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案例分析

会展案例分析
会展案例分析

会展案例分析

—以上海车展为例一、案例背景介绍

上海车展(Shanghai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 Exhibition)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展览会,是亚洲最大规模的车展,逢单数年举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2004年6月,上海国际汽车展顺利通过了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被UFI认可的汽车展。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上海国际汽车展已成长为中国最权威、

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大展之一。从2003年起,除上海贸促会外,车展主办单位增加了权威性行业组织和拥有举办国家级大型汽车展经验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三家主办单位精诚合作,为上海车展从区域性车展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汽车大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上海车展的地位和权威性。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于2005年4月22日至28日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出面积12万平方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1036家厂商踊跃参展,其中国际汽车巨头6+3和中国主流汽车厂均大规模参

展。35个国家和地区1020家媒体5380名记者参与了车展的报道。 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91,593人次的观众见证了车展的成功与辉煌。

上海车展主办方日前在京宣布,全球最受关注的汽车大展之一——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将于2011年4月21日至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车展的主题定为“创新?未来”,由中汽协会、中国贸促会上海市分会、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公司等承办。

上海国际汽车展经过25年的发展壮大,已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展之一,成为中外汽车产业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展示平台和引导汽车消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展会策划经验总结

1、美女经济完美运用于车展之中

如果没有美女,车展一样会引来无数观众,但是近年来,观众对美女车模的观众虽说不能超过了车本身,但是这香车美女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为经典。从前对于冰冷冷的轿车,不论再好的外壳,人们也难免觉得有些缺少感情,但自从有了美女车模,车就有了感情。不同类型的车需要不同风格的车模来衬托,如此一来,车展除了关注技术更新,变得更有吸引力。

2、不断更新的技术吸引业内业外人士关注

对内行人来说,每年车展最吸引人的就是不同国际大品牌所开发的概念车。这些概念车不同于以前平淡无奇的市面销售车,大部分概念车的作用不是用于销售,而是用于品牌宣传和品牌形象塑造。车展必然对技术要格外重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很快就会被残酷的抛弃。

3、不断增加展会品牌的内涵

2004年6月,上海国际汽车展顺利通过了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虽然这是国际展会的入门门槛,但是这个门槛的要求却不是普通展会可以企及的。在车展层出不穷的今年,强大的市场份额促使众多的人去车展这个市场上掘金。上海国际车展及时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有力的把自己通过一纸认证与三流车展划分开来,跻身上流。

4、技术性产业的展览要有所突破

作为一个国际展览,不论再规模、资源还是身份认证上都要有一个高标准。不断加强自己的“展览能力”是上海国际车展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主要手段之一。“展览能力”

代表了展会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资源让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有所收获。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也是国内大多数展会还没有突破的难题。

5、借助媒体高调宣传

每年听到最多的展会,就是广播里,朋友嘴里都在说“车展又举行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宣传,观众势必会减少。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展会要存活下来,就要打好良好的群众基础,才不会再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三、上海办会展的SWOT分析

1、优势:上海地处长三角腹地,是中国水、陆、空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及

经济区位优势使其发挥着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上海发展会展业的前景十分明朗,上海会展业应充分利用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努力培育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会展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2、劣势:上海虽然具备了发展会展业的很多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有目共睹。

由于现在市场规范还不够完善,行政办展趋向明显;市场运作机制匮乏,会展市场的统一协调和管理不到位;行业法规不健全,无序竞争,恶性跟风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展览公司经济实力,市场运作能力等还很匮乏,办展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导致会展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3、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会展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也提高了知名度和信誉,提升了整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上海会展业应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面加快步伐,尽早建立起具有本土特色的会展品牌。 4、威胁:随着WTO过渡期的基本结束,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展览业也在逐

步开放,在我国的会展市场上,外国的大型展览公司已经跨了进来。与国外的展览公司相比,上海的会展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不具有很强的优势,上海会展业参与国际竞争一定会遭到国外专业、成熟的会展公司的强势竞争。

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整合会展资源,转变会展业增长模式

近年来,上海会展业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会展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会展市场的无序竞争,办展重复、只重利润不重效果,恶心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

资源是有限的,浪费和分散会展资源都不利于上海会展业的发展,上海会展业应该紧随国际发展趋势,对同类型项目进行整合规划,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2、推进会展评估,确立行业规范

当前会展市场机制不完善,主要由政府主导各类展会,国内的会展评估比较混乱,展会的数据申报工作存在非常大的漏洞。由于我国会展业发展比较晚,体质不完善,可以说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还不成熟。基于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由政府组织会展评估机构,有利于规范市场,树立展会的品牌形象。

3、坚持长期品牌战略

会展业品牌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会展市场的主体,会展企业首先要树立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着重从场馆设计,主题的选择,展会的规划,展会的组织和管理等具体方面来实现会展品牌化发展。

10100229储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