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词语和句子复习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之病句辨析(教师卷-含答案详解)

竹基中学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之病句辨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1.【2016年中考广西桂林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缺少主语,B“逾”与“左右”矛盾,D“通过……”后面缺少宾语“计划”。
答案为C。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016年中考广西柳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教师节前夕,她瞒着王明和李曼制作了一本纪念册,准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覃老师。
B.日前,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坚决杜绝和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C.由市政府参与打造的我国第一首“家庭与健康”公益歌曲《我们一起回家》已经面世。
D.螺蛳粉借助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给弘扬柳州精神和形象带来了新机遇。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项有歧义;B项“杜绝”与“防范”语序不当;D项“弘扬”与“形象”搭配不当,答案为B。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 病句辨析与修改

A 项句子中突出的特点是有约数“大约 820 元左 右”,其中“大约”和 “左右”重复; B 项句子中最 突出的是句首有介词“ 通过”,马上判断句子的主语 是否存在,通过梳理句子的主干可以判定该句主语残 缺; C 项句子浏览一下,可以看到句子成分俱全,搭 配上也没有明显的问题,可以初步判断该句可能没有
(3)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 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示降 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6.句式杂糅。 (1)经过多方打听, 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 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 (“这只手 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和“这 只手提包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两个 句式糅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
2.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 正。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天本市将有台风来袭。各相 关部门已做好准备,严阵以待。下午四点左右,台风 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 傍晚时分,南郊部分乡镇出现受灾现象。日前各项救 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改后的句子: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 狂风刮了起来,密集的雨点落了下来。
3.(2015· 湖北武汉)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 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 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 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 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依照原 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 盾或不符合逻辑。 以上原则、方法和操作可经简化为以下歌谣: ①借助语感先体会,再提主干查枝叶。 ②主干枝叶没问题,要看语序当不当。
中考语文汉语语法专题复习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考点解析
03
题型聚焦
04
学法指导
05
真题再现
06
知识清单
01
学习目标
1.掌握初中语文必考的语法知识。词性的定义,词性的类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05
真题再现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A.学校 理想 这里 飞机 B.跑步 时间 孩子 父亲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 确数词:1、2、3、一、二、三、壹、贰、叁、 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 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 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幢、 座…… 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 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短语
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 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 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以 下五种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
老师和同学 调查研究 培养和提高 万紫千红 理直气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品评[2015、2014、2010、2009、2008]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
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
(完整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练习(2017)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练习(2017)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练习的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恣睢( ) 迤逦( ) 抽噎( ) 踅回( ) 田塍( )匆jù( ) 葳ruí( ) lán褛( ) jié据( ) xī落( )2.找出词语中错别字并修改。
(4分)斩钉接铁( ) 无精打采( ) 狼狈不勘( ) 声名狼藉( ) 虚张生势( ) 怡笑大方( ) 竭斯低里( ) 颠三到四( )3. 指出下面二重复句的层次关系( )(2分)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文笔再通畅,也不会被认作是好文章。
第一层次关系为关系,第二层次关系为关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C.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代的源头出发,向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D.我们所说的两岸关系的坚冰能不能打破,打破的时机是否恰当,关键在于我们双方坚持“九二公识”。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B.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C.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一二?九”事件。
D.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2分)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登上一个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B. 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C. 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中,我们薪火相承,我们前赴后继,我们绝不止步!D.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答案】 C【解析】【分析】A.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
用来形容田野不恰当,用错了对象.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应该是“大家莫衷一是”.C.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正确.D.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这里应该是“设身处地”.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
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2.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解答词语理解题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解答词语理解题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词语理解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复习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答词语理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理解词语意义的基本方法我们首先要理解词语意义的基本方法,这是解答词语理解题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用方法:1. 上下文法: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推断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在阅读理解时,我们可以仔细阅读前后句子,寻找线索来判断词语的意思。
上下文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词语意义的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
2. 词语关联法:通过词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形近词等来推测其意义。
当我们遇到一个生词时,可以尝试着寻找与该词相关的词语,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3. 析词法:通过分析词素和词根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有些词语由多个词素和词根构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它们的构造来推断其意义。
比如,“自信”由“自”和“信”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推测其意为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二、解答词语解释题的方法词语解释题是中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下面介绍几种解答词语解释题的方法:1. 直接解释法:有些词语在题目或句子中已经给出了解释,我们只需要从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仔细阅读题目和句子,选出与词语意义相符的解释。
2. 正反对比法:有些题目会给出一个与词语相对立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者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解释。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辨析能力和对比能力。
3. 举例法:有些题目会给出一个与词语相关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例子的意思,推测出词语的意义。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对常见的例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三、解答词语引申义题的方法词语引申义题是中考中较难的一种题型,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词语的理解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解答词语引申义题的方法:1. 辨析法:当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时,我们可以通过辨析来解答题目。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对常见的词语义项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语文词语和句子复习
导读: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考语文词语和句子复习。
2017中考语文词语和句子复习
【考查要点】
词语、成语、句子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
课标在“阅读”第4条强调: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现行教材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要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和贬义词等,能判断病句的类型并正确地进行修改。
【知识疏理】
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词语、成语方面,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知识点:①选择词语填空;②填关联词语;③词语解释、语境词义解释;④成语填空、成语运用、成语解释等。
句子的考查重在运用,如句子有没有语病,对病句加以修改等。
【试题特点】
2004年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等,以选择题为主。
【解题导引】
例1.(2003·北京)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
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烘托寂静进入摧毁
B.映衬平静进入毁坏
C.烘托平静扑入摧毁
D.映衬寂静扑入毁坏
此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是作为陪衬;(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一具体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给人类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
经过这样认真的分析、选择,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为C。
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要审清词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即“最恰当”,根据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从词语的范围大小、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辨析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2.(2003·湛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别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它包括词语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中心语与修饰语等)、语序不合理、结构混乱、表意不明、重复累赘、前后矛盾、照应不周、概念不清等。
然后根据这些类型逐一辨别各项。
上题中的A项搭配不当,B项“健全并建立”语序不当,C项“最多不能超过”重复累赘,只有D项无语病,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例 3.(2003·扬州)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添、改、调,不得改变原意)。
(1)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此题为主观型题,修改时只要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对号,一一检查,就不难作出正确的修改。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1)将“鲜艳”改为“鲜明”(“浓厚”、“浓郁”等);(2)将“激励”与“感染”对调。
解答本部分试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成语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二是要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了解其基本的用法;三是要掌握修改病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常见失误】
解答词语试题常见的毛病是考生不太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现代词语和文言词语不太注意对其义项的了解。
这两个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
解答病句题往往找不准病因,因此在修改时就存在胡乱猜测的现象,该修改地方没改,不该修改的地方又乱改。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中考语文词语和句子复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