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股票底部形态有哪些_股票底部有什么特征

股票底部形态有哪些_股票底部有什么特征股票底部形态有哪些【1】尖底形态,这种形态是市场暴跌后急剧反弹,走势呈现出“V”型,反映主力在底部大手吸纳,扭转了市场的下跌趋势。
【2】平底形态:即股价在下跌后,进行较长时间的窄幅波动。
【3】双底形态:当市场下跌至第一个底部后,市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反弹后,之后再次向下探底,探底之后再次向上反弹,便形成为一个W形的双底。
【4】多底形态:股价在下跌后依旧进行着激烈的动荡,没有明显的趋势,呈现出多个底价的形态。
股票底部有什么特征1、短期底部短期底部是指股价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不长的连续下跌之后搜易,导致短期技术指标出现超卖,开始出现股价反弹的转折点;中期底部是因为股价经过长期的下跌之后借助于市场利好产生的时间较长、升幅比较可观的弹升行情的转折点;而长期底部就是指弱势行情完全结束。
新的多头行情到来的转折点。
以上的三种不同的底部,行情特征和每只股票的表现都不相同,下面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短期底部主要以V型形态居多,在当天发生行情转折的时候经常在日K线走势图上走出比较明显的下影线,在未到达底部之前,通常会出现2-3根左右比较大的阴线,就是说,每一次的加速下跌就会探及一个短期底部。
在短期底部前几天的加速下跌之中,一、二、三线股的跌幅相差不是很大。
短期底部过后,会有一个很短的反弹,这波反弹的时间跨度多的话三五天,少的话只有一天,反弹的高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般很难超过加速下跌在开始时的起点。
在股市反弹行情中,可以选择低价位的三级股这种股票的表现会比较好,而那些一线的优质股一般波幅不会很大。
2、中期底部中期底部的话各种形态都有可能会出现,W型底和头肩底形态要比其它形态出现的概况稍大一些。
中期底部一般下跌持续的时间会较长(10周以上)、跌幅较深(下跌30%以上)。
股票在到达中期的底部之前一般都会有一波颇具规模的加速下跌。
中期底部的出现,一般不需要宏观基本因素的改变。
但却需要消息面的配合,其中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先由重大的利空消息促成的见底之前的加速下跌。
形态分析法之底部形态(上)

形态分析法之底部形态(上)
一、尖底
尖底又称V形底
是由一波快速下跌和更快速上涨组成
最低点之后,成交量是递增状态
尖顶多出现与股价受重大利好刺激阶段
尖底
尖底有两大特征:
一是往往有短暂的放量冲底过程
二是左右各有一个对称的密集区
右边的密集区整体高于左边的密集区
尖底图解
在实践中
尖底并不多见
往往出现于一轮下跌的末期
或者股价因恐慌杀跌的阶段
尖底一旦成立
往往有一轮或者一波
中级上升或者反弹走势
是可靠的底部形态之一
尖底形态图
尖底最低点多有经典底部K线(图中为锤头线)二、双底
双底形态,又称W底
出现在一轮或者一波下跌末期
并由低点和次低点共同构成
双底图解
双底有效性源于第二次探底成功
是最普遍和可靠的底部反转形态
双底图解1
双底结构的核心:
一是两个颈位线
二是上升趋势线
三是对应的成交量
双底图解1
双底成功则必须满足
最低点反弹之后缩量回调
反抽颈位线成功形成上升趋势持续放量突破反弹高点的颈位线。
技术分析之反转形态2——双重顶底

技术分析之反转形态2——双重顶底双重顶(M)底(W)是技术分析中常见的反转形态之一、它是一种由两个近似相等的高点和一个低点组成的形态,其中双重顶是顶部反转形态,底(W)是底部反转形态。
双重顶(M)顶部形态:1.背景:双重顶是在上升趋势中出现的,意味着市场上涨的动力逐渐衰减。
2.第一个高点:市场达到一个相对高点,形成一个短期的顶部。
这个高点显示出市场买方力量的逐渐减弱。
3.下跌:价格从第一个高点开始下跌,通常会有一个较大的下跌幅度。
4.第二个高点:市场重新回升,形成第二个高点,与第一个高点相比,这个高点的价格往往是相似的。
5.突破:价格从第二个高点开始下跌,突破了第一个低点,确认了双顶形态的完成。
6.跌势:价格继续下跌,跌破了前一低点,进一步加强了反转信号。
双重顶形态的出现表明市场上涨动力枯竭,买方无法再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
此时,卖方逐渐获得控制权,市场开始下跌。
投资者可以利用双顶形态来判断市场的转折点,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底(W)底部形态:1.背景:底部形态是在下降趋势中形成的,市场下跌的动力逐渐减弱。
2.第一个低点:市场达到一个相对低点,形成一个短期的底部。
这个低点显示出市场卖方力量的逐渐减弱。
3.上涨:价格从第一个低点开始上涨,通常会有一个较大的上涨幅度。
4.第二个低点:市场重新回落,形成第二个低点,与第一个低点相比,这个低点的价格往往是相似的。
5.突破:价格从第二个低点开始上涨,突破了第一个高点,确认了底部形态的完成。
