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合集下载

病媒生物工作实施情况汇报

病媒生物工作实施情况汇报

病媒生物工作实施情况汇报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和要求,我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认真落实病媒生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针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工作,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定期巡查、粘虫板监测、诱捕器监测等。

通过这些监测手段,我们及时了解到了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针对监测结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在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清除了病媒生物的滋生地,减少了它们的滋生源。

在化学防治方面,我们科学使用农药,对病媒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治。

在生物防治方面,我们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天敌、利用天敌等,有效控制了病媒生物的数量。

三、病媒生物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病媒生物防治意识,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板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病媒生物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病媒生物防治知识培训班,培训了一批专业人员,提高了他们的防治水平。

四、病媒生物监测预警工作。

为了及时掌握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我们建立了病媒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危害。

五、病媒生物工作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大防治力度,提高宣传教育水平,确保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

以上就是我们单位病媒生物工作的实施情况汇报,请上级部门领导审阅。

病媒生物防制调查(监测)报告 生物监测怎么做

病媒生物防制调查(监测)报告 生物监测怎么做

病媒生物防制调查(监测)报告生物监测怎么做**市**区5月份病媒生物防制调查(监测)报告为掌握我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迎接病媒生物防制的**月份市考和**月份国考,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鼠类、纹类、蝇类、蜚蠊》,我区于2016年**月**日至**日对**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现状进行了调查。

为确保本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科学、公正、准确地反映我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现状,我区爱卫办邀请了省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区“双创”工作指挥部督察组人员、创卫组成员以及区疾控中心人员共同开展本次调查。

现将调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成立调查工作组本次调查工作由区“双创”指挥部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成立**区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调查工作组,负责调查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工作。

下设4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4人。

调查人员由专家、区“双创”指挥部督查组人员、创卫组人员、区疾控中心人员组成。

二、制定方案,统一培训工作组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病媒生物监测并法系列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鼠类、蚊类、蝇类、蜚蠊》和区“双创”指挥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了《**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调查方案》。

为了统―标准和方法,确保调查工作质量,工作组于**月**日上午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病媒生物防制考核检查内容和方法培训班,**日下午对所有参与调查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

三、调查对象及内容调查对象以街道(镇墟)为单位,主要采用目测法和路径法等随机抽样的明查方式。

在每个街道(镇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店(宾馆、食品加工)、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垃圾转运站、公厕、公园(绿化带)、建筑工地等13种环境类型进行调查,主要调查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的内、外环境。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防鼠设施及室内外鼠密度情况;(二)中小型积水蚊虫孳生地和外环境蚊虫密度情况;(三)室内、外成蝇密度、防蝇设施和孳生地情况(四)室内外蟑螂密度情况。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情况汇报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情况汇报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情况汇报一、前言病媒生物是指传播疾病的生物载体,如蚊子、苍蝇、跳蚤等。

其传播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疟疾、登革热、黄热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工作尤为重要,可以及时发现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密度,为疾病防治和控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我局承担了本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任务,经过认真落实,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监测工作。

现就我局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二、监测工作内容与方法1.监测对象本市主要的病媒生物包括蚊子、苍蝇和跳蚤等,其中蚊子是主要的病媒生物。

我们的监测重点主要是对这些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的监测。

2.监测方法(1) 蚊子监测蚊子监测主要通过人工捕蚊和拍打蚊子的方法进行。

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下,选取不同的地点进行捕蚊工作,采集蚊子样本后,统计种类和数量,并进行种群动态分析。

(2) 苍蝇监测苍蝇监测主要通过设置监测点、粘虫纸和诱虫灯等方式进行。

收集苍蝇样本后,采用显微镜检测其种类和数量。

(3) 跳蚤监测跳蚤监测主要通过定期检查宠物身上跳蚤的情况,以及在家庭环境中设置诱虫器进行监测。

三、监测工作进展自开始进行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以来,我局共开展了多次监测活动。

主要包括对蚊子、苍蝇、跳蚤等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数量、种类以及活动规律的监测。

