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四年级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语文四年级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语文四年级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语文四年级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去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他”对买橘子水达到狂热的地步,是因为()

A.他特别爱喝橘子水。

B.炎热的夏天,喝橘子水有利于解渴防暑。

C.“他”从中享受到独立、自由。

D.“他”认为买橘子水特别好玩。

(2)从文中摘抄“他”要求独立的表现。

(3)吃山楂片为什么“潦草地吃着”,而且“神情有些沮丧”?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山楂片不好吃。

B.为自己忘记而后悔。

C.因为我说了该他说的话。

D.为自己不能独立而自责。

(4)“我”为什么忍住没走过去帮助他?理解较合理的是()

A.有了上次的经验,不愿自讨没趣。

B.“我”不愿伤害“他”对独立的强烈要求。

C.想让“他”经受生活的磨练,增长才干。

D.想让“他”吃点苦头,接受教训。

(5)不少父母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从选段中作者对待侄儿的做法中,你有何感想?

解析:(1)C

(2)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3)C

(4)B

(5)从要让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从

第15行“后来,……耐心地等待着。),比较判断正误。(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开头第一句话)。(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从第2行“有一次,……我有点后悔起来。),比较判断正误。(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结合选项比较判断。(5)谈自己的感想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C(2)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3)C (4)B(5)从要让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考查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用“横线”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银雨撒金街”的景色。

(3)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本文作者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了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2—4.自然段主要抓住了瀑布的________的进行了具体的描写。5-8自然段作者除了写自己看见的,更主要的是写了________。

②通过阅读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回答)(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泻”这个字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

②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句话把两处瀑布进行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③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其中“乐池”指________,“乐声”指________

(5)用一句古诗来赞美黄果树瀑布吧。

解析:(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远

;近;声音、样子

;感受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4)比喻

;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

;对比

;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置身其中的感受

;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

;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故答案为:(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①远;近;声音、样子;感受;②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4)①比喻;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②对比;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③置身其中的感受;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3.阅读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

邢立达

(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 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 18 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1)“原封不动”的意思是________。写出两个“原封不动”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把琥珀比作“时光的胶囊”的原因是________。

(3)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①琥珀是一种化石。

②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属于处在鸟类羽毛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

③艺术家根据琥珀里的恐龙尾巴,复原出一只小恐龙。

(4)猜想一下,这只小恐龙的尾巴是怎么跑到琥珀里的?

解析:(1)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纹丝不动;原封未动

(2)比喻;因为琥珀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3)正确;错误;正确

(4)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恐龙的尾巴被突然倒下的大树压断了。压断的尾巴刚巧被大树流下来的树脂包裹起来。很多年后形成了琥珀。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近义词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原封不动”指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近义词有纹丝不动、原封未动等。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画线的句子是比喻句,把“化石”比作时光的胶囊,是因为琥珀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③正确,②错误,短文是说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而不是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4)考查学生根据短文进行合理猜想的能力。联系文章内容,可以联想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恐龙的尾巴被突然倒下的大树压断了。压断的尾巴刚巧被大树流下来的树脂包裹起来。很多年后形成了琥珀。

故答案为:(1)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纹丝不动、原封未动

(2)比喻、因为琥珀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3)正确;错误;正确

(4)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恐龙的尾巴被突然倒下的大树压断了。压断的尾巴刚巧被大树流下来的树脂包裹起来。很多年后形成了琥珀。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要熟读文章,然后选择正确答案。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_______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_______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_______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_______动人!更为诱人的是在那_______硕大的荷叶上面,

还盛着一瓢瓢雨水。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_______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楚楚盈盈闪闪朵朵团团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________(填成语)。

(3)句子A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5)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解析:(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叠词的运用。应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句子A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B处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珠玛瑙,是比喻。

(4)考查拟定小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②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

(3)拟人、玉盘、雨水 ;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②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是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②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穿着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④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①三年前,好心姑娘________;②今天,好心的老太太________;③将来,“我”________。

(2)文中的“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3)画“__”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表现了老太太________的特点。

