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金秋时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的竹溪县稻熟菊黄,瓜果飘香。

驱车沿着305省道县河至关垭段“百里长廊”一路行来,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赏心悦目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粉红色的紫薇花、鲜艳的月季、绿色的香樟,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百里绿色长廊已初显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的基本思路,大力营造林,共绣山河美,谱写了一曲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的新篇章。

廓清思路谋发展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竹溪是一个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的山区县。

从优势上讲,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竹溪是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现有森林面积288万亩,森林覆盖率%。

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食用药用植物500多个品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25种、动物48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竹溪是全省水电资源富县,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其中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茶叶面积达15万亩,茶叶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国,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

从劣势上讲,竹溪区位偏远,受交通、信息等制约非常突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穷经济、富资源”的基本县情,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找出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新竹溪作为策应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家乡的林业站事迹材料范文

家乡的林业站事迹材料范文

家乡的林业站事迹材料范文
《家乡的林业站事迹》
我家乡位于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林木葱茏,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当地政府设立了一座林业站,负责林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们常年在山林间奔波,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护卫着这片绿色的宝地。

他们巡查林区,清理山岭,修剪树木。

在林火肆虐的时候,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勇前行,扑灭了无数次的火势,守护着家乡的万顷森林。

他们还开展了种苗培育、林地整治、造林绿化等多项工作,为家乡的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保护工作之外,林业站还开展了多项林业科技培训、示范和指导活动,使当地农民朋友们掌握了更多的农林业知识和技能。

在林业站的帮助下,家乡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林木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林业站的事迹在家乡掀起了一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绿化家园的行动中来。

林业站成为了家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一座坚强堡垒。

如今,当我回到家乡走进林业站时,总能看到工作人员们辛勤的身影,闻到他们背负着的泥土和阳光的气息。

他们是家乡生
态环境的守护者,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者。

我为我的家乡的林业站感到骄傲,也为他们的事迹感到自豪!。

山清水秀叶常绿——叶县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工作侧记

山清水秀叶常绿——叶县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工作侧记

的独有景观。
名木 建档 率 、 护率均达 1 0 , 保 O % 县城
( ) 成 区绿 化 覆 盖 率 3 8 ; 县 镇 建 92 % 全
21 0 0年 , 了确 保来 之 不易 的创 为
建成果 , 使之进一步 完善提高 , 并 叶县 林 业局 决 心 做 到 深 入 贯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立 了再 接 再 厉 , 力 拼搏 , 力 确 奋 努 巩 固林 业 生态 县 创 建工 作成 果 ,毫 不松

总 面 积 的 1 4 : 原 区 农 田林 网 控 21 % 平
制 率 9 .9 , 路 沟 河 渠 绿 化 率 72 %
9 .8 , 木 覆 盖 率 1 .7 : 林 公 77 % 林 5% 森 9
园 占平 原 区 总 面 积 的 11 全 县 古 树 %
步彰 显 出山清水 秀叶 常绿—— 叶县
林 防 火 办 公 室 ,并 配 备 了专 用 车 辆 ; 三
林种配置 , 多树种栽 植 , 达到 既有生态
效 果 , 有 景 观 效 果 。再 次 是 抓 好 村 镇 又
绿 化 及 生 态 乡 、 态 村 建 设 , 全 县 1 生 以 7
是强化防火责任 , 与国有林 场主要责任
人 签订 了森 林 防 火 责 任 书 : 四是 严 格 值 班 检 查 , 冬 春 高 火 险 季 节 , 区 工 作 在 林 人员坚持 2 4小 时 值 班 和 巡 逻 制 度 , 严
包 地 块 、 路 段 、 空档 的 造 林 绿 化 责 包 包
任 制 , 级 落 实造 林 工 作 责 任 。首 先是 逐 抓 好 农 田林 网 的 完 善 , 个 乡建 设 一 个 每 万亩示范方 , 成栽植规范 、 相整齐 、 形 林

威宁县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

威宁县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

1988年,贵州省毕节市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明确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试验区建立30多年来,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海拔高、石漠化严重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威宁县森林覆盖率的增速仍处在贵州省、毕节市的下游,林业生态建设仍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