6.上涨:价格继续上涨,上涨幅度通常较大,加强了底部形态的反转信号。
底部形态的出现表明市场下跌动力减弱,卖方逐渐失去控制权,市场开始上涨。
投资者可以利用底部形态来判断市场的转折点,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双重顶(M)和底(W)形态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两个近似相等的高点或低点所组成,这表明市场在达到一个顶部或底部后遇到了阻力。
此外,它们还都需要一个相对较大的涨跌幅度来形成完整的形态。
底部形态与顶部形态

底部形态与顶部形态市场中最常见的五种经典底部形态分别是:圆弧底、V形底、双底、潜伏底、头肩底。
它们的具体形态分析如下:一、圆弧底圆弧底是指价格位于低价区时,K线的均价连线呈圆弧形的底部形态。
这种形态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有部分做多资金正在少量的逐级温和建仓造成,显示市场已经探明阶段性底部的支撑。
它的理论上涨幅度通常是最低价到颈线位的涨幅的一倍。
二、V形底俗称“尖底”,形态走势像"V"形。
其形成时间最短,是研判最困难,参与风险最大的一种形态。
但是这种形态的爆发力最强,把握得好,可以在短期内赢取暴利。
它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市场受利空打击或其它意外情况影响造成的恐慌性抛售,引起价格超跌,从而产生报复性反转行情。
三、双底价格走势像"W"字母,又称W形底。
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反转形态,如:今年的1300多点的底部就是双底形态。
对这种形态的研判重点是股价在走右边的底部时,技术指标是否会出现背离特征,如果,技术指标不产生背离,W形底就可能向其它形态转化,如:多重底。
即使W形底最终成立,其上攻动能也会较弱。
四、潜伏底价格在一个极狭窄的范围内横向移动或缓慢阴跌,每日价格的高低波幅较小,且成交量亦十分稀疏,仿佛像冬眠时潜伏在底部的蛇,这种型态就是潜伏底。
通常潜伏底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其突破后产生的成交量激增和价格的暴涨也是惊人的。
所以说:潜伏底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五、头肩底其形状呈现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低谷比其他两个低谷的低位更底。
对头肩底的研判重点是成交量和颈线,成交量要处于温和放大状态,右肩的量要明显大于左肩的量。
当在有量配合的基础上,价格成功突破颈线,则是该形态的最佳买点。
顶部形态与底部形态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可以依此类推。
12种底部形态特征

12种底部形态特征底部形态特征是指在图表分析中,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的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
这些形态特征常常被看作是价格底部的信号,暗示着价格可能会出现反弹或上升。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底部形态特征。
1.双底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两个相对低点,形成近似“W”形的底部模式。
这种形态常常被看作是价格底部的反转信号。
2.三重底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三个相对低点,形成近似“W”的底部模式。
这种形态通常被认为是价格底部的趋势反转信号。
3.头肩底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一个较低的低点,然后反弹到一个较高的高点,再次回落到较低的低点形成“头肩”形状。
这种形态经常被认为是趋势反转的信号。
4.下降三角形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较低的高点和近似水平的低点,最终会向上突破形成反转信号。
5.矩形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一段时间范围内的价格震荡,最终向上突破形成反转信号。
6.特斯坦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一段时间的整理和收敛,最终向上突破形成反转信号。
7.倒锤头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过程中形成一个较高的高点,然后迅速回落并形成较低的低点,类似倒置的锤子,被认为是价格底部的反转信号。
8.临界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过程中形成一个较低的低点,然后出现较大的上升,被认为是价格底部的警示信号。
