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激励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九章 激励

管理学第九章 激励

上个月月底的一次公司办公会议上,公司李 总经理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免决定:考虑到销售部 陈兴经理月初出车祸受伤后,销售部工作受到了 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销售部工作,任命王军为 销售部经理,免去他现任的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职 务,以便于他全力抓销售部工作。
王经理上任后,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抓好 销售部的工作呢?他认为销售部任务是否能完成 全部都落在销售员身上,因此抓好销售员是个关 键。王经理在他上任的第一次全体销售部员工大 会上表示,他先要花一周时间作调查研究,在此 期间一切仍按原来的程序工作。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一)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
(又称Y理论)
Y理论对人的重要假设:
人并非是懒惰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本 性,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如何看待工作要
看具体的环境而定)
外力的控制和处罚并不是促进人们为组织 目标作出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执行任 务中可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可以统一的。
人的成熟程度、需要层次和能力将随着生产的 发展、 思想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水平提高而不 断增长,相应的管理方式也应发展和创新。
第三节 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期望值理论 五、强化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一)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前提
1. 人的需要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只有未满
我国明朝一位文人: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骑鹤飞。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行为决 定于() A需求层次 B激励程度 C精神状态 D主导需求

管理学基础 激励

管理学基础   激励

管理学基础激励管理学基础-激励第八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意义(一)激励的定义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人们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紧张。

管理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发被管理者的需求,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激励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内在驱动性,其二是自觉自愿性。

(二)激励的四个要素1.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2.动机3.外部刺激4.行为二、激励的作用(一)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二)开发员工潜能(三)留住优秀人才(四)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五)它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六)激励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企业目标上来(七)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三、激励过程模型激励的过程模式表现为:在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管理者产生了未满足的需要,当实现这种未满足的欲望越来越强,从而造成心理与生理的高度紧张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并产生实现这种目标的动机;由动机驱使被管理者采取努力实现上述目标的行为;目标实现,需要满足,紧张心理消除,激励过程完成。

第二节激励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人性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

(1)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的产物,主宰自然,积极改造自然。

(2)社会属性:就其本质而言,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3)思维属性: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属性便是人类具有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活动。

(二)西方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和“功利人”。

“经济人”假说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该假设认为,人是经济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和物质生活的满足。

“经济人”假说的思想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一致,即:(1)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

(2)因为人类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给他们以胁迫、控制、监督和惩罚的威胁,迫使他们朝着组织的目标努力。

周三多管理学__激励

周三多管理学__激励

二、期望理论
激励的性质

激励的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激励模式

激励的实务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 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 这一特定行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 三种联系的判断: 努力:绩效的联系。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 某一绩效水平?达到这一绩效水平的概率多大? 绩效:奖赏的联系。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 会得到什么奖赏? 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这一奖赏能否满足个人 的目标?吸引力有多大?
这虽然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情伊斯曼却看出了其中的意义所在他认为这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立即公开表彰发给奖金从此建立起一个柯达建议制度
第十四章 激励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激励的实务
4、需要的可变性 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迫切性、需要的层次 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需要改变的原因
—原来迫切需要的已经得到满足
—环境的变化
28
一个男人牵着一只狗,怒气冲冲地闯进了一家 宠物店,很生气地对老板说:“我买你这只狗 看门,昨天晚上,一个小偷悄悄地溜进我的家 里,偷走了我 200 美元,可这只狗傻乎乎地看 着竟然一声都没叫。” 老板看了一下小狗,解释道:“这只狗以前的 主人是千万富翁,对于你那微不足道的200美 元,它根本就不看在眼里。”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第四节 激励实务
第一节
一、激励概述
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的过程

《管理学》第9章激 励

《管理学》第9章激      励

外部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个体的基本行为模型
(二)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心理动力,它引发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并由于行为后的有利结果而强化行为。动机具有三个方面的功 能:①引发功能;②导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从管理学的视角看,可以把动机分为原始动机、一般动机 和习得动机。 霍尔(C.L.Hull,1934)提出了动机激发是内驱力、习惯 和诱因的积的公式: E=D×H×I 其中,E(effort)——一个人付出的努力;D (drive)——一个人的内驱力;H(habit)——个人的习惯; I(incentive)——表示诱因。
后来,补充了求知的需要 和求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马斯洛认为:
(1)只有低一层次需要 得到基本满足之后, 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 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 (低层次需要并未消 失); (2)人的行为主要受优 势需要所驱使;
2、特点 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交、价值、认可、 自我完善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满足严格按照阶梯前进,在一段时间只有一种需要 占主导地位 任何一种需要基本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成为主 导需要 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四个层次需要的满足 3、需求层次的制度设计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 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原意是引起动作 原意是引起动作。 动机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 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 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称为动机。 称为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 不必然产生动机。 不必然产生动机。

