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PPT说课材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PPT说课材料

浓度溶液的配制方 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法和应用;科学探 ⑤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
究的过程
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重 难关 点 点键
② ④
③ ⑤

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化学
学法指导: 1.注意探究过程,学会设计实验让现象更明显、更直观。 如通过实验探究市售食盐是否含有碘元素,让学生们自行设计,进 行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学 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开放式学习。 2.观察生活、联系社会,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方法,如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比较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某些性 质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化学
3.在化学基本实验的学习中学会观察、分析,体验和了解 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 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对物质的量、摩 尔质量等概念的学习,尽量学会比较、类比、归纳。查阅资料、利 用化学史实帮助理解概念。
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化学
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 一节PPT
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化学
要点解读:

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①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
;溶解、过滤、蒸 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志;
发等基本操作,蒸 ②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
馏、萃取等物质的 、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
气体不会混入空气 ,但操作复杂且气 体不干燥
特别提醒:在化学实验中难免会接触到易燃、有毒的物
质,但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处理得当,就完全可以避免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讲义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讲义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目标导学&1.了解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树立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化学品安全标识。3.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并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4.掌握SO42-的检验原理与方法。5.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1.1.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一、化学实验安全1、在化学实验中,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者的安全,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2、为了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以下问题:(1)遵守实验室规则,时时想到“安全第一”。(2)了解安全措施浓硫酸稀释应慢慢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若不慎将浓硫酸洒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①药品的取用②酒精灯的使用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用完酒精灯用灯帽将酒精灯熄灭,不可用嘴吹灭。③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和燃烧匙,需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④收集气体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实验完后的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固体和液体需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气体需经过科学的处理才能放出。二、过滤和蒸发1.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是物理(物理、化学)变化过程。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2.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蒸发用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1.溶解(如图1所示)实验要点:将称量好的粗盐溶解在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2.过滤(如图2所示)实验要点: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靠”。(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无气泡)。(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下端管口紧靠接收器(如小烧杯)内壁。特别提示:若滤液浑浊,将滤液重新过滤一次,直到滤液澄清为止。3.蒸发(如图3所示)实验要点: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干。。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教师讲义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教师讲义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化学制品和现象家里的塑料制品:手机、牙刷、肥皂盒等厨房里:炊具——金属制品天然气、液化气——化工产品衣料中的化学合成纤维:特殊衣服——防寒衣、防水衣等化学与家居特点——牢固耐穿、易洗快干、安全舒适、抗皱性好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住房:钢铁、水泥、不锈钢、铝合金、玻璃、油漆等洗涤用品:洗涤剂、沐浴露、洗衣粉等化学制品例1 从自己的服饰或书包中找出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并写出名称。

答案:化纤服装、尼龙袜、棉手套、有机玻璃扣子、铅笔、课本、铅笔盒、钢笔等。

知识点二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现代农业离不开高效化肥现代交通需要新的化学材料现代医疗需要更多样的化学药品化学的作用国家安全需要特殊的新材料航天事业需要化学提供多种合成材料和高能燃料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的化学科学技术误区警告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并不是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得看问题,判断一种事物的优劣,应评价该事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要掌握物质的性质,更好的利用物质,发挥其优点,避免其产生危害。

例2 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含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环节了人类粮食危机知识点三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 科学探究的方法。

误区警告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

物质是组成物体的原料,物体是具体的事物。

一种物质可以组成多种物体,如铁这种物质,可以组成铁锅、铁勺、菜刀等多种物体。

例3 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C. 合成新的物质D.防止环境污染*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九年级化学讲义第一讲

九年级化学讲义第一讲

九年级化学讲义第一讲(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冰雪融化、玻璃杯摔碎、碘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蜡烛燃烧、铁管生锈、铜壶变绿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等。

