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句式训练带答案
38道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及答案

38道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及答案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二、定语后置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 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环滁皆山也。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非我也,兵也。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A.管仲贤佐也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三、阅读下文,指出划线句子是何种句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zì)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3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4此夷吾之愚也。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5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文言句式练习(二)被动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日与其徒上高山徒:弟子。
B.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交会。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觞:酒杯。
【答案】A【解析】徒:随从。
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觉而起,起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B.其高下之势其可怪也欤C.悠悠乎与颢气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故为之文以志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答案】C【解析】A第一句而,连词,表顺承;第二句而,连词,表修饰。
B 第一句其,代词;第二句其,副词,表感叹/表反问。
C乎,都是助词,用于形容词后。
D第一句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句以,介词,把。
8.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分)【答案】(我)认为凡是这个州有不同常态的山水,都被我享有了,但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解析】评分建议:“是”、“始”、语句通顺(定语后置、被动)各1分。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对文言文加强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训练。
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2.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
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3.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则是可为也。
”译文:(1)(2)4.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5.子曰:“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7.子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9、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1)(2)10.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1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译文:12.子张问仁于孔子。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文言句式习题加答案

文言句式习题加答案文言句式习题加答案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文言句式的习题,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句式转换1. 改写下列句子,使其符合文言文的句式。
(1)他正在看书。
(2)我爱你。
(3)他们在一起玩耍。
答案解析:(1)彼正在读书。
(2)吾爱汝。
(3)彼等共游。
2.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改写成文言文句式。
(1)他很高。
(2)我吃了午饭。
(3)他们在公园里散步。
答案解析:(1)彼甚高。
(2)吾食午餐。
(3)彼等在园中散步。
二、填空题1. 请根据句意,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1)______,吾辈应珍惜时间。
(2)彼乃______之人,不可小觑。
(3)此事______有理,不可置之不理。
答案解析:(1)光阴(2)一位(3)实在2. 请根据句意,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1)______之下,无不自得其乐。
(2)______之中,吾辈应当保持谦逊。
(3)______之后,天下大乱。
答案解析:(1)天地(2)人间(3)末世三、句子翻译1.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他们一起去看电影。
(2)我正在读一本好书。
(3)他很高,比我高多了。
答案解析:(1)彼等共往观影。
(2)吾正在读一本佳书。
(3)彼甚高,逾吾甚多。
2.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心不安。
(2)吾辈应当勤奋学习。
(3)彼人年少,才华出众。
答案解析:(1)我的心不安。
(2)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那个人年纪轻,才华非凡。
通过以上的习题练习,相信大家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够有所提高。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多做习题是非常有益的,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古文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
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1、判断句练A、城北徐公是齐国之美丽者。
B、未有不王者。
C、这正是仁术。
D、这是百世之遇。
2、被动句练A、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的事情。
B、直到被谗言陷害而被杀。
C、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而且对楚国二心。
D、他的智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陷入困境。
3、宾语前置句练A、那些能够在市朝中诽谤我的人,他们听到了我的耳语。
B、听到这些道理后,我认为没有人能够超越我。
C、刘邦能够解救他人的困境吗?D、我们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确呢?4、定语后置句练A、村里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虫子。
B、秦国人是秦国人,不是天下人。
C、这块石头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D、有些绅士能够坚定不移地保持他们的志向。
5、状语后置句练A、洞庭湖的君王在哪里?B、他以勇气著称于众。
C、这种颜色是从蓝色中提取的。
D、即使用严厉的刑法来惩罚他,他仍然不屈服。
6、省略句练A、现在我们把钟和磬放在水里。
B、我跟着他研究。
C、当刘邦住在山东的时候。
D、人民看不到保护。
7、句式练A、如何能够鼓起勇气?B、否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录?C、长安君为什么要依靠赵国?D、他失去了六个郡,他的士兵在秦国死亡。
8、句式练A、我们可能无法得到秦国的城市,只会遭受欺骗。
B、既然您已经被记录了,不久后我就能见到您了。
C、虽然他很忠诚,但他却被诽谤。
D、他的兵力被削弱,他失去了六个郡,他的士兵死在秦国。
9、句式练A、一个人的心灵代表着千万人的心灵。
B、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文化无法传承下去的原因。
C、水是聪明人的乐趣。
D、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必须按照礼节来接待他们。
10、句式练A、其他诸侯不敢救赵国。
B、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呢?C、他被封在富饶的土地上。
D、有一个客人会吹洞箫。
11、句式练A、后来他的尸体被找到在井里。
B、读这句话时我不知道该怎么读。
C、蜀道很难,难于去往天空。
高一语文语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语文语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给文言语段断句(3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答案】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本题需要断句的“曰”“乎”“也”“盖”。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2.用“/”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宋濂《杜环小传》)【答案】(3分)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者”后可断可不断)【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注意文言虚词“矣”。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例句与C项为状语后置,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
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恐年岁之不吾与A.不能容于远近B.夫晋,何厌之有?C.以其无礼于晋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训练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解析:选B A项,是“诚”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也”在句中表停顿,本句是状语后臵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乎吾前生,其闻道也乎吾先”;C项,是“为”表判断的判断句;D项,是“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2.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解析:选D A项,“于”表被动的被动句;B项,“见”表被动的被动句;C项,“为”表被动的被动句;D项,“被”不表被动,通“披”,意思为“穿”。
3.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解析:选D A项,“伐齐”前省略主语“廉颇”;B项,“剑舞”后省略谓语“为乐”;C项,“晋军”“秦军”后省略介词“于”;D项,没有省略现象。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
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
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
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
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译文: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参考译文: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憎恨。
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
天下的人都很高兴。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参考译文: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
(节选自《欧阳晔传》,有删改)
①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译文: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处理了一百多宗积压的案件。
②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桂阳有争夺船而互相殴打致死的人,这个案件很长时间没能判决。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晔,字日华。
自从他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时起,不合乎那道义的事,他就不接受他人的馈赠。
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处理了一百多宗积压的案件。
桂阳有争夺船而互相殴打致死的人,这个案件很长时间没能判决。
欧阳公亲自到了那个监狱,放出关押的犯人,自己就坐在庭院中,让人解去那些犯人的枷锁并且让他们吃饭。
犯人们吃完饭后,欧阳公全部安慰他们并让他们返还到监狱中去,只留下了一个人在庭院中。
被留下来的人神色惊动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啊。
”那个囚犯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欧阳公说:“我看吃饭的人都是用右手拿着勺子,而只有你用左手拿,死亡的人伤口在右肋,这就是你杀了人,很明白了啊。
”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了人,我不敢再因此连累他人了。
”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选B B项,“于”解释为“到”。
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臵句。
A项,应为“于星火急”;C项,应为“后之览者,亦将于斯文有感”;D项,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