1.蚊子监测我局选取了城市公园、居民小区和农村地区等不同环境下进行了蚊子的监测工作。

通过人工捕蚊和拍打蚊子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蚊子样本,对其进行了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蚊子的数量在夏季明显增加,在秋季有所下降,在冬季极少有蚊子活动。

2.苍蝇监测苍蝇监测主要通过设置监测点、粘虫纸和诱虫灯等方式进行。

我局对公共场所、市场和餐饮场所等地方进行了苍蝇的监测工作。

收集了大量的苍蝇样本后,对其进行了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苍蝇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数量明显增加。

3.跳蚤监测跳蚤监测主要通过检查宠物身上跳蚤的情况和在家庭环境中设置诱虫器进行监测。

关于对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的检查报

关于对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的检查报

关于对区县灭鼠投药前鼠密度监测工作调研情况的通报各区、县爱卫办,市卫生除害管理站:为进一步加强2011年冬春季灭鼠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鼠密度监控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投药用量,按照2011年爱卫工作要点,市爱卫办会同市卫生除害管理站对各区、县的灭鼠前鼠密度监测工作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调研方式此次调研按照各区、县上报的监测点位,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

每区抽取两条街道,每条街2-3个点位,环城四区、二区三县抽取区、县政府所在街道2-3个点位。

(二)调研内容对灭鼠投药前鼠密度监测工作进行调研,包括监测方法、部位及数量等。

(三)调研标准按照的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鼠类》标准和天津市爱卫办下发的《XX市病媒生物密度实施方案》进行。

二、调研结果(一)基本情况各区、县基本都按照市爱卫办的要求进行投药前鼠密度监测,有完整的鼠密度监测方案。

在本次调研中,XX区监测工作水平较高。

特别是XX区的监测工作在布格部位、方法、技术标准做的都比较到位,分析其原因一是领导重视,监测站人员稳定,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严格操作标准。

(二)存在问题本次对16个区、县87个单位进行了调研,共监测块(板)数576个,其中110块布放不合格(包括人为破坏),占总块数的19.1%。

1、监测方法。

在使用粘鼠板的区、县中,个别区、县使用简易粘鼠板,不易撕开,也造成很多粘鼠板尚未使用就出现了人为损坏,进一步降低了鼠密度监测结果;在使用粉格法做密度监测的区、县中,有部分区、县在外环境使用粉格法,有部分区、县粉格的布放位臵及方法都出现问题,小面积空间布放多块粉格或大面积空间粉格布放不够;粉格画的太小或者太大边缘出现毛刺,滑石粉太厚或太薄。

2、监测点位。

大部分区、县选择监测单位时,由于被监测单位的配合问题多选择中高档的场所,这些单位的各种设施比较完备,管理比较正规,监测的鼠密度较低。

病媒生物监测总结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总结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总结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对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例如蚊子、蜱虫、
苍蝇等)进行监测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风险。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监测范围,我们对特定地区的病媒生物进行了监测,包括蚊子、蜱虫、苍蝇等可能传播疾病的昆虫和节肢动物。

2. 监测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标本、设置
监测器具、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等,以全面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3. 监测结果,通过监测,我们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病媒生物,其
中部分种类可能携带疾病病原体。

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预
警信息,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 风险评估,基于监测结果,我们对疾病传播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确定了一些潜在的传播风险,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
据。

5. 防控建议,根据监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
控建议,包括加强环境清洁、采取化学防治措施、进行健康宣教等,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总的来说,通过病媒生物监测,我们及时了解了病媒生物的分
布和数量,评估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些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公
众健康提供了保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病媒生物监
测工作,为疾病防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某某市区镇某年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报告

某某市区镇某年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报告

某某市区镇某年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报告某某市区镇某年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报告一、引言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昆虫、蜱螨、软体动物等生物。

它们在疾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掌握某地区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了解其孳生的环境和监测技术,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进行了某某市区镇某年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

