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第4章 地磁场的起源
什么是地球的地磁场

什么是地球的地磁场?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地磁场是地球周围产生的磁场,其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流动熔融金属外核(主要是铁和镍)所产生的。
这个磁场在地球的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磁气球,保护地球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地球的地磁场形成主要有两种理论解释:
地球内部自发磁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地球内部的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的,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使得外核发生对流运动。
这种运动会产生电流,而运动的电荷带有电荷,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幔电流理论:另一个理论认为,地球的地磁场是由地幔中的岩石通过地球的自转运动所产生的电流所形成的。
这些岩石中含有导电性矿物,当它们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时,会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磁场。
无论是哪种理论,地球的地磁场都是由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所产生的,其形成和维持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
地球的地磁场不仅对地球本身的大气和生物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也对导航、航海、航空等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地磁成因

地磁成因江发世1 地球的磁性地球是有磁性的,简称叫做地磁,磁针能指明地磁南北两极。
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不在一个位置。
目前北半球的磁极位于北纬70°50′和西经100°50′的点上,该点位于加拿大北瑟斯岛,南半球的磁极位于南纬66°20′和东经140°的点上,该点在南极。
地磁子午线即磁针在某点水平面上所指的方向与地理子午线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叫做磁偏角。
在火山岩和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一些能被地磁场磁化的矿物,在它们的成岩过程中就保留了当时的地磁场情况。
通过古地磁研究,现在已经证明地磁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多次发生磁极倒转。
图1-1是大西洋脊一个位置的古地磁测量成果图,图中黑色部分是正磁异常,白色部分是负磁异常。
图1-2是地磁极反向与正向年代图。
地磁不仅在地质历史中发生极性变化,而且在现在,地磁强度在地球上各处是不相同的。
图1-3是全球地磁场强度图。
图1-1 大西洋脊古地磁测量图图1-4 地磁北极光照片图1-2 地磁极反向与正向年代图图1-3 全球地磁场强度图地球的磁场和太阳黑子所产生的磁场强度相差上万倍。
太阳所发生的磁爆给地球磁场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在迎着太阳方向,地球的磁场能向外延伸5万公里;在背着太阳的方向,地球磁场能向外延伸10万多公里。
在地磁两极,由于地磁场捕获高能电子,这种高能电子在地磁场两极产生极光现象。
在南极的叫南极光,在北极的叫北极光,见图1-4。
这是磁场和电子的作用,除了产生光外,能否产生热量呢?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资料。
2 地磁成因有众多的学者在研究地磁的成因,提出多种地磁成因假说。
永久性磁铁在温度700℃时就消磁了,所以地球不是一个永久的大磁铁,而且永久性磁铁不会发生磁极移动和倒转。
现在学者普遍认为地磁是电磁原理形成的。
但其形成机理观点不一。
本文谈一下作者的观点。
地磁、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等等,这些与地球的成因是分不开的。
地球和月亮是伴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是银河系里一颗普通的恒星,银河系是宇宙中千万星系的一个。
地磁

第一节 地球的磁场
一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磁化率
M H
称为介质的磁化率。 磁化率表示物质磁化的难易程度。 值越大,说明越容易磁化。由于值是表 示岩石磁性强弱的物理量,所以它是磁法 勘探的物性依据。
第一节 地球的磁场
一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物质的磁性:反磁性、顺磁性、铁 磁性
反磁性:磁化率很小,可看成无磁性物质。(1~-2)*10-6CGSM。岩盐、石油、方解石 顺磁性:磁化率(0~500 )*10-6CGSM。黑云母、 辉石、褐铁矿。 铁磁性:几千~几百万个10-6CGSM。只有铁、 镍、钴以及它们的化合物、合金,铬、锰合金。
2M s 当x 0时,Z max h2 若令Z a 0, 则 x0 h
水平圆柱体磁场
水平圆柱体磁场
任意走向水平圆柱体的磁异常剖面
水平圆柱 体不同有 效磁倾角 时的剖面 曲线
板状体磁场
A 薄板状体的磁场 B 厚板状体磁场 C 顺层磁化无限延深厚板
