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案例(推荐五篇)[修改版]

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案例(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案例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构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花中奇葩,在我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作为诗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在诗歌中感受学习语文的氛围和激情,让这一深厚的文化资源走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诗歌的魅力。

学习目标1、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诗歌或记录芜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能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激发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2、整理资料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并学会欣赏诗歌、交流从中体悟到的情感,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策划分组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活动程序:本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策划分组,制定计划阶段2、自主合作,计划实施阶段3、总结经验,成果展示阶段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策划分组,制定计划(课内)课堂指导(一)导入: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诗歌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指示,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它的无穷魅力。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二)学生交流搜集来的创作的诗歌及家乡芜湖流传的民歌、童谣,在小组中读读找到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目的: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和兴趣](三)阅读、欣赏诗歌1、自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中的注释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2、在小组内向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对话、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逐步构思出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构思、策划活动1、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搜集到的诗歌,如何分类?2、小组交流:关于诗歌有哪些知识和故事?3、说说你知道我们家乡芜湖的哪些民歌、童谣?4、策划分组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研究的专题不同,自由组合,分成5个学习小组,并民主推举组长,组长在小组内集体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并要在组内演说通过。

综合实践活动(诗海拾贝)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诗海拾贝)报告

资源准备
准备相关的诗歌书籍、音 响设备、多媒体设备等资 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预期成果与评价标准
预期成果
通过“诗海拾贝”活动,预期学生能够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和 热爱,提高诗歌朗诵和创作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
评价标准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水平、作品 质量等方面,以便对活动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对活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
成立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筹备小组, 负责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工作。
制定详细计划
根据活动目标,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包括活动流程、任务分工、时间安排 等。
时间、地点、资源准备
01
02
03
时间安排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活 动,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 间参与。
地点选择
选择适合进行诗歌朗诵、 创作和交流的场地,如学 校礼堂、图书馆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活动实施过程记录
现场氛围营造及互动环节设计
现场布置
活动现场以海洋为主题,悬挂各种贝壳、海星、海螺等装饰品,营造出浓厚的海洋氛围。 同时,设置多个互动区域,如“诗词接龙”、“海洋知识问答”等,吸引参与者积极参与 。
互动环节
在活动过程中,主持人通过有趣的诗词游戏和海洋知识问答,引导参与者进行互动。参与 者们积极举手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成果在校园文化中的推广和应用
校园文化建设
将优秀诗歌作品在校园文化墙、 宣传栏等场所展示,营造浓厚的
文化氛围。
文学社团活动
鼓励文学社团组织诗歌朗诵会、 创作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同学们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诗海拾贝人教版新课标(2014)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诗海拾贝人教版新课标(2014)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诗海拾贝人教版新课标(2014)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是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分两大板块——“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

今天,我在家长开放日上向家长展示的是“诗海拾贝”的主题选定课(即开题课)。

整堂课上,学生热情高涨,诗声琅琅,十分投入。

要知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又是文学的起源,古今中外,无数的诗歌向学生奔涌而来。

面对这浩渺的诗海,如何不迷失方向,并在诗海的漫游中拾到五彩斑斓的贝壳,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也是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诗海拾贝中有六首诗,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现代诗的开创者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从国内的诗作到国外的名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在这节起始课,我就紧紧抓住这六首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确定实践的主题。

但是孩子们选择的主题往往容易偏大,难以开展,如:学生要研究元曲,研究李白,比较国内外的诗歌……显然不容易操作,有些甚至连专家都难以入手。

于是,我就以这六首诗为引子,引导学生给诗歌分类:根据主题来分,可分成送别诗、爱国诗、咏物诗等;根据诗歌的发展史来分,可分成《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等;根据地域来分,可分为国内的和国外的诗歌……接着引导孩子对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聚焦,学会遵循“选题宜小不宜大”的原则,如:同样是研究宋词,可以引导孩子就研究某一个词作者,对同一词牌名的不同作品进行收集、欣赏……这样的点小,易操作,贴近学生的实际。

可就学生反馈所选的主题来看,我在课堂上的“聚焦小实践点”的意图落实得还不够好,所以在选题前是否还可以更加明确地告诉学生“诗歌可以根据多条线来分类,其中都有相互交叉的,如果选择某一条线上的某一个点来确定自己的主题”。

这样,学生选择的主题点会更小,更容易操作,学生的收获也将更多。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一、活动背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追求着物质与利益的满足,却忽视了内心灵魂的栖息。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人们沉淀思绪、释放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之处。

为了激发人们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综合实践活动《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增加学生的诗歌写作技巧,激发创造力。

3.促进学生与诗歌互动,感悟生活的美好。

三、活动方案1. 诗歌欣赏在活动开始的第一阶段,学生将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材料的引导,学习不同朝代、不同主题的经典诗歌。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共鸣。

2. 诗歌创作在学习诗歌欣赏的基础上,进入活动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将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创作出真实、动人的作品。

3. 诗歌分享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朗读或演唱,并分享创作背后的灵感和感悟。

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可以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诗歌展览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学生们的诗歌作品,我们将组织一场诗歌展览活动。

学生的作品将以文字形式展示,配以简洁而富有艺术感的设计布局。

通过展览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与观众互动交流,增加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四、活动预期效果通过《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2.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了提升,能够用更加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激发,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并有能力将其转化为优秀的作品。