二、选取监测点位我们选择了某市区镇的五个重要场所作为病媒生物监测点位:医院、学校、居民区、农田和畜牧场。

三、监测方法1. 环境调查法:通过调查监测点位周边环境的河流、沟渠、水塘、杂草、垃圾等,确定孳生地。

2. 生物取样法:在监测点位设立取样器,使用苏式蚊(蚊子)、斑蚊(蜱)等昆虫密度捕捉器捕捉昆虫。

3. 目测法:通过人工透镜放大,并对捕获的样本进行分类、计数和鉴定。

四、“病媒生物”及其特征1. 蚊子:蚊子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主要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其孳生于静水中,幼虫呼吸器官特化于接触气体。

2. 蜱:蜱是传播莱姆病、人兽类脑膜炎等疾病的常见病媒生物,主要孳生于草地、森林等环境,寄生于人类、动物上。

五、监测结果1. 监测点位所捕捉到的昆虫主要为蚊子和蜱。

2. 医院监测点位的蚊子密度最高,其次是居民区和学校,畜牧场和农田的蚊子密度较低。

3. 蚊子种类以苏式蚊和斑蚊为主。

4. 蜱主要分布在草地和森林,居民区、学校和医院也有蜱的存在。

六、病媒生物密度分析1. 影响病媒生物密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季节、环境等。

2. 在监测期间,某市区镇整体的温度呈上升趋势,而湿度则较为稳定。

这种温湿度条件对蚊子的繁殖和生长有利,因此导致蚊子密度高于蜱。

3. 季节因素也会影响病媒生物的密度。

例如,盛夏季节,温度高、湿度大,为蚊子繁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蚊子密度高于其他季节。

4. 环境也是影响病媒生物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农田和畜牧场等环境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水,对蚊子的生长繁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这些地区的蚊子密度较低。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总结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总结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总结摘要本文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和数据分析,总结出了病媒生物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更好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1. 引言病媒生物是指传播疾病的昆虫、螨虫和蜱虫等生物载体。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是防控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掌握疫情态势、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病媒生物监测的重要性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病媒种群的分布情况、密度变化以及感染率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此外,病媒生物监测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预警疫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3.1 缺乏系统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系统性较差,主要表现在监测方法的简单单一,监测周期不够长久,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不足等方面。

3.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规范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来源多样,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需要更加严谨细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技术手段的不足目前,一些地区在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中使用的技术手段相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4.1 完善监测方案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等。

增加监测点位密度,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4.2 规范数据收集和整理加强对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建立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规范流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病媒生物调查报告

病媒生物调查报告

病媒生物调查报告引言病媒生物是指带有并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跳蚤、苍蝇等。

它们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的传播,我们进行了病媒生物的调查,以便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本次病媒生物调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环境观察:选择调查地点,收集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植被等情况;2.诱捕:利用病媒生物喜欢的食物、气味或光线等方式,设置诱捕器具进行捕捉;3.标本采集:在捕获病媒生物后,进行标本采集,并记录采集地点和时间;4.数据整理: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病媒生物分布情况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1.蚊子:–大量的蚊子分布于湿地和水源周围,如河流、池塘等;–种类较多,包括三种主要的蚊子:按蚊、库蚊和埃及伊蚊;–温暖季节蚊子种群密度较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2.跳蚤:–跳蚤主要分布于室内的动物栖息地,如宠物床、地毯等;–跳蚤寄生在动物身上,会咬人类和动物,传播疾病;–夏季是跳蚤繁殖的高峰期,需加强预防措施。

3.苍蝇:–苍蝇容易在垃圾、腐败食物附近繁殖;–苍蝇传播多种疾病,如肠道疾病等;–室内外都有苍蝇的分布,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厂、餐馆、垃圾填埋场等地。

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通过统计采集到的标本数量,我们对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分析:1.蚊子:–湿地和水源周围的蚊子种群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米有100只以上;–蚊子的种群密度受季节、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市地区的蚊子种群密度普遍较高。

2.跳蚤:–室内动物栖息地的跳蚤种群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米有数十只;–跳蚤的种群密度与宠物数量和清洁程度相关;–防止宠物被跳蚤侵袭,定期清理宠物栖息地和使用防跳蚤的药物很重要。

