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试题8
《三字经》等经典试题

《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千字文》试题一、我会填。
1、《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
2、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3、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4、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5、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二、我会选。
1、荣业所基,(B )。
A、学优登仕B、籍甚无竟C、去而益咏2、下列各句搭配正确的是(A )。
A、存以甘棠,去而益咏B、夫唱妇随,上和下睦C、仁慈隐恻,颠沛匪亏3、“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的正确解释是(C )。
A、知识过了时了就要更改;学得了技能就不要忘记了是谁教的。
B、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会了的技能,就不要忘记了。
C、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4、“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这句里出现了(C )个人名。
A、2个B、3个C、4个5、“起翦颇牧,用军最精”里“起”是指(B )。
A、张起B、白起C、王起三、我会判断。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______,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三字经》的作者是______,他生活在______时期。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4. 在《三字经》中,提到了“三才者,天地人”,其中“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 《三字经》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二、选择题1. 《三字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位?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韩愈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诗经》答案:D3. 《三字经》中“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以下哪一部?A. 《春秋》B. 《论语》C. 《孝经》D. 《道德经》答案:A4.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出自《三字经》的哪一部分?A. 序言B. 正文C. 结尾D. 附录答案:B5. 《三字经》中提到的“六艺”是指古代教育的哪六种基本技能?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词C. 诗、书、礼、乐、易、春秋D. 算术、几何、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如何?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的理解。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三字经》中“三才”、“四书”、“五经”、“六艺”等概念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答案:一、填空题1. 启蒙读物2. 王应麟,南宋3. 教育4. 天、地、人5. 《孟子》二、选择题1. C2. D3. A4. B5. A三、简答题1.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对儿童进行基础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传授,它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智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字经练习题

三字经练习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应试教育,而轻视了品德教育,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并增
强其品德修养,下面将给出一些三字经练习题。
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对这个观
点有何认识?
2.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一段话来解释。
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列举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人性本善的观点。
4. 举例说明“性相近,习相远”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5. 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与“性相近,习相远”之间的
关系。
6. 你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请谈谈你的观点。
7.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相近,习相远”的真
实性?
8. 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你认为如何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
地发展自己的品德?
9.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对三字经中提到的道德准则的挑战?请具体描述并说明你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
10. 如果你要向其他人解释三字经的意义,你会如何进行解释呢?请用你自己的话,以一段话的形式作出解释。
以上是一些三字经的练习题,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其中的道德准则。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你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认识。
(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
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
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
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
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
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
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它由谁编写?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司马迁答案:C2.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历史故事B. 神话传说C. 道德教育D. 科学知识答案:C3. 下列哪一句不是《三字经》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
B. 性相近,习相远。
C. 苟不教,性乃迁。
D. 子不学,断机杼。
答案:D4.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指哪些经典?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C.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D.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国语答案:C5. 《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是什么意思?A. 指三种才能的人B. 指三种重要的事物C. 指天、地、人三者D. 指三种不同的人答案:C6. 《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是指哪三光?A. 日光、月光、星光B. 日光、月光、灯光C. 日光、月光、电光D. 日光、月光、火光答案:A7. 《三字经》中“三纲者,君臣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父子亲,夫妇顺B. 父子严,夫妇顺C. 父子亲,夫妇严D. 父子严,夫妇亲答案:A8. 《三字经》中“五常”指的是哪五种道德?A. 仁、义、礼、智、信B. 忠、孝、廉、耻、勇C. 温、良、恭、俭、让D. 礼、义、廉、耻、孝答案:A9. 《三字经》中“六谷”指的是哪六种谷物?A. 稻、黍、稷、麦、豆、麻B. 稻、黍、稷、麦、豆、菽C. 稻、黍、稷、麦、豆、菽D. 稻、黍、稷、麦、豆、菜答案:A10. 《三字经》中“六畜”指的是哪六种家畜?A. 马、牛、羊、鸡、犬、猪B. 马、牛、羊、鸡、犬、猫C. 马、牛、羊、鸡、犬、鸭D. 马、牛、羊、鸡、犬、鹅答案:A。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3. 请列举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
4. 在三字经中,如何描述“孝”的重要性?
5.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6. 三字经中“弟子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请解释三字经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8. 三字经中“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9. 三字经中“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 三字经中强调了哪些学习态度?