无限延深厚板(顺层磁化)的座标
第六节 磁性体的磁场
正问题的假设 (1)磁性体为简单的几何形状;(2) 磁性体是均匀磁化的;(3)天然剩磁与 感应磁化强度方向相同;(4)磁性体孤 立存在;(5)观测面是水平的。
第六节 磁性体的磁场
一、柱体磁场
单极的磁场
第六节 磁性体的磁场
单极的磁场
b.双极磁场
Z a Z a (-m) Z a ( m)
F 1 40 QmQm 0 3 γ
磁场强度
F 1 Qm H 3 γ Qm 0 40
第一节 地球的磁场
一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毕奥—沙伐尔定律)
0 ldl r B 3 4 L r
地球的地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地球的地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产生的地磁场是支撑我们各种电子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
今天,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地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一)地球内部热量辐射作为地磁场的来源
地球是一个大洋的世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活动非常多样化。
尽管这些活动中都存在一定的本质特征,但在很多方面也是各自独立的。
当活动规模开始放大时,这将影响到地球内部热量传播。
由于上下两层结构和内部空间特征的存在,地球内部的热量会经过一定的循环,如热量交换、对流以及热量辐射等过程,而这种能量流动过程最终会影响到地球的地磁场。
(二)地壳移动作为地磁场的维持
地球内部活动较强的地表层的移动也是地磁场的另一个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特定的大规模的地壳移动也可以引起地球的地磁场发生变化。
与地球内部热量辐射类似,地壳移动也会通过一定的循环手段产生辐射,而这种辐射也会影响到地球的地磁场。
(三)太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地球的地磁场
有些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到地球的地磁场。
太阳活跃度的变化可能会通过影响太阳风等部门,引起外部流体运动和热量输送,进而影响到地球的磁场。
(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地球的地磁场
另外,其它因素,如,射电暴、离子极化,也能影响到地球的磁场。
射电暴会通过电磁场产生大量的电子放射到地球上,离子极化会干扰电磁场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地球的磁场的变化。
综上所述,地球的地磁场是因为地球内部热量辐射,地壳移动,太阳变化和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地球上物理磁场的大小和分布,也让各种电子产品能够利用地磁场进行活动。
《地磁场》课件

卫星磁测
通过卫星轨道测量地磁场 ,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 精度高的特点。
地磁场的观测设备
磁力仪
用于测量地磁场强度和方 向的仪器,分为旋转磁力 仪和质子磁力仪等类型。
磁通门磁力仪
利用磁通门技术测量地磁 场,具有高灵敏度和低噪 声的特点。
卫星磁力仪
装载在卫星上进行地磁场 测量的仪器,具有高精度 和全球覆盖的特点。
地磁场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理影响
地磁场的变化可能影响人体的生 物电和生物磁,进而影响神经系
统和生理功能。
心理影响
地磁场的变化可能影响情绪和心 理状态,例如在磁暴期间人们更
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疾病风险
长期暴露于不稳定的地磁场环境 中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如
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地磁场变化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地磁场的组成
总结词
地磁场由主磁场、地磁异常和磁偏角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地磁场主要由主磁场、地磁异常和磁偏角等部分组成。主磁场是指地球内部金属元素所产生的磁场,是地磁场的 主要部分。地磁异常则是指地球表面某些区域的地磁场强度和方向与周围不同的现象。磁偏角则是由于地球内部 的金属元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地磁场方向与地球地理经线不重合而产生的角度差。
地震活动
研究表明,地磁场的变化可能与地震活动有关联,可能是预测地 震的重要指标之一。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的物质可能会影响地磁场,而地磁场的变化也 可能预示着火山活动的发生。
地球物理学研究
地磁场的变化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了解地球内 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06
地磁场的未来研究与展望
03
地磁场的形成与变化
地球上的磁场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上的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的磁场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自然现象,它是由地球的内部动力学过程和磁物质作用所形成的。