(4)老太太让“我”怎么还她的一块钱?找出相关句子。

(5)“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里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解析:(1)①帮老太太投币买车票;②帮“我”投币买车票;③有机会也会为忘记带零

钱的人投币买车票

(2)“我”上了公交车,却没有零钱投币买票。

(3)外貌;简朴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C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1、2自然段概括出来即可。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帮老太太投币买车票。②帮“我”投币买车票。③有机会也会为忘记带零钱的人投币买车票。

(2)“我”上了公交车,却没有零钱投币买票。

(3)外貌、简朴;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 C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①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②“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1)“有些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女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连“挖”字都不会写

B.“我”很快乐和自豪是因为同学不会写的字“我”会写

C.“我”刚开始对米店的胖女人不信任,担心她收了钱不会送米

D.米店的胖女人不敢把米送到陌生人的营地里

(3)对画线部分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老师很不起眼,没有其他学者威严高贵

B.女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比其他学者教给“我”的知识多

C.其他学者威严高贵、无所不知,让“我”感到很崇拜

D.女老师以谦逊和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我”很感激

(4)画线部分②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解析】【分析】(1)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点评】(1)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7.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タ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遐想---________ 喜悦---________

(2)画“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短文是按的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的。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______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_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

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 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真喜欢。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⑦段写道:“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单概括。

(7)第①段写道:“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1)C

(2)D

(3)A

(4)B

(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

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示例: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在结合选项判断。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C(2)D(3)A(4)B(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示例: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

“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1)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A.一觉睡了非常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

C.梦想一直没实现

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

(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A.拯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

明()。

A.实验条件恶劣

B.实验方法错误

C.实验过程艰辛

D.实验结果喜人

(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5)有人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你同意吗?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6)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解析:(1)B

(2)D

(3)C

(4)C

(5)示例:不同意。理由: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图表

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6)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B(2)D(3)C(4)C

(5)示例:不同意。理由: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6)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10.课外阅读。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突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拔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有时它弯着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向后背洒水,还不时地翻着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向句、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1)写出两个与文中加点词“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2)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词写下来。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非拧你几口不可。”这句话中“拧”是什么意思?请你用“非……不可……”

再写一句话。

(4)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A“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B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小白鹅漂亮,然后再一步一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分别具体地说明。

(5)小白鹅的体貌特征是什么样子的?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对比学过的课文,

你更喜欢谁笔下的白鹅?说一说理由。

解析:(1)慢慢;缓缓

(2)摇;瞪;伸;叫;连跑带飞;扑;拧

(3)①是把小白鹅比作小帆船。②“拧”的意思是拧住皮肉使劲转动。示例:我非要超过他不可。

(4)①小白鹅漂亮;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小白鹅戏水挺有意思;小白鹅能生下大鹅蛋。;②嘴巴;额头;眼睛;羽毛;翅膀;小脚

(5)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摇摇摆摆着方步。我更喜欢课文中的白鹅的形象。;因为课文中的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将白鹅描写的活灵活现。【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的词,带着问题细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小白鹅生气时的动词即可。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把“小白鹅”比作“小帆船”是比喻。②先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再用关联词关联词语造句。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非……不可……”是条件关系。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慢慢、缓缓;

(2)摇;瞪;伸;叫;连跑带飞;扑;拧;

(3)①是把小白鹅比作小帆船。②“拧”的意思是拧住皮肉使劲转动。示例:我非要超过他不可。

(4)①小白鹅漂亮、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小白鹅戏水挺有意思、小白鹅能生下大鹅蛋。②嘴巴、额头、眼睛、羽毛、翅膀、小脚;

(5)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摇摇摆摆着方步。我更喜欢课文中的白鹅的形象。;因为课文中的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将白鹅描写的活灵活现。【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的能力。

(3)①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②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及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4)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1.阅读

到月球上织网(节选)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幕上,晚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花香。当人们踏着银色的月光,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在花前月下漫步之时,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有人会突发奇想:未来人类能够到月球上去上因特网吗?目前,因特网已经把整个地球都包罗在内了。然而,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成人类基地之时,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月球上的网络能和地球上的因特网连接吗?这的确是有趣的问题。