管理学10章(激励)

管理学10章(激励)

三、奥尔德弗(Alderfer)的 ERG理论
(一)“ERG”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需 要Existence、相互联系需要 Relationship、发展需要Growth。
u
生存需要,与我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
要有关。生理、安全
u
相互联系需要,指我们对于保持重要
的人际关系的要求。社交、受人尊重中的
3、可以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思考题】对于下列人来说,成就激励理论 是否实用?经营自己的企业、管理大公司 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处理销售业务。
五、佛鲁姆(Vroom)的期望理论
(一)基本内容
1、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 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 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 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 重要有关。
关系I
关系II 关系III



个人



需要



满足



程度
(三)有益的启示
1、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 应当抓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 措施。
2、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 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 着当月收入的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 资调级和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则将 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
2、过程型(解释人们的行为是如何形成,又 是如何发展的过程,以及行为与员工的满 意程度、工作业绩之间的关系,以便提供 相应的条件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二、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 因素理论
(一)主要观点:
1、表示满意程度的四种状态:满意的对 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 是没有不满意;

管理学_激励

管理学_激励
评定职称)
自身产生的、发 自内心(认同感、
义务感)
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
按产生的原因划分 按性质不同划分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管理学_激励
三、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需 要 层 次 理 论
ERG
奥 尔 德 弗 德 理 论
显 示 性 需 要 理 论
成 就 需 要 理 论
激 励 - 保 健 双 因 素 理 论
个月后,一位深受老板信赖的员工和老板透漏,说他宁愿加薪,而不是更多的休息日,而且这位 员工认为其他员工和他的想法一样。他的意见使老板十分惊奇,因为他的公司员工的薪水已经超 过了当地的平均水平的30%,如果他是普通员工的话,他宁愿选择4天工作制,而不选择加薪, 所以他以为他的雇员也是这样想的。公司的老板很开明,接下来他便召开了由所有员工参加的大 会,问下属是愿意加薪还是愿意4天工作制?
要强度决定动机和行为;
的 强
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需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动机类别
需要类别
*
❖需要结构与动机结构
17
管理学_激励
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
外界条件一定时,动机的强度与个体缺乏的程度以及个人 的个性直接相关。
内部条件一定时,某种动机的强度随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变 化。
某种动机的强度还取决于这种动机在过去是否得到强化。 动机强度随着行为进行的过程而有所改变。
*
14
管理学_激励
*
你觉得饿了吗?
15
管理学_激励
望梅* 止渴
16
管理学_激励
人有多种需要;
主导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
优有势自动然机特:性主决导定需要的驱;使下出 间内,人们同时存在的多种需

管理学第十三章激励

管理学第十三章激励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目标导 向行为
目标 行为
பைடு நூலகம்
需要 满足
新的 需要
• 需要是动机和行为的基础。需要引起动机,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 ,而又未能满足时,心理上便产生了一种不安和紧张,这种不安 和紧张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驱使个体采取某种行为即动机, 动机激发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强烈的需要和起主导作用的动机 才会引起人们的行为。需要满足后,紧张消除,然后又有了新的 需要。
期望值
效价
(二)期望理论在管理工作的启示
激励的效果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的共同作用,在 管理实践中
一方面,提高员工的效价水平,设置合理目标;考虑到 个体期望目标的多样性;设计适当的期望概率;建立公平公 正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要确定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
另一方面要创造实现效价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实现目标的 可能性。
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心理学家发现: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 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感到某种结果对它 有吸引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人们行为的源 泉。人们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就产生了动机。 动机:就是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就是行为的动 力、发动机;动机是方向盘,动机也可以看作是需要获得满足的过 程。 行为:在动机的驱使下,为满足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外部动作 、活动。
第一,需要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进行激励和引导的前提
–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 存在的需要
–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确定自己行为的目标,人类的行 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都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行动的
– 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由此而 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 ,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 激励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 激励

第十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人们付出努力或精力去满足某一需要或达到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的根源是人内心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是因人的一种或多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动机驱使人们向满足需要的目标前进,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的紧张感。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使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这就是激励过程。

可见,激励实质上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实现,提高需要满足程度的连续心理和行为过程。

人们满足需要的目标,并非每次都能实现。

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就会产生挫折感。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对挫折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当个人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采取积极适应的态度,也可能会采取消极防范的态度。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防范态度有撤退,攻击、取代,补偿,抑制、退化、投射、文饰、反向、表同、固执等。

总之,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是不能持续下去的,自身会采取某种防范措施,以缓解或减轻这种紧张状态。

二、激励的作用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虽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但可以通过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由于人们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和激励水平,所以,激励水平越高,人们的行为表现就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