那么,地球上的磁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科普。
一、地球的内部动力学过程地球的内部分为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地球的磁场与外核和地幔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核是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液态金属区域,它由主要成分为铁和镍的熔融物质组成。
由于外核的物质非常的热,所以其中的金属元素会产生电流,这些电流会在外核与内核之间的转动中持续不断地流动,形成类似于地球自转的环形流体运动。
随着这些液态金属的不断流动,外核中的电流将会形成电场,这个电场与外层地幔中的电导率物质相互作用,并将其中的自由电子也激发出来跟着一起运动。
于是,这个自由电子的运动就会扰动地球周围的磁场,从而形成地球磁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地球内部的磁物质作用地球是一个由磁物质组成的行星,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磁场的物体。
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质多数都含有一些铁、镍和铬等具有磁性的元素,这些物质会随着地球自转而携带地球磁场旋转。
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般都是从西往东,磁物质的自由电子则会沿着地球的磁场方向从地球的南极区域流向北极区域,形成了一个叫做“极向一致”的流体运动。
这些流体磁物质会形成一个环形电流,这个电流会在地球内部环绕运动,形成一个与地球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磁场。
三、地球的外部磁层作用地球有一个叫做磁圈的磁层,这个磁层可以防止太阳和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时,这些粒子会与地球的磁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极光等景象。
同时,地球上的高能带电粒子也会在磁圈的作用下被保护在地球内部,使地球上的生物和电子设备免受到高能粒子的伤害。
结语: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地球上磁场的重要形成因素。
虽然我们已经对地球磁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科学实验证实,去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工作方式和磁物质的作用。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够揭示更多关于地球磁场形成的奥秘。
第四章 地磁学1-3节

最早长期变化现象较为系统的记录是磁倾角和磁偏角 的变化。图为400年来伦敦和巴黎磁倾角和磁偏角的 矢量图。可看出,二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十 年)表现为单调的增减变化。
各大陆不同时期的地磁偏角和古纬度
表中列出了伦 敦、巴黎和罗 马的磁偏角长 期变化的情况, 由表可看出极 大值到极小值 的时间间隔约 为 240 年 。 因 此磁偏角的长 期变化似有 500 年 左 右 的 周期。
由:B H H U
有:
k
U U U B 0 i j x y z
四、磁偶极子 磁偶极子:磁偶极子是由一对等 量异号的点磁荷组成的体系,点磁荷 之间的距离l远比到场点的距离r为小。
在距磁偶极子中心O点相当远的场点P的 磁势为:
磁偶子的磁偶极矩和磁距之间的关系为:
据地磁场的高斯球谐分析,稳 定磁场和变化磁场还可以分为起 源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两部分。 内源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稳 定磁场称为地磁场的内源场。 外源场:起源于地球外部的稳 定磁场称为地磁场的外源场。
外源变化磁场起源于地球 外部的各种电流体系。 这种外部变化的电流体系 的磁场还会在具有导电性质 的地球内部感应出一个内部 电流体系,这是产生内源变 化磁场的原因。
Q m1Q m 2 Fk 2 r
磁场强度H:试探磁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F 1 Qm H Q mo 4 0 r 2
点磁荷在空间产生 的磁场强度。
单位:A m1 或奥斯特(两单位之间的换算: 磁感应强度B: 1 Q
B 4 r
m 2
点磁荷在空间产生 的磁感应强度。
单位: 国际单位制SI中,特斯拉T 高斯单位制中,高斯Gs 两单位之间的换算:
V r er r e r sin e
地球磁场的演化历史

地球磁场的演化历史地球磁场是地球本身所产生的一种磁场,是指地球周围的磁场。
它是由地球核心的热对流和涡流所产生的自然磁场。
地球磁场不仅对地球的物理环境、气候变化、电离层、宇宙射线等方面产生影响,还对地球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从其演化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球磁场的特性。
一、地球磁场的形成和起源地球磁场起源于地球深处的核心,其中热对流和涡流的运动产生的磁场是地球磁场的主要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三层:固态地壳、地幔和核。
核主要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磁场是由外核产生的涡流产生的,由于地球自转,涡流会随着地球的旋转而产生磁效应。