1、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 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 食盐有什么性质D 食盐的微观结构2、下列所述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西瓜榨汁C 碘酒挥发D 残雪化水3、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钢铁生锈B 牛奶变酸瓷砖破裂C 汽油挥发石油蒸馏D 光合作用蜡烛熔化4、下列选项中,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用钢筋修建桥梁B 用金刚石划玻璃C 用聚氨酯做保温箱材料D 用氢氟酸在玻璃表面雕刻图案5、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肼用于火箭的助推燃料B 氮气用于合成化肥C 活性炭用于除臭D 硝酸用于制造炸药6、(多选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镁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是因为镁铝合金强度高,质地轻B 陶瓷用于制造各种工艺品,是因为陶瓷外形美观C 铜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是因为铜延展性好,而且价格比金银低廉D 用食醋除去保温杯里的水垢,是因为食醋有酸性,可以腐蚀水垢7、下列诗句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的做法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 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B 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玻璃艺术品C 工业上低温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D 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烟消云散B 杯弓蛇影C 铁杵磨针D 死灰复燃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 铁锅生锈 D 氢气燃烧1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 红纸剪成窗花B 泥土烧成瓷器C 冰块制成冰雕D 木板制成飞机模型1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液化气燃烧B 面粉发酵C 土豆切块D 菜刀生锈13、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B 干冰升华形成白雾C 镁条燃烧产生白烟D 水沸腾产生蒸汽14、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斯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金属。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讲义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讲义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讲义亲爱的同窗们,面对生活中罕见的一些现象,大家能否思索过:水为什么可以灭火?假设炒菜的时分油锅起火了,你会用水把它扑灭么?家外面的水壶是不是有一层白色的叫做水垢的东西?水垢是什么东西?怎样除掉它?在洗碗刷盘子的时分,是用水冲还是先用洗洁精洗再用水冲?洗洁精为什么可以用来清洗油污呢?往常吃的膨化食品的袋子为什么总是鼓鼓的?外面的枯燥剂是什么东西?馒头为什么运用了发酵粉之后蒸出来就会又松又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毒药〝鹤顶红〞,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见过焰火,是什么东西使得焰火看起来五颜六色的?大家都听说过温室效应,那是什么惹起了温室效应?化学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贡献?我们从日常生活和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得知,化学迷信的研讨效果曾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开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粮食的消费、食品的保管和添加剂的消费与运用;五彩绚丽衣料的消费〔化学纤维的消费和加工、染料的消费和纤维的染色等〕;修建资料的消费、装饰资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消费、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消费、公路和铁路等所用资料的消费等。

在工农业消费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资料的加工,农业消费中化肥、农药的消费和运用,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消费、资料的制造等。

在人类社会的开展中:资料工业中各种新型资料的制造;环境维护中环境污染的管理和环保产品的研制和消费;生命迷信中新型药物的分解、基因工程的研讨等。

图1-2裁出美丽的衣裳据研讨,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朽,一节电池能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渣滓的处置曾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有些国度制定了严厉的法则,规则渣滓分类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末尾这样〝管理〞渣滓。

渣滓的回收应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渣滓的回收有利于环境维护;二是渣滓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究竟什么是化学呢?我们每天都要喝水〔H2O〕,那么大家知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外部又有怎样的结构呢?一些现代的字画为什么可以保管至今?可见化学这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消费联络的相当亲密。

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 x(i) ·M(i)
2020/10/31
20
1.1.2 液 体
一、气—液平衡
蒸发: 液体 → 气体 凝聚:气体 → 液体
气液平衡:当液体蒸发为气体且气体凝聚
为液体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处于气液平
衡状态。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蒸气压:处于蒸发、凝聚动态平衡的气体叫饱和蒸气,饱和蒸气所具有
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V:m3
T: k n: 物质的量:mol R: 气体常数:8.314J/mol·k
2020/10/31
9
1.1.1 气 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可表示为:
pV m RT M
M
p RT
m、M、ρ分别为气体的质量(kg)、摩尔质量(kg/mol)
和密度(kg/m3)
n m M
m
V
2020/10/31
E
(两相平衡线)
l
2、一个点
s
(三相共存点)
3、三个面 0.611kPa
(单相区)
O A
273.15K 273.16K
g
373.15K
T
2020/10/31
26
1.2.1 分散系的概念
一、分散系 分散体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被分散成微
小的粒子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通常分散质含量较
代表溶剂分子;
b: 稀溶液的蒸发示意图
代表难挥发的溶质分子
2020/10/31
34
1.2.3
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应用:
a: 纯水
p
b: 稀溶液(bB)b
c: 稀溶液(bB)c

初三化学 绪论 第一章 讲课稿

初三化学 绪论 第一章 讲课稿

暑期支教课时安排(正课六课时晚课预计二课时)绪言1课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时(正课5课时)习题课2课时试卷讲解1课时(习题课3课时)第一节绪言教学设计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将开始学习一门新的科目,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向大学提一些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课堂笔记。

