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盘点高考对生物学经典实验的考查 初中生物实验大全
2020高考生物实验大全

高考生物实验大全高考生物是理科中一门学科,占据理综分值的百分之二十多,虽然分值不大,但是想要拿满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中生物中的实验现象都有哪些呢?1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2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初中生物考试常考实验

初中生物考试常考实验
初中生物考试中常考的实验有以下几种:
1. 观察鱼鳃: 学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鱼鳃的结构,并描述其特
点和功能。
2. 研究苹果褐变的影响因素: 学生可以将苹果分别放在不同环
境下(如高温、冷藏、通风等),观察苹果褐变的速度,并分析其原因。
3. 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可以在苗种植的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测定叶绿素的存在: 学生可以将鲜叶片研磨成绿汁,然后用
乙醇提取叶绿素,并用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5. 研究食物中淀粉的存在: 学生可以将不同食物样品加入碘液,观察是否产生明显的蓝黑色沉淀,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这些实验涵盖了生物学中的不同方面,如植物生长、鱼的结构、生物分子的提取和化学反应等,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重点2+经典实验

范文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重点2+经典实验1/ 7重点 2 经典实验重点导讲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实验。
经典实验常常与生物学发展史密切联系,是学生获得生物学实验方法的重要途径。
剖析经典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感悟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经典实验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
高考生物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能来自对教材理论问题或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能是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如 2005 年理综天津卷“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质上就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拓展与深化;再如 2004 年理综全国卷Ⅱ“胰高血糖素的作用”、2005 年理综全国Ⅰ卷“胰岛素的作用”都是对动物激素研究中经典实验的再现。
经典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从经典实验中回顾科学家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实验设计。
如从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实验中领会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达到提升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3/ 7经典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
经典实验本身蕴涵着众多生物学知识,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从“加热处理”中,理解运用灭活方法来研制疫苗;从如何实现 R 型转化成 S 型过程中,理解广义上的基因重组,这些对经典实验内容的再挖掘在高考题经常出现。
典例调研考点一细胞膜成分的测定及特点【调研 1】Ⅰ 探究细胞膜的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2020年学业水平中考九年级生物实验加试(含评分标准)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九年级)实验操作试题器材准备清单实验1.《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滴瓶、滴管、干净纱布、清水、稀碘液、洋葱鳞片叶。
实验2.《观察叶片的下表皮》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干净纱布、吸水纸、滴瓶、滴管、清水、新鲜韭菜和菠菜。
实验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吸水纸、酵母菌培养液、干净纱布、碘液。
实验4. 《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材料用具:浸泡过1天的大豆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或培养皿)。
实验操作试题实验1.《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考生用)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时间为15分钟。
考前请准确填写准考证号码、学校和姓名。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可向监考教师提出)。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滴瓶、滴管、干净纱布、清水、碘液、洋葱鳞片叶。
实验报告:绘出观察到的一个细胞,并标注细胞结构名称实验操作试题实验1.《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评分检核表(监考教师用)准考证号_______ 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试题实验2.《观察叶片的下表皮》(考生用)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时间为15分钟。
考前请准确填写准考证号码、学校和姓名。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可向监考教师提出)。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干净纱布、吸水纸、滴瓶、滴管、清水、新鲜韭菜和菠菜。
1.制作临时装片①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菠菜叶片下表皮或韭菜叶片下表皮(韭菜叶的上表皮也可以),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并将其展平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正确盖上盖玻片2.用低倍镜观察细胞⑤显微镜对光⑥安放装片,在视野中央能找到物像⑦物像调至清晰,观察叶表皮上的细胞、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和气孔3.实验报告标注出下图相应位置的结构名称4.结束实验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实验报告:标注出下列表皮细胞与气孔模式图中相应位置的结构名称表皮细胞与气孔模式图实验操作试题实验2.《观察叶片的下表皮》评分检核表(监考教师用)准考证号_______ 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试题实验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考生用)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时间为15分钟。
高考生物必考实验