威宁县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基本情况1.1自然概况贵州省威宁县总面积为6298.73km 2,全县70%的土地分布于海拔2000~2400m ,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气候类型。

年平均降水量为962.3mm ,集中在5—10月(平均降水量为793.0mm ,占全年的82.4%),年平均气温为10.3℃。

1.2森林资源概况威宁县林业用地面积299396.63hm 2,其中乔木林地203387.99hm 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7.93%;竹林地85.59hm 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03%;灌木林地91241.16hm 2(全部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0.48%;未成林造林地3740.46hm 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5%;宜林地6.58hm 2;苗圃地5.95hm 2;迹地928.90hm 2。

2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长期以来,威宁县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按照绿色发展要求,着力营造青山绿水,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威宁县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不仅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森林,还有效带动了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威宁县持续加强29.50万hm 2森林资源的管护,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6.70万hm 2、石漠化治理面积3.00万hm 2、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0.53万hm 2、国储林建设1.00万hm 2。

威宁县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27.80%上升到2022年的46.93%,提高了19.13个百分点。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可编辑版】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可编辑版】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尊敬的书记、市长及各位领导: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现将我区20**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工作进展情况 2月4日,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召开后,我区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林业生态建设专题会议,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张书记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徐市长的讲话要求,创新机制,分解任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以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我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1.召开会议,分解任务。

2月5日,我区召开了由两乡、林业重点村及林业承包大户参加的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专题会议,认真贯彻市林业生态建设会议精神,细化目标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制定方案,严格实施。

制定了《XX区201X年春季植树造林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标准和责任单位,并建立了工作台帐,确保了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3.及早动手,强力实施。

一是预订苗木。

目前,我区已在鹤壁、安阳、新乡等地预订杨树、核桃、柳树、火炬等各类苗木500余万株,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的开展。

二是抓住有利时机,在沙锅窑村种植核桃200亩,在张家沟村种植杨树2000亩。

二、下步打算目前,我区已做好了林业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订了苗木,联系确定了施工队伍,努力克服天寒地冻因素影响,首先选择有条件的地点进行种植,直至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确保完成全年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

1.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5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3800亩、日元贷款造林8800亩、退耕还林10000亩、村镇绿化林800亩、环城防护林1100亩;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

加大绿化力度,新增、补植通道绿化里程各30公里;积极实行立体绿化,制定实施方案,以辖区主干道两侧、重要道路和重要区域为重点,栽种爬山虎类攀缘植物进行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视率。

3. 大力推进杨树基地建设,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2000亩,其中蒋家顶村1000亩、崔村沟村1000亩,使杨树速生丰产林达到4000亩。

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林业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林业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

以下是一些林业系统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展示了林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

一、积极投入生态保护1. 平陆县红岩山林场保护行动平陆县红岩山林场位于山西省,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在过去几年里,该林场积极投入生态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加强了林地的巡查和监测,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滥采滥挖行为;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恢复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00公顷;通过推广科学种植和灌溉技术,提高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存率;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毛毕岗林场治理重点工程五大连池市毛毕岗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是一个沙地固定林场。

在过去几年里,该林场面临着严重的沙化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林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将治理沙地作为重点工程进行推进。

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护林和固沙造林,修建了风沙固定带,成功地控制了沙化现象的扩散。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植被恢复和生态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为其他沙化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1. 湖南省农垦总局林业科技创新园湖南省农垦总局林业科技创新园是一个专注于林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机构。

他们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

该创新园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产品加工技术等。

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在湖南省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走出了国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广东省河源市林业局数据化管理项目广东省河源市林业局积极推进林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在该林业局内推行了数据化管理项目。

他们通过建立数字化林地管理平台,对林地资源进行全面、精确的统计和分析,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管理的精细化。

通过该项目,他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林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还能对林木的生长和发展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数据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造林绿化先进事迹(共6篇)

造林绿化先进事迹(共6篇)

造林绿化先进事迹(共6篇)造林绿化先进事迹(共6篇)第1篇造林绿化先进事迹造林绿化先进个人事迹XXX,男,XXXX 年XX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XXXX年XX月当选为XX村党支部书记。