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
2.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在出生时,其本性是善良的。
3.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4. 三字经中描述“孝”的重要性是“孝为百行之先”,强调孝顺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等。
6. “弟子规”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弟子。
7.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是所有美德中,孝顺是最为重要的。
8. “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
9.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0. 三字经中强调的学习态度包括勤奋、谦虚、持之以恒等。
这份测试题及答案涵盖了三字经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适合用于检验学习者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试题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句子是,。
,。
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⒑见人恶,,有则改, 。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
《弟子规》二、选择题1、“昔孟母,择邻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人身上。
( B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太祖兴,国大明” —-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 B )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3、“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 ——这句话是说( C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B )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
任已见,昧理真。
”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B )A、岳飞B、吕蒙C、杨六郎D、戚继光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种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C )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C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C )。
A、尧B、舜C、禹D、汤3、《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句子是()()()。
5、《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 )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
( A )A、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B、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2、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 B )A、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B、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3、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 A )A、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B、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4、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B )A、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B、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5、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 A )A、亲爱我孝何难B、亲憎我孝方贤6、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 A )A、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B、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7、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 B )A、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B、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10、“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
A、恩欲报,怨欲忘。
B、善相劝,行皆建。
C、报怨短,报恩长。
四、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⒈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3“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 ——《弟子规》(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
道德品质会一天天长进,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4“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弟子规》知识竞赛内容(三)(2009-04-05 14:04)《弟子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看到这个故事题目能想到故事中的哪些人?我打的前部分是故事题目,后部分是答案。
《韦编三绝》——孔子;《专心致志》——奕秋的一个学生;《刨根问底》——沈括;《铁杵磨针》——李白;《“读书三到”书签》——鲁迅;《纸上谈兵》——赵括;《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七擒孟获》——诸葛亮;《宽厚待人》——刘宽;《以德报怨》——宋就;《结草报恩》——魏颗,小玉,小玉的父亲;《狱中学习》——夏侯胜和黄霸;《以德治盗》——赵文子;《倒屣相迎》——蔡邕和王粲;《守庙人改错》——孔子;《重才轻仇》——祁黄羊;《割发代首》——曹操;《将相和》——蔺相如和廉颇;《车与城堡》——孔子;《三年不窥园》——董仲舒;《道听途说》——艾子,毛空;《笑里藏刀》——李义府;《口蜜腹剑》——李林甫;《不吃无主梨》——许衡;《邯郸学步》——燕国少年;《三顾茅庐》——刘备,关羽,张飞;《布衣本色》——包拯;《凿壁借光》——匡衡;《代人养母》——杜环;《重义轻财》——卜式;《卖身葬父》——董永;《刻木侍亲》——丁兰;《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婉言劝父》——孙之觉;《辞官报恩》——李密;《编蒲抄书》——路温舒。
国学之美生生不息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台词(2009-12-01 13:26:06)转载标签:分类:少先队杂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台词甲:国学经典穿越千年时空。
乙:书声琅琅承续中华文明。
甲: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乙:这就是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文化精神。
甲:民族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乙:代代传承需要我们来延续。
甲:让我们来弘扬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融真善美品质于一身,做内涵丰富的一代新人。
乙:今天,我们包信中心校本部师生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目的就是要传承我们的根文化。
甲: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
乙:现在我宣布,包信中心校本部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甲: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乙:滔滔黄河水,润育者华夏儿女的生息。
甲: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给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
乙: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向我们讲述一个伟大民族的进程。
甲:我们今天重读《三字经》,让我们来感悟这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与内涵吧!乙:有请六一班同学准备。
甲:有请六二班上台,六三班准备。
乙:有请六三班上台,五一班准备。
甲:沐浴经典,对接伟大心灵。
乙:诵读经典,沉浸在圣贤理性的光辉之中。
甲: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求这天地灵气。
乙:让我们在经典中感受这万物之精华。
甲: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求道德之楷模。
乙:让我们在经典中陶冶道德之情操甲:那么就让我们在《三字经》中去寻找这完美的答案吧!乙:有请五一班齐诵《三字经》,五二班准备。
甲:有请五二班齐诵《三字经》,五三班准备。
乙:有请五三班齐诵《三字经》,四一班准备。
甲:百善孝为先。
乙:做人诚为本。
甲: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标准。
乙: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甲:今有道德楷模谢延信,大爱无疆。
乙:古有孝父典范香九龄,能温席。
甲:诚实是一轮朗耀的明月。
乙:守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
甲:让古今道德模范在这里升华。
乙:让诚实守信在这里闪耀光芒。
合:让我们来倾听四一班诵读的《三字经》中所讲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吧!甲:四二班上台诵读《三字经》,四三班准备。
乙:四三班上台诵读《三字经》,三一班准备。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
乙:转眼便是白头翁。
甲:少壮不努力。
乙:老大徒伤悲。
甲:这都是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
乙: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
甲:这就是《三字经》中古人刻苦读书的典范。
乙:让我们牢记这些名言警句。
甲:让我们以古人刻苦读书为榜样。
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甲:有请三一班诵读《三字经》,让我们走进古人刻苦读书的世界里。
乙:有请三二班上台诵读,三三班准备。
甲:有请三三班上台诵读,二一班准备。
甲:父母呼,勿应缓,父母命,行勿懒。
乙: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甲: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乙:晋朝的王祥的孝心感天,自然界中万物甘愿为其去命。
甲:东汉董永孝心感天,才留下《天仙配》这一美丽传说。
乙:《弟子规》中给我们指明了孝敬父母的标准。
合:让我们承《弟子规》之训教,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甲:请听二一班诵读的《弟子规》,二二班准备。
乙:二二班上台诵读《弟子规》,二三班准备。
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乙:说明人之善良是人的本性。
甲:美丑善恶是人在后天形成的。
乙: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甲:让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乙:让我们弘扬真善美,拚弃假恶丑。
合: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甲:请一一班学生齐诵《三字经》,一二班准备。
乙:请一二班学生齐诵《三字经》,一三班准备。
甲:请一三班学生齐诵《三字经》。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国学经典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乙:国学经典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味。
甲:经典传承文化。
乙:雅言浸润人生。
甲:读经典美文。
乙:做爱国少年。
甲:让我们去品味这经典的芳香。
乙:让我们去感受这经典的力量。
甲:让经典伴我们成长。
乙:让经典为我们树立榜样。
合:努力营造一个读国学经典,做孝敬模范;读国学经典,做爱国少年;读国学经典,来纯洁我们的心灵。
让国学经典在我校生辉,结出丰硕成果。
甲:包信中心校本部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