9.线段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多个相对低点和相对高点的连线,形成近似直线的趋势线,被认为是价格底部的反转信号。
10.长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较长时间的整理和震荡,最终向上突破形成反转信号。
11.马蹄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一段时间的整理和震荡,然后向上突破形成反转信号。
12.上升楔形底部形态:价格曲线在下跌后形成一系列较低的高点和较低的低点,形成一个逐渐收敛的楔形,最终向上突破形成反转信号。
以上是12种常见的底部形态特征,它们在图表分析中被广泛应用于预测价格底部的转折点,帮助投资者做出决策。
常见的底部结构形态

常见的底部结构形态底部都是慢速形成的。
换句话说,如果顶部买⼊你会亏的很快,⽽如果你底部买⼊赚的很慢。
常常看到圆弧形⼤底,底部常常是磨出来的,正所谓横起来多长竖起来多⾼。
但却很少看到圆弧形顶部,顶部慢点就是⼀个头肩形,更快点就是⼀个双肩型,顶部的形成很快。
这都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
底部主⼒建仓的原则肯定是低成本,只要不出现突发性重⼤利好,主⼒都不会通过直接拉升抢筹的⽅式建仓(形成V型),只需买买停停让价格保持震荡横盘或震荡缓慢上升就⾏了,⽬的就是让散户尽量在低位多丢筹码,主⼒只要稍微让价格上升⼀点就会有很多解套盘卖出,此时主⼒就可以接受这些解套盘根本不需要主动拉,反复震荡之后主⼒就可以实现低成本建仓的⽬的。
低位形成为什么慢?就是因为上⾯有太多的被套卖⽅,⽽主⼒会利⽤被套散户。
第⼀个阶段往往是下跌趋势的末段形成,且左底⼀般成交量⽐较⼤。
第⼆个阶段是超跌之后的股价短线反弹,⼀般触碰到前低会产⽣压⼒从⽽回落。
第三个阶段是短线获利的资⾦离场,这⾥是缩量的,⽽右底⼀般都⽐左底要⾼。
第四个阶段是突破颈线位,最好放量。
第五个阶段是突破颈线后的缩量回撤,如果资⾦强势也可能不回踩直接拉起来。
最后就是股价拉升的主趋势了。
双底的颈线位是由左侧底部反弹的⾼点形成,放量突破颈线位是第⼀买点,突破后的回踩,缩量是第⼆买点。
我们来看⼏个案例:双重底的量度⽬标位是从底部低点到颈线位的⾼度,理论⽬标最⼩⽬标位就是底部低点到颈线的距离。
看下⽅的⽰意图:案例:复合双底是双底结构的变异形态但是要素是没有改变的,左底的最低点⼀定是整个结构的最低点,右底不可以⽐左底的低点更低。
在左底形成的最⾼点依然是颈线位。
放量突破颈线位的位置依然是第⼀个买点。
缩量回踩依然是第⼆买点。
跟双底不同的地⽅头肩底是由左肩右肩头部三个部分形成。
头肩底的形成需要有头部以及左肩右肩,与双底不同的是头肩底有⼀个V 形头部结构形成⼀个最低点。
头肩底的颈线位跟双底略有不同,双底的颈线位⼀般画⼀条⽔平线就可以。
波段操作的几种底部形态分析_波段操作的要领和技巧

波段操作的几种底部形态分析_波段操作的要领和技巧波段操作的几种底部形态分析_波段操作的要领和技巧波段操作是一种很有效的操作方法,即便是在震荡市和熊市中依然也可以操作。
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整理的波段操作的几种底部形态分析_波段操作的要领和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波段操作的几种底部形态分析一、双底形态(W底)这种形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底部形态,股价往往是通过一波杀跌将恐慌盘清洗出局,然后开始拉升,让散户看到反转的希望,于是纷纷跟进,但是很快股价又转头下跌,将之前跟进的短线资金套牢进去,同时也把那些持股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再次清洗一遍,经过两次清洗之后,盘面浮筹大幅度降低,主力拉升的阻力也小了很多,然后股价开始探底回升,大幅度拉升,从而形成W底。
因此,当股价第一波急速杀跌之后的反弹,我们可以不用急于去参与,而是观察后期会不会有第二波杀跌,当第二波杀跌见底之后再介入才会更加安全。
二、头肩底头肩底和W底一样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底部形态,股价在经理一波杀跌之后开始横盘震荡,如果浮筹清洗的不够理想,就再次开始杀跌,然后再次进行横盘来构筑底部,这样就形成了头部和肩部,而当股价在经过充分的震荡之后出现一根大阳线一举突破头肩底的颈线,接下来往往都会走出一波不错的行情。
三、横盘突破形态股价如果经历了一个月以上的横盘震荡,反复磨底之后出现一根中阳线或大阳线一举放量突破了震荡区域,那么接下来很可能会出现一段逼空行情。
四、整理底部形态股价的底部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一点点的抬高,高点平行压制,形成上升三角形,这时候只要出现一根阳线突破了压力位,那么接下来的行情可期。