高考生物必考实验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考实验常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必备:生物必考实验常考点分类总结一、酒精在有关实验中的作用1.使用酒精的实验: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
2.在不同实验中酒精的使用浓度和作用:(1)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在对花生子叶切片后,需要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染色几分钟后(苏丹Ⅲ和苏丹Ⅳ分别染色3 min、1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目的是洗去浮色,以免影响观察。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在该实验中同时使用盐酸和酒精作为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
在本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在该实验中当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其目的是洗去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另外,95%的酒精也参与解离液的配制。
二、盐酸在有关实验中的作用1.使用盐酸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2.在不同实验中盐酸的使用浓度和作用:(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使用的是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盐酸的作用有: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盐酸的作用是软化洋葱细胞的细胞壁,并通过破坏联系植物细胞之间的结构,使细胞分离开来。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和盐酸的作用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相同。
高考生物常考的实验(20个)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 个细 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2 个。 考查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 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低倍镜下放 大倍数为 a 视野中一行 细胞数量 圆形视野内 细胞数量 c 高倍镜下放 大倍数为 na c×(1/n)
方法步骤: (1)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缺镁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 为 A、B、C。 (2)将三十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栽培在上述三个培养缸中。 (3)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A 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 B 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 C 缸中的没有,则说明 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③若 C 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 B 缸中的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 的。 ④若 B、C 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
0.9%NaCl 8%HCl 蒸馏水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4)在鉴定蛋白质、糖类的实验时所使用的试剂中,与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用法相似的是 斐林试剂。 考查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的使用方法 和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相同,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必须现用现配,混合使用。
(5)根据人口腔上皮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状况, 某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真核细胞的 DNA 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分布在细胞质中”,你认为有何不妥?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显示DNA和 RNA在细胞 ― ― → 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呈现 吡罗红+RNA― ― →红色 中的分布
中学生物学 经典实验

中学生物学经典实验
中学生物学中的一些经典实验包括:
1. 果蝇遗传实验:使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例如观察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等。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变化,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酵母发酵实验: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探究发酵作用的影响因素。
4. 叶绿素色谱实验:使用色谱法分离叶绿素中的色素成分,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
5. 切片观察实验:观察植物茎、叶片等的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这些实验通常以教学目的为导向,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实验一:酵母发酵实验目的通过酵母发酵的实验,了解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并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干酵母2. 硫酸糖溶液3. 葡萄糖4. 烧杯5. 实验管和橡皮塞6. 麻油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酵母和葡萄糖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体倒入带有刻度的实验管中,再注入一定量的酵母。
3. 用橡皮塞将实验管口封闭,用麻油涂抹橡皮塞和实验管口,防止空气和微生物的进入。
4. 轻轻摇晃实验管,观察酵母是否开始发酵并产生泡沫和气泡,记录时间和观测结果。
实验原理酵母是微生物中较佳的发酵剂。
酵母在葡萄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中添加的酵母重新分解了葡萄糖,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一定数量的酒精。
实验二:叶绿素提取实验目的通过叶绿素提取实验,了解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和叶绿素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技术,并研究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实验材料1. 大叶子植物如菠菜、豆类等2. 酒精3. 氯仿4. 无水乙醇5. 滤纸6. 显微镜7. 毛细管和色谱柱实验步骤1. 取大叶子植物样本,放入无水乙醇中摇晃,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2. 将醇提液过滤并得到滤液。
3. 在滤液中添加少量氯仿,并轻轻地摇晃几次,并呈斜置状态,待两相液完全分层,收取上层绿色液体,即为叶绿素提取液。
4. 制备色谱柱并将提取液注入,观察到色谱柱上颜色的分离。
实验原理通过叶绿素提取液的制备和分析,可以了解叶绿素的溶解性和理化性质,在色谱柱上观测叶绿素的分离情况。
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和分析叶绿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生物学经典实验从多个方面的考查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从各个方面对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复习。
关键词经典实验细胞膜成分遗传物质光合作用中图分类号G6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3-0050-03
新课标下的生物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介绍生物学知识时,总是以从介绍经典实验人手。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提出(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的常规科学思维方法,也可以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此在高考试题总有对经典实验的考查。
1 对经典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结果直接考查
[例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 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答案C。
[例2]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2 对经典实验中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的考查
[例3]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人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图1)。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 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 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 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 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解析通过分析本题可以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方法。
好氧细菌的生活中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在好氧细菌聚集的地方应该是氧气多的地方,也就是水绵光合作用强的地方。
答案B。
3 对教材中经典实验的整合再现
[例4]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表1。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是唯一氮源。
(1)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组和第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分析讨论若子1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__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复制。
若将子1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3)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2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______,放射性
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带。
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1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
解析本题以教材中的有关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经典实验来进行整合命题的。
(1)根据表中信息DNA在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可得到大肠杆菌B。
(2)从表中可知,第3组仅为中带,要想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需证明后代DNA的两条链中,一条链是原来的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因此通过第3组与第1、2组比较可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