二、地球磁场的演化历史地球磁场的存在是在19世纪初才被科学家发现的,地球磁场的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时期。
地球磁场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地球形成初期:大约45亿年前,地球还处于形成期,由于地球内部的自然活动,地球磁场就开始慢慢形成。
2. 大陆漂移期:1.8亿年前至7万年前,地球磁场的磁北极一直在变换方向,可能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
3. 地极反转期:极转换是指地球磁场正北极和正南极互换位置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磁极漂移”。
地球磁极的反转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大约在780万年前就开始呈周期性地反转。
在这个过程中,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变化,会对卫星通讯、导航和空天飞行器等造成影响。
4. 当前期:现在的地球磁场已经形成了3500万年之久,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稳定,并且一直在改变。
目前地球磁场的磁力矩在不断的增大,可能会在未来数十年内出现新的磁极快速向西移动的现象。
三、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影响地球磁场不仅对地球的物理环境、气候变化、电离层、宇宙射线等方面产生影响,还对地球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地球磁场的演化会影响到鸟类和其他动物的迁徙行为,这可能与地磁场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有关。
此外,地球磁场的演化还会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为它会影响太阳辐射达到地球的方式和数量。
过去的磁场变化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变化,从而推断出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的地核磁场
3-D 地核发电机的数字仿真 模拟
Gary Glatzmaier, Paul Roberts
地球发电机的能源问题 发电机过程的能源: 1、热对流动能—消耗地核原始热能或放射性潜热而得 2、非热对流动能—边界上物理-化学变化提供
自激发电机效应假说
建立在地球内部构造的现有知识基础上,提出了自激发电机效 应假说。这种假说认为: 1. 液态内部由于温度梯度、或温差、压力等原因产生涡旋运 动,结果使地核成为良导体; 2. 由于地球绕轴自转所引起的回旋磁效应就存在一微弱初始磁 场,虽然比地磁场小10倍,但对引起再生效应已经足够了; 3. 地核电流体形成,通过感应方式电流自身形成的场又可以 连续不断地再生磁场,从而增强了原来的磁场,由于地核电 流体持续运动不断提供能量,因而引起一种自激发电机效应。 能量的不断消耗和供应,磁场增强到一定程度就会稳定下来, 形成现在的地球基本磁场。
if
B t
>0, 建立磁场
if
B t
<0, 毁灭磁场
B = m 2 B + (v B) t
(4-3-1)
对于运动学发电机模型,只需从(4-3-1)式出发,指定 B0 和选择一
系列合理的速度场,求解(4-3-1)式可得磁场得自激过程。 若令
B =0 t
,即可寻求稳定发电机的解。
B 2 = B + (v B) 出发,试讨论在外核内地磁 4-3.由方程 m t
场起源的自激发电机假说。
磁矩~8*1022Am2
(2)磁回旋理论(巴耐特, 1933) 巴耐特理论: 旋转的铁磁 物体会在转轴方向磁化, 其磁矩为 M = 4pcmn / e N-转数/秒,e和m分别为电子 的电荷和质量,c为光速。 问题:把地球的转速 (n~10-5) 代入上式,所得到的地球磁 矩(1012数量级)仅为实际 地磁矩值(1022)的100亿分 之一。太小!
需要对地核状态和磁流体动力学方程做一些简化。通常使用的
简化方法就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一些不太重要的项,这样就 产生了不同的磁流体发电机模型。例如略去流体粘性和惯性力 的简化就可以得到泰勒状态发电机和Z模型发电机。
图
地球发电机过程的MHD模拟
Time span over 40,000 years. The simulation took 2000 cpu hours on the Cray C-90.
对研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假定性的说明 —科学假说
经实践检验、证实、完善了此假说 假说就上升成为理论
一个完美的地磁场的起源理论应该是: ① 理论自身是自恰的。
符合电磁学、力学、热力学等物理学基本规律
② 能够解释历史期及现在的地磁情况。
14种 且尽可能地震、重力、地热和天文等观测事实 相符合,至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矛盾
③ 能够预言将来的情况。
地核发电机理论 (拉莫尔,1919,埃尔萨塞, 1946,布拉德,1949) 1919年拉莫尔首次提出天体磁场起源的发电机假说, 他在《象太阳这样的旋转天体怎样成为磁体?》一 文中写道:“太阳表面的现象指出,在太阳内部(主 要在子午面内)存在着残余的环流。这种内部运动 将因感应而生成电场,而电场又作用于运动介质。 如果环绕太阳轴的任一导电回路是连通的,则有 电流绕太阳轴流动,此电流将使施感磁场增强。于 是,太阳内部环流运动就以自激发电机的方式,通 过消耗内部环流运动的能量,维持一个永久磁场。” 拉莫尔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导电流体的地球外核。