波段操作的要领和技巧【1】正确选股:当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会适合波段操作,只有在底部放量阶段,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
当出现基本面利空、技术图形走坏的时候,资金大量流出就会出现放量,如果放量股价补跌,就说明主力在趁机建仓,在未来就有很大的波段上涨空间。
【2】波谷买进。
如何从成交量变化分析底部形态

如何从成交量变化分析底部形态底部形态是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态,其形成代表着市场的底部已经出现,行情即将反转向上。
成交量是底部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交量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底部形态是否形成,从而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获得更多收益。
1. 了解底部形态的基本原理底部形态是指市场在下跌趋势中出现的一种技术分析形态,其特征是价格下跌到一个相对低点,并且呈现出某种形态。
常见的底部形态包括“头肩底”、“W底”等。
在底部形态中,成交量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成交量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底部形态才能够完整形成,从而代表着市场走势的反转。
2. 分析成交量的变化在底部形态中,成交量的变化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成交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底部形态是否形成。
在底部形态的初期,成交量通常相对比较低,这是因为市场此时的价值被低估,投资者对其缺乏信心,因此交易量较小。
随着底部形态的形成,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成交量也逐渐增加。
在底部形态的转折点上,成交量达到高峰,这时市场的多空力量达到平衡,市场走势也即将发生转折。
3. 判断市场的底部是否已经出现在分析成交量时,投资者需要了解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的改变会对成交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市场处于低流动性环境中,成交量的变化将会相对比较缓慢,难以判断市场底部是否已经出现。
相反,如果市场处于高流动性环境中,成交量的变化将会更加明显,投资者可以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底部形态是否已经形成。
4. 结合其他指标做出判断分析成交量是判断底部形态是否形成的重要方式,但成交量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只有与其他指标结合,才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常用的指标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MACD等。
不同的指标在判断市场走势时作用略有不同,投资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并结合成交量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5. 注意风险控制虽然通过成交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市场底部形态是否形成,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可以在底部形态形成后马上进入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核心提示】在趋势转折阶段,参与交易的所有投资者心理变化往往是最复杂与多变的,正是这种多变的心理造成了市场转折阶段的不同形态。
这里我们将从投资者心理变化历程,来演绎三种底部的形成过程。
一、“双底”形态的形成过程
1.市场经历连续下跌之后,几次利好消息出现均不见股价上涨,而稍有一个莫名的利空传闻就可能将股价打出长阴线,此时投资者心理十分脆弱。
2.伴随股价下跌成交量虽没有明显放大,但却不再缩小,这是擅长“估值”分析的投资者认为当前股价已经偏离其本身价值,开始逢低吸纳的结果。
3.随着发现“价值投资”的人不断增多,不断增多的买盘促使股价不断地向上推高,形成下跌以来一次非常明显的反弹,“双底”形态的第一个低点出现(见图1中A处)。
4.但是,此时的市场依然被熊市的阴影所笼罩,一部分股民看到这难得一见的反弹后,将其视之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开始卖出手中的股票。
这种行为致使反弹中途夭折,股价重新回到前期低点附近,但却没有再创出新低。