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紧紧围绕乡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心工作,按照“青山绿水无闲田”的发展思路,以饱满的热情.高度认真的态度组织并参与到造林绿化行动中。

经过他组织全村人民群众开展过造林绿化行动后,全村舞动着青春的绿潮。

一.加强学_,深刻认识造林绿化行动的重大意义他始终认为造林绿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是福荫子孙后代的好事,他身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坚持谦虚上进好学的良好_惯,不断加强学_,从而使他充分认识到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也为组织开展好本村的造林绿化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身先士卒,争当践行造林绿化行动的标兵。

他紧紧围绕乡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心工作,按照“青山绿水无闲田”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绿化乡村等工作中,几年来荒山造林2600多亩,积极组织并参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新春荣”活动,为村庄道路栽植行道树800多棵,倡导农户做好庄前屋后绿化工作,努力做到服务山川造林.服务乡村绿化,在造林绿化行动中走在广大群众的前面.挥洒辛劳的汗水。

三.宣传,做好开展造林绿化行动的宣传员。

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骨干,进行系统宣传,要求每个村民每年新栽一棵树;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子活动,将村干部划片与各村民小组结成对子,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造林绿化行动中来,在全村兴起植树造林建设秀美山川的新高潮。

四.传递____,做好落实造林绿化行动的服务员。

年树木.百年育人。

肩负着带领全乡人民群众造林绿化的____,他倍感自豪。

他时刻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创新工作方式,在造林绿化行动中小有名气,全乡部分创业青年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开发经济林,不仅绿化了环境,而且收入可观。

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老师,
我是林草生态文明建设小组的成员,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们小组在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首先,我们小组致力于推动林草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

我们通过制作宣传海报、举办主题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林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在学校餐厅、宿舍楼等地方张贴了大量宣传海报,提醒大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大家树立绿色生活意识。

其次,我们小组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

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号召同学们一起动手,为校园增添绿色。

我们先后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花草,美化了校园环境,提高了师生们的生活质量。

在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还深入了解了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建设的志愿者活动。

我们参与了当地政府组织的林地复垦活动,通过种植禾草和防治荒漠化等措施,有力地恢复了原有的草地生态系统。

此外,我们小组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情况。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分析,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信息。

我们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报告,提交给了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了决策参考。

在今后,我们小组将继续致力于林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更多的宣传活动,加大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谢谢!
(以上为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金秋时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的竹溪县稻熟菊黄,瓜果飘香。

驱车沿着305省道县河至关垭段“百里长廊”一路行来,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赏心悦目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粉红色的紫薇花、鲜艳的月季、绿色的香樟,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百里绿色长廊已初显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的基本思路,大力营造林,共绣山河美,谱写了一曲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的新篇章。

廓清思路谋发展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竹溪是一个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的山区县。

从优势上讲,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竹溪是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现有森林面积288万亩,森林覆盖率%。

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食用药用植物500多个品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25种、动物48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竹溪是全省水电资源富县,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其中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茶叶面积达15万亩,茶叶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国,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

从劣势上讲,竹溪区位偏远,受交通、信息等制约非常突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穷经济、富资源”的基本县情,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找出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新竹溪作为策应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竹溪既是全国资源富县之一,又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林地面积大,山场资源丰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特殊的立体气候,充沛的雨量,使得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要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在山上做文章,实行林、果、药一起上,发挥林业综合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样性,发展潜力大,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也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前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同时,建设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农业县,必须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产业富县,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力建设这一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县36万人民形成了建设林业大县的共识,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保护经验,为建设林业大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立足县情,统一认识,面向发展,明确思路。

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竹溪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和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良好机遇,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为目标,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努力把竹溪建设成为全省林业大县,确保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措施促发展发展是主题,落实是关键。

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永续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切实巩固林业产业发展成果。

措施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着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XX年,竹溪县被列为全国174个、全省4个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之一。

止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万亩,荒山造林万亩,分别占省下达计划的100%和%),共涉及15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场、261个村、40200农户。