据欧洲宇航局的预测报告显示,月球的引力小,并且月球上的矿藏很丰富,很有开采价值,因此,月球在未来的200年内将成为太阳系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工业中心。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进行科学试验,准备在2030年建成月球人类基地。为此,通信学家们也正在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在将来月球人类基地建成之时,月球网络能够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月——地通信”的重任。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文中的“奇想”是指:________

②“到月球上织网”中的“网”指的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的还有通信学家们。

B.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而进行科学试验,并成功地建成了月球人类基地。

解析:(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月球电脑网络;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月一地通信”的重任。

(2)A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2、月球电脑网络3、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月一地通信”的重任。(2)A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2.课外阅读。

那一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看鹤飞翔最好的日子。

不久,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今天的第一个鹤群映入眼帘。

飞机的编队,一般都是三架为一组,排成三角队形,可是我有生以来初次看到的鹤的队列,却是一字形横队。

鹤群迅速向这边移动。当飞临我们伫立的稻田上空时,我们引颈仰望,鹤大小如白鹭,

体形已可看清。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大约有上百只。它们一律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地伸着,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我抬头仰望着,脖颈有些酸痛,此时,鹤的编队已渐渐接近雁回山。

当鹤群最后飞临群峰上空时,位于队列最后面的大鹤长鸣着,鸣声悠扬,响彻天空。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右转,变成单列纵队。

“怪呀!为什么变换了方向?”

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优哉游哉地翱翔高空。后续的鹤也都一只紧接着一只向右旋转,直冲高空。

此情此景多么壮观呀!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飞旋,似在游戏;仔细看去,每一只鹤都一点一点冉冉高飞。

盘旋的圆形队伍和轻快飞舞的鹤,壮观奇丽,美不可言。

(1)结合短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晴空如洗:________

无言可喻:________

(2)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4自然段中描写优美鹤姿的语句。

(4)写出第9自然段中的使用了两次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5)读完文章,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解析:(1)晴朗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或形容。

(2)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3)它们一律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地伸着,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4)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

(5)我感受到了鹤的美,鹤群的团结精神值得人类学习。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晴朗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或形容。

(2)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3)它们一律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地伸着,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4)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

升腾。

(5)我感受到了鹤的美,鹤群的团结精神值得人类学习。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3.课外阅读。

1000多米深海发现生物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科学家们介绍说,这里的动物世界太让人惊讶了。根据我们迄(qì)今所有的知识,大部分动物不能在如此深的水下生存,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与水面上完全不同。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以致聚苯(běn)乙烯(xī)的罐子能被挤压成只有一个指头大小。在太平洋的这一角落里,850多种动物已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而且生活了很长时间。这些动物有:细长的刺海胆、海星、甲壳动物、海葵(kuí)和海蛛等。其中新发现的种类非常多,研究人员正在忙于对它们进行分类。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们不熟悉的这些动物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这个新发现令科学家相信,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一选。

A.列数字 B.作比较

①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________

②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A.聚苯乙烯的罐子不能放在海底。

B.1000多米深的水下压力非常大。

(3)这篇短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科学家________。由此,科学家们推测________。

(4)阅读短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解析:(1)A;AB

(2)B

(3)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4)为什么人们认为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中有350种动物是早已灭绝了的?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

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①A、②AB

(2) B

(3)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4)为什么人们认为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中有350种动物是早已灭绝了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最贵的项链

这个上午顾客不多,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悠闲地望着窗外。这时,一个六岁左右的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

过了一会儿,她走进店里,对店主说:“我要买这条项链,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儿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Jié ji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ìng xīng)奋地说:“瞧,这是我帮邻居珍妮小姐拿报纸赚的,这些够了吧?”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己。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ìxì)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儿。”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美丽的蓝色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您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而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的。她根本就买不起。”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jiāng jiàng)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找出出文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怀疑一________ 清闲一________ 端详一________ 用心一________

(3)这条蓝宝石项链是店主多少钱卖给小女孩的?为什么说它是“最贵的项链”?

(4)小女孩为什么要送给姐姐这条蓝宝石项链?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5)读了这个故事,哪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解析:(1)jié;xīng;jì;jiāng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