3.苍蝇:–苍蝇的种群密度较难直接统计,但在调查中我们观察到了较多的苍蝇活动;–针对苍蝇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环境卫生,减少腐败食物和垃圾的存在。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蚊子、跳蚤和苍蝇等病媒生物在调查区域广泛分布,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2.蚊子种群密度较大且季节变化较为显著,需要加强防蚊工作;3.跳蚤主要分布在室内的动物栖息地,与宠物的清洁程度有关,需定期清理;4.苍蝇在室内外都有分布,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6 期 Chin J Hyg Insect & Equip Dec 2014 Vol. 20 No. 6
·553·
灯诱法,收集蚊虫进行分类、计数,每个监测点布灯 1 个。 1. 1. 2 蝇类监测 4 - 11 月开展,每月监测 1 次。 共设监测点 120 个,各监测点均采用诱蝇笼法并对 捕获蝇分类、计数。每个监测点每次放置 1 个蝇笼。 1. 1. 3 鼠类监测 1 - 12 月全年开展,每月监测 1 次。共设监测点 27 个。各监测点均采用夹夜法傍 晚放置,次日清晨检查记录捕获鼠的种类及数量,每 类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 200 个有效夹。 1. 1. 4 蟑螂监测 1 - 12 月全年开展,每月监测 1 次。共设监测点 108 个,各监测点均采用粘捕法,夜 放晨收。记录捕获蟑螂种类及数量并计算阳性率、 密度 及 密 度 指 数。每 个 监 测 点 每 次 布 放 粘 蟑 纸 10 张。 1. 2 统计计算 按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病媒生物 密度。
表 1 不同生境蚊密度监测结果
不同生境蚊密度[只 / ( h·灯) ]
年平均
年份
居民区 公园 医院 农户 牲畜棚 密度
2011 2. 77 13. 75 4. 33 18. 44 50. 07 18. 82
2012 2. 52 11. 16 3. 83 13. 66 22. 85 11. 09
2013 1. 62 2. 87 1. 87 13. 57 21. 41 8. 99
图 2 蝇密度监测结果
2. 2. 2 不同生境监测结果分析 2011 - 2013 年不 同生境的蝇密度监测结果显示: 农贸市场密度最高, 居民区密度最低( 表 2) 。
图 1 蚊密度监测结果
2011 - 2013 年平均密度分别为 18. 82、11. 09、 8. 99 只 / ( h·灯) 。高峰呈单峰。 2. 1. 2 不同生境监测结果分析 2011 - 2013 年不 同生境蚊密度监测结果显示: 牲畜棚最高,农户次 之,居民区最低( 表 1) 。
表 2 不同生境蝇密度监测结果
环境类型
年平均蝇密度( 只 /笼)
2011
20122013Fra bibliotek农贸市场
7. 00
6. 00
6. 00
餐饮外环境
4. 00
4. 00
4. 00
绿化带
5. 00
4. 00
4. 00
居民区
4. 00
3. 00
2. 00
合计
4. 76
4. 20
3. 81
2. 2. 3 种群分类 2011 - 2013 年天津市未发现新 蝇种,家蝇为优势种,种群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棕尾 别麻蝇、市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占一定比例。 2. 3 蟑螂密度监测结果 2. 3. 1 不同月份监测结果分析 2011 - 2013 蟑螂 年平均密度分别为 1. 13、0. 54、0. 34 只 / 张( 图 3) , 蟑螂全年不同月份变化无明显规律。 2. 3. 2 不同生境监测结果分析 2011 - 2013 年蟑 螂密度监测结果各类生境一致,农贸市场最高,医院 最低( 表 3) 。 2. 3. 3 种群分类 2011 - 2013 年蟑螂密度监测结 果 显 示 天 津 市 优 势 种 群 为 德 国 小 蠊,分 别 占
1 材料与方法
1. 1 监测方法 1. 1. 1 蚊类监测 4 - 11 月开展,每月监测 2 次, 分上下旬监测。共设监测点 80 个,各监测点均采用
作者简介: 秦娜( 1980 - ) ,女,天津市人,技师,主要从病媒生物防治研究工作。 引用格式: 秦娜,李培羽. 天津市病媒生物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 6) : 552 - 554.
3 讨论
表 3 不同生境蟑螂密度及侵害率监测结果
环境 类型
2011
蟑密度 侵害率 ( 只 /张) ( % )
2012
蟑密度 侵害率 ( 只 /张) ( % )
2013
蟑密度 侵害率 ( 只 /张) ( % )
农贸 餐饮 宾馆 医院 居民 合计
2. 83 1. 51 0. 63 0. 04 0. 27 1. 13
Investigation of medical vectors in Tianjin
QIN Na,LI Pei-yu (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Tianjin City,Tianjin 30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rasp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ts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main medical vectors in Tianjin,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vector control. Methods The night trapping,lamp trapping,cage trapping and sticky trapping were conducted to monitor the densities of rats,adult mosquitoes,flies and cockroaches respectively. Results From 2011to 2013,the rat densities were 0. 20% ,0. 19% and 0. 23%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as Rattus norvegicus and Mus musculus; the densities of adult mosquitoes were 18. 