老师板书上的要记,有些因为内容较多,老师会要求大家记下的,也要记。

好,现在我们开始新科目的学习!我们要接触的新的科目叫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变化的科学。

我们学习的物理,就是研究物质运行的道理,而我们的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想使天空变得更蓝,我想使河流变得更清澈,我家人生病了,我想发明出能医好病的药物,我想去太空,航天飞船是怎么造的。

也许这些都是大家的梦想,在学习化学之后,我们会有些了解,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就会成真。

那让我们一起开启我们的化学大门。

大家先来看书上第四节的几副图:小鸟居然可以呆在水中,细细的一根尼龙绳能够吊起一辆小汽车!那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鸟笼和这个尼龙绳都需要具备些什么性质呢?(鸟笼防水透气尼龙绳有超强的韧性)那这鸟笼和尼龙绳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又是怎样的结构,这样的物质是怎样制得的,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就是我们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物理同研究物质,但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化学为我们创造的世界,生活处处有化学。

大家都能举出哪些生活中化学的例子呀?(燃料燃烧提供热量铁锅烧菜可以补铁白色污染食盐沼气池农药化肥)啊,大家对生活中的化学感受都很深,那大家能举出哪些化学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吗?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几副彩图,看看你都能想到什么。

(塑料合成纤维医药建筑交通纳米技术绿色化学)可见我们的世界,真的是处处是化学!其实,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答案] C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 (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 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 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_溶_液__、__胶__体__、__浊__液________。其中浊液分为___悬__浊__液__、__乳__浊__液____。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OH3胶体 散剂的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不同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习题答案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g (UF )1(UF 66=;1m r mol kJ 1.30H -θ⋅=∆ 则此温度时蒸发1mol UF 6(1),会放出热30.1kJ 。

( )(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相同的值。

)1(O H )g (O 21)g (H 222=+ ( ) )1(O H 2)g (O )g (H 2222=+(3)功和热是系统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 )(4)反应的H ∆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 )答案(1-)(2-)(3+)(4-)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 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最大。

( ) (a) )g (O H 2)g (CO )g (O 2)1(CH 2224+=+(b) )g (O H 2)g (CO )g (O 2)g (CH 2224+=+(c) )1(O H 2)g (CO )g (O 2)g (CH 2224+=+(d) )1(O H 2)g (CO )g (O 23)g (CH 224+=+ (2)通常,反应热效应的精确的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 )(a) H ∆ (b) V p ∆ (c) p q (d) v q(3)下列对于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b )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c )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d )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值也确定(4)在温度T 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 2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θ1,m r H ∆,与反应2A C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θ2,m r H ∆,则反应C 4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θ3,m r H ∆与θ1,m r H ∆及θ2,m r H ∆的关系为θ3,m r H ∆= ( ) (a )2θ1,m r H ∆+θ2,m r H ∆ (b )θ1,m r H ∆-2θ2,m r H ∆(c )θ1,m r H ∆+θ2,m r H ∆ (d )2θ1,m r H ∆-θ2,m r H ∆(5)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b )可做最大功的过程(c )循环过程(d )能使系统与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6)在一定条件下,由乙二醇水溶液、冰、水蒸汽、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系统中含有( )(a )三个相 (b )四个相 (c )三种组分 (d )四种组分 (e )五种组分(7)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到一定高度即会爆炸,这要取决于一定高度上的( ) (a )外压 (b )温度 (c )湿度 (d )外压和温度(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焓变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吸热相等(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能量量纲的量(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系统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填空题使可燃样品(质量为1.000g )在弹式量热计内完全燃烧,以测定其反应热,必须知道:(1)(2)(3)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钢弹的总热容C b 可利用一已知反应热数值的样品而求得。

设将0.5000g 苯甲酸(C 6H 5COOH )在盛有1209g 水的弹式量热计内(通入氧气)完全燃烧尽,系统的温度由296.35K 上升到298.59K 。

已知在此条件下苯甲酸完全燃烧的反应热效应为-3226kJ.mol -1,水的比热容为4.18J.g -1.K -1。

试计算该钢弹的总热容。

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C b =849J.mol -15. 葡萄糖C 6H 12O 6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O H 6)g (CO 6)g (O 6)s (O H C 2226126+=+;1p mol kJ 2820q -⋅-=5.当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时,上述反应热效应的热量约30%可用作肌肉的活动能力。

