1)燕: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南宋·史达祖《咏燕》)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北宋·晏几道《临江仙》)③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北宋·晏殊《浣溪沙》)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宋·冯延巳《蝶恋花》)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北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爱国、思亲、思乡、思归之情。

典故“望帝啼鹃”,表忠贞爱国之意。

(悲惨、凄恻)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北宋·秦观《踏莎行》)(3)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4)寒蝉:气氛悲凉之景、凄惨别离之情;喻指高洁的人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北宋·柳永《雨霖铃》)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5)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理想、追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北宋·欧阳修《戏答元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李清照《一剪梅》)(6)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表达羁旅的愁思。

(小人、俗客、庸夫)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北宋·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猿啼:是哀愁凄厉的,象征着一种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的悲愁感情。

(哀伤、凄厉)风急天高猿啸哀。

(唐·杜甫《登高》)(8)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3、自然景物类(1)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或邪恶黑暗势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2)冰雪: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光明磊落的心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月亮:思亲、思乡之愁。

人生的圆满、缺憾。

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

其别称有: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五代·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4)水: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来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李煜《虞美人》)(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宋·柳永《雨霖铃》)4、人文(典故)类(1)宫阙、山林:表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受到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的代称。

(2)船:漂泊之感;依据庄子“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还兼有“自由”之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唐·杜甫《登岳阳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关山、大漠、羌笛、琵琶、胡笳、胡杨:为边塞特有之物,表怨战、思乡或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