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优质教案_9

木瓜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诵读了上百首古诗词。
在古代,所有的诗歌无论是作诗还是读诗,都是唱出来的。
我们也会吟诵很多诗歌了,先复习几首。
《江南》《凉州词》《敕勒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谁来读一下题目?读完整。
齐读题目。
平时见过这么奇怪的题目吗?两个字点一点,两个字点一点,再加一个词?有谁理解过这六个字吗?二、理解课题关于诗经,有谁知道关于它的任何一点点信息?(学生一点也说不上来。
我来讲《诗经》是一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第一首《关雎》等)《诗经》为什么要加个“经”?“经”是什么部首,跟“经”搭配的字是“纬”,绞丝旁加一个伟大的伟右边。
经和纬在古代是和我们穿的衣服相关系,织布机织布的时候,有一条纵的线,它要统筹整个的布,如果那条线乱了的话,你整条布就织布不了了。
它是最重要的,它的位置不可替代。
那么《诗经》,《诗经》,可见这本书在所有的诗歌里面,它也是怎么样的?它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因为这本书从古到今都被列为《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经之一,所以说《诗经》特别棒。
题目中间的词是什么?卫风。
什么叫卫风?ppt诗经分三绝大部分,风、雅、颂,谁找到了卫风在第几部分?什么意思呢?卫风就是指卫国这个地方的民歌,风就是指国风,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反映出来。
再看第三个词:木瓜。
暂且把它理解成就是一种水果。
三、学习诗歌。
我们开始学习这首诗ppt。
现在齐读一遍题目。
我们平时学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一般分几个环节来学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预习、听课、复习。
是所有学习优秀的人离不开的方法。
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预习。
交流,你做了哪些事?读熟,认字。
不理解的字你怎么办的?有没有读熟的?指生读诗。
齐读往下学的内容,不但仅这么读,要把每一个字读饱满,ppt(匪:非不是)读慢一点。
整首诗有几节?结构基本一样。
四、理解诗歌1.现在看这个组词ppt(琼琚琼瑶琼玖)发现有什么特点?都有琼,都是王字旁。
六年级上语文说课稿诗海拾贝人教新课标

2.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接龙、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诗歌的魅力。
3.创设诗歌创作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创作诗歌,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成就感。
4.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前置技能: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不足,难以把握诗歌的深层意境和情感。
2.鉴赏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难以准确分析诗歌的修辞和结构。
3.在诗歌创作中,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够丰富、情感表达不够准确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教师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针对性问题: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1.鉴赏作业: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并撰写鉴赏心得。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同时,我会提供更多的创作示例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题。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诗歌学习中获得提升。
5.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白桦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上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大意: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 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 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 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 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 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 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 受亮光、温暖、花束、香 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 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 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太阳的话》中心思想是 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 生活的情感。思想是劝那 些思想封闭的人,打开思 想,跟随共产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教育教学课件

这首现代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 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 诗人对具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重和歌颂。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青山、绿水。
3、景物中包蕴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这份感 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写当时的社会环 境。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日又分 明有着无穷美好与活力。
以此可以感遭到作者所寻求的是远离仕宦、悠游 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天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往日
土地庙邻近的树林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草盖的 乡村客店
同“现”,显 现,显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空中轻云飘拂,闪烁的星星 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 的小雨。从前曾经游过的茅舍小 店还在土地庙邻近的树林边,山 路一转,那曾经熟悉的小桥、溪 流便忽然显现在眼前。
太阳的话
5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暖和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开端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暖和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意境、修辞手法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学习诗歌基础知识1.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欣赏诗歌1.欣赏《静夜思》等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想用诗歌表达情感的时刻?二、诗歌创作1.讲解诗歌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三、作品分享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
2.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诗歌作品,准备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认为诗歌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诗歌欣赏与创作1.欣赏《将进酒》等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三、诗歌朗诵比赛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2.评选出最佳朗诵者,并进行表彰。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准备参加诗歌知识竞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二、诗歌知识竞赛1.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
2.评选出最佳选手,并进行表彰。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领略诗人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及代表诗人。
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5. 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海拾贝》及相关诗歌资料。
2. 课件:诗歌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 诗歌创作能力: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价其创作水平。
4. 学生满意度:课后收集学生对诗歌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
2. 第3-4周: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学习诗人的创作风格。
3. 第5-6周: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分析优秀诗歌作品。
4. 第7-8周: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5. 第9-10周: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举办诗歌朗诵比赛。
七、教学活动1. 第1周:诗歌基本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
2. 第2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朝代诗歌的特点。
3. 第3周: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第4周:分析诗歌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第5周: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6. 第6周:诗歌创作交流与讨论,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
六上诗海拾贝文1~4原文及赏析

赏析:
诗经•采薇(节选):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春夜喜雨: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对下雨的喜悦感却渗透于字里行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写秋景。
秋天是萧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个描写景物的词,表达出来。
跟著,用「飞鸿」句,把静寂的景物和活动的飞鸿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人更觉得可爱。
《诗海拾贝》ppt课件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 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 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 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 情诗 ⑴ 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⑵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 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 讽刺诗。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 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不就 在眼前么?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 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诗中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 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 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 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⑴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 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 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 “十四行诗”。 ⑵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 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 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采薇(第六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会背诵
诗经 ·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 夜喜雨
好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 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 定。 ①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 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 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 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⑶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 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 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 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 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 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 后阙、下阙、下片。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 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 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 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 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 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 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 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 奉献品格。
常用曲牌名:
醉花阴 菩萨蛮 天净沙 清江引 忆秦娥 木兰花
踏莎行 望江南 水仙子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 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 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 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 谕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 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 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 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 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 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 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 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常见词牌名:
卜算子 浣溪沙 卖花声 忆江南 临江仙 念奴娇 江城子
如梦令 长相思 清平乐 虞美人 破阵子 菩萨蛮 蝶恋花 渔歌子 沁园春 浪淘沙 满江红 卜算子 水调歌头
⑷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 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 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 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 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 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 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四句既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他的润物之神, “潜”字透露出风很微,“细”字说明了雨极小。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六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 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 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 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 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 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 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 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 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 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 昔:从前,指出征时。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这首诗的意思: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诗经· 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 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 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本篇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 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注释: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野径:乡间小路。 晓:? 译文: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 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野 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 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 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 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⑴
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歌”、“歌行”、 “引”、“曲”、“呤”等古诗体 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 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 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 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 所作。作者细致的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对春雨 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的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美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 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 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关 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 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 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