在整体思路上,把生态林、用材林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地制宜,营造规模型经济林基地,既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样板示范、典型引路的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针对群众不怕苦干,就怕白干的心理,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把山当田种,把林特当粮管,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另一方面,紧盯国内外市场,在适宜我县生长的数百个林特品种中,精心筛选,发展骨干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基地,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全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我们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入手,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关闭、取缔木材加强企业,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现了工程区内林木资源全面禁伐、商品材零控制的目标,森林植被得到良好恢复。

在组织领导方面,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成立管护总站和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乡镇、农林场为单位组建管护站、哨、卡,全县共设立24个管护站,5个管护哨,5个管护所和1个管护巡逻大队,择优录用管护员384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561人,关闭、取缔木材加工企业67家。

在实施措施上,一方面全面推行“绩效挂钩”责任制,将300万亩天然林划分为384个管护责任区,层层签订管护合同,建立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奖勤罚懒,激发了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构建社会护林体系,加强护林联防。

在全县范围内成立护林联防队、义务扑火队和防火突击队,各管护站与周边乡镇的管护站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加强协作,形成横向管护关系,实现纵向管理与横向联防的有机结合。

同时,坚持依法治林,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全县林政、森林公安加强了林业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使一个由林政、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天然林资源管护站等林业单位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护林联防网络基本形成。

其三,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交通要道口设立宣传碑(牌)等天保工程标志物510 块,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 1000 条(幅),新修、维修森林防火隔离带210 公里,新建防火了望哨5座,形成了完整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保证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是创造性地推进“百里生态长廊”建设。

在XX年12月召开的县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力推进305省道县河至关垭“百里绿色长廊”建设。

按照“路边樟、地边竹、河边柳、门前花、地中茶、坡上果、山上林、林中草,沿途岩石爬山虎”的建设目标,确立了第一排香樟、第二排紫薇、第三排竹子、悬崖裸体地段栽植爬山虎的绿化方案,集中精力抓好305省道沿线道路、集镇、村庄、庭院、河滩造林绿化工作。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家园建设,引导沿线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使树、竹、花、果、茶合理搭配,相映成辉,常年有花,四季常青。

通过去年春、秋两季和今年春季造林绿化,305省道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万株,造林绿化任务基本完成,百里绿色长廊初显雏形,有效地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

措施二:立足保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一是加强林木资源源头管理。

从XX年开始,我们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县境内不再有木材流通出境。

对农民自用材严格坚持限额采伐和林木采伐指标审批制度,实行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代后验收,保证了林木采伐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县林业局成立林地管理办公室,完善林地管理机制,明确林地管理职能职责。

围绕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管理与服务,加大林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力度,服务全县生态建设。

三是加强木材流通管理。

在运输、加工、市场和林业政策性规费征管等方面,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木材正常流通秩序。

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实行区域管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五是加大封山育林力度。

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万亩,占计划120万亩的%,实现了预期目标。

措施三:培植基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百里长廊”建设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植特色,形成规模。

一是优先发展茶叶产业。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茶叶12万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7万亩,基地面积跃居全省第一。

XX年,全县茶叶综合收入达到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00元。

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全县新发展以杜仲、黄柏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3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

三是培植壮大林特产业。

以“百里长廊”为载体,新建木瓜、香橼基地5000亩。

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林特经济,全县林果基地达到20万亩以上。

措施四:深化改革,激活社会力量办林业。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舆论先行,政策引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和“调查摸底,试点先行,形成方案,全面铺开”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组织,乡村运作,部门服务,群众参与”的总体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围绕“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这个核心,深入广泛地展开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林业网站、宣传栏等媒介和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使干部群众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支持、积极参与林改。

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严把方案制定关,严格操作程序,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

积极筹建“林地林木资源评估中心”和“林权交易中心”,搭建规范流转平台。

截至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面完成,确权到户万亩、万宗林地,占应确权面积的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明确了林木、林地经营者的责、权、利,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目标,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山林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改进林业管理方式,着力把林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宏观指导、依法行政和提供服务上,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体的林业管理新体制。

加强林业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完善防止盗伐滥伐林木的组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