5.前期介入的那些价值发现型投资者仍然看好后市,继续买入股票,股价遇到支撑开始二度盘升,市场在前期低点附近又完成了“双底”形态的第二个底部(见图1中B处)。
6.当股价再次回升至前期高点水平(即双底形态的“颈线”)位置时,有时会遇到一定被套盘的抛压出现短暂调整(见图1中C处),但是不断放大的成交量却告诉我们场外增量资金正在不断地收集筹码,突破颈线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股票直接放大量突破颈线完成“双底”形态。
图1——东北制药(000597)08年7月31日—09年2月9日日线图伴随形态量能不断放大,是验证双底的必备条件,技术分析者应当在放量突破颈线之前或者突破过程中买入股票。
二、“头肩底”形态的形成过程
1.股价经过大幅下跌后,部分投机炒家认为当前位置已经具有一定的短线空间,存在超跌反弹机会,便开始逢低介入,伴随成交量的放大股价产生了第一次小幅反弹。
(见图2中AB
段)
2.然而这毕竟仍处于熊市之中,大多机构投资者在没有明确止跌信号之前不会轻易进场买货,因此缺乏后继主力资金的关照,短线的超跌反弹很快结束,股价继续缩量回落并再次跌破前期低点(见图2中C处)。
此时,由于前期深套的投资者已经完全麻木,也没有勇气再去割肉,同时主力资金也不会去主动抄底,致使成交量创出下跌以来的地量。
3.虽然创了新低但是下跌速度已不再凶猛,细心的投资者发现此时不用很大的成交量就能使股价拉出长阳线。
交易的人开始逐渐增多、交易量也越来越大,多头信心逐渐恢复,致使这一阶段股价经常出现低开高走之K线。
4.随后的反弹一鼓作气直接回升到前期高点附近(见图2中D处),这时前面第一次反弹抢进的投资者基本解套,如释重负的这些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卖出,股价也在大量的抛压下暂时终止前进的步伐,向下回落。
5.最后的回落过程中,虽有大量抛盘出现,但是市场人气已经开始活跃,与大量抛盘同样出现的是大量买盘,多空换手增加,整体回落过程中的量能要大于最低点之前的量能,同时此次回落低点往往高于前两次低点(见图2中E处),这些都是投资者买入愿意增强的表现。
6.伴随投资者恐慌心理的消失,股价开始稳步上升。
然而股价再次回升至前期高点(颈线)附近时,量能则可大可小,这一点与“双底”形态必须放量突破略有区别。
量能小说明前期高点被套的散户少,来自散户的抛盘并不严重,反而说明前期高点多半是主力资金所为,主力拉抬股价至自家门口是不需要放量的;若攻击颈线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恰好说明主力做多意愿坚定,有能力承接所有抛压。
图2——皖维高新(600063)08年7月24日—09年4月15日日线图头肩底形态形成过程中,技术分析者要细心观察,经常出现低开高走的缩量长阳,以及右肩要高于左肩,这些细节都是提前确认形态、底部及早介入的条件。
三、“圆弧底”形态的形成过程
1.股价经过长期下跌之后,空方的能量基本上已释放完毕、卖压逐渐消失。
此时,许多高位深度被套的投资者,因损失惨重不愿再割肉出局只好被动持股,市场元气大伤,价格只能停留在底部长期休整,以恢复元气。
由于这一阶段行情呈极弱走势,持仓人不愿割肉,多头也不愿意介入,价格陷入胶着状态,图形震幅小的可怜。
2.由于多空双方皆不愿意积极参与,价格显得异常沉闷,因此在形态内成交量也极小,即使出现短线两三天的反弹,换手率也很小,日换手率基本维持在3%以下。
3.细心的投资者发现每次反弹的幅度越来越小、下跌时间也越来越短,这是典型的下跌末期特征,之后这些先知先觉者开始进场建仓,成交量开始缓慢回升。
而且一定比最低点左侧的量能要大,经常出现日换手率超过3%以上的情况。
4.与最低点左侧的跌多涨少不同,圆弧形态在最低点右侧走势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涨多跌少,即阳线长阴线短、上涨天数多调整天数少。
量能整体呈现不断放大状态。
这些量能一方面来自前期下跌途中套牢者的抛盘,另一方面来自于底部的获利回吐盘。
而价升量增的表现就是主力资金不断加大力度收集筹码的表现。
图3——华邦制药(002004)08年7月24日—09年2月19日日线图
5.价格在完成圆弧底形态到达一定高度后,往往会稍做停留,构建一个“碗柄”走势(见图3),对跟风买盘进行清洗,价格再度进入盘整,形成一个“小矩形”或者“小三角形”等窄幅整理形态。
只有经过反复震荡,清扫掉一部分浮动筹码之后,主力才开始大幅拉抬股价。
圆弧底形成过程中,投资者心理变化更像是“潜伏底”形态,尤其是量能在最低点右侧的表现,皆是表面看似平静(股价小幅震荡),实则暗流涌动(量能稳步激增)。
因此,比喻为缩小了的头肩底(或复合头肩底)形态是不准确的。
以上笔者从投资者心理及市场行为的角度描述了三种常见底部形态的形成过程。
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就会知道,形态的样子只是“表”,而投资者的心态变化才是“里”,只要深刻理解底部阶段大多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就能真正地把握住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