试估计一食匙葡萄糖(3.8g)在人体内氧化时,可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

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6.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g (CO 3)s (Fe 2)g (CO 3)s (O Fe 232+=+; 1p mol kJ 6.27q -⋅-=)g (CO )s (O Fe 2)g (CO )s (O Fe 324332+=+; 1p mol kJ 6.58q -⋅-= )g (CO )s (FeO 3)g (CO )s (O Fe 243+=+; 1p mol kJ 1.38q -⋅=根据盖斯定律(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p q 。

)g (CO )s (Fe )g (CO )s (FeO 2+=+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 7. 已知乙醇在102325Pa 大气压力下正常沸点温度(351K)时的蒸发热为39.2 kJ.mol -1。

试估算1mol 液态C 2H 5OH 在蒸发过程中的体积功w ‘和ΔU 。

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5℃(2)生成1.00mol 的HClH 2(g)+Cl 2(g) 2HCl(g)(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 CO 2(g)(4)沉淀出2.00mol AgCl(s)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根据8题中所列反应和条件计算发生变化时,各自ΔU 与ΔH 之间的能量差值. 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4)ΔU-ΔH=-2×(0-0)×R ×T= 010.试查阅附表3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K 15.298(H m r θ∆。

(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产物是NH 4+(aq)(4)Fe(s) + CuSO 4(aq) 答案 -153.87kJ.mol -111.计算下列反应的(1) )15.298(K H m r θ∆;(2) )15.298(K U m r θ∆和(3)298.15K 进行1mol 反应时的体积功w )(4)()(4)(424g HCl l CCl g Cl g CH +=+ 答案 查表)15.298(K H m f θ∆/kJ.mol -1 -74.81 0 -135.44 -92.31)15.298(K H m r θ∆ = (-135.44)+4×(-92.31)-( -74.81)= -429.86kJ.mol -1)15.298(K U m r θ∆=)15.298(K H m r θ∆-(4-5)RT =(-429.86+8.314×298.15/1000 )kJ.mol -1= (-429.86+2.48 )kJ.mol -1=-427.38kJ.mol -1体积功w= -P ΔV= -(4-5)RT = 2.48 kJ.mol -112.近298.15K 时在弹时量热计内使1.000g 正辛烷(C 8H 18,l)完全燃烧,测得此反应热效应为-47.79kJ(对于1.000g 正辛烷(C 8H 18,l)而言)。

试根据此实验值,估算正辛烷(C 8H 18,l)完全燃烧的(1)q Vm ;(2) )15.298(K H m r θ∆。

答案 正辛烷的M=114.224g.mol -125℃ -78℃ 25℃q v.m =-47.79kJ.g -1× 114.224g.mol -1=-5459kJ.mol -1.正辛烷完全燃烧的反应式C 8H 18(l) + 12.5O 2(g) = 8CO 2(g) +9H 2O(l) (注意燃烧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要求C 8H 18前是1,这样△r H θm 与q v.m 才能对应起来)△r H θm (298.15K) ≈ q p.m = q v .m + (8-12.5)RT= -5459+ (8-12.5)×8.314 ×10-3 ×298.15=-5470kJ .mol -113.利用CaCO 3、CaO 和CO 2的△f H θm (298.15K )数据,估算煅烧1000kg 石灰石(以纯CaCO 3计)成为生石灰所需热量。

又在理论上要消耗多少煤(以标准煤的热值估算)? 答案 CaCO 3的煅烧反应为 CaCO 3 (s) = CaO(s) + CO 2(g)△f H θm (298.15K )/kJ.mol -1 -1206.92 -635.09 -393.51估算1mol 反应的△H = -(-1206.92)+( -635.09)+( -393.51)=178.32 kJ.mol -1煅烧1000kg 石灰石△H =[178.32 kJ.mol -1/100g.mol -1 ]×1000×103g =178.32×104 kJ 标准煤的热值为29.3MJ.kg -1 消耗标准煤 178.32×104 kJ/[29.3×103kJ.kg -1]=60.8kg14.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标准状态,试通过计算说明298.15K 时究竟是乙炔(C 2H 2)还是乙烯(C 2H 4)完全燃烧会放出更多热量?(1)均以kJ.mol -1表示;(2) 均以kJ.g -1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