4.学生通过活动的分享和展览,增强了与他人的交流能力,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人生阅历。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实践课ppt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实践课ppt
分享交流
与其他同学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交流创作感受,拓展创作思路。
互相评价及改进建议
互相评价
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改进建议
针对评价中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同学完善作品。
05 跨界融合:将诗歌融入生 活实践
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结合
诗歌朗诵配以背景音 乐,增强情感表达和 艺术感染力。
诗歌结构与章法探讨
探讨诗歌的结构安排、章法运用等,把握诗 歌的整体布局与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与批评实践
学习如何进行诗歌鉴赏、撰写诗歌评论等, 提升个人的诗歌素养与审美能力。
04 诗同行:创作实践与分享 交流
创作主题确定及灵感来源
确定创作主题
根据课程要求和个人兴趣,确定诗歌创作主题,如自然、生 活、情感等。
唐诗宋词精选
欣赏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诗人的代表作,领略唐宋 诗词的瑰丽与深邃。
元曲与明清诗词
了解元曲四大家及明清时期的优秀诗人作品,感受不同历史时期 的诗歌风貌。
现代经典诗歌欣赏
新诗运动与代表人物
介绍胡适、郭沫若等新诗运动的先驱及其代表作品,感受新诗的 自由与创新。
朦胧诗派与第三代诗歌
了解朦胧诗派及第三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探讨现代诗歌的多 元与包容。
组织学员进行诗歌朗诵、分享和讨 论,促进了学员之间的文化交流与 互动。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许多学员表示,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诗歌的 韵味和美感,对诗歌产生了更浓
厚的兴趣。
提升个人素养
学员们认为,学习诗歌不仅有助 于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够陶冶情
操、提升个人气质和修养。

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精品】人教版

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精品】人教版
2、能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是人的情感。
教学
内容
学习导语、制定计划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制定计划
教学
重难点
计划具有可行性,操作性要强。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搜集有关诗歌的故事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扶:写出了人、柳和谐的意境。失:更体现了月光的皎洁。)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作诗、写文章要推敲词句。)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交流一下。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三、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2.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
古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
现代诗: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不那么严格,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四、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让综合实践着动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活动尝试

让综合实践着动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活动尝试

下面 , 就我 们的做法和大 家一起分享。

的结果 , 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 握 知识 的多少 , 重在 亲身参 与获得 的感悟

开 放 性 的学 习激 活 个 性
本 单元 的教 学方 法与其 他单元 明显 和体验而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 , 重在全 知识体系 ,不囿于语文能 力的某个方 面 , 励 而非批评 , 每位学 生通过收 集、 访 问、 查
诗海拾 贝” 和“ 与诗同行 ” 两 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 的过程 , 以语文课程 我 们设计 了“ 引 为基点 ,强调语 文课程 与其 他课 程的联 项综合实践 活动 ,教 师根据 活动建 议 , 系、 整合 , 强调语文学 习和生活的结合。 引 导学生按照学校 、 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 习过程 中有较大 的 自主空 间和 自由支配
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与社会 的联 系 , 必 文有机地融为一体 , 使学 生在 活动过程 中

综合性 学 习的特征 决定 了学生在 学 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的是来 源于社 会 , 来源于 自然 , 来源 于学 进行分类 , 又多了一份 了解。
语文课程 ” , 这是语 文课程 的基 本概 念。 为
出了“ 综合性学 习” 的 目标。将 “ 综合性学
了实践这些基本概念 , “ 语文课程标准 ” 提 生 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 , 真正体 现 出语 习” 与“ 识字 与写字 ” 、 “ 阅读 ” 、 “ 写作 ” 、 “ 口
“ 全面提 高学生语 文素 养 , 正确 把握 不 同, 学习的内容不固于语文学科特定的 员参与而非少数学生 的出类拔萃 , 重在鼓
语文教 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 自主、 合作 、 探 究 的学 习方式 , 努 力建设开放 而有活力的

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

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

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第一篇: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通过学习对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4.通过搜集和朗诵诗歌,增强读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学习品质;给诗歌分类,组织好搜集和欣赏诗歌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明标一、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自学质疑品读诗歌1.学生初读古诗,质疑2.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等生字。

3.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质疑。

5.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小组交流(一)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1、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2.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
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
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春夜喜雨》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 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 诵。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 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春夜喜时节雨多发好生的变春化雨,啊到,了好春像天知就道自 [唐]然地杜应时甫而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诗歌知识小竞赛: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共收录
诗歌( 305 )篇。

A、《楚辞》 25
B、《诗经》 305
(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 阶段。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 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 诗 ),宋代的( 词 )和 元代的( 曲)。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我会用
• 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 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 其解。就在我(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 是( “柳暗花明又一 )。
村”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
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
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
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 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 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 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析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清当晨观春赏乃细发雨湿生润。
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
随风潜入甸夜地,开遍润美物丽细的无锦官声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 1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 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 公里的乡村道路。 2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 树枝。 3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 ,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 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春夜伴喜随雨着和风在夜里悄 [悄唐飘]洒,杜滋润甫着万物轻柔
而寂静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春夜喜雨 [唐] 野杜外甫的小路上空乌云
一片漆黑,只有江面上的
好雨知时节小,船还当亮春着乃一发盏孤生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 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 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 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诗描写 了人们熟悉的景物:月、鸟、蝉、蛙、星 、雨、店、桥,诗人把这些景物巧妙地组 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这 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 村生活的热爱。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 刚流到腮边
最深的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故人西辞(黄鹤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个(黄鹂 )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 枯藤老树昏( 鸦 ),小桥流水人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 )归来。 几处(早莺 )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
A、诗 词 曲 B、词 诗 曲 C、曲 诗 词
(3)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
人是( 李白、杜甫 )。你会背诵他们的哪些诗:

)。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采薇(节选) 语气助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
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诗海拾贝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 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 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 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魔——白居易, 诗奴——贾岛 诗囚——孟郊, 诗佛——王维 诗骨——陈子昂, 诗豪——刘禹锡 诗狂——贺知章, 诗杰——王勃 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分析
•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 〔译文〕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 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 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 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 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 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 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 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 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