未来地磁场发展的趋势
建立地磁场起源理论的难点:
地球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的状态及 可能进行的物理过程了解不足。
§4.1 地磁场起源的各种假说 大体分五类,侧重点不同: 磁化理论(偶极场产生机制) 感应理论(偶极场产生机制, 偶极场变化的机制) 电流理论(偶极场产生机制, 偶极场变化的机制) 波动理论(地磁场西漂) 发电机理论(一般的理论)
物理思想、理论基础、为何被否定 (1)永久磁化理论(吉尔伯特,1600)
吉尔伯特:地球是个大磁铁。 问题: (1) 如果地球是均匀磁化球,要产生观 测到的地磁场,平均磁化强度 J=M/V=~80A/m (地球体积约为1021 m3) 。 这是天然岩石磁化强度的上限,地球不可 能完全由这样的物质组成。
第四章 地磁场的起源
§4.1 地磁场起源的各种假说 §4.2 单圆盘发电机模型 §4.3 自激发电机原理
Lithospheric Field
Main Field
地球主磁场的起源问题,是若干年来科学家
致力解决的但至今仍未能完整解决的重大理 论难题。
任何理论的建立过程: 对大量客观的科学事实 深入分析研究 已知的科学原理 一定的科学论证
3、进动转矩—由日、月引力矩引起流体运动的动能。
4、固体潮—由日、月引力引起流体运动的动能
地球发电机能源问题尚难定论,许多重要参数,特别是地核环型
场强度、粘性等尚难准确估计,地核的流动状态众说纷纭,发电 机理论和数值模拟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四章作业 4-1.建立地磁起源理论需要考虑哪些基本问题? 4-2. 阅读P124-128给出了15种地磁场起源的假说,着重认识理解 各种假说提出的物理思想、理论基础,为何又被否定。
DI 产生的磁场为b
由于b是变化的,故通过圆盘的磁通量也是变化的,使 圆盘产生的附加电动势为:
f d 2 db DUt = - = -pa dt dt
则回路中的电流为: I = s 1 a 2 (B0 + b )- pa 2 db (4-2-1)
由必奥—沙伐尔定律
2
dt
m 0 dl ×r m 0 2pI b= I 3 = 4p r 4p a 则(4-2-1)变为: db 4p 1 p = 2 a dt b a
这种假说不仅能满意地解释地磁偶极子场和 非偶极子场的起源,而且也能解释地球磁轴 倒转等现象,所以,目前认为它是最可取的 地磁场成因理论之一。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例如地球发电机的能源问题,既能维持地核 流体的运动,又能提供对消耗能量的补充。
§4.2 单圆盘发电机模型
发电机过程是一个把机械能转 换为电磁能的过程。 要维持发电机过程,必须有三 个基本要素:导体、运动和磁场 设半径为a的圆盘A以角速度 绕轴旋转,电刷B与圆盘边缘 相接触,并与环形回路一端连 接,回路另一端与轴相连。
m0 ps
(4-2-2)
db 4p 1 = b a 2pa m0 ps dt
欲使磁场随圆盘转动而增强, 必须有: a >
1 达到稳定时: = m0 pas 4p
4p 1
m 0 ps
取 a≈3000 km, σ≈105Ω-1m-1, μ0=1.26×10-6 ω=10-5弧度/秒,地核中是可允许的。 但实际地核并非如此简单会构成上述发电机。
(4-3-1)式和(4-3-2)式合称为磁流体动力学(MHD)方程,
在一定简化条件下,可得磁流体动力学发电机的解。
r r r r v + (v )v = -P - ( r ) - 2 ( v) + 2 v + t r r + ( v ) - g + j B 3
若有均匀外场加于转轴方向,则圆盘边缘与轴将产生一 电势差,圆型回路中将有电流I,若转速足够大,I产生的磁
场将加强
B0
E =V × B0
盘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V , B0 , r 三者互相垂直,圆盘边缘与转轴的电势差为:
U =
a 0
1 2 Edr = rB0 dr = a B0 0 2
a
设回路的电导率为σ ,则起始电流为: 1 DI = sa 2 B0 2
(2)岩石只能在居里点温度(~600度)以下, 才可获得永久磁化,由地温梯度估计,在 20-30km 深度处,温度已到居里点温度。 Magnetization 如果地磁场仅仅由地表到20-30km这一薄 单位体积内 层地壳所产生,则要求地壳岩石的磁化强 分子磁矩的 度高达J=M/(V 20-30km) ~6000A/m 矢量和 不可能!
B ( H ) - H = s + (v B ) t 0 1 2 B
2
(7) 速度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m0
(7)式变为:
m =
1
B = m 2 B + (v B) t
(4-3-1)
m0s
是磁扩散率或磁粘滞系数
(4-3-1)式称为发电机理论的电磁感应方程 依赖于速度场和磁场的性质
如何理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即(4-3-2)?
1、离心力
- ( r)
2、科里奥利力
- 2 v
3、驱动流体单元运动的是压力差,而不是压力本身 4、驱动流体单元运动的是剪力差,而不是剪力本身
- p
v +
2
5、电磁力影响着流体运动。
3
( v )
JB
完全求解磁流体动力学(MHD)方程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常常
对于动力学发电机模型,除了电磁感应方程(4-3-1), 还需要和流体力学方程 d v = Fi 联立,即 dt i
v + (v )v = -P - ( r ) - 2 ( v) + 2 v + t + ( v ) - g + j B (4 - 3 - 2)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3
j = s (E + v B)
介质性质方程: m0 H = B 将(4)式代入(1)式得: H = s ( E + v B)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