82,11. 09 and 8. 99 insects per lamp hour in the three years,and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The fly densities were 4. 76,4. 20 and 3. 81 pieces per cage,and Musca domestic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The densities of cockroaches were 1. 13,0. 54 and 0. 34 pieces per sticky and Blattella germanic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carry out health dissemination,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vector control. Key words: medical vectors; density investigatio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seasonal fluctuation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媒 介生物的种类、种群、分布以及密度也发生变化,人 类与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之间的斗争无丝毫减 弱之势[1]。病 媒 生 物 监 测 是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一 项 重要的系统性的基础工作[2]。
进行病媒生物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 分布、季节变化信息,不仅为制订病媒生物控制方案 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 测预警。病媒生物监测于 2005 年被纳入全国重点 传染 病 监 测 系 统,天 津 市 作 为 国 家 级 监 测 点,从 2006 年开始按照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
0. 05 0. 06 0. 37 0. 20
不同年份鼠密度( % )
2012
0. 03 0. 07 0. 34 0. 19
2013
0. 04 0. 08 0. 42 0. 23
图 3 蟑螂密度监测结果
2. 4. 3 种群分类 2011 - 2013 年鼠密度监测结果 显示天津市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其他鼠种 均未捕到。
监测点 选 择、监 测 方 法 及 统 计 计 算 均 按 照《全 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进行。
2 结果
2. 1 蚊虫监测 2. 1. 1 不同月份监测结果分析 一般从 4 月开始 活动,6 月开始上升,9 月开始下降( 图 1) 。
2. 1. 3 种群结构 2011 - 2013 年蚊虫密度监测捕 获的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 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蚊总数 的 96. 54% 、94. 77% 、94. 49% 。 2. 2 蝇类监测结果 2. 2. 1 不同月份监测结果分析 2011 - 2012 年蝇 密度高值集中在 6 - 8 月,5 月开始上升,至 9 月开 始下降。2013 年高值集中在 7 - 9 月份,5 月开始上 升,至 10 月开始下降( 图 2) 。
·554·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6 期 Chin J Hyg Insect & Equip Dec 2014 Vol. 20 No. 6
99. 50% 、100% 、99. 9% ,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占一 定比例。
表 4 不同生境鼠密度监测结果
环境类型
居民区 餐饮业 农村自然村 合计
·552·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6 期 Chin J Hyg Insect & Equip Dec 2014 Vol. 20 No. 6
【论 著 】
天津市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秦娜,李培羽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011)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 - 2013 年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用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用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记 录并统计监测结果。结果 2011 - 2013 年天津市年平均鼠密度分别为 0. 20% 、0. 19% 、0. 23% ,褐家鼠、小家 鼠为优势种; 年平均蚊密度分别为 18. 82、11. 09、8. 99 只 / ( h · 灯) ,淡 色 库 蚊 为 优 势 种; 年 平 均 蝇 密 度 为 4. 76、4. 20、3. 81 只 / 笼,家蝇为优势种。蟑螂年平均密度分别为 1. 13、0. 54、0. 34 只 / 张,德国小蠊是优势种。 结论 经常开展卫生宣传,搞好环境治理,消除孳生地,是消灭“四害”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媒介生物; 密度调查;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中图分类号: R3